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竟被一農夫出題難倒了,場面相當尷尬

此生讀寫伴 發佈 2022-08-18T14:42:00.738668+00:00

常清君導讀: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門對、春聯、對子、楹聯等,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思相關、平仄相對。

文\常清君


鄭重申明:常清君在自媒體平台發布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以本人的專業知識、自身經驗以及人生閱歷等,經過獨立思考後,認真撰寫並反覆修改的原創作品。


常清君導讀:對聯,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獨有的一種文學體裁,又稱門對、春聯、對子、楹聯等,講究字數相等、詞性相同、意思相關、平仄相對。歷史上流傳下來不少有關對聯的故事、典故,即「聯話」


唐伯虎(1470年-1524年),即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據說他出生在農曆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公元1470年是農曆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其山水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唐伯虎在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民間俗稱「江南四大才子」)。

關於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長期在民間廣為流傳,上世紀60年代,還被拍成戲劇電影《三笑》搬上了屏幕,常清君至今還能哼起劇中唐伯虎為了接近華太師府婢女秋香,混入府中當書童華安的那一經典唱段:

「尊一聲二奶奶,聽我表一表,華安本是塊好材料,從小寶護金,長大金護寶,屈膝為奴這是第一遭……」

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故事,的確是家喻戶曉,不過農夫出對子三難唐伯虎的故事,可能就鮮為人知了。

一、第一道出對難關

話說有一天唐伯虎外出散步時,遇見兩位農夫。其中一位農夫對他說:「你是有名的才子,我出個對子,你能對上嗎?」

唐伯虎笑著說:「願聞指教,請出對吧!」

那位農夫一聽此話,便跳上旁邊的水車,用腳蹬踏,讓水車轉動起來,然後又停下來,水車也隨之停止了轉動,他笑眯眯地說出了上聯: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在常清君看來,這副對聯雖然只有十一個字,但其中「水」字和「車」字就總共占了八個字(各占四個字),也就是說各自重複使用了四次,而且其中的第一、三、四個「車」是名詞,第二個「車」卻是動詞,還是即興應景之作,若要想對出相應的下聯,的確有些難度。

唐伯虎此時正在用扇子扇風,他看了看手中的扇子,略加思索,靈機一動,隨口說出了下聯: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常清君覺得唐伯虎這個下聯還是對得相當不錯的,名詞「風」對「水」,而且還都是表示自然類的名詞;表示動作意義的動詞「動」和「生」,對表示停止意義的動詞「停」和「生」,而且同樣第一、三、四個「扇」是名詞,第二個「扇」卻是動詞。

另外,下聯在平仄上也對得相當工整,比如上聯的「水」和「止」是仄聲字,下聯相應位置的「風」和「生」是平聲字;上聯的「車」、「隨」和「停」是平聲字,下聯相應位置的「扇」、「出」和「動」是仄聲字。而且下聯還同樣也是即興應景之作。

難怪這位農夫聽後,也伸出大拇指大聲誇讚唐伯虎對得好。

二、第二道出對難關

這時,旁邊另一位農夫指了指水田邊一捆捆綠油油的稻苗,笑著對唐伯虎說出了第二副對子中的上聯:

稻草捆秧父抱子;

在常清君看來,這個上聯雖然只有區區七個字,但難度明顯高於第一個上聯,因為稻草和稻苗(秧苗)都屬於同一種植物稻(俗稱水稻),所不同的一個是其莖葉,一個是其幼苗,而且兩者之間的關係就如同父子一般。

唐伯虎沉思片刻,抬頭觀察四周,發現不遠處的田埂上有一個竹籃,竹籃裡面裝著好幾個竹筍,一下子有了靈感,於是對出了第二個下聯 :

竹籃裝筍母懷兒。

常清君覺得唐伯虎這個下聯也對得相當有水平,因為竹子和竹筍也屬於同一種植物,而且竹子和竹筍之間的關係,就如同母子一般。

「真不愧是大才子,佩服,佩服!」這位農夫也禁不住稱讚起來。

唐伯虎對完兩位農夫出的對子,有些心生得意,飄飄然起來。

三、第三道出對難關

他沿著田埂繼續向前走,迎面不遠處走來一位挑著一擔淤泥肥料的農夫。

因田埂太窄,只能容一個人通過。那位打著赤腳的農夫,本打算主動站到水田裡,讓這位書生模樣的人過去,走近一瞧,認出了對方是江南有名的才子唐伯虎,心想:我得藉此機會試試他的才學。

便對唐伯虎說:「我出個對子,你若能對上,我就給你讓路;你若對不上,你就給我讓路,行嗎?」

剛剛順利對完前面那兩位農夫所出上聯、正在興頭上的唐伯虎自然爽快答應。

於是,這位農夫用手指著自己肩上挑著的擔子,說出了上聯:

一擔重泥攔子路;

在常清君看來,這個上聯如果僅從字面上來講,意思是說一擔較重的淤泥肥料擋住了你所走的路,的確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難度似乎還不如前面那兩個上聯。

其實,這副上聯妙就妙在是「隱字對」,其中的「重泥」隱喻「仲尼」,即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字仲尼),「子路」則隱喻孔子的著名弟子仲由(字子路),「攔」則隱喻「難」,在這裡還含有老師難住了學生之意。所以,這副上聯的難度遠遠超過前面兩個上聯。

作為明代大才子的唐伯虎,當然一下就弄明白了農夫所出的這個「隱字對」上聯的雙關含義,他愣在那裡好久,硬是沒有對上來,只好脫鞋下水田給農夫讓路。

這件事倒成為此後唐伯虎的一件心事,時時都在思索著下聯。之後的某一天,他遇見一個當地富豪坐船觀景,那些已經完成拉船到岸任務的縴夫們,正說說笑笑往回走呢。唐伯虎見景生情,脫口吟出了當年沒有對出的下聯:

兩岸縴夫笑顏回。

這其實也是一副「隱字對」,其中的「縴夫」隱喻「慶父」。慶父,字仲孫,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莊公庶兄。魯莊公去世後,慶父先後派人殺死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後來,逃亡莒國。莒國國君接受賄賂,遣送慶父回國,在途中他自縊而死。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作「慶父」,成語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之說。「顏回」,字子淵,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

常清君覺得唐伯虎這個下聯,雖然從字詞、平仄上來看,對得還算工整,但若論起內容意境來,反而不如農夫所出上聯,因為上聯中隱喻的孔子和子路之間,至少還是比較密切的師生關係,而下聯中的慶父和顏回之間,則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人。

如果讓常清君打分評卷,則唐伯虎前兩個所對下聯可以評優秀,第三個所對下聯則只能勉強及格。


常清君云:才子遇難題,民間自有高手在。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讚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