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搶著給和服女道歉時,日本人擠爆了靖國神社

遠方青木 發佈 2022-08-18T14:42:06.252704+00:00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宣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文章作者:北風雪林

今天是8月15日,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天。

七十七年前的今天,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宣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日本也是法西斯國家裡最後投降的一個,因此這一天也被認為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中日兩國輿論場卻被截然不同的氣氛所籠罩。

在我國,一個女子8月14夜晚發布「蘇州日式風情街穿和服被警察帶走」的視頻。

視頻在8月15日全網發酵,公知恨國黨「集體狂飆」,再次引導向「不自由暴政」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方向。

「理智愛國派」紛紛下跪,懇求事件平息,同時切割與「蘇州警方」的關係,並且共開站隊「任何人有任何地方穿和服的自由」。

「理智愛國派」的集體投降,就讓我的很多朋友無法發聲了,當社會主流聲音是向「和服女道歉」的時候,這時候誰敢反對這聲音,不反而成了「尋釁滋事」?

8月15日發這視頻不是挑釁?我反對就是挑釁?

翻翻歷史,把時間倒回八十年,汪精衛成立偽政府的時期。查查蘇州舊檔案,在公開場合,除了娼妓之外,蘇州中國婦女穿和服搔首弄姿,你看偽政府警察抓不抓。

偽政府警察可以抓,頂著「日中親善」名義,將鐵路,交通,礦產賣個乾淨的偽國民政府可以抓,人民警察「批評教育」一下不可以?

查一下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淪陷區的類似事件,汪精衛「公開反思」了麼?汪精衛倡導中國女性「和服自由」了麼?

曲線救國的汪工都沒倡導的「新生活方式」,你特麼是誰?你有什麼資格比曲線的汪公走位更「騷」?

在「理智愛國派」瘋狂跪拜投降,希望「和服派」饒命的同一天,日本「戰敗77年紀念日」,日本人將靖國神社擠爆了!

中國抗日戰爭77年後,支持公開穿和服搔首弄姿和反對穿和服搔首弄姿的投票,按照某博的投票比例,【算上港澳台】大概是7.2億:7.2億。

在我國輿論場,一直有聲音宣稱「日本人反思二戰錯誤」。

結合8月15日日本戰敗日的網絡輿論,我們可以發現「反思派確實有」,但比例極低。

統計日本「贊成參拜靖國神社,追思為國付出生命的亡靈」與「反對參拜,反思戰爭」的比例是1.2億:600萬。

我們國家確實是「高度開明與自由的國度」,贊成「和服自由」與反對的一半對一半。

可是支持「和服自由」的民眾,是日本「同意參拜靖國神社」人口的六倍,也幾乎是日本總人口的六倍。

這還不危險麼?管制太嚴?公權力太厲害?太不自由?除了愛國者要謹慎發言之外,其他人都特麼很自由!

壹,日本參拜靖國神社是「越來越統一」的民意

日本人多年以來一直模糊「靖國神社」的意義,模糊靖國神社供奉者的身份,並將「官員參拜」越來越包裝成「契合民意的內政」向所有被二戰傷害的東亞,東南亞國家宣傳。

「靖國神社」並不是寄託哀思,祭奠國家勇士的殿堂,因為裡面供奉著東京大審判中的「14名犯有侵略暴行的甲級戰犯以及其他戰犯的牌位」。

日本從內閣成員上升到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本質上就是「凝聚軍國主義復辟」的民意。

上世紀的1985年,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參拜靖國神社,從此開啟日本內閣首相「拜鬼」之旅。

但是上世紀「中日友好」,「日本國內反思二戰」的聲音還相對較大,當時的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還畏首畏尾,偷偷摸摸。

此後的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在任首相時都相繼參拜靖國神社。

我們可以發現最近三十年,在日本政壇「執政時間較長」,在東亞較有影響力的「首相」,全部都參拜過靖國神社。

其他首相,無論是「知華派」還是「反華派」,凡是沒參拜靖國神社的,全部都成為任職不滿三年的過渡人物,包括安倍晉三「緩和中日關係」的第一任期。

由此可見,日本用二十年時間,在輿論和民意上,將「參拜靖國神社」從偷偷摸摸的行為,變成「首相的政治正確」。

由此上行下效,日本內閣成員,政壇高官「拜鬼」新聞也就屢見不鮮。

在今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紀念日」之前的敏感期,日本內閣成員西村康稔帶頭「拜鬼」,並且聲稱是對「安倍晉三」遺志的最佳繼承。

西村康稔的身份不僅是新首相岸田文雄親信這麼簡單,他的官職還是日本經濟產業大臣。

與往年主管外交,國防或者黨內宣傳的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不同,今年日本內閣挑頭的是「經濟官員」。

而西村康稔最近一段時間念叨最多的,是聯手美國與台灣偽政權,脅迫韓國組建半導體產業聯盟,從經濟上圍剿和孤立我國。

日本政壇在剛剛過去的8月10日發生小小地震,安倍晉三的弟弟岸信夫被從「防衛相」的核心崗位拿下,但是新上台的濱田靖一更是推動增加軍費和叫囂「遏制中國軍事威脅」的狂熱分子。

可見日本政府無論發生怎樣的「地震」,反華的決心只會更加堅定,道路離中日友好只會越來越遠。

日本政府往右翼軍國主義急轉,那麼日本民間呢?

我們當然能偶爾看到「反對修憲」,「反對軍國主義」的遊行。

可是在8月15日,那「擠爆靖國神社」的場景,才是日本更廣闊更堅定的民意。

貳,我國「和服事件」並不總是爭議

這次引爆輿論,讓恨國黨和公知狂歡,理智愛國派求饒的視頻,是一段截取的,很短暫的「女性穿和服被蘇州警方控制五小時」的視頻。

對方在8月14日「慰安婦」紀念日發文,在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日引爆網絡,挑釁國民情感,挑戰民族感情的意圖非常明顯。

大家翻翻網絡新聞就會發現,穿著日本軍國主義服裝或者和服在過去一些年,確實引發過一些爭議,但是年均不超過一兩例。

相對於穿和服的總基數,以及在公共場合穿和服拍照的總人數,這個比例高不高大家心裡自然有數。

極個別的軍國主義服裝事件是因為服裝本身的含義或者是服裝上特殊的文字和圖案挑戰了社會公序良俗。

偶爾幾例日本和服女子與遊客衝突事件,要麼是「極少數遊客個人行為」,要麼是女子穿和服在公共場合的時間或者地點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民眾有「挑釁聯想」。

但是更多的「和服事件」,網絡都在非常平和與理解的氛圍中平息下去。

比如去年廈門就傳出「中國女子穿和服做核酸」的視頻。

事後證明女子是在「日式服務企業」從事前台工作,和服是她的工作制服。

當時通知該女子在上班時間去完成核酸檢測,算上往返時間和排隊時間也就十幾分鐘。

該女子工作的和服「穿脫都非常不便」,如果脫下換常服,核酸結束再重新換工作服,兩次換衣時間比「核酸檢測」耽誤還久。

因此這女子為了「省事」就將工作制服穿去做核酸。

事件來龍去脈呈現之後,民意並沒有很大的波瀾,對於「心裡不舒服」的部分民眾,以及「為了工作簡便」的打工人,輿論對雙方都是平和與理解的。

絕大多數和服事件都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平息。

但是蘇州這條「日式風情街」很不尋常,過去一兩年,這裡已經發生多起「韓服事件」,「和服事件」,甚至「漢服事件」。

很顯然,有不少營銷號將這條街道的「特殊環境」作為引發爭議,索取流量的生財密碼。

既然一些營銷號用「特殊服飾」的文化符號拍視頻,來引發爭議博取流量的手段,那麼當地警方認為這是一種「尋釁滋事」也是對特殊環境特殊事件的判斷。

部分「營銷號」裹挾輿論,就是要造成我國「政府和網絡環境」強逼全國民眾愛國的氛圍。

叄,我們有多麼「自由與寬容」!

實際上,不光是「和服一族」,我們對於絕大多數「只過自己日子的同胞」都是非常寬容的。

我們不僅沒有逼迫十四億民眾「盡堯舜」,更沒有逼迫他們愛國。

就以許多恨國黨和公知嗤之以鼻的諜戰劇來說,諜戰劇歷史評分前五的《紅色》以及最近兩年評分最高的《隱秘而偉大》都不是聚焦宏大敘事。

張魯一和陶虹主演的《紅色》,描繪了日偽統治下的上海,所有小市民的「煙火氣」。

這些人內心「沒有主義」,並不贊成也不同情「革命」,無論政權怎麼更迭,這些小市民都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抗戰時期,在淪陷區的幾億同胞,除了極少數的吶喊者與抗爭者,絕大多數「小市民」都是這麼過日子。

但是我們的創作方,我們被公知恨國黨批爛的「審核部門」,包括全國觀眾,都沒有抨擊或者篡改這些「小市民的煙火氣」。

他們不革命,不抗爭,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我們給予了最大的理解,沒有人道德綁架,沒有人扣上「漢奸」的大帽子。

前年李易峰和金晨主演的《隱秘而偉大》,男主角一直都是上海淪陷區的小巡捕。

女主角只是男主家裡的租客,整個劇集五十多集,除了少數諜戰任務,劇集呈現更多的也是「上海弄堂」的煙火氣,以及舊中國小市民在淪陷區的「正常生活狀態」。

我們不僅對淪陷區的「普通民眾」,沒有「強迫革命,強迫反政府」的道德綁架,對於汪偽政府的部分成員,刻畫也「遠超世界各國的二戰敘事」。

八十年前,在以「曲線救國」包裝下的汪精衛賣國政府內部,發生了一次被稱為「小西安事變」的重大事件。

汪精衛集團內部,負責外交事務的幕僚,被許諾偽政府成立後外交部長職位的高宗武,負責宣傳事務的幕僚,被任命為偽政府宣傳部長的陶希聖,在1940年初集體「反正」。

兩人逃到香港,在《大公報》公布了汪精衛與日本政府簽訂的《日汪密約》,將汪精衛「名為曲線救國」,實為「徹底賣國」的罪行公布於世。

因為高,陶二人是偽政府的重量級高官,兩人「棄暗投明」對汪精衛的聲望造成重創,因此被稱為「偽政府內部的西安事變」。

歷史上,高宗武在國民政府外交部任職時,就是汪精衛與日本當局串聯的關鍵人物,在汪精衛偽政府創立過程中,高宗武的「漢奸罪行」,是上過「國府漢奸通緝令」的。

至於陶希聖,在從偽政府「反正」後,回到國民政府得到蔣介石重用,從抗戰後期到內戰時期,一直是「蔣介石的第一筆桿子」。

從高宗武和陶希聖的作為和立場來看,他們「立過功」,也有抹之不去的污點。

雖然他們最終「反正到國民黨陣營」,但我們共產黨立場,完全可以依舊從「敵人立場」來刻畫他們。

但是我至少在兩部「不太出名」,劇情有硬傷,但是「歷史有一定考據」的諜戰劇里,看到了「我們對高宗武,陶希聖相對正面的評價」。

比如一部《鐵血玫瑰》的諜戰劇,匯聚了《雪豹》三劍客文章,張若昀,李卓霖。

李卓霖在劇中飾演了汪精衛手下負責「外交和宣傳」的幕僚陶崇斌。

雖然這個劇是「女子小組各種任務殺鬼子」的傳統套路,服裝,槍械等都有硬傷,但是「歷史情節」還是經得起審查的。

我們只從陶崇斌這個名字,就能看到「陶希聖的姓氏」,崇斌兩個字的一半,就是歷史人物高宗武的「宗武」兩字。

陶崇斌在劇中的職務,也顯然是將「高宗武,陶希聖兩人的外交和宣傳綜合了」。

在這部「女子團隊各種殺鬼子任務」的劇集裡,用了相當的篇幅將陶崇斌刻畫成「初期確實被曲線救國,和平救國路線」感召的年輕人而追隨汪精衛的理想。

直到「汪精衛和日本簽訂賣國密約」,「陶崇斌才理想破滅,出走香港,以公布密約的方式和汪精衛賣國漢奸罪行進行切割」。

這種「深度刻畫」,在恨國黨公知鄙視的「殺鬼子神劇」里,算是獨樹一幟,這部劇雖然剪輯有些混亂,主角劇情並不出彩,但對「偽政府反正」人員給予「理想光環」的刻畫,也沒有被「嚴格審核給斃掉」。

那麼這個「陶崇斌」是不是孤例呢?

並不是!

我還看過另一部不太出名的諜戰劇《劍諜》,吳秀波在裡面演了一個別具風格,很有深度的狙擊手。

如果不是吳秀波陷入負面醜聞,這部諜戰劇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鐵血玫瑰》主要講一群女特工各種殺鬼子任務,營救「偽政府陶崇斌到香港」,只是一個「單元敘事」,跨越幾集。

吳秀波的《劍諜》,篇幅長達32集,核心敘事只有一個,國共兩黨各種「合作」,將汪偽政府重要官員秦文廉營救到香港。

「秦文廉」雖然從名字上看不出「高宗武,陶希聖」的身影,但這個角色在結局是將「日汪密約的膠捲帶到香港向世界公布」。

因此「秦文廉」這個角色從事跡上能判斷是以「高宗武,陶希聖」為原型。

在這部劇里,對「秦文廉」的刻畫,也描述了「和平救國」理想從信仰到最後崩塌的過程。

從這個角色「文廉」的名字,也能看出對「高宗武,陶希聖」的正面刻畫。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被「批駁管制過嚴,過於強調愛國正能量的影視創作」中,我們給「非愛國人士」非常大的自由度。

抗戰和內戰時期,只要不做「公開漢奸和極力鼓吹大東亞共榮」的,追求普通小市民生活的,我們都是正面刻畫,老百姓也沒有逼迫「人人革命,人人抗戰」的道德脅迫。

對於「曲線救國」這一漢奸集團內部,哪怕只有一次「站在人民立場的反正之舉」,哪怕最後「沒有投共」,我們也會去發掘他內心的理想主義和身處環境。

放在和服與日本動漫服裝問題上,只要沒有特殊文字和圖案,不在特殊時間和地點挑戰「群體情緒」,個人愛好從來不在「批判之列」。

說句並不「政治正確」的觀點,我們並沒有追求「人人愛國」,我們允許和理解很多人「追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

我們只是不希望「愛國被妖魔化」,「不愛國還成為很高端很自由,很有逼格的標籤」。

不愛,就安靜的過日子,你只要不「鼓吹不愛」,沒人來「批判或者改造你」。

這樣的「自由度」還不夠大麼?

肆,「理中客」太多,「愛國之聲」必然邊緣化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曾經提出過「136」與「163」理論。

這是我梳理多年「網絡輿論」後統計出來的。

在大約十年前,我國網絡輿論有六成是「公知與恨國黨」各種反體制言論,其他「理智中性客觀」的言論勉強占三成。

在當時的輿論氛圍,還敢發出愛國聲音的,也就被罵成狗的不到一成。

所以這段時間,我將網絡輿論稱為「136」。

我國網絡輿論的扭轉,要感謝川普的上台和美國的「自行作死」。

從2018年開始的美國貿易戰「久攻不下」,到2020年新冠疫情後美國的各種亂象紛呈,才讓公知和恨國黨在被事實反覆打臉後,被迫「收斂和轉型」。

可是這段時間,「愛國聲音」的陣營並沒有擴大,許多「新生勢力」也在與恨國黨公知的鬥爭中「爆體而亡」。

這幾年的輿論氛圍,恨國黨和公知的陰陽怪氣被「壓縮到三成」。

部分文筆出色的公知和恨國黨,成功轉型為「理中客」,潛入中立陣營,因此「理中客」這幾年激增,從原來的三成擴張到六成。

這幾年我們所謂的輿論翻身仗,只是讓公知恨國黨的氣焰從六成壓縮轉型到三成,讓中立陣營的「理中客」從三成上升到六成。

但真正的「純正愛國聲音」,自始至終只有一成而已。

理智的說,我們沒有追求14億人發出同一種聲音,但是擴大愛國陣營,讓恨國陣營「閉嘴」也辦不到麼?

如果「理智愛國」的聲音越來越大,「自由與和稀泥」越來越成為主流,純正的愛國聲音就永遠會「邊緣化」。

曾經有一個我非常反感的命題,引發過國內輿論的激烈思辨,那就是:中國是不是盛產漢奸的國家。

我以前是堅決反對這種「負面烙印」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事件與案例讓我有了性的思考。

我覺得中華民族同時盛產英雄和盛產漢奸,都是「文化底蘊」造成的。

正是幾千年來,諸子百家,各種文化和思潮匯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這其中堅定信仰「仁義禮智信」的,經受磨礪後,會成為名臣和英雄。

可是正因為中華文化諸子百家,任何一種思潮都能找到「邏輯自洽」的閉環,因此所有的漢奸言論,都能找到「信仰支撐」。

你跟他說「梧桐台灣」,他跟你說「墨子兼愛非攻」。

你跟他說投降賣國,他說「預先取之必先予之」,還可以說「反客為主」。

你跟他說「抗戰救國」,他說「和平救國」,「曲線救國」。

你跟他說「漢奸賣國賊」,他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保萬千民生,何惜生前身後名。」

正因為思想夠多,文化夠駁雜,任何一種思潮,任何一種賣國,都能邏輯自洽。

比如有個詞叫「大是大非」,但還有個詞叫「上綱上線」,兩者的範圍,在不同人的認知和筆下截然不同。

當某一事件爆發,一些人認為「觸及到大是大非底線」的時候,另一些人會指責「這是錯誤拔高的上綱上線」。

由此可以看出「統一思想」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可悲的是,如果某一天政治氣候有變,以某人「永遠和稀泥」的文風,幫「汪精衛歌功頌德」都不是難事。

「關於曲線救國的問題,老古認為從大是大非的角度,這是無可爭辯的賣國行為。但是從當時的歷史形勢,從汪精衛的個人境遇來看,似乎也有著上這條道路的歷史必然。」

這是不是「純正的老古文風」?

中國的開明當然容得下一件和服,我們也接受個人愛好私底下穿和服。可我們為什麼要容忍和「歌頌」在815借和服挑釁政府的行為?

如果穿和服可以和稀泥,可以是「個人行為」,這樣的挑釁不斷放大,這樣的自由早就到了給「胡適樹碑立傳」的程度,下一步當然是為汪精衛平反。

穿和服和反感和服是個人自由,我們要容忍。

那麼抗戰救國和「曲線救國」能不能容忍?

如果有人就是「菩薩心腸」,見不得百姓流血,犧牲自己名聲也要保護手無寸鐵的百姓,能不能容忍?

拿起刀槍,抗戰救國是個人選擇,那麼呼喚和平,以待時機能不能容忍?將小日本「引進來徐徐圖之,未來在大東亞共榮圈中反客為主」能不能容忍?

我們的輿論場一直這麼「容忍下去」,這些「蓋棺定論」的問題,逐漸都會變成「可以思辨」的課題。

因為我們更加開明,可以更加容忍了麼?

這樣一個「不斷寬容」的國家,再次遭遇「連反思二戰暴行都不容忍」的日本,遭遇能夠將一億多人的民意凝聚到「支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誰輸誰贏?

今年的8月14日,是第十個世界「慰安婦」受害者紀念日。

這一天抨擊日本「慰安婦暴行」的視頻有沒有上熱搜?

慰安婦們就沒人權麼?她們的性別不配得到相同性別人士的「聲援」麼?

有沒有人反思,上世紀三十年代「慰安婦有沒有不穿和服」的自由?

這一天日本有沒有「反思慰安婦罪行的懺悔視頻」上日本熱搜?那憑什麼中國要開展「和服反思」?

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77周年紀念日,當815和77這兩個敏感的數字相遇,為什麼沒有相關的「歷史反思」登上熱搜?

只有他麼「理中客」的投降文案,比他麼日本天皇77年前的廣播稿,文採好太多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