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座老城——赫圖阿拉故城印象

清漳兩岸 發佈 2022-08-18T14:47:50.544841+00:00

對於一座有400餘年歷史的老城來說,是需要慢慢品味的,何況赫圖阿拉故城承載著大清王朝的建立和興盛。然而,我們卻是匆匆走過,蜻蜓點水一般瀏覽了歲月留下的痕跡。

作者:欒桅

對於一座有400餘年歷史的老城來說,是需要慢慢品味的,何況赫圖阿拉故城承載著大清王朝的建立和興盛。然而,我們卻是匆匆走過,蜻蜓點水一般瀏覽了歲月留下的痕跡。因為在湖光山色面前,這裡的確遜色了一些。

在初步了解了薩爾滸之戰的歷史脈絡之後,赫圖阿拉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因為滿清的296年,是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開始的。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的「汗宮大衙門」,也就是民間稱呼的「金鑾殿」「稱汗」,建立後金政權,繼而在這裡領導指揮8萬軍隊擊敗明朝號稱47萬大軍的薩爾滸之戰,奠定了其逐鹿中原,建立大清王朝的基礎。

在景區臨近關門的時候,我們到了!面對景區管理人員的勸說,我們選擇了可行方案,那就是租用景區內的專用車,提高遊覽速度,先從臨近關門的景點開始參觀。於是第一站選擇了「汗宮大衙門」。

在導遊的引領講解下,我們先後走進努爾哈赤的寢宮、文廟、普覺寺等地方。在努爾哈赤曾經坐臥的炕上,大家爭相入座,感受「大汗」曾經的溫度和氣場,引來陣陣笑聲。

最有氣派的還是「汗宮大衙門」,它的外形呈八角形,重檐攢尖式建築,內有大汗的龍椅,周邊是八面旗幟,分別是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這也是指滿清的八旗制度。導遊詳解了八旗制度的由來和發展,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這個景點規模比較大,在廣場上行走,有一種穿越歷史的縱深感。導遊說這裡跟瀋陽的故宮規模差不多,有多個相似之處。後來,有幾個朋友去了瀋陽故宮,他們會有直觀的對比評價。

烏雲遮著太陽,時而也露出微光,但因逆光,建築的宏偉受到了些許傷害。那天拍照的人不多,大都緊隨導遊聽講解。此時了解歷史比觀賞景物更重要。在我眼裡,這裡雖是大清的第一個宮殿,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但就建築規模和藝術而言,同北京的故宮相比,卻還是遜色的。

努爾哈赤的出生地還是有點味道的,在這裡稱「塔克世故居」。這是一個不太大的院落,院門很小,也很樸實,同宮殿比,有些寒酸。但這裡是富有原味風格的。院子裡保存了一些400年前生活的物件和原貌狀態。最令我關注的是,我拍下了一個比房屋更高的獨立的煙筒。北方寒冷,「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整個建築體現了滿族民居的特點。在屋內的陳設中,「窗戶紙糊在外,養活孩子吊起來,大姑娘叼菸袋」,這「滿族三大怪」的風俗,也有充分體現。溫馨、別致、生活氣息濃厚,是這裡的一個特點。我在這裡買了兩份滿族風味的點心,原本想在途中解燃眉之急,不料整個旅途酒肉大餐天天有,直到回到家中,才品出了不錯的味道,以及特有的清香。

罕王井的名氣很大。它位於赫圖阿拉城內中部,是城內唯一一口飲水井。井深丈余,井水充盈,俯身可取,清澈見底,清爽甘甜,嚴冬不封,酷暑清涼,被譽為「千軍萬馬飲不干」的汗王井。我們一群人紛紛從井裡汲水,在旁邊的金盆里洗手,因為不懂規矩,鬧了一場笑話。

我們還冒雨參觀了正白旗衙門,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典型的四合院建築,是這裡保存較好的原始建築。在內城之內,還有許多建築和看點,雨開始騷擾我們的心情,只好跟隨導遊乘坐我們的車,來到了外城。

赫圖阿拉故城分內外兩城。內城東西長551米,南北寬512米,占地24.6萬平方米。外城建有中華滿族風情園。有滿族老街、地藏寺、顯佑宮等。我們在導遊的引領下,參觀了滿族歷史文化長廊。外面雨聲轟鳴,長廊內歷史回聲悠揚,一堂滿族文化盛宴,讓我們頓感精神飽滿。從出口走出,雨竟驟然停了。沿湖的大道上,樹木花卉青翠,空氣清新颯爽,仿佛進入了另一番氣象之中。

一路品味著老城的味道,一邊呼吸著新鮮空氣,剛要慨嘆一聲,雨又來了。雨,好似我們忠實的伴侶。從我們出發,到我們整個東北行程,可以說風雨兼程。這似乎像極了一個王朝的歷程。努爾哈赤曾經找尋過其他可以生存圖騰的地方,但在經歷了無數的風雨之後,還是回到了這裡。

赫圖阿拉,一個出發的地方,一個改變命運的地方,一個充滿神奇的地方。在裊裊炊煙升起時,這裡重新開始,成就了一代帝王。

當日,我們入住新賓滿族自治縣一家臨街賓館。聽著徹夜不停的雨聲,我們都做了一場春秋大夢。


作者簡介:本名李新縣,河北作協會員,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至今在各類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00多萬字,著有詩歌集、散文集多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