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怎樣奪取大清最高權力的?

讀書人馮學榮 發佈 2022-08-18T21:56:51.952329+00:00

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麼一個問題:慈禧太后是女流之輩,而且也不是皇家的女兒,她竟然登上了大清帝國權力的巔峰,做了大清帝國幾十年實質意義上的統治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多歷史愛好者,都有這麼一個問題:


慈禧太后是女流之輩,而且也不是皇家的女兒,她竟然登上了大清帝國權力的巔峰,做了大清帝國幾十年實質意義上的統治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件怪事,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慈禧太后宮廷畫像


今天,老馮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把這事,為你簡單捋一捋。


注意:本篇小文,是通俗讀物,不是學術著作,只求老少咸宜,簡單粗暴把故事的主幹講清楚,不求細節,謝謝諒解。


這事啊,得從慈禧的老公:咸豐皇帝說起。


咸豐皇帝宮廷畫像


咸豐皇帝雖然后妃有十幾個,但是,他生育能力不行,男孩一共只生了兩個,其中一個還只活了幾個小時。


所以,咸豐皇帝存活下來的兒子,其實只有一個,他就是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同治皇帝宮廷畫像


而載淳的親生母親,就是慈禧。


然而,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咸豐皇帝的正室皇后,並不是慈禧,而是慈安(鈕祜祿氏)慈禧在咸豐皇帝生前,只是一個貴妃


慈安太后宮廷畫像


不過,慈禧雖然是貴妃,但是母憑子貴,所以,在咸豐皇帝的眼中,慈禧是很重要的一個女人,經常陪在皇帝身邊,咸豐也經常叫慈禧代他批閱奏摺,慈禧從中鍛鍊了一定的能力。


那麼,在1861年這一年,載淳才5歲,當年夏天,咸豐皇帝病死了,在臨終的時候,咸豐皇帝對自己死後的國家大事的安排,是這樣的:


咸豐皇帝將刻著「御賞」「同道堂」字樣的兩個印章,分別交給了兩個人:


一個印章,交給了正室皇后慈安(鈕祜祿氏)


一個印章,交給了年僅5歲的兒子載淳。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


然而,因為載淳只有5歲,根本不懂事,所以實際上,載淳的那枚印章,是掌握在載淳的生母(慈禧)的手中。


這兩枚印章,代表了大清帝國最高統治者的意志,任何重要的文書,必須經過這兩枚印章的蓋章,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說到這裡,我們補充一下:慈禧原本是貴妃,但是,咸豐皇帝死後,慈禧母憑子貴,也獲得了「太后」的頭銜。


讀到這裡,你也許會問:換句話說,咸豐皇帝把國家大權一分為二,一半給了慈安太后,一半給了慈禧太后?


並不是。


其實,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雖然手上持有兩枚印章,但是,她們兩個人只有蓋章權,並沒有國家大事的決策權和執行權


在兩個太后之外,咸豐皇帝還安排了八個最信任的大臣,讓他們來處理國家大事,史稱「顧命八大臣」,這八個大臣是:


顧命八大臣之一:怡親王載垣。


顧命八大臣之二:鄭親王端華。


顧命八大臣之三:戶部尚書肅順。


顧命八大臣之四:額駙景壽。


顧命八大臣之五:兵部尚書穆蔭。


顧命八大臣之六:吏部左侍郎匡源。


顧命八大臣之七:禮部右侍郎杜翰。


顧命八大臣之八:太僕寺少卿焦祐瀛。


咸豐皇帝臨終之前安排八大臣處理國家大事(劇照)


原來,咸豐皇帝臨終之前的想法和安排,其實是這樣的:


國家大事由「顧命八大臣」商量著辦,八人商量合計完了之後,把方案交給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讓兩個女人看過,如果沒有異議的話,蓋個章,確認一下,然後,就這麼定。


對於這一招,我們今天有一個專用名詞,叫做「權力制衡」


是的,咸豐皇帝既要「顧命八大臣」處理國家大事,但同時又擔心八大臣不受制約,所以,咸豐用慈安、慈禧的兩個大印,來制衡八大臣。


反過來說也一樣:咸豐也用八大臣,來制衡慈安、慈禧兩個女人。


可見咸豐皇帝臨終時的心思是這樣的:


用兩個女人來制衡八大臣,使八大臣不能壟斷國家大權、胡作非為。


同時,用八大臣來制衡兩個女人,也使兩個女人也不能壟斷國家大權,胡作非為。


這,就是咸豐皇帝去世之時,留下來的頂層政治設計。


看起來挺「科學」。


然而,咸豐皇帝並沒有想到:他臨終時設計的這個「權力制衡」,在他死後,演變成了「權力鬥爭」


原來這套看似「科學」的「權力制衡」制度,運作了一段時間之後,逐步演化成這個樣子:凡事都是八大臣說了算,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則變成了八大臣的「蓋章機器」


有時候,慈禧太后對國家大事的處理方案提出看法,以肅順為代表的八大臣斷然拒絕,他們聲稱:慈禧太后沒有資格過問國家大事,她只管蓋章即可,為此,肅順甚至有時候對慈禧出語不遜,口出狂言


肅順


日子久了,慈禧和慈安,都開始覺得自己受委屈了,她們認為:八大臣拿她們做蓋章機器,不尊重她們,「欺負」了她們。


從慈安和慈禧看來,八大臣是打工仔,她們倆才是老闆,好了,現在打工仔把自己當老闆了,老闆反而被當成打工仔了。


肅順在慈禧面前,狂到什麼地步呢?


晚清的京官李慈銘,在他的名著《越縵堂國事日記》裡,有這麼個記載:


「(肅順)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涕泣,遺溺後衣。」


這段話說的是:慈禧太后有一回憋不住了,她決定先禮後兵,提出參政的意願,希望參與理政,肅順當堂強烈反對,他朝慈禧大吼大叫,把慈禧身邊幼小的同治皇帝嚇哭了,而且嚇尿了,尿到了慈禧的衣服上


這就是肅順。


你說,這事換了你是慈禧,你能忍麼?


是可忍,孰不可忍?


慈禧太后決定:反抗,報復。


於是,慈禧和慈安密謀,她們考慮到:以肅順為代表的八大臣,現在如此飛揚跋扈,如果放任不管,將來同治皇帝長大了,一定會被八大臣「挾天子以令諸侯」


所以,兩宮太后認為:即使不為自己考慮,即使僅僅為小皇帝的未來考慮,也必須把肅順等八大臣除掉。


那麼在這個時候,恰好有另外一個人,他也不服氣,他也對八大臣充滿了敵意,這個人是誰呢?答案是:恭親王奕訢


奕訢


原來,恭親王奕訢是一個很能幹的人,但是,咸豐皇帝死了之後,奕訢眼睜睜看著八大臣壟斷國家大事,飛揚跋扈,目中無人,不可一世,奕訢覺得自己被排斥在國家權力之外,心有不甘,所以他認為:八大臣可惡,該死。奕訢也想動手打倒他們。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恭親王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當年皇四子(咸豐)被立為皇帝,奕訢落選,這事一直是奕訢的心病,奕訢對此一直耿耿於懷,這時咸豐死了,咸豐留下來的八個老臣,恭親王奕訢自然視為眼中釘,不除不快。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呢,恭親王奕訢和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就秘密聯繫上了,開始密談這個事。


結果,三人一拍即合,決定:發動政變,打倒顧命八大臣。


於是呢,奕訢和慈安、慈禧,暗中聯繫了朝中的一群大臣,取得了關鍵文官的認可和支持。


同時,奕訢和慈安、慈禧也聯繫了在北京周邊擁有重兵的勝保、僧格林沁等大將,取得了他們的支持,畢竟,槍桿子裡出政權,發動政變這種事,當然必須要取得軍隊的支持。


那麼,為什麼朝中關鍵的文官、武官,願意站到奕訢、慈禧這邊呢?答案是這樣的:朝中關鍵的文武大官,多數都討厭八大臣,尤其討厭肅順,為何?因為肅順曾經說過:「旗人多混蛋」、「要重用漢人」等話,肅順的「親漢」立場,早就得罪了朝中很多的滿蒙大臣,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八旗親貴。


換句話說,從勝保(滿洲鑲白旗)、僧格林沁(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看來,除掉肅順,實際上也符合他們自己的利益。


搞定了文官。搞定了武官。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然而此時,八大臣被蒙在鼓裡,他們大難臨頭,卻一無所知。


1861年11月2日,奕訢和慈安、慈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然發動了「辛酉政變」,封鎖北京城,對「顧命八大臣」開展了大搜捕,分別下獄,並且,對他們作出了以下的處置:


肅順:斬首。


載垣:賜死。


端華:賜死。


景壽:撤職。


穆蔭:撤職。


匡源:撤職。


杜翰:撤職。


焦祐瀛:撤職。



肅順下獄,不服,在獄中終日怒罵(劇照)


其中依據史料記載,核心人物肅順被捕的時候,他非常不服,一直在拼命掙扎,而且一邊掙扎一邊破口大罵:早知道有今日,我就殺了(慈禧)這個娘們,沒想到被這婆娘算計了!


肅順被拉到菜市口殺頭的時候,直到死前一刻,仍然在罵。


肅順被殺頭


打倒了八大臣之後,滿清朝廷變成了這麼一個體制:兩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被封為「議政王」,輔助朝政。


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值得一提的是: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兩人,雖然一起垂簾聽政,但事實上在名義上,慈安太后才是咸豐的正室皇后,所以,慈禧太后實際上是比慈安低一級的。


然而事情好就好在於:慈安太后這個人,對處理朝政,興趣不大,而慈禧太后則剛剛相反,她對處理朝政,興趣很大,於是,兩個女人剛好是互補的關係。


而且關鍵在於:慈禧太后情商高,她曉得自己地位比慈安太后低一級,所以,慈禧太后從來不挑戰慈安太后的權威,每逢大事,必然向她請示。


看來,慈禧是吸取了八大臣的教訓:到底誰是老闆,誰是員工,這事要分清。


簡單地說,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關係,類似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關係,也類似於後來慈禧和光緒的關係。


20年之後,也就是1881年,慈安太后死了。


慈安死後,慈禧太后變成了垂簾聽政的唯一的一個太后,從今以後,無論在名義上還是實質上,慈禧變成了大清帝國一手遮天的真正意義上的統治者。當年,光緒皇帝10歲。




簡單地說,這就是慈禧太后成為大清帝國最高統治者的過程。


那麼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應該總結什麼經驗教訓呢?可能有以下幾個教訓可以總結,但不一定很全面:


教訓之一:打工的時候,一定要尊重領導,不要冒犯領導,不要挑戰領導的權威,在本案中,肅順等人觸犯的,就是這個原則性的錯誤,使自己丟了性命,這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教訓之二:一朝天子一朝臣,老上司退休了、辭職了,新來的上司,你要非常謹慎對待,一不小心,你可能會自身難保。


教訓之三:如果不慎得罪了人,要及時尋求救濟手段,要麼主動澄清誤會,必要時要認錯,如果不願認錯,也不願和人溝通,那麼,就一定要做好相應的自衛措施,不要坐以待斃。


教訓之四:不要因為對方是女性,而放鬆警惕,這個世界上有一些女人,手段比男人還要毒辣


教訓之五:在任何圈子,都要團結大多數,肅順明知大清的實權在旗人手中,偏偏放出「旗人多混蛋」這種話,明言重用漢人、明言壓制旗人的前途,得罪了當權派的大多數,結果在關鍵時刻,遭到孤立,沒有人願意挺他,最終走上死路。


本文任何地方若有疏漏,歡迎朋友們補充、批評、指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