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盛會 為全球影業注入強心劑

北青熱點 發佈 2022-08-19T15:13:54.376289+00:00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舉辦了「中國·北京電影之夜」活動,8月15日,雁棲湖畔的會展中心內流光溢彩,輝映著北京美麗的夜空,「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以電影之名匯聚了百餘位嘉賓,打造了一場交流互通、佳作薈萃、星光熠熠的中國影視聚會,給全球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讓世界電影在此刻步入了「北京時間」。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舉辦了「中國·北京電影之夜」活動,8月15日,雁棲湖畔的會展中心內流光溢彩,輝映著北京美麗的夜空,「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以電影之名匯聚了百餘位嘉賓,打造了一場交流互通、佳作薈萃、星光熠熠的中國影視聚會,給全球電影從業者和愛好者注入了一支強心劑,讓世界電影在此刻步入了「北京時間」。

「中國·北京電影之夜」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邀請了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本屆「天壇獎」入圍國片劇組、新片推介劇組、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專家委員會成員、影視行業企業、演員、媒體一同出席,為嘉賓們提供了一個輕鬆有氛圍的交流溝通環境,以光影傳情,凝心聚力、共創未來,充分展示了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包容創新與時尚朝氣。

匠人齊聚

「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見面

電影節就如同電影人的港灣,各方人士利用這個機會交流感受,相互學習、汲取營養。本屆「天壇獎」國際評獎委員會主席、中國著名演員李雪健,以及國際評獎委員會成員中國導演郭帆,英國導演柯文思,中國演員、導演、編劇秦海璐和中國導演、演員吳京也一起亮相「中國·北京電影之夜」。

評委們分享了對評審工作的感受,講述對電影行業的深刻理解,令在場嘉賓受益匪淺,也體現了北影節為電影人提供的「藝術不分國界」的精神紐帶。這不僅對於電影創作的靈感和創意是一種積極推動,也是在充分地傳播「中國自信」和「中國聲音」。

驅動創新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

電影節藍皮書》發布

經過高端起步、跨越提升、與國際接軌的發展歷程後,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成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張亮眼名片,為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新活力。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曾祥敏在「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公布的《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收錄了第十一屆北影節活動盛況,整理保存了完整數據,盤點歸納了電影節的珍貴時刻。

《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藍皮書》的發布,既是對北京國際電影節發展歷程的梳理,也是在理性探尋中國影視產業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方向,提升「北京國際電影節」品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

時代能量

「天壇獎」入圍新片推介

中國電影新力量正在不斷綻放,「中國敘事」在影視領域不斷創新,「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進行了「天壇獎」入圍國片推介以及新片推介。

本屆北影節「天壇獎」,華語入圍影片有四部。《海的盡頭是草原》由爾冬陞執導,陳寶國、馬蘇、阿雲嘎、王鏘、丁程鑫主演,影片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全景式再現了60年前那一段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之上、流淌著民族大愛的共和國往事。爾冬陞將鏡頭對準生活中的平凡個體,以細膩筆觸捕捉人物內心情感,描繪出一幅感動人心的歷史畫卷。劇組主創馬蘇、羅意淳等人也來到現場分享了拍攝的幕後故事。

電影《回西藏》由陳國星、拉華加執導,根據真實人物改編,通過主人公老孔和久美的故事,呈現出漢藏兩個民族之間的思維和文化的碰撞及融合。雖然這部電影拍攝環境異常艱苦,有一半的戲都是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場地完成,但該片出品人沈武鋼信心十足,現場表示這支年輕團隊非常優秀,「這部電影不會讓大家失望」。

電影《追月》由喬梁導演,袁文康、何賽飛等主演,電影以獨特的越劇舞台、故鄉小城、舞台劇情景回憶三個時空交織,講述了何賽飛飾演越劇名角戚老師在個人事業、家庭生活中的抉擇,以及隨之而來的,複雜的親情與本能的愛。

電影《媽媽!》由楊荔鈉導演,尹露監製,吳彥姝、奚美娟領銜主演。影片聚焦國產電影少見的老年題材,講述85歲的媽媽照顧65歲阿爾茨海默病女兒的親情故事。「它除了有人文關懷之外,還是一部和愛有關、和母親有關,是一首生命之歌的電影。」導演楊荔鈉如是說。這些融合了時代精神和多元風格的電影,證明中國電影市場主體、創作者、觀眾群體已日趨成熟,優秀國產電影作品不斷創造口碑佳績,生動的「中國故事」彰顯了更豐富的家國情懷。

開拓未來

對幕後英雄給予肯定

中國電影產業的繁榮要靠眾多電影人和電影公司的共同努力,「中國·北京電影之夜」上,進行了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的七項榮譽公布及表彰,對本年度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幕後英雄和中堅力量予以肯定。

為更廣泛傾聽業界聲音,真正做到企業與市場共同成長,合作共贏,「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邀約業界大咖組成了專家委員會,他們是: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原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擔任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文化產業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波,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建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城市影院分會會長林民傑,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以及組委會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崔岩,擔任專家委員。

在這場盛事中,專家委員會主席張丕民為大家揭曉了推選規則,頒獎嘉賓張光北、吳中天、張藍心、郭曉東、龔蓓苾、齊溪也與專家委員們一起為獲得榮譽的企業代表頒發了榮譽證書,中國電影產業榮譽推選的五位顧問也一一亮相。

其中,推選榮譽結果為:年度投資企業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融資企業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年度製片企業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年度營銷企業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年度發行企業上海淘票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年度院線企業橫店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年度企業網絡電影企業北京淘夢影業有限公司。

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北京電影之夜」在一片華彩中落下帷幕,打造了一場令人難忘的光影盛事。

開幕影片

《海的盡頭是草原》用海一樣的胸懷承接悲歡離合的淚水

作為北影節備受期待的開幕影片、爾冬陞導演《海的盡頭是草原》,在看似平淡的敘事語調之中,卻有一股勁風吹過草原的力道,人世的悲愴與大愛,就在那沙塵暴起、流沙肆虐的時刻,一覽無餘地出現了。

這部電影根據「三千孤兒入內蒙」的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如何將這個遼闊的時空交代清晰,又讓如此「巨大」的歷史背景投射在普通人的身上,這很考驗主創的功力,而《海的盡頭是草原》還是用「人性」去牽動敘事,讓觀眾在一對同胞兄妹的分合聚散中感受到了無邊和煦。

每個人在愛與善的前提下

有著自己的「私心」

影片的女主人公杜思珩,有一個化解不開的執念,她懵懂於自己的身世,從上海到內蒙古的這段路途,在童年的記憶里要坐很長很長的火車,從此隔開了故土親人。就算她來到草原生活了十多年,就算善良的額吉對她溫柔如水,就算她已經有了離不開的「父親」,就算她已經能夠策馬馳騁如履平地,她還是無法跨過自己心裡的那道傷痛裂痕。

杜思珩的人生際遇與時代的軌跡相吻合,她是三千孤兒中的一員,她的所思所想有自己的獨特印記,又有著脆弱孤獨的共性,他們都在努力地融入草原,但那永遠的鄉愁也是無法割捨的。這是悲情的起始,也是大愛登場的壯麗,這道傷痕,已經太深了,草原上那如同親生父母般的愛,就算持續了十年、二十年,都可能會被吞噬,也許只有一生那麼漫長的不離不棄,甚至以生命為代價,才能彌補。

而這正是作品細膩紮實的地方,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是在愛與善的前提下,有著自己的「私心」。杜思珩的私心是要去明了一個真相;草原額吉和杜思珩之間有一種天然的緣分,然而,額吉也有著對於自己兒子那木汗未來的考量;杜思珩的同胞哥哥在面臨分離時,也是在做著「自私的決定」。因此,影片不是在用歷史來套住故事,而是從人的角度出發,用不同人的人性起伏去織就歷史,使得這段歷史不空洞,而是帶著人間的氣息和熱度,用海一樣的胸懷去承接那悲歡離合的淚水,然後又化為大愛無聲。

影片中,杜思珩在上海的親生母親和草原上的母親從未謀面,卻因為撫養了同一個女兒而有了情感的共通,讓人感慨命運的無常。而這其中冷酷的一面,風雨飄搖中的無助和飢餓,卻要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良善和真誠去化解。這讓影片始終被一種明亮的、暖暖的氛圍烘托著,就像是阿雲嘎在蒙古包外擎起的那盞燈,在黑暗中,那團光暈不足以明耀四方,卻能夠照亮眼前的彼此,讓每位觀眾的眼睛也泛起淚光星輝。

一個人的故事

成為了一群人的守望相助

導演爾冬陞和編劇對於影片節奏風格的把握有一種溯洄而上的從容,演員對於角色的詮釋也是層次豐富,精準到位。陳寶國飾演的哥哥一角可謂滿腔都是複雜的情緒,而他卻能夠在每個線索的機關閃現時,都能冷靜地處置,讓角色在抑揚之間,展現內心深處的溝壑與閱歷。馬蘇飾演的「額吉」薩仁娜能夠讓觀眾忘記她是馬蘇,而去體會她一顰一笑中流淌出的草原母親的寬容與慈悲;阿雲嘎飾演的父親有著一種凜然正氣,其中一場與女兒星空下的對談,展露出鐵骨柔情;王鏘飾演的「草原兄長」那木汗以及時代少年團成員丁程鑫飾演的馬正元都洋溢著青春意氣,給影片加入了少年人特有的情愫。而杜思珩的倔強與哀愁,也為人物最終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從上海到內蒙古,長空碧草與滄桑人面,如同書頁一般,組成了一本生命之書。歷經了那麼多的歲月,遇到了那麼多的人,一個人的故事成為了一群人的守望相助,在兩個有著不同語言的民族之間傳唱。那海的浩瀚,草原的寬廣,也只是人心大愛中的一隅,連綿無盡,一往而深。

本組文/本報記者 肖揚

統籌/滿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