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沙縣」,殺穿亞洲

半佛仙人本仙人 發佈 2022-08-21T14:47:28.975047+00:00

通常來說,評價一家飯店,並不僅僅是口味。價格,會影響大家對他們的評價。一家人均三十多的飯店,無論什麼味道,看到這價格,大家就已經默認它不存在問題。


1


通常來說,評價一家飯店,並不僅僅是口味。


價格,會影響大家對他們的評價。


人均一百的飯店不好吃,大家會認為是廚師的問題。


人均一千的飯店不好吃,大家會認為是自己有問題。


我管這個叫做【金錢蒙蔽了雙眼】。


一家人均三十多的飯店,無論什麼味道,看到這價格,大家就已經默認它不存在問題。


那如果是人均三十的西餐廳呢?


並且單位是人民幣。


並且不僅吃飽,還花樣不少。


你可能會跪著吃。


當年輕時候的我第一次見到薩莉亞(一個來自日本的義大利菜)的時候,我被它的價格驚呆了。


隨著而來的感受並不是覺得這個價格合理,而是開始懷疑這東西衛生麼?


畢竟當時作為山東人的我,已經被刻上了披薩等於高級,燒餅等於低級,煎餅要卷大蔥的思想鋼印。


當我看到披薩寫著16塊的時候,我擦了擦菜單,確定後面沒有一個肉眼不能清晰可見的【起】,或者0。


而飲料無限續杯,只要7塊。


我哆哆嗦嗦的點了幾個小吃,心情就像是給皇帝試毒的太監一樣。


味道確實一般。


但在這個價格的襯托下,賽過活神仙。


後來我經常吃薩莉亞,每次拿著菜單的時候,都心情無法平息,因為我總是無法控制的計算,這些年吃披薩到底浪費了多少錢。


萬惡的資本主義襲擊了我的錢包。


萬惡的資本主義襲擊完我的錢包之後,又派出了更便宜的讓我難受。


殺人誅心啊可惡。


2


薩莉亞給我帶來的第二個震驚是它的起源。


我一直以為是義大利或者隨便西方哪個國家的品牌。


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的時候,我在大阪的街頭看著一個綠色的招牌覺得似曾相識,但是我又堅信這不是牛老師常去的洗腳城。


Saizeriya這幾個字母看起來陌生而又熟悉,我用盡多年看日本動畫片學會的日語技巧,哆哆嗦嗦的拼出來了一個讀音,這尼瑪不就是薩莉亞麼?


從那之後我的認知得到了刷新,原來薩莉亞不是義大利的沙縣,而是披著洋皮的日本沙縣。


這種衝擊不亞於初中時候我知道了麻辣燙這個聽起來就非常四川的菜竟然是東北發明一種小吃。


我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雞賊,他們對全世界輸出日料是高端食材,然後反向將西餐做成廉價快餐。


一邊漲價一邊砍別人的價格。


估計日本人也會在國內大喊歐洲人懂個屁西餐。


然後把西餐價格砍成快餐價格。


吉野家,麥當勞,薩莉亞。


堪稱日本打工人的三件套。


3


薩莉亞一開始只是千葉縣的一家小西餐廳,只有不到四十個座位,創始人正垣泰彥是一個從學生時代就在餐廳兼職的打工人,擦地,洗菜,刷盤子,和廚師學做菜。


相當於白天新東方學英語,晚上新東方學廚師。


學成後試圖去新東方搞帶貨。


太卷了,太東方了。


正垣泰彥表示自己是被同學慫恿才進入了餐飲行業,這一切就像是不經意間就促成的巧合。


但是結合我多年讀日本企業家自傳的內容來看,這通常就是日本人「假裝謙虛」的一部分,明明就是自己覺得開餐廳賺錢,卻一定要說這是別人的鼓勵。


要不是他從學生時代就在餐廳刷盤子,我真的信了他的話。


呸。


到了1973年,正垣泰彥終於在一家菜市場樓上接手了一間小店,取名薩莉亞。


薩莉亞一開始並不是做廉價西餐,而是正宗西餐。


味道正不正不知道,但是價格一定是和歐洲接軌的。


菜市場樓上的西餐廳其實是挺難有人光顧的,一方面是地理位置不好,藏在鬧市之中。


誰能想到早市裡面還有一家西餐廳,對吧。


另一方面,逛菜市場的人,多半都是想自己回家做飯的,你在菜市場賣早餐還能有點市場,你在菜市場賣西餐,顧客都會覺得你離貨源這麼近,差價多少一目了然。


簡直是把進貨價擺在消費者面前。


誰會跑到菜市場裡面吃一家西餐,況且,這個西餐價格也並不便宜。


和所有剛創業的人一樣,正垣泰彥堅信自己就是天選之子,哪怕餐廳的地理位置又差,自己的菜單定價又貴,甚至一天都沒什麼人光顧,但是他堅信,顧客遲早會來,只是需要等待。


上一個這麼自信的日本商人,叫孫正義。


但沒多久他就放棄了這種堅信,因為真的沒人光顧。


從這點上,他沒孫正義那麼頭鐵。


為了不讓小店垮掉,正垣泰彥,想盡了各種辦法,比如將營業時間延長到凌晨四點,把西餐直接開成燒烤攤,用加班的方式擴展人流量,時間換客流。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996並不會增加效益,只會浪費時間,甚至帶來了截然不同的副作用。


例如高昂的管理成本以及無盡的會議。


正垣泰彥的西餐廳沒有因為營業時間變長就增加了顧客,反而因為燒烤攤化後成為了小流氓的聚集地。


1973年的日本,和現在那個人人當宅男說話小心翼翼過度禮貌的日本不同。


當時的日本人人均胖虎,一言不合就八嘎,正愁半夜沒地方去,一打聽,竟然有個西餐廳營業到凌晨四點。


你說這老闆不是賣搖頭丸的,你信麼?


最終,幾個小流氓因為吵架打翻了店裡的煤油爐,燃氣的火焰澆滅了正垣泰彥的雄心壯志,他急忙組織店員逃跑,但是自己卻在大火的包圍著恍惚出了神。


看著自己的心血被一瞬湧出的大火吞噬,他懵逼了。


等到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被滾滾濃煙包圍,最終在摸索中找到了門口才得以逃生。


「沒有顧客來,來的全是流氓和無賴,到頭還遭遇了火災。」


正垣泰彥感覺自己剛開始創業就被反覆毒打,社會毫不留情,能用上的大招全甩在他身上,直接送給他一本:《七個月,從創業到負債》。


燃,燃起來了。


看著燃燒的餐廳和消瘦的錢包,他意識到這麼開飯店,就是給房東打工啊,到最後自己一分錢沒賺到,還得欠上一屁股債。


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及時止損,放棄開店。


還是打工好,這輩子都應該選擇打工。


4


正垣泰彥的母親並不同意他放棄,她鼓勵兒子,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開店,一定要繼續開。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這輩子都要當老闆。


聽了母親鼓勵的話,正垣泰彥決定換一個地方開,畢竟之前的風水不行,五行里只有火,太尼瑪刺激了。


這太克自己了,再這麼搞下去,命都得搭進去。


這時候正垣泰彥的母親又一次出來撒雞湯,她毫無邏輯的鼓勵到,


「那個地方是最適合的,請你再努力一次吧。」


這說真的,有點熱血漫的感覺了。


當然,以我這麼多年看日本電影和小電影的經驗,日本人是非常喜歡在成功之後狂灌雞湯來顯示自己是如何勵志的。


真實情況其實我們推測一下就能知道,他租了一間房子開店,最終還一把大火把店燒了,此時已經負債纍纍的他沒可能再選個地方東山再起,這家菜市場樓上的小隔間是他無奈也是不得不選的地方。


當然,也可能是母親怕他借自己的養老金,所以換了一種方式保護自己的錢包。


不管怎麼樣,抱著試一試心態的正垣泰彥重新回到了二樓的小餐廳,裝修一番後繼續營業。


開業前,母親傳授了他最後一句雞湯,


「不要怪地段不好,只要一心一意的招攬顧客,就會積累到最好的經驗。」


很顯然他母親就是典型的給湯不給勺子,雞湯雞血都灌滿的正垣泰彥經營了一陣子後發現,好不容易重新開業的飯店還是沒人光顧。


雞湯是沒用的,雞血也是沒用的。


逼上絕路後,他搞起了二元店的套路。


「既然地段不好,那我降價如何?總不能連占便宜都不占吧。」


萬般無奈之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正垣泰彥選擇了全場商品五折出售。


翻譯成漢語,那就是房租即將到期,全場美食一律五折,一律五折。


但五折也沒有擊穿群眾的心理防線,還是那句話,畢竟樓下就是菜市場,你在生產原材料的地方搞精加工,群眾一眼就知道了你的成本價是多少。


你這個五折,缺點誠意的小伙子。


於是這哥們一咬牙,一跺腳,直接給了三折。


他心想這是底線了,再打折就變成慈善行業了。


這個時候就輪到菜市場慌了。


這尼瑪樓上住了一個狼滅啊,這是要卷死我們這群賣菜的。


群眾一看,這竟然有個三折狠人,在西餐廳普遍割日本人韭菜的時代,竟然有人把義大利麵賣到比豚骨拉麵還便宜。


便宜出奇蹟,薩莉亞一躍成為了當地最火爆的西餐廳之一,原本一天只有20人不到的生意,瞬間變成了800多人等排位。


正垣泰彥看著洶湧而來的人潮,他頓悟了,什麼努力,什麼用心,什麼雞湯,都是扯淡。


便宜,才是王道。

抓住一點,登峰造極。


即便整個日本正處在經濟上行的時代,用不上幾年就會成為亞洲的經濟引擎,人均GDP暴打歐洲和美利堅。


但,那又如何?


誰能拒絕省錢帶來的快樂?


我懷疑,拼多多也是這麼悟的。


5


客人多了,隨著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座位不夠。


30個座位,要應付900人。


30個人等一個座位。


東京地鐵都沒有他這個店擁擠。


他的想法很簡單,沒有地方坐,那就開連鎖。


「我把薩莉亞開遍全日本,這樣就解決了排隊的問題。」


當然,一開始不用開這麼多。


先在市區開了四五家分店意思意思,緩解一下人流壓力,讓人們可以就近去就餐。


如果故事只是到這裡就結束了,那薩莉亞也無非就是日本諸多連鎖品牌中的其中一個。


甚至不會有吉野家或者食其家這種專門做傳統牛肉飯的有競爭力。


一旦進入到經濟下行,所有店生意都不好的時候,就只能繼續卷,繼續降價。


結果要麼破產,要麼重組,要麼被收購,要麼砍掉連鎖店。


最終消失在市場上,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但是有意思的是,薩莉亞的卷是有底線的。


這也正是薩莉亞的不同之處。


薩莉亞一開始的定位是義大利口味沙縣,先從價格上卷死其他同行,用最快的速度占領市場,在不賠錢的情況下獲取客流。


等到了經濟不好,周圍所有餐廳都開始降價銷售來維持營業額的時候,薩莉亞反而不捲了。


他們的邏輯很清晰,由於大家都開始降價,客流自然會被分走,那麼單店的營業額自然是會下降的。


如果這個時候為了保證營業總額,參與到降價的內卷里,那對於店長來說,這無異就成了一種新負擔,他需要降價的同時花錢搞促銷,搞宣傳,雖然能一時間大大增加客流量,但是店員會被這種突然激增的客流搞得措手不及。


這就跟工廠每天生產五千個螺絲,大家都很舒服,但是降價了五折了,就需要生產一萬個才能維持當初的營業額。


工作量增加了一倍,但是收入不會因此增加。


那可不就是惡性競爭麼。


薩莉亞的思路跟其他的連鎖店不太一樣,他們認為每一家店的情況都不太一樣,營業額是由地段,店鋪面積和核心商品所決定的,所以營業額不好,應該是最高決策層的選址和商品有問題,不是店長能力不足的問題。


所以他們並不給店長設立營業目標,不會像某些直銷品牌一樣,發展到第三層下線的時候,得把三體人也拉過來刷卡才行。


這就很諷刺,一家做廉價餐廳的,竟然是有卷的底線。


就這一點洞察,就比國內很多土老闆強很多。


表面上看,廉價是薩莉亞的終極武器,但實際上,一定程度的廉價才是他們的特色。


他們認為減少浪費,縮減菜品,直接從成本層面減少開支才是應對營業額下降的最好方法。


而卷售價,只會讓消費者習慣更低的價格,等到有一天經濟復甦了,消費者反而不會習慣原價。


要降價,就要做好降一輩子價格的覺悟。


不然突然恢復到原價,消費者問候你全家。


只有保持原價,才能在經濟變好的時候讓利潤大幅度提高。


做時間的朋友。


6


在確定了卷的底線後,如何控制成本,就成了薩莉亞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


飯店控制成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食材上入手,直接替換成更廉價的,成本也就跟著降低了。


但是薩莉亞會告訴你,這樣做也不太靠譜。


因為消費者的舌頭是很敏感的,你糊弄他,他差評你。


在有了固定的供應鏈後,食材上能降低成本的方式已經做到了極致,還想降低成本,只能是另一種方式,比如減少進貨量,砍掉幾個菜系。


讓服務員只提供上菜的服務,像美甲、跳舞、講笑話,薩莉亞認為這種服務沒什麼意義,加大了服務人員的工作量,又影響效率,而消費者又要為這種沒意義的事情買單。


最終就是消費者的錢沒有花到食材上,而是花到了沒用的服務上。


而商家因為返台速度變慢,反而需要多僱傭幾個服務員,加大了成本,最終又會轉移到商品本身,也就是消費者手裡。


消費者會放棄這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至於什麼才是餐飲行業真正好的服務,並不是說話客氣,並不是捶腿捏腳,也不是你一個人吃飯的時候給你放一隻熊。


評論一段相聲好不好的標準就一個,好不好笑。


那評論飯店好不好的標準也就一個,花的錢買來的東西是不是足夠好吃便宜。


人均三十要有三十塊的水平。


人均五百也要有五百多水平。


如果人均五百,食品本身的味道還不如路邊攤。


服務態度再好也沒用。


這就跟去醫院看病是一個道理。


服務態度再好,治不好病,那就是白花錢,白遭罪。


你就算把病房打扮的跟包房一樣也沒用。


食材的品質則是保證味道的底線。


當然,我也不認為薩莉亞多好吃,但是,前提,這是一個人均三十,有座位,在商業中心裡的餐廳,價格甚至比肯德基還低。


這樣的餐廳,保證乾淨衛生,口味上只要不讓消費者當場吐出來,他就能算作好吃。


薩莉亞節約成本的方法是,砍掉沒銷量的菜品,簡化上菜流程。


在其他地方省錢,就是賺錢。


砍掉菜品這個很容易理解,薩莉亞一開始是做全種類西餐的,後來做著做著就專心義大利一條賽道。


後來他們發現海鮮沙拉和蝦仁沙拉似乎沒什麼不同,於是類似的菜品也被他們合併同類項。


這樣菜品變少了,進貨的種類也就變少,成本就被控制住。


costco其實也是一樣的控SKU加大進貨量的玩法。


然後,就是餐廳運營的流程化。


在流程化這方面,薩莉亞一直自稱自己是麥當勞的徒弟,創始人不止一次誇獎麥當勞的流程化有多優秀。


但是我看過一個關於薩莉亞的紀錄片,裡面詳細介紹了薩莉亞的流程化過程,我感覺麥當勞如果看完了,會覺得自嘆不如。


比如薩莉亞發明了一種可以一邊噴水一邊拖地的拖把。


相當於手動迷你版的灑水車。


這樣可以減少員工刷拖布的時間,從而把省下來時間用來干點別的。人力+1


從做菜開始,上更大的微波爐,能讓盤子更容易的放進去。時間-1


員工上菜的同時還要撤走空盤,如果你這桌沒有,就把你旁邊桌子的撤走。


總之服務員一來一回,手裡不能空著。


這個我深有感觸,薩莉亞如同趕人走一般的撤掉盤子,等到飯吃完了,桌子上只剩下叉子了。時間繼續-1。


沙拉不拌,擺好了讓顧客自己拌,時間-1。


沒有盯梢服務,都是按鈴服務,時間-1。


在一個個減1之中,薩莉亞放棄了一切跟儀式感有關的東西,他最有儀式感的就是店裡的義大利地名介紹,其他的東西全是奔著減1使勁。


就像是一局P社遊戲。


北京的薩莉亞為了能讓你趕緊吃飯完滾蛋,甚至搞過提供一次性筷子。


給所謂最講儀式感的西餐文化臉都抽腫了。


只要能在僱傭人數和服務速度上達到一種平衡,少來一個服務員,就是省錢。


省,就是賺。


這種一切以實用為主的思想在當時的日本真的比較奇特,其他西餐廳都想著如何在裝潢上加大投入,讓更多的人為了環境埋單。


而薩莉亞則覺得,什麼西餐不西餐,環境乾淨衛生過關就行。


菜只要不難吃就行。


廚房設備嘛,功能多不多功能無所謂,不愛壞就行,容積大則更好。


最重要的就是價格,只要價格低,根本不愁沒有顧客。


7


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到了泡沫時代,日本人進入到撒幣模式,薩莉亞依然堅持這種低價策略。


在經濟極度膨脹的歲月里,小日子過的真的不錯的日本人也跟著膨脹了。


薩莉亞成為廉價小吃的代表,你請一個姑娘去吃這個,姑娘估計連白眼都懶得翻。


但是當泡沫被開塞露戳破,日本經濟一瀉千里之後,再回頭看,這家沒咋漲價的連鎖西餐反而成為那個時代里日本人的慰藉。


按照薩莉亞的劇本,經濟的好壞跟他沒關係,它也不會因為經濟不好了就打折。


畢竟好與不好,它都在那裡。


從low到值,評判標準不是飯店本身,而是錢包。


廉價和物超所值,看起來是兩個概念,其實就是一面硬幣的正反面。


比如我第一次見到薩莉亞就覺得物超所值,是因為它真的物超所值麼?


不是,是因為隔壁的某客太貴了,貴到我覺得薩莉亞已經是來搞慈善的。


然後花了十幾塊錢一吃,本來不對味道抱有任何期待的我卻覺得這尼瑪竟然還可以。


這就直接讓我產生了物美價廉的感覺。


但什麼時候會覺得薩莉亞廉價呢?


大概就是賺了一點錢,回頭看某客也覺得不貴的時候。


所以,薩莉亞便宜與否,是好評還是差評,取決於當時的錢包。


看起來打得是價格戰,實際上打的是心理戰。


一方面,它和其他競爭對手打心理戰。


比誰能卷,也比誰能忍住卷。


另一方面,它也和消費者打心理戰。


他賭消費者會因為便宜,忽略除了衛生外的一切儀式感。


期待值管理被他們玩兒明白了。


我在一些點評網站看有人吐槽薩莉亞不好吃,裝修廉價。


但是更多人都會在下面回復。


這個價格你還要什麼自行車。


從這個角度來說,薩莉亞開遍了日本甚至東亞,說明他賭贏了。


至於味道這方面,當年的日本,某些餐飲業的店主,他們認為自己的東西賣不出去,是因為老百姓不懂的什麼叫好吃。


需要消費者來反思自己。


但是薩莉亞會覺得,消費者認為好吃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這幫人消費。


所以沒必要去培養或者改變他們的口味,而是有針對性的找出他們喜歡的口味。


當然,我覺得這只是薩莉亞宣傳自己的一種手段,他反覆告訴大家自己是會堅守消費者的口味等等。


但是,還是那句話,人均三十的餐廳,還是西餐廳,誰在意他有多好吃麼?


他不難吃,就已經是很好吃了。


正垣泰彥是創業初期就被老天瘋狂抽打的男人。


你跟他說,消費者的想法不重要,你要堅持自我。


他只會給你一巴掌然後告訴你,消費者就是爹。


爹說不好吃,那就不好吃。


爹說太貴了,那就是太貴了。


你幹嘛要跟爹對著幹,是不想幹了麼?


爹覺得菜單上的價格差別太大,讓自己估算不出一頓飯要花多少錢而覺得窘迫。


那麼薩莉亞就把菜單改的簡單一點,定價差距小一點,讓大家下單的時候舒服一點。


就這麼簡單。


猶豫,就會敗北。


8


薩莉亞如正垣泰彥所願,在日本開出了1000家店,從最遠的北海道到大城市東京,再到一些小城市,日本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薩莉亞。


等到日本市場沒啥挖掘潛力的時候,他們自然將目光投向了海外。


又到了翻譯日本人話中話的階段,在正垣泰彥的自傳中說,


來中國開店是為了讓中國人也能享受到廉價的義大利菜,至於賺不賺錢都是小事。


雖然你我都覺得這是扯淡,但不論如何,薩莉亞成為了第一家外資獨資的餐飲連鎖企業。


諷刺的是,薩莉亞進入北上廣之後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沒人來。


因為日本的售價平移到中國還是太貴了,當時的日本高層認為薩莉亞應該和必勝客一樣,直接價格再翻倍,這樣即使客流很少也能保證盈利。


當然,用正垣泰彥自己的話來說,他反對這個建議,然後再一次祭出了打三折這個大招。


從結果倒推,他的確是讓中國人吃到了更便宜的義大利菜。


雖然這個義大利菜跟義大利毛關係都沒有。


還是那句話,日本的自傳,雞湯太多了,這種話看看就行。


不賺錢搞慈善,企業家的責任,都是成功之後的說辭。


畢竟創業之初,薩莉亞可沒想這麼多,降價也是當年的無奈之舉。


如果真的想讓中國人吃到廉價西餐,一開始就打折不就完了。


三折這個策略也的確好用,薩莉亞當時在中國的門店一天客流就超過3000,遠大於1973年薩莉亞在日本的三折時候的客流。


也就是這個時候起,薩莉亞從把義大利菜禍禍到了全亞洲。


這麼一家主打義大利菜的日本餐廳,卻沒有登陸歐洲的想法,它們的主戰場除了日本,就是中國大陸和港澳台,以及韓國和新加坡。


全是黃種人的地盤。


至於為什麼不去讓西方消費者享受到低價的日式義大利菜,薩莉亞沒有給出解釋。


我覺得是怕挨揍吧。


看,是不是有那個味兒了?


正垣泰彥有一段自述我覺得挺有意思,他說,


創業初期,看了許多經營類書籍的發現,餐飲類的工資太低,如果創業初期都無法保證員工的收入,那麼到了後面,似乎大家都沒法賺到錢。這就導致只有老頭老太太願意來上班。


但是老年人工作太慢,無法保證翻台速度,如果想要年輕人來工作,就要增加工資,而售價已經變成了原來的三折,那麼提高利潤的方式就是擴張店面。


所以薩莉亞初期的策略就是薄利多銷,準備通過開1000家連鎖店的方式解決員工的收入問題,而得到高收入的員工自然會賣力幹活,這樣效率就會變高,從而更省成本。


讓員工賺到足夠的工資,讓服務員的收入和汽車工人一樣高,這樣就能保證工作效率。


我在看這段話的時候本能地認為這也是日式吹牛,但是我查了查薩莉亞的員工待遇,在日本來說,的確是餐飲行業內比較高的。


單從結果上來看,薩莉亞的東西足夠性價比高,而在薩莉亞打工的人拿到了工資,消費者則省了錢,我雖然不喜歡日本人雞湯式的自傳總結,但我希望這樣的飯店能多一點。


少一點花哨多一點實在,在寸土寸金的日本,這樣的廉價餐飲尚且可以盈利,而且能保證品質和薪酬。


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呢?


為什麼外國的餐飲就一定要高價呢?


我們應該一切為我所用,什麼日料,韓料泰國菜,西班牙義大利法國菜,統統捲起來。


到時候西餐正統在北京,日料正統在青島。


俄羅斯人得跑到哈爾濱吃大列巴。


聖誕節統統吃餃子。

只要價格足夠低,人類心中數第一。



全文參考資料來源如下:

【1】.企業歷史. saizeriya.co.jp. 薩莉亞日本官網.

【2】.廉價西餐薩莉亞,為何在一線城市屹立不倒.虎嗅網. FoodWine吃好喝好

【3】.新時代的日本企業全球化戰略.客觀日本

【4】.薩莉亞2019年報.雪球

【5】.8元無限暢飲,西餐界的「沙縣小吃」火了!.雪球.中國基金報
【6】.薩莉亞:精於成本控制、極致性價比的品牌戰略.商業新知.管理會計知識匯

【7】.薩莉亞連續24個月營收利潤雙增長,僅僅是因為低價策略?.界面新聞.餐飲界

【8】.解讀日本餐飲公司財報:薩莉亞這麼便宜,怎麼賺錢?.知乎. 大寧看研報

【9】.17年不倒的薩莉亞,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網易.羊城攻略

【10】.海底撈vs薩莉亞,標準化不是原罪,品牌態度才是.百度. 音樂帝王

【11】.顧客愛吃才暢銷.東方出版社. (日)正垣泰彥

【12】.連鎖店商品開發.東方出版社. (日)渥美俊一,(日)櫻井多惠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