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這6件事,你會發現,大腦的認知能力得到了升級

慕妤說 發佈 2022-09-08T08:22:29.512100+00:00

由於寫了很多關於口才的文章,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有些讀者,對於某些技巧的鍛鍊和運用,會更容易上手,有些則比較困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其實是跟我們大腦的適應能力有關。大腦對於新生事物適應能力強,我們自然就更容易學習新的東西,反之就會抗拒,形成「死循環」,變得難以學習任何東西。

由於寫了很多關於口才的文章,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有些讀者,對於某些技巧的鍛鍊和運用,會更容易上手,有些則比較困難。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其實是跟我們大腦的適應能力有關。

大腦對於新生事物適應能力強,我們自然就更容易學習新的東西,反之就會抗拒,形成「死循環」,變得難以學習任何東西。

是的,想要讓我們的大腦變得更加「聰明」,是需要時時刻刻去刺激自己的大腦才會有效果的,而不是有心情就做,沒心情就看天氣才做。

舉一個例子。

我曾經在線下,和讀者舉辦過口才訓練比賽。這個口才比賽,我會提供一些鍛鍊項目,給一個月時間去鍛鍊,然後在比賽當天,由導師出題,看誰做得最好,最終贏得比賽和獎金。

而其中一個項目,就是導師隨機給出三組詞語,然後參賽的讀者,以此組織成一段有邏輯的話語。

例如給出「人生」、「色情」、「內向」這三個詞語,然後根據這三個詞語,快速說出一段合理的話語,好比說:

「我覺得人生,就是無窮無盡去追求物慾。人都是有很多東西想要的,只不過暫時要不到而已!

有些人喜歡追求快樂,所以從色情上獲得滿足,有些人喜歡平靜,所以從書籍中獲得滿足!

當然,有些人可能比較內向,給人一種無欲無求的感覺,但認真深究,他也會有自己的欲望的!

所以,怎麼找到自己的追求,平衡自身的欲望和能力之間的關係,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這個練習的目的,考驗我們思維的發散能力、邏輯能力,以及語言的組織能力。但其中一位讀者,卻怎麼都說不好,連很簡單的詞語,都無法說得很有邏輯。

於是,我就建議他找出一段話,然後在這段話中,找三個容易的詞語,接著再仿照這段話,來說出類似的話語,以此去練習,直到自己脫離文稿去說。

然後這位讀者就按照我說的去做了。

一個月之後,比賽之前,這位讀者跟我說,他現在可以把任意一組詞語,都能夠流暢說出來了,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大腦一下子豁然開朗,感覺自己還有很多潛能可以發揮出來!

看到他這些話,我就知道,他的大腦得到「升級」了。這一次的鍛鍊,不僅讓他的大腦得到不斷的刺激,打通了大腦,而且還讓他積累到自信,他也因此在比賽中,獲得了名次。

這就是「升級大腦」的結果。

是的,大腦需要升級,我們才能夠變得更有能力。

你未必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去鍛鍊自己的大腦,但如果你按照我以下分享的方法去做,你對於大腦的升級,會更加高效。

第一,不要經常呆在網絡世界;

現在的時代,網絡已經跟我們的生活無法分割開來了。然而問題就在於,把自己的時間過多地放在網絡上,是會影響到我們的大腦的。

因為我們在網絡上,接收到的信息是被動的,而且無形中,會影響到你的情緒和判斷,那麼你很可能在沒有思考的情況下,就吸收了某些觀點,從而影響你的言行。

我們上網「衝浪」,是一種消費型的行為,但是訓練大腦,是需要我們「生產」事物。這裡的生產,並不是讓你製造一個東西出來——當然,這肯定能夠鍛鍊大腦。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生產事物」的形式有很多種,例如把你學到的技能,運用出來;或者集中精神去閱讀,就屬於生產。如果你什麼都學不到,或者看完書什麼感覺都沒有,說明你的「生產能力」低下了。

經常刷微博,看美女跳舞的小視頻,這些都算「消費事物」,你沒有任何產出,久而久之,你的大腦就會變得被動,只會習慣消化別人灌輸給你的東西,你不懂得如何消給自己製造東西去消化。

大腦是越用越強的,如同肌肉一樣。不管是閱讀,還是學習一門新的技能,這種發現新事物後的自我教育,可以激發你大腦的潛能。

所以,每天配分一些時間,留給自己用來「生產」吧!

第二,讓大腦獲得認知多樣性

人的心理和思維,在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呈現方式。

好比說,你明明沒有什麼好的心情,但如果有朋友把你拉出來,一起吃喝玩樂,你是不是會感到很快樂呢?

所以為什麼說,換一個環境,就能夠換一個心情?其實這就是我們的大腦,在面對不同的環境,所造成的不同心理和思維方式。

而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刺激到大腦產生新的認知。

所謂認知多樣化,就是通過接觸不同的事物,讓自己發酵更多的想法,從而改變思維運作模式後的認知結果。

在大城市待過的人,和一直留在小縣城的人,兩者的認知有哪些不同?相信你對此都知道答案了。而這就是「認知多樣性」的體現了。

所以,儘可能讓大腦接觸更多的東西,不要局限在某一個領域,或者某一種觀點,多學一點東西,經常走走看看。

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聰明了。

第三,儘可能建立更深入的理解

僅僅是吸收信息,並不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真正的智慧,往往是源於你對某一個主題的深入了解。

例如聽一些高人講人生,你會發現他們每句話都是「金句」,很有道理。

而那些所謂雞湯,如「不要辜負了自己受過的苦難,這樣善良又努力的一個你,一定會得到曾夢寐以求的所有美好。」

這些話,說得很對,但好像流於表面,聽起來不夠深刻。

但聽聽古人怎麼說:「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真正厲害的人,他們利用對世界的深刻認知,掌握有意義的知識和靈活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問題,並迅速提出解決方案。他們深厚的知識基礎,為他們提供了執行所需的基礎。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們對某些領域上的積累和深入了解。

所以,不要以為幾篇文章,刷幾個小視頻就能做到的,你需要了解自己的薄弱領域,然後深刻挖掘,加強對某些重要主題的理解,直到你擁有可以建立堅如磐石的基礎。

擁有廣博的知識固然很好,但「深入研究」以真正理解困難和複雜的問題,也很重要。

第四,知道什麼時候(什麼時候不)依賴「外包信息」

人的大腦有一個特性,就是如果你自動化那些不應該自動化的技能,你就很容易會降低自己的思考質量。

一個「自動化「的大腦,有時候會方便我們做事,但更多的時候,會限制我們的進步,因為我們覺得現在掌握的東西,好像足夠了。

例如你開始的時候,依賴自動駕駛,每一次運用自動駕駛,都好像能夠讓你放輕鬆很多。但說不定只有一次出錯,你就會陷入危險了。

所以說,為什麼自動駕駛時,都需要我們投入足夠的精力呢?因為留意周遭的路況,識別危險因素這些,並不是一種需要」外包「的信息。如果你把這些不要」外包「的信息外包了,危險就來了。

當你不依賴外包信息時,大腦才會充分發揮其潛力,並且產出創造性的結果。你自己也會從思考中,獲得更深刻的認知升級。

畢竟把某些東西交給機器或算法時,你可能會失去做這項任務的習慣。

你看抖音時,就是算法推薦你看某些視頻的,長此以往,你認為這是好事嗎?

第五,學習社交思維,避免孤立

你知不知道,人與人的相處和接觸,都可以激發大腦的不同區域?

聊天,可以激發大腦的語言中樞;調整社交時的情緒,可以鍛鍊我們的杏仁核;針對交往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可以鍛鍊我們的前額葉皮層。

可以說,人類的大量認知依賴於我們大腦之外的資源,就像我們的基本記憶非常依賴於社會動態,社會記憶,或者心理學家所說的交互記憶一樣。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具備「社交思維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利用社交的方式,提升自己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當你身處群體中時,你平時一個人看不出來,或者意識不到的問題,就會被我們的大腦放大,從而更新我們的認知。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學到一個知識時,如果有一個具體的環境讓你去運用,你會理解得更加深刻!因為外部環境,放大了你對於事物的認知,加深了記憶。

獨處當然很好,可以讓我們得到放鬆,但如果想要提升自己大腦的認知,我們必須讓自己進入一個社交化的環境當中。

大腦就會強迫自己跟外界連接起來,從而產生深刻的認知。

第六,對改變自己持開放態度

大多數人,都是傾向於呆在舒適區的。導致我們每次想做點什麼,還沒開始,就已經退縮了。

有些人之所以退縮,是因為害怕犯錯,不做就不錯!問題是,想要成為真正的聰明人,我們必須承擔犯錯的風險,然後才能從所有這些經驗中學習,更新自己。

對於改變,讓自己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吧!新的知識會向你招收,推動你打開思想,學習新的事物。

千萬不要固步自封,學會挑戰自己。

最重要的是,給自己留出成長的空間,繼續走上尋求智慧的道路。當你變得更聰明時,說不定成功就會隨之而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