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文學與哲學

手機江西網 發佈 2022-09-17T06:45:27.301773+00:00

近十年,我輾轉於心理學、文學與哲學之間,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些選擇都是當下的決定,你並不知道選擇它們對你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未來會被它們帶到哪裡去,只知道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走上了這條路,那就好好走走看。

■張鍾天 張文麗 西藏民族大學

近十年,我輾轉於心理學、文學與哲學之間,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這些選擇都是當下的決定,你並不知道選擇它們對你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未來會被它們帶到哪裡去,只知道既然選擇了這條路,走上了這條路,那就好好走走看。

覺得自己真正是在學習、讀書、理解人生,是從學習心理學開始。當然,意識到這個問題,是在系統學習過兩年外國文學後,不僅僅是得益於學習外國文學的過程,受到文學氛圍的滋養,還得益於學習過程中夾雜著的那兩年經歷,包括實際物理空間上的經歷以及那兩年的心路變化。對現階段的自己仍然沒有把握可以客觀精準地用文字表述清楚那段時間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但是,自己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一種喚醒,一種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的力量在不斷生長。我是怎麼走上學習心理學道路的呢?除了一些機緣,主要還是個人自身選擇吧。最開始選擇時,對它的了解也是不多的,覺得它可以解決自己的一些困惑,幫自己度過一些迷茫,但最重要的還是好奇心,想走進它,看看它的本真。學習的過程,內心是極其榮耀的。心理學,是有大愛的學科,它是要將理論復歸於實際生活的學科,只有真正運用於實際生活,幫助更多的人走出迷茫與困惑,這樣的理論才是有巨大價值的。近段時間,機緣巧合,又在不斷復盤之前學過的知識,並在此基礎上深入了一些,其實內心是歡喜的,不管是復盤的過程,還是深入的過程,有一種在老朋友身上又看到對方一個閃光點的感覺,一種自己陷入困惑後,老朋友又幫助你分析出了解決當下困境的路徑的感覺。

文學的啟蒙應該是來自從小到大的語文課堂,現在想想,相對於其他科目的學習,語文課上的自己應該是最投入最忘我的。無論是課文還是古詩還是別的體裁,這些學習從來都是最不需要用力的,自然而然地跟著老師的講解走,沉醉其中。一方面是老師講解生動形象,另一方面這些內容本身就深深地牽著自己走,讓我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尤其是課文或古詩中關於自然風景的描寫,或許那個年紀的我接觸得最多的就是大自然,在自己的腦海中,這些景色在課堂上重現了,那些景色從此都有了名字,有了名字的它們便一直鮮活著,記憶中的這些彼此呼應著,一直是自己心中最明亮、最溫暖的美好。每個學期開始,最盼望的就是先發語文課本,在正式上課前,自己基本上已經把開頭要學習的幾篇都預習好了,如果特別喜歡的,甚至都已經熟讀到記下大概的程度。在家把作業都寫好後,便開始專心讀誦喜歡的篇章。這些美好都促使自己不可能放下文學。大學開始真正接觸文學,按照老師推薦的書目,一本本如饑似渴地翻閱。余華有一個特別觸動人心的比喻:「一個作家對另一個作家的影響,就好比是陽光對樹木的影響。但重要的是,樹木在接受陽光的營養,它是以樹木的方式在成長,而不是以陽光的方式成長。不要害怕影響,所有的影響,只會讓你越來越像自己,而不是像別人。」文學的意義便是這一層,接觸的多了,從一個又一個故事中,你似乎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自己,跟著主人公的經歷,你也一次又一次感受著、蛻變著、成長著,這個蛻變為的、成長為的便是你自己,每靠近一次文學,便是又一次靠近了更好的自己,或者哪怕不是完美的自己,但也是有力量的自己。無論是小說、散文、詩歌、還是戲劇等,接觸的多了,看過的多了,確實讓人柔軟了好多,溫暖了好多,可以真正共情到他人好多。

關於哲學,現在的自己其實是不太敢過多談論哲學的,總覺得自己在這一方面的學習還需要再提高、再深入。為什麼會選擇學習哲學呢?也許是基於心理學和文學的學習吧,我認為心理學的部分前身是哲學,大體系、恢弘文學的樹幹一定是哲學,這是結合自己的經驗,篤定了很久的認知。但具體如何定義哲學,自己依然沒有找到答案。還有一層對哲學理解篤定的意義,哲學可以是方法、可以是手段,但它絕非目的,哲學是教人智慧的學問,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無法預知生活中事物的發生,但發生後,我們可以藉助自己儲備的哲學知識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回到與心理學、文學的關係,作為樹幹,它承擔了整個大樹最有力量的部分。如果說心理學是幫助他人,文學是滋養自己,那麼哲學就是背後支撐自己篤實的核心,它的理性、嚴謹、睿智,都讓心理學與文學無法離開它,三者相輔相成,彼此支撐。我非常感恩與它們相遇的順序,先是學習心理學,接下來學習文學,然後是學習哲學。這樣的順序學習下,不知不覺中在心裡種下了一棵小樹苗,等意識到時,發現它時,它已經長得很好了,心中這棵小樹苗便是篤定的力量。

作者簡介:張鍾天(1998年6月),男,漢族,山西呂梁人,研究生在讀,西藏民族大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