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葉問:身材矮小,愛抽大煙和逛窯子,也從未與日寇打過擂台

芝芝之文藝 發佈 2022-09-18T09:07:39.760695+00:00

許多人都看過著名武打演員甄子丹所飾演的武術大師《葉問》,電影中的葉問不僅在擂台上英姿颯爽、身手敏捷,擂台下也是彬彬有禮,活脫脫一副君子模樣。

許多人都看過著名武打演員甄子丹所飾演的武術大師《葉問》,電影中的葉問不僅在擂台上英姿颯爽、身手敏捷,擂台下也是彬彬有禮,活脫脫一副君子模樣。

葉問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一直都是一個愛家愛國的正義化身,可是歷史上的葉問也是如此形象麼?

實際不然,同大家對習武之人的印象不同,根據留下來的老照片中可以發現葉問並不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反而有些佝僂。

特別是因為長年的吸食大煙,導致晚年的葉問牙齒幾乎脫落。

並且根據兒子葉淮的回憶,葉問還經常喜歡一把年紀出入風塵之地,像電影中同日本人、西洋人打擂台的場景也從來沒出現過,那麼真實的葉問到底是怎樣的呢?

為何這樣一個稱不上光明正大的男子,卻能被後世作品頻頻美化,甚至成為了一個可以代表愛國精神的形象呢?

詠春的歷史

詠春拳的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詠春最初起源於福建沿海一帶,如今已經被列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上詠春拳究竟是誰創造已經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葉問曾經寫過一篇介紹詠春拳的文章,裡面說詠春拳的創始人是一位武力高強的佛教中人——五枚師太

五枚師太是明朝人,自幼出家為尼。因為清軍入關後大肆屠戮漢人,所以五枚師太一直堅持反清復明,不向滿清屈服。

葉問還寫道雖然詠春拳是五枚師太發明,但是名字卻來自於民間的女俠——詠春。

因為女子的力量較為孱弱但是相比男子更為靈活,所以詠春拳整體講究「以柔克剛」,用靈活的身法和較小的力量可以打倒力氣超出自己的敵人。

而葉問本人因為自小體弱多病、身形不夠強壯,還相對矮小,所以家裡決定讓葉問習武,以此來提升葉問的身體素質。

葉問的生平

就這樣葉問在幼時就拜師在當地有名的拳師陳華順面前。

而葉問因為先天條件不足,所以陳華順選擇讓葉問修習詠春拳,既可以彌補劣勢,還可以發揚長處。

而葉問也沒有辜負老師的苦心,他雖然體弱多病,但是對詠春拳卻十分熱愛,在短短五年時間內就已經功力深厚,使得一手好功夫,與他同時進門的師兄弟們都比不過他。

葉問的家族是佛山當地有名的富戶,但是民國時期的中國戰亂四起、動盪不堪,葉家的生意也自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彼時的香港在英國人的管控下得以偏安一隅。

所以許多廣東人都前往香港躲避戰火、謀求發展,而葉問的家族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雖然葉問離開了自己土生土長的家鄉,也離開了陪伴自己長大的師傅,但是葉問本人並沒有貪圖安逸,而是下了一個不小的決心——把中國武術發揚光大

在香港的葉問經常目睹英國的殖民者們欺辱當地的百姓,而香港的政府因為對侵略者的畏懼,從來不敢插手干預。

見到自己的同胞在祖國的土地上被肆意欺負,自己國家的偌大國土只能拱手讓人,這對正值年輕的葉問心靈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由於當時的中國人因為吸食鴉片弄得形容枯槁、頹廢不堪,經常被英國人戲謔為東亞病夫,讓血氣方剛的葉問心生憤慨,常常同挑事的英國人打架。

因為葉問長年習武,所以經常在同敵人的對戰中取得優勢,再加上葉家在香港逐漸立足,也讓葉問逐漸在香港當地取得了不小的名望。

當時中國的上層人士崇尚西洋物品,不論是西裝、西餐這種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還是西方的擊劍、馬術等運動都非常受到追捧,這也讓愛國的葉問非常憤慨。

於是他為了向大家證明中國的武術才是最好的,於是又回到家鄉開辦了一家武館,專門教授詠春拳,並且培養出了很多著名的武功大師。

影視劇中經常出現葉問同外國人打擂台的場景,歷史上的葉問也的確接到了日本人下的戰書,不過當時的葉問年紀已經很大,而日本派出的對手都是年輕力壯、身經百戰的軍人。

葉問雖然武功不凡,但是面對這樣的場景也著實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他便沒有接下這次挑釁,並拒絕了教授詠春給日本人的要求。

葉問知道日本人的窮凶極惡,知道他們被拒絕後一定會惱羞成怒、伺機報復,於是他便又拖家帶口去往香港避風頭。

雖然葉問並沒有如同影視作品中那樣的「神化」,但是結合當時的情況也可以看出葉問的決定也是比較明智的。一方面他的身體條件已經不如從前。

如果在對壘中敗下陣來,不僅自己可能會受傷,也傷了中國人的顏面。而且葉問本人並沒有向日軍屈服。

他為了不辱沒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尊嚴,拒絕將中國的武術文化傳授給日軍,避免了一場文化盜竊,可以說葉問先生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結緣李小龍

眾所周知葉問最著名的不僅是他高強的武功,還有他手下培養出的有能力的徒弟們。其中大名鼎鼎的李小龍正是出自於他的門下

當時的中國武術界充滿了特殊的規矩,比如關於詠春拳,只有真正行了拜師禮、終身從業於武術的人才可以學習。這樣雖然保留了詠春拳的原汁原味,但是也限制了它的發展。

葉問認為詠春拳不能恪守成規,應當以多樣的方式「出圈」,傳播到海內外。

所以只要有人想學,葉問的武館就教,完全不搞規矩那一套,這也大大增加了詠春拳的名氣,但是也壞了武術界的規則,讓他被從香港的武館除名。

不過這也給了葉問大展拳腳的機會,葉問同朋友聯合,在香港地區開設了自己的武館,培養了一批屬於自己的香港徒弟。

而有一個叫做李小龍的毛頭小子就成為了其中的一員,當時的李小龍毛毛躁躁,對未來完全沒有規劃,不過好在他有一個對武術充滿熱愛的心,所以得到了葉問的賞識。

在葉問的教導下,李小龍不僅收斂了急躁的性格,不再像從前那樣隨意與人打架,而且得到了葉問的真傳。

他不僅武力高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領會了中國武術的「道」,知道中國的武功不是為了單純地在打架中贏得勝利,而是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李小龍也非常感謝這位對自己影響頗深的師父,日後他在好萊塢闖出一片天之後,依然不忘師父的教誨,並且在採訪中也多次提及這位如同自己父親一般的老師。

不過晚年的葉問生活卻充滿了悲情,他的妻子和子女因為和他奔波相繼離世,這對葉問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為了疏解心中的自責與悲痛,再加上長年累月習武造成身體上的病痛,葉問開始沉溺於鴉片和煙花之地,全然沒有了年輕時鬥志昂揚的氣息。

不過人心中的熱愛不會輕易消散,在葉問離世前幾天,為了應李小龍的要求,向海內外遊人宣傳詠春拳,他強撐病體拍攝了視頻,這也成為了他最後的影像。

結語

總的來說,葉問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他也不似電影中那樣不苟言笑、溫文爾雅,但是葉問這種對熱愛之物的執著著實另每一個人佩服。

武術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更應該重視我們的傳統文化。傳統的文化自有一種獨特的凝聚力,它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把世界各地所有的華人凝結在一起。

雖然如今是一個各方面仍然以西方為主導的時期,但是相信隨著國家的強大與中國文明獨特的力量,不久以後中國人就會以一種獨特且自信的面貌屹立在世界之巔

而支撐起中國人脊樑的,正是這浩蕩五千年以來所積累的文化傳統,也是它們組成了中國人永不服輸的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