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我曾在四川求仙問道,有道長揮手成劍,松樹攔腰劈開

芝芝之文藝 發佈 2022-09-20T08:12:36.917858+00:00

道教是我國的原生宗教,到現在已經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雖然提起宗教,大部分中國人都會想起佛教,但是比起佛教,原生的道教細究教義,更能貼近於中國人的內心。

道教是我國的原生宗教,到現在已經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

雖然提起宗教,大部分中國人都會想起佛教,但是比起佛教,原生的道教細究教義,更能貼近於中國人的內心。

道教的修行講求心法,而高深精妙的心法也讓許多人對此產生無限遐想,所以咱們經常可以在武俠小說中見到融合了道教心法的武功招式。

實際上文學作品中飛檐走壁、身手不凡的道士們並不僅僅是作者虛構,歷史上的確有武功出神入化、修行得道的道士出現。

著名的文學家南懷瑾先生一生熱愛道教,曾經親自前往四川求仙問道,並且真的見到一位修行多年的道長親手把一棵松樹攔腰劈開。

道教的歷史

道教成型於東漢末年,相比世界三大宗教,道教出現得相對較晚,而且極具反叛精神。

公元2世紀,東漢的統治者昏庸無道、民不聊生,民間百姓為了填飽肚子,相繼爆發起義,其中以張角的黃巾軍實力最強。

而為了更好地凝聚手下兵士,張角本人著手創建「太平道」,自稱「天公將軍」,試圖用宗教的力量讓自己的軍隊團結在一起。

而同為起義軍的張陵也在同時期創立「五斗米道」,教義和「太平道」類似,百姓只要上交五斗米就可以加入隊伍。

雖然最後起義被先後鎮壓,但是道教卻就此流傳下來,並且在南北朝時期經過與佛教的融合、進一步的完善,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

同佛教作為外來宗教的異域化不同,道教的身影充斥在中國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從古至今流傳的「玉皇大帝」、「西王母」、「二郎神」、「哪吒」等形象與傳說就是道教人物,就連「貼對聯」、「貼門神」等節慶習俗也與道教有些或深或淺的關係。

比起許多宗教的不可褻瀆、強制信仰不同,道教對此十分包容,道教的教義與典籍充滿了中國古人對天地宇宙的世界觀與科學觀。

道教的基礎是中國原始的鬼神圖騰崇拜,再與後世的黃老思想結合而成,其中又融合了天文學、植物學等科學方法,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

道教與佛教的區別

許多人提起中國宗教,都會下意識地想起佛教,實際上佛教原生自印度和尼泊爾,是不折不扣的外來宗教。

不過由於中國文化的強大同化能力,佛教在傳入不久後就經過了漢文化的改善和洗禮,期間還受到了道教的影響,逐漸才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中國佛教。

許多對宗教不了解的人會混淆道教與佛教,其實兩種宗教從裡到外都有很大的區別。

首先,道教與佛教的修行目的不同,佛教注重來生,認為只有今生做善事、多修行,來生才能平安喜樂,如果修行到一定程度,便可超脫生死輪迴。

道教相比佛教更為注重今生,道教崇尚仙道貴生,認為人的今生更為重要,生命是寶貴的,若能夠及時修行,那麼最後便可免去死亡,得道成仙。

這其中也與中國人的原生世界觀有聯繫,其他文明認為人死後靈魂會來到天堂或地獄,也可能會繼續轉生。

而漢文化認為人的魂魄是天地孕育而成,人死後靈魂會重新融合於天地,因此道教更為尊重現在的生命。

其次,道教與佛教的戒律也不同,眾所周知,佛教子弟不可以食葷腥、破色戒,認為這樣是殘害生靈、污穢靈魂。

而道教相比之下會放鬆很多,道士可以適度飲酒,在沒有儀軌的日子也可以少量吃肉,這樣能有利於「身形雙修」。

同時道士也可以結婚,如果夫妻雙方都是修道之人,那麼還可以一起攜手修行,會收到祝福。

倘若女方不是女道士,只是普通百姓,那麼古代朝廷還會賜予女方誥命身份,稱為「玄君」。

總的來說,道教相比佛教比較寬鬆,可以正視人的欲望與愛情,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歷史上的道教更容易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南懷瑾與道教

南懷瑾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同時也對玄學頗有研究。

南懷瑾先生熱愛傳統文化,在鑽研的過程中逐漸接觸到了中國玄學,因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傾其一生去研究道教,並與道教中人探討學問。

據南懷瑾先生回憶,他有一次來到香火鼎盛的鵠鳴山,就遇到了一位得道大師。

這位道士名叫王青風,自小就在此處修煉,不僅熟知道教心法,對武術也頗有研究,使得一手好劍法。

令南懷瑾驚訝的是,這位大師使用的居然是一種叫做「無形劍道」的功夫,這種功夫講究的不是如何將手中的劍練習得出神入化,而是講求氣息。

若是「氣」運用得好,那麼即使手中無劍也依然威力十足。

南懷瑾雖然對玄學頗有研究,但是仍然難以相信眼前的這位道士可以做到用氣息當劍,於是道長便把他帶到了道觀的後面。

只見道觀後面有一棵參天大樹,而這位道長來到樹前閉上雙眼、氣運丹田、以手為劍、輕輕一劈,眼前的大樹居然被攔腰斬斷。

而樹木斷裂之處光滑無比,儼然是一副被利器砍斷的模樣。

這一幕令南懷瑾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同時也對面前這位並不高大的道士肅然起敬。

之後的南懷瑾對更加潛心研究中國文化,更是在晚年以畢生的經歷去研究中國武術與道教思想,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南懷瑾先生的內心也逐漸達到了超然的境界。

結語

中國的文化是深厚的、有底蘊的,不是任何文明可以取代、可以挪用的,道教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經歷過轟轟烈烈的起義,也經歷過細水長流的改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道教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現代人應該重視的寶物。

有些人喜歡把道教、玄學等物統統武斷地歸結為封建迷信,其實 它們之中卻也包含著深邃的歷史價值和人生思想。

宇宙那麼大,有多少不為人知的事情仍等待我們的探索,我們應當以辯證的思維來對待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而不是一概否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