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100周年!中國動畫電影的這些輝煌歷史你都記得嗎?

人民政協網 發佈 2022-09-20T23:51:18.192350+00:00

編者的話:今年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從萬氏兄弟的1分鐘動畫廣告,到電視動畫年度總時長近8萬分鐘;100年來,中國動畫在探索中砥礪前行。

編者的話:

今年是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從萬氏兄弟的1分鐘動畫廣告,到電視動畫年度總時長近8萬分鐘;從手描筆繪、定格拍攝,到電腦繪製、三維渲染……100年來,中國動畫在探索中砥礪前行。中國動畫深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創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學派」,百年來受到人們無限熱愛。為此,本期講壇邀請侯光明委員講述中國動畫電影的百年曆程及對未來的展望。

主講人簡介:

侯光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教育和產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期從事系統科學、組織科學、創新理論與方法、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在組織系統科學、創新方法、電影產業等學科領域有較多創新成果和貢獻。2005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國家科研項目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前言

近日,導演田曉鵬歷時7年打造的動畫電影《深海》發布首支預告,並確認將於2022年內上映,影片全新研發的「粒子水墨動畫」驚艷全網,絢爛的畫面、震撼的效果,引發無數觀眾期待。《新神榜:楊戩》「空降」暑期檔,上映僅3天累計票房破億元,為日益復甦的電影市場帶來創造更大票房空間的可能性,滿足了廣大觀眾在暑期檔對頭部優質動畫電影的迫切需求。一時間,國產動畫電影再次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

中國動畫電影創作了無數經典銀幕形象,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銘刻在所有中國觀眾的記憶里。今年,適逢中國動畫誕生100周年,傳承百年畫脈,聚焦國漫發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國動畫電影百年曆程的輝煌歷史。

追溯歷史:「中國學派」的民族化探索

中國動畫電影的萌芽與起步

1922年,由萬氏兄弟製作的動畫廣告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被認為是中國動畫的開端,由此開啟了歷經百年的創作發展歷程。之後,萬氏兄弟憑藉對動畫的熱愛與執著,攝製了動畫短片《大鬧畫室》(1926),這是他們製作的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動畫片。

1926年《大鬧畫室》

經過潛心研究,萬氏兄弟還在動畫短片《駱駝獻舞》(1935)中首次加入音響效果和台詞對白,推動中國動畫邁入了有聲時代。萬籟鳴、萬古蟾兩兄弟還聯合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1941),該片以世界第四部、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的歷史地位載入影史。《鐵扇公主》取材中國古典小說《西遊記》,運用中國民間繪畫和木刻藝術風格進行動畫創作,借鑑京劇和雜技中的高超技藝設計動作戲,開啟了中國動畫的民族化探索,標誌著中國動畫完成了從破土而出到初步成型的歷史跨越,是中國動畫發展歷程中的第一座里程碑。

1941年《鐵扇公主》

動畫「中國學派」的誕生與輝煌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動畫電影迎來創作上的第一個黃金期。1957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原有人員基礎上,還有萬氏兄弟等知名文化藝術家的加入,共同組建成立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由特偉擔任廠長,他率先提出「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創作目標,動畫電影的「中國學派」由此濫觴。

1955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

這一時期,「中國學派」在創作上開始自覺探索,動畫電影在數量和質量上均顯著提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1955)《小蝌蚪找媽媽》(1960)等一批優秀作品相繼誕生。這些動畫影片的共同特點是,富有濃郁的中國藝術特色和民族風格,剪紙、皮影、國畫、木偶、摺紙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被廣泛運用。其中,最具中國特色的當屬水墨動畫,將中國畫獨特的筆墨意境和審美旨趣發揮到淋漓盡致,以形寫神、以神寫意,追求「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中國美學境界。

1960年《小蝌蚪找媽媽》

「中國學派」的創作風格在探索中漸趨成熟,由萬籟鳴執導的《大鬧天宮》(1961)是我國第二部彩色動畫長片,影片在造型、布景、用色等方面大量汲取中國傳統藝術的精華,融合中國古代繪畫、民間年畫、廟宇建築、佛像雕塑等眾多藝術元素為一體,採用中國戲曲藝術的演繹方式,中國傳統音樂的表現形式,成就了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巔峰之作。獨樹一幟的藝術特色也讓中國動畫震撼世界,「中國學派」成為享譽國際的動畫流派。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先後斬獲第1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等5項國際大獎,《大鬧天宮》也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先後榮獲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4項國際榮譽。

在機遇和挑戰中不懈努力與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下,中國動畫電影迎來第二次創作高潮。其中,《兩隻小孔雀》(1978)以傣族關於孔雀的傳說故事為藍本,勾畫出少數民族群眾與解放軍戰士軍民一家親的和諧景象;《象不象?》(1978)和《奇怪的病號》(1978)以貼近兒童的漫畫特色,幽默諷刺的敘事風格,講述了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在1979年拍攝完成系列第一集,以具有少數民族風情的優良製作,和富有中國特色的木偶造型吸引觀眾,在之後的十年間,該系列伴隨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成長,阿凡提也成為深入人心的中國動畫形象。

1979年,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該片是新中國成立30周年的獻禮影片,由王樹忱、嚴定憲、徐景達三名導演聯合執導、42名工作人員、三名攝影師和眾多技術人員、輔助人員共同完成製作,耗時15個月,完成5萬多張畫稿,拍攝膠片長達5700英尺,工程量巨大。《哪吒鬧海》繼承了動畫電影「中國學派」所固有的民族化風格和藝術創作傳統,參考了敦煌壁畫、永樂宮壁畫以及民間門神畫等中國傳統藝術傑作,在人物塑造上與時代相契合進行大膽創新,以更加符合當時觀眾欣賞口味的改編,成就了中國動畫影史上哪吒這一經典人物形象。該片在獲得國內觀眾認可的同時也贏得國際聲譽,先後榮獲第33屆坎城電影節最佳放映獎等3項國際大獎。

86年《葫蘆兄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伴隨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大批國外動畫片引進中國,《大力水手》《變形金剛》《貓和老鼠》等迅速占據電視螢屏。這一時期,中國動畫電影在機遇和挑戰下繼續不懈探索和發展,仍有不少表現亮眼的經典作品。比如,《天書奇譚》(1983)是又一部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代表作,影片繼續追求濃郁的中國民族化風格,但在人物造型和藝術形式上又推陳出新,借鑑漫畫的誇張手法,以另類、有趣的鮮明特點吸引觀眾。中國動畫也開始進行系列動畫片的創作嘗試,並逐漸開始迎合兒童的欣賞口味,《黑貓警長》(1984)塑造了機智勇敢的黑貓警長這一經典形象,獲得了兒童觀眾的喜愛;《葫蘆兄弟》(1986)根據民間傳說改編,運用具有中國特色的剪紙藝術,在滿足少兒觀眾的觀影趣味時,保持了中國動畫開拓進取的一貫創作水準。

95年《海爾兄弟》

與此同時,外國動畫加工企業進入中國沿海城市,並從仍處於計劃經濟體制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挖走大量人才。下滑態勢明顯的中國電影,面臨電視媒體和市場經濟的衝擊,中國動畫電影出現人才斷層和流失的嚴重問題,一度陷入創作低谷期。20世紀90年代,中國動畫創作以電視動畫片為主,《海爾兄弟》(1995)《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1995)等國產電視動畫片走入家庭。進入新世紀,《喜羊羊與灰太狼》(2005)《熊出沒》(2012)等電視動畫片都面向兒童觀眾,動畫片不再受到普通觀眾的歡迎,市場上大多是由電視動畫片延伸出的動畫電影,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份額大部分被好萊塢動畫電影所攫取。

2004年《大耳朵圖圖》

立足現實:「國漫崛起」的創作新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出台一系列扶持動畫電影創作的相關政策,中國動畫電影創新力量不斷湧入,生產模式持續優化,行業生態逐步向好。新時代的中國動畫電影,呈現出強勁的產業發展力和鮮明的藝術原創力,中國動畫電影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

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新突破

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古代傳奇等為創作源泉,走出了一條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民族藝術的創作道路,延續了動畫電影「中國學派」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中華美學精神的審美風格,湧現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2015)《大魚海棠》(2016)《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雄獅少年》(2021)等一批製作精良、視效唯美的動畫電影精品。中國動畫電影追求獨特的東方美學風格、極致的中國審美神韻,滿足了觀眾多樣化的娛樂需求,同時也收穫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2021年,國內院線動畫電影年均票房達45億元,其中國產動畫電影的市場份額占比近七成。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動畫電影「中國學派」不斷創新和突破,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式浪漫、中國情感和中國審美融入動畫電影創作中,內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氣派。比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對經典形象進行現代改編,喚起了年輕人對中國動畫的關注和喜愛,鼓舞了中國動畫電影人的創作信心;《新神榜:哪吒重生》重構了一個人神共生的形象,成功打造了具有「東方美學」意味的賽博朋克世界觀,影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但又跳脫出了傳統神話的審美趣味,進行具有時代特徵的創新表達;《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雖取材於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白蛇傳》,但又開闢了新的情感走向和想像空間,尤其是《白蛇2:青蛇劫起》,在移植中國傳統神話敘事線索的基礎上,帶來經過現代化重構的全新故事,片中的汽車、摩托車、槍炮等帶給觀眾現代感和未來感。

系列化、產業化的發展新模式

伴隨著一系列優秀中國動畫電影的誕生,中國動畫電影創作出現多元化特徵,動畫電影的賽道受到多方重視和關注,中國動畫電影面臨新的產業發展格局,呈現出產業化、IP化、數位化發展的創作新模式。

國內動畫影視企業專注於具有鮮明獨創性和辨識度的IP進行系列化打造,並以IP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實現動畫電影的產出和盈利,促進動畫產業自身保持長期穩定的發展。比如,光線影業旗下廠牌彩條屋,深度布局動畫電影新賽道,全力打造「中國神話宇宙」,《大魚海棠》構建了一個完全屬於中國人的奇幻世界,《姜子牙》在「封神」系列上的持續發力,《深海》的驚艷及在技術上的開創性突破,讓我們對彩條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追光動畫以《小門神》(2016)開啟在國漫領域的深耕,此後用一年一部的創作速度實現在業內的突圍,製作的「新傳說」系列《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系列《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楊戩》,將中國動畫電影世界觀的構建和視覺特效的品質,升級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動畫電影承載了無數中國電影人的情懷和夢想,然而,投資額度大、製作周期長,技術要求高,讓動畫電影的製作發行面臨一定難度。當下,經過中國動畫電影人的不斷堅守和變革創新,加之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一批動畫影視企業正在崛起,中國動畫電影以更加工業化的體系,產業化的運作,系列化、IP化、規模化的發展新模式,實現了中國動畫生態的重構與復興。

2021年《雄獅少年》

動畫視效製作技術達到新高度

隨著3D建模、CG技術的發展及影視製作的數位化升級,動畫電影中的人物建模、場景畫面、動作設計等愈發自然逼真,影視視效製作的進步為更好服務於動畫故事提供了有力支撐。

當下,動畫電影製作可以通過三維製作軟體實現CG圖像設計和處理,並通過仿真學以三維立體動畫效果,直觀、逼真地將動畫影像展示在觀眾面前。動畫電影還可以在真人實拍與三維動畫之間尋找到一種平衡,利用CG技術做仿真環境,讓動畫場景和人物塑造更加真實生動。同時,利用CG動畫技術,還可以實現機位和角色表演的無限調整,大大降低了後期的創作成本和修改難度。

隨著網際網路、大數據、5G技術等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影視產業迎來智媒時代,產業格局發生顛覆性變革,虛擬實境、交互影像、動作捕捉等數位化技術在電影產業鏈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賦予了中國動畫電影全新的影像表達,實現了視覺效果的升級。相信憑藉數位技術和交互體驗的進一步發展,動畫電影與遊戲的融合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超越了空間的限制,動畫電影與遊戲在虛擬實境的碰撞下將激盪出強烈的火花,影游融合發展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面向未來:「動畫強國」的現代化理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成文化強國」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之一。電影是文化行業的領頭羊、排頭兵,「電影強國」是「文化強國」的重要內涵。《「十四五」中國電影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扶持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和東方美學風格」的優秀動畫電影的創作生產。

從國際上來看,日本是高度發達的現代化國家之一,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動漫製作和輸出國,是典型的「動畫強國」;美國是世界經濟大國,同時也是「動畫強國」,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工作室和皮克斯工作室,環球影業旗下的照明娛樂等,創作了眾多優秀動畫電影作品,迪士尼樂園、環球影城更在全球推廣其動畫IP。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就要走全面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中國動畫電影的現代化是中國實現全面現代化的前提條件之一,「國漫崛起」是否真正實現,取決於中國建成「動畫強國」的現代化理想能否實現。

中國「動畫強國」現代化理想的實現,有賴於高新技術在動畫電影領域的應用,我們要紮實推進動畫電影科技領域的創新發展,重視動畫科技人才的培養;建成「動畫強國」,還有賴於產業思維方式的改變,我們要在科技變革之下,在摸索中求新、求變,在產業融合趨勢下,發揮動畫電影的長尾經濟效應,積極推進動畫老IP煥發出新活力,充分挖掘動畫電影衍生品的開發價值;還有賴於對中華優秀思想文化的傳承發展,我們要以創新視野繼承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創作理念,創作出一批無愧於民族和時代的動畫精品;還有賴於中國動畫電影在國際市場上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的雙重突破,我們要積極推進中國動畫電影「走出去」的步伐,提高在國際上的傳播能力。

理想未遠、未來已來,中國動畫電影在新時代的創作發展中已隱隱透出一道希望之光,並重新燃起中國人民建成「動畫強國」的信心。中國動畫電影人要持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思想文化,推進中華美學精神與時代相結合,完善動畫電影「中國學派」的理論建構和創作實踐,在建設「動畫強國」的道路上不懈奮鬥、砥礪前行。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9月19日11版)

主講人:侯光明

版面編輯:郭海瑾

新媒體編輯:薛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