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東晉人,被譽為山水詩鼻祖,現存38首完整的山水詩中,6首出自甌海——謝靈運在甌海

甌海新聞 發佈 2022-09-21T15:39:44.953597+00:00

謝靈運是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其現存詩近百首,其中38首可稱得上是較為完整的山水詩。而與現在甌海區有關的詩,大概有6首。

  ■曾海戰

  一

  2022年是東晉大詩人、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出任永嘉太守1600周年。謝靈運是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其現存詩近百首,其中38首可稱得上是較為完整的山水詩。而與現在甌海區有關的詩,大概有6首。可以暫時截取這個時空的片段,來一睹客兒的風采。

溫瑞塘河下川段,上方小山為帆游山。 王建成/攝

  公元422年是永初三年,謝靈運37歲。「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正是人生而立與不惑之間的年紀,對人生迷茫的時刻,康樂公也不例外。但是謝靈運又不一樣,他是太守。 陸放翁有一聯詩句:「傳呼快馬迎新月,卻上輕輿趁晚涼。」這就是做地方官的風流。但是謝靈運的風流卻又遠勝這地方官。「靈運因父祖之資,生業甚厚。奴僮既眾,尋山陟嶺,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備盡。登躡常著木履,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去其後齒。嘗自始寧南山伐木開徑,直至臨海,從者數百人。臨海太守王琇驚駭,謂為山賊,徐知是靈運乃安。」(李延壽《南史·謝靈運列傳》) 翻譯一下是這樣的:「謝靈運這個權三代帶著數百名僕從,浩浩蕩蕩外出遊玩。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聲勢浩大。老百姓以為來了一夥強盜,慌忙去報告臨海太守王琇。太守急忙帶兵去『剿匪』,才發現是個旅遊團。」

  這個出遊的排面真的是:「老夫聊發少年狂,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但又是「靈運意不平,多稱疾不朝直……出郭遊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經旬不歸,既無表聞,又不請急」。這個謝靈運就是很任性的,為人和做官都這樣,很天真。

  有些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些人卻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我覺得謝靈運是來治癒童年的。

  謝靈運小名客兒。幼年時在錢塘道士的道觀中寄養,十五歲才回建康。為什麼要去寄養,應該怕夭折。又為何是寄養道觀,這些也已無從得知了。但是這樣富貴人家的孩子被寄養,那個寄養的道士應該是捨不得批評的,養成這樣驕縱的性格也就不足為怪了。但畢竟是這樣的寄養家庭,童年的創傷可能隱藏起來,在一生的成長過程中慢慢顯現出來。謝靈運三歲時祖父謝玄去世,八歲時父親謝瑍去世。所以謝靈運十八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享受兩千戶的稅收待遇,名聲、權力、財富匯於這個年輕人。

  謝靈運喜愛奢侈豪華,車子裝潢鮮艷而美麗,而衣著玩的用的東西,無不改變以往的舊樣式,世人都學他的樣子跟著變,人們都叫他謝康樂。

  讀他的詩,首先要知道他的童年,他的身世。謝靈運說自己才高八斗,睥睨天下芸芸眾生,只服曹子建一人。他覺得自己應該出將入相光宗耀祖的,而偏偏皇帝只是把他當做文人而已,又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挫敗感。謝靈運赴永嘉任太守僅一年,「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動逾旬朔,民間聽訟,不復關懷。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稱疾去職」 。

溫瑞塘河一段寬廣的河面 玉子/攝

  二

  謝靈運遊覽可以是步行,如《游南亭》和《晚出西射堂》。南亭:地名,離永嘉郡治一里左右。西射堂:在永嘉郡城內以西。所謂射堂,是試士習射的所在。兩首詩都寫到落日:「晚霜楓葉丹,夕熏嵐氣陰。」 「時竟夕澄霽,雲歸日西馳。」一個秋天的黃昏,唯有斜陽無言,在厚重陰沉的嵐氣中,懨懨降沉。而夏天的落日,著一個「馳」字,也就是落日在飛馳。

  大抵貶謫之人,最怕落日。憂愁都會聚集在這落日意象上。後世李清照之「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的心緒與謝靈運又有接近的地方。破落的貴族,那憂愁怕是綿綿不絕了。李清照又說:「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謝靈運亦然,「戚戚感物嘆,星星白髮垂。藥餌情所止,衰疾忽在斯」,「撫鏡華緇鬢,攬帶緩促衿」。 他即游而生老病之嘆。他抹去銅鏡上的積塵,看見原來那烏黑的鬢邊上已出現了星星白霜。逗弄衣帶,又發現先前合身的衣服也已顯得寬鬆了。衣帶漸寬人憔悴,顧影自傷。李清照會說我怕怕,畢竟英雄遲暮,美人白髮。感嘆時光飛逝,命運多舛,自己只是空有一身抱負而已。但是謝靈運終究是謝靈運,其人雖倨傲,放浪形骸,任性妄為,但其詩卻彰顯了士人不媚世俗、不負其初的風骨。所謂「我志誰與亮,賞心惟良知」是也,所謂「含情尚縈愛,如何離賞心」是也。他的賞心就是要尋找人生的自我治癒,要良知,又有情有愛。這種嘗試治癒自我的掙扎,才會打動後世讀者的心。

  三

  最近喜歡開車的時候,反覆聽一首蔡淳佳的《陪我看日出》。旋律優美而動人,蔡淳佳真摯的聲音情感翻唱詮釋出獨有的一種愈療氛圍,仿佛一針唱進每顆孤單的心,卻又輕輕撫慰著。讀謝靈運的詩也可以和謝靈運一起看日出,那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過瞿溪山飯僧》裡有「迎旭凌絕嶝,映泫歸漵浦」。迎著旭日,跨越陡峭的山間小路,渡過潺潺的溪澗,來到水邊。「絕嶝」是小山坡的最高處的意思。「凌」是登上,會讓人想起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是謝靈運卻不是如此豪情,他要贈送飯菜給僧人。他抬頭看見旭日,也看見人間的滿地煙火,看見「鑽燧斷山木,掩岸墐石戶。結架非丹甍,藉田資宿莽」。

  他看見山里人家過著簡樸艱苦的生活,截斷樹木,鑽木取火;他們的屋舍掩蔽於水邊高崖之下,結構簡陋,門戶用泥土塗塞;他們的生計艱辛,賴以耕種的是長滿野草的荒地。但是謝靈運想到是嚮往的隱士生活。他們是「忘懷狎鷗鰷」,跟海鷗和鰷魚等相伴遊樂。《列子·黃帝篇》說,海上有人好鷗鳥,每日到海邊與之遊戲,鷗鳥成百飛來,彼此都無猜嫌之心。一日,其父對他說:「你可取鷗鳥來,讓我玩耍。」次日他到海邊,鷗鳥便飛舞而不下。《莊子·秋水》又說,莊週遊於濠梁之上,體會到鯈魚從容出遊之樂。謝靈運心心念的有座石室山可以隱居可以賞心。「石室冠林陬,飛泉發山椒。」石室山在哪裡,坊間有不同的說法。我以為有石室的山都可以稱為石室山。石室山不該確指。大羅山上有石頭的屋子,大箬岩也有,都可以叫做石室山。竊以為,這是謝靈運嚮往的生活。

  四

  但是謝靈運最不能忘懷的事,是買舟,確切地說是買舟北歸。他的故鄉在溫州的北方。

  在甌海,還寫有《《游赤石進帆海》和《舟向仙岩尋三皇井仙跡》兩詩。

  《游赤石進帆海》題意似為遊覽赤石,進而揚帆海上。詩的重點在帆海,游赤石只是引子。「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溟漲無端倪,虛舟有超越。」 詩人高張雲帆,泛舟海上,隨意掇取那形如龜足的石華,那其大如鏡白色正圓的海月。而當他抬頭回望時,溟海無涯,心情也竟如坐下的輕舟而起凌虛憑空之想。

  《舟向仙岩尋三皇井仙跡》:「弭棹向南郭,波波浸遠天。拂鰷故出沒,振鷺更澄鮮。遙嵐疑鷲嶺,近浪異鯨川。」這首詩告訴我們曾經滄海變桑田的故事。一千六百年前,那時的塘河一帶遠非今日的溫瑞塘河。《山海經》記載「甌在海中」,現在再讀這兩首詩,謝靈運是「仙蹤不可即,活活自鳴泉」,他又說是「矜名道不足,適己物可忽。請附任公言,終然謝天伐」。用黃世中老師翻譯就是「顧惜功名,難皈依自然之道,任情適性,身外物自應舍捐。直木先伐,功成者墮非妄言,終命自然,當避殺禍端」。

  這讓人想起電影《後會無期》一句經典台詞。我改一下:「我會很多人生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謝靈運在劉宋元嘉十年(443年)九月被流放廣州。傳言謝靈運花錢僱傭一些山賊,來營救自己。事敗,這年十二月,謝靈運被殺,年僅49歲。

  嗚呼!三十不立,四十很惑!哀哉!五十而不知天命!

  這就是謝靈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