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濟鐵路百年史話(57) 海濱詩社

國鐵濟南局 發佈 2022-09-22T21:23:49.674318+00:00

「當年惟見小漁村,美雨歐風洗舊痕。最是傷心名勝處,巍巍一塔紀忠魂。」這是膠濟鐵路管理局委員崔士傑1931年所寫《青島即事》詩。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青島風情。


「當年惟見小漁村,美雨歐風洗舊痕。最是傷心名勝處,巍巍一塔紀忠魂。」這是膠濟鐵路管理局委員崔士傑1931年所寫《青島即事》詩。是年,他和膠濟鐵路另一位委員陸夢熊,聯合管理局三十餘位詩歌愛好者成立海濱詩社,成為當時青島文壇的佳話。

1930年,膠濟鐵路進入相對穩定階段。隨著北伐勝利,南京政府將原北洋政府所轄交通部改組為鐵道部,結束了自1923年以來派系鬥爭所造成的混亂局面。膠濟鐵路上下團結,和諧穩定,成為海濱詩社成立的外因。

而內在的原因卻還是來自於崔士傑、陸夢熊這兩位同道中人的極力倡導和身體力行。在很多人看來,作為膠濟鐵路管理局高層人士的崔士傑、陸夢熊「一拍即合」成立詩社,多少有些出乎預料,兩位搏殺大半生的權勢人物為何突然雙雙攜手「誤入」桃花源?

海濱詩社確實是崔士傑、陸夢熊所構建起的精神家園。迥異於之前名噪一時的少海書畫社的專業追求與探索,海濱詩社是純粹基於詩歌愛好為目的的文藝社團。社員們以王羲之蘭亭雅集為時尚追求,傾心於飲酒唱和,賦詩作答,以求心中快樂與慰藉。

這種追求確實與崔士傑、陸夢熊兩人的人生際遇有著巨大反差。

崔士傑生於1988年,山東臨淄人,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他最顯赫的經歷是參與了1928年北伐時所發生的「濟南慘案」。當時,蔣介石率領的北伐軍在濟南遭日軍阻擊,外交部交涉署特派員蔡公時被害。崔士傑作為馮玉祥所率北伐軍第二集團軍參議兼日語翻譯,全程參與了蔣介石對「濟南慘案」的處置,並接替蔡公時遺缺,承擔起與日本人交涉的艱巨任務,以及後來長達一年的談判,最終以簽訂《中日濟案協定》而告結束。事後,崔士傑調任膠濟鐵路管理局委員。

再看陸夢熊。他的心路歷程同樣曲折。陸夢熊生於1899年,江蘇崇明人,早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首席參事,兼任平漢鐵路局副局長;任過郵電學校校長,交通部次長。陸夢熊半生拼搏,為鐵路管理、教育多有貢獻,但卻一生瀕臨險機,仕途蹭蹬,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月余,就因「學潮」被逐。1928年,接受日本天皇授予的旭日勳章,更是備受爭議,為人所不齒。

殺伐之人,為何陷入溫柔之鄉?

翻閱兩人詩集,多少可以找到些答案。1933年,崔士傑出版《濯滄齋詩鈔》,有言「迫於時而不及言者,言之於詩;囿於地而不能言者,言之於詩;窘於位不敢明言、不能盡言者,亦言之於詩。」「古人云工悉善詩,吾乃以詩而醫吾愁。」由此看出,一生拼殺的崔士傑來到膠濟鐵路後心境大變,悟透人生,開始追求心靈的安寧與平靜。而陸夢熊的詩集《燕園詩草》序言中也有此類感言,「近來膠東為小吏,事務清簡,處境安閒,塵事之紛繁與昔日迥異,然讀書則精神欠貫、修道則根柢未深,飽食終日,放心而不知求,烏呼!」仕途倍受責難的陸夢熊似乎比崔士傑更想在「讀書」「修道」中尋求精神慰藉。

值得慶幸的是,歷史留下了1931年海濱詩社在四方機廠舉行的一次雅集盛會,讓後來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詩社成員的聚會盛況和心理狀態。這次雅集,陸夢熊、崔士傑、劉仲永、費磊安、隋即吾、周錦、王筱泉、周樞清、李星若、丁仙芝、趙海秋、沈仰放等二十多人參加。詩人們縱酒忘情,靈感迸濺,賦詩作對,留下不少佳作。詩社成員淨悟有詳細記錄:「天中節初過,郊園仿禊集。唱無主賓,朋儕數成廿。到處泥印鴻,舊盟聯車笠。權作圖畫看,廬山真寫入。或為詩壇將,韓杜光芒熠。或稱酒中仙,百川長鯨吸……尺短與寸長,名家各專習……」詩壇文苑對此多有提及,嘆為觀止,引為典範。

海濱詩社出版有《秋興集》《海濱詩選》《消夏集》。《消夏集》刊載五百餘首詩,代表詩社最高水平。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海濱詩社漸自星散。「德人去後日人來,攜得櫻花處處栽。依舊版圖歸我有,滿山異種向誰開。」齊星五的詩句具有代表性。他們以特有的方式為那個動盪的年代釋放出暖暖的人文關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