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首次進入中國大陸,會引發大範圍傳播嗎?

醫學界基層醫聲 發佈 2022-09-22T23:05:42.788369+00:00

9月16日,重慶市衛健委報告,在入境集中隔離人員中確診1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這是中國大陸首次確診的猴痘病例。

猴痘的傳播模式非常複雜,迄今尚未能完全明確。

9月16日,重慶市衛健委報告,在入境集中隔離人員中確診1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這是中國大陸首次確診的猴痘病例。

9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微博中表示,本次猴痘病例能及時發現,新冠疫情防控的「外防輸入」措施功不可沒。由於猴痘疫情當前在亞洲並不嚴重,本例猴痘病例之外,存在「漏網之魚」的可能性非常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但吳尊友同樣認為,「雖然目前可能沒有漏網的,但不代表將來沒有漏網的。由於猴痘的潛伏期多在6-13天,隨著猴痘疫情的繼續擴散和我國入境人數的不斷增加,超出新冠7天隔離觀察期的猴痘感染者流入我國社會層面的可能性將會逐漸增加。」

縱觀猴痘疫情的全球流行模式,早在7月25日,吳尊友就預測,「猴痘傳入中國大陸、香港和中國澳門,只是時間問題」。

為什麼說猴痘「防不勝防」

在吳尊友此前的微博中,他以愛滋病的傳播為對照,簡單闡述了猴痘的全球流行模式——由歐美國家的猴痘患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隨著跨國/跨區域流動,傳播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和歐美國家有著密切人口往來的中國。

猴痘病毒之所以在吳尊友看來是「暗箭難防」,是因為相比於類似流行模式的愛滋病,猴痘的傳播模式非常複雜,迄今尚未能完全明確。

儘管在部分報導中,猴痘被渲染成一種與男同性戀和男男性行為者(MSM)密切相關的疾病,但這實際上是對猴痘的一種偏頗解讀。

8月25日,歐洲著名性傳播疾病防控組織SHARE-net曾對16個國家的528例猴痘患者進行分析,發現其中有98%的患者為MSM,且患者中無一為女性。但研究人員也發現,猴痘病灶可出現在全身絕大多數部位,且分布缺乏特定規律,並不像傳統的性傳播疾病一樣,主要集中於生殖器或口腔黏膜。

此外,更有5%的猴痘患者在感染前並未和他人有過性接觸,這就意味著猴痘並非一種嚴格的「性傳播疾病」。大量證據表明,即使不與他人發生任何形式的性接觸,通過一般的身體接觸、間接接觸攜帶猴痘病毒的體液,乃至和感染猴痘病毒的動物接觸,都可能感染猴痘病毒。

根據對歷次猴痘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目前可以明確的是,猴痘主要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病灶滲出液、血液等體液來傳播,而被攜帶猴痘病毒的動物咬傷、抓傷,同樣可以感染猴痘病毒。

例如在2003年,美國威斯康辛州爆發了一次猴痘疫情,並在隨後一度蔓延至相鄰多州,最終調查發現感染源為進口作寵物的草原犬鼠,而跨州感染則主要由患者與他人發生身體接觸所致。

美國公共衛生專家Saju Mathew教授此前曾對媒體表示,把猴痘簡單歸結為性傳播疾病,其負面因素是,沒有發生性行為的人立即認為,我不會感染它。

「可以看看對愛滋病的防治是如何展開的,異性戀社區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注意到愛滋病不是一種同性戀疾病。」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ason Farley教授說,「我們不能讓同樣形式的、不準確的信息來指導我們今天的公共衛生實踐。」

中國能否防住猴痘?

在防控猴痘方面,中國的經驗絲毫不遜於早早開展猴痘研究的部分發達國家。

中國科研人員和猴痘的接觸始於非洲。早在2017年中國疾控中心支援獅子山抗擊伊波拉疫情期間,為了應對獅子山境內同時出現的猴痘病例,中國疾控中心就於獅子山-中國友好生物安全實驗室研發出了用於檢測猴痘的血清學和核酸檢測技術,並幫助該國成功控制猴痘疫情。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在獅子山-中國友好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圖:中國疾控中心

在經歷了獅子山猴痘疫情後,2018年,中國疾控中心專家編制制定了《猴痘疫情應急技術方案》,標誌著我國正式啟動了對猴痘的常態化防控計劃。

今年5月,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結合了國際猴痘疫情形勢和援非抗擊猴痘疫情的經驗,著手制定全方位的猴痘防控指導文件,並最終於6月6日發布了《猴痘防控技術指南(2022年版)》。除此之外,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對猴痘的防治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於6月14日聯合發布了《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

伴隨著相關指南的發布,各地疾控部門和傳染病醫院也加緊了對猴痘疫情防控的重視。8月4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就專門組建了備用的「猴痘病區」,以保證在廣東出現猴痘病例時可第一時間完成病人的收治與隔離治療。

「猴痘病區」建成後,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李凌華對外表示,醫院本著『寧可備而不用』的理念,開設專門病區,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疫情的能力和速度。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隔離五區(猴痘病區),這也是我國第一個專門針對猴痘疫情而建立的隔離病區圖:廣東廣播電視台

在這次重慶發現的境外輸入猴痘病例的處置中,此前的準備工作對防控疫情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報導,得益於我國自主研發的猴痘核酸檢測方法,重慶市疾控中心實驗室很快就完成了對該病例的體液標本的檢測,最終成功確診該病例為猴痘,為患者隔離治療和控制疫情傳播鏈提供了有力保障。

至於未來能否阻止猴痘疫情進一步蔓延,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各地疾控部門對突發傳染病的防控經驗,以及猴痘檢測手段的普及性。重慶的「首例」猴痘,很可能只是這場「大考」的開始。

猴痘病毒,可防可控

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宣布,猴痘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的最高等級的公共衛生警報,新冠疫情即在此之列。而由於猴痘和當年肆虐全球的天花有著很近的親緣關係,很多人擔心,猴痘病毒感染的嚴重程度是否也類似於天花。

這一問題目前尚無定論,但整體而言,本輪猴痘疫情的病死率並不高。據吳尊友7月25日的微博所述,2022年報告猴痘病例的病死率約為0.03%,且5例死亡病例均在非洲;而在以前的非洲猴痘疫情中,猴痘的病死率約為8.7%。這一方面可能反映了不同國家之間醫療衛生條件的差異,也可能意味著當前流行的猴痘病毒毒株與歷次疫情不同。

天花疫苗可交叉保護猴痘感染,但我國有近半數人口未接種天花疫苗,因此有人建議將接種天花疫苗提上日程。對此,吳尊友表示,沒有必要人群普遍接種疫苗來預防猴痘,「從歐美國家近期控制猴痘疫情的疫苗接種策略來看,加強重點人群疫情檢測,疫苗接種集中在高風險人群,就能達到控制疫情的效果」。

他也同時提到,猴痘是一種可防可控的疾病,針對普通人,一些預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猴痘病毒的可能性,比如不要同陌生人發生肌膚接觸、注意做好手衛生、使用公共座便器時,儘可能使用一次性坐便紙,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用酒精濕紙巾或蘸熱水的紙巾擦拭後再使用等。

在以往的猴痘或其他痘病毒疫情中,這些針對個人的策略都被證明行之有效的。而對疾控部門來說,加強對入境人員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對疑似病例儘早進行猴痘病毒檢測,可以最大限度將猴痘病毒攔截在「國門」之外。

參考資料:

[1]Thornhill JP,Barkati S,Walmsley S,et al.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 across 16 Countries-April-June 2022.N Engl J Med.2022;387(8):679-691.doi:10.1056/NEJMoa2207323

[2]Croft DR,Sotir MJ,Williams CJ,et al.Occupational risks during a monkeypox outbreak,Wisconsin,2003.Emerg Infect Dis.2007;13(8):1150-7.doi:10.3201/eid1308.061365

[3]Ye F,Song J,Zhao L,et al.Molecular Evidence of Human Monkeypox Virus Infection,Sierra Leone.Emerg Infect Dis.2019;25(6):1220-1222.doi:10.3201/eid2506.180296

來源:醫學界

作者:吳友仁

責編:崔佳慧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內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已發表內容的適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內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確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