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的養生之道

光明網 發佈 2022-09-23T07:23:58.435233+00:00

9月23日,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秋分時節的養生之道。01避涼燥入秋之後,降雨減少,濕氣去而燥氣來。初秋氣溫高,則燥而熱;深秋氣溫低,則燥而涼。秋分過後,人們易出現鼻咽乾燥、口舌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皮膚粗糙及發癢、便秘等一系列症狀。

9月23日,我們將迎來秋分節氣。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秋分時節的養生之道。

01

避涼燥

入秋之後,降雨減少,濕氣去而燥氣來。初秋氣溫高,則燥而熱;深秋氣溫低,則燥而涼。秋分過後,人們易出現鼻咽乾燥、口舌乾燥、聲音嘶啞、乾咳少痰、皮膚粗糙及發癢、便秘等一系列症狀。

「燥則潤之」,想要預防秋燥,大家不妨多飲水,多吃新鮮的水果,如香蕉、梨、葡萄,以及蜂蜜、銀耳、百合、核桃、芝麻、紅棗等滋潤之品。外出時,可使用較為滋潤的護膚品,避免皮膚乾燥。另外,秋分過後,氣溫驟降,大家應及時添衣,避免感冒。做好腳部保暖,晚上回家後可以用熱水泡一會兒腳。

02

暢情志

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草凋零後,易產生抑鬱情緒。秋季,人們需要情志調理,可以經常「笑一笑」。「常笑宣肺」,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有適當的調節作用。經常曬太陽,適度增加戶外鍛鍊,能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此外,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避免自我封閉,也有利於改善情緒。

03

調飲食

秋分過後,飲食應溫和清淡,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少吃辛辣油膩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同時應戒菸限酒。晨起時,可煮一些滋潤的粥類,選擇枸杞、百合、山藥、茯苓等容易消化的滋補食物,讓身體機能適應從夏熱到秋涼的過程。做到「減辛增酸」,少吃蔥、姜、韭菜等辛辣食物,適當多吃梨、葡萄、醋等酸味食物,以生津潤燥。

04

適勞逸

秋分養生宜動不宜靜。適當的體育鍛鍊可以調養肺氣,改善臟腑功能,提高身體對寒冷刺激的抵禦能力。但大家也要注意,秋分時節的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耗損陽氣。

在天高雲淡時,中老年朋友可以到戶外進行有氧運動,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騎自行車、慢跑、登山等。伸展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有助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收斂心神、防止疲乏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鍛鍊後不要穿著汗濕的衣服在涼風中停留,以防著涼。

05

慎起居

秋分過後,天氣轉涼,在起居上應早睡早起,以防秋乏。早睡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則順應陽氣的舒長。秋分時節,早晚溫差大,大家應關注天氣變化,適當增減衣服。

需要提醒的是,胃腸道對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護不當容易引發或加重胃腸道疾病,使人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症。此外,「胃不和則臥不安」,大家在睡前不要吃東西、喝茶,要保持心情平和,以免發生失眠。

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說:「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他懷念:「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不止北平的秋,還有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還有劉禹錫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最妙是此刻,我們不正身處這樣的美景之中嗎?

不過,親愛的朋友啊,詩和秋都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感受出來的,願你走到秋景中,成為那柔情的一場秋夢。

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科二區副主任醫師 李亞光

文: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李金輝

來源: 健康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