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文藝成果豐碩,上海喜綻兩朵「山花」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9-23T10:14:56.497461+00:00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雁彬,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裘東耀,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邱運華,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鄧光輝,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周由強,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常務書記楊守衛,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中國民協副主席李豫閩、鄭土有、郭崇林、伊和白乙拉、杭間,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李倩,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鵑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頒獎典禮。

9月15日晚,第十五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頒獎典禮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舉行,揭曉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文藝學術著作、優秀民間藝術表演作品、優秀民間文學作品、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等獎項。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張雁彬,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潘魯生,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裘東耀,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秘書長邱運華,中國文聯辦公廳主任鄧光輝,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周由強,浙江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常務書記楊守衛,浙江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來穎傑,中國民協副主席李豫閩、鄭土有、郭崇林、伊和白乙拉、杭間,中國民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侯仰軍、李倩,中國文聯民間文藝藝術中心主任徐岫鵑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出席頒獎典禮。

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是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聯合主辦的國家級文藝大獎,是全國民間文藝最高獎,自1999年以來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五屆。本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共舉辦各類評選活動12次,共有153個作品入圍,最終20個作品獲得本屆山花獎優秀作品獎,其中由上海民協組織申報的徐贛麗的《民族文化的空間傳承——對侗寨的田野研究》和蔡豐明、程潔、畢旭玲的《上海城市民俗史》喜獲中國民間文藝學術著作獎。

徐贛麗是華東師範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多年來致力於民俗學研究。《民族文化的空間傳承——對侗寨的田野研究》是她在2012年獲得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結項成果。她曾就此成果發表心得,人文社會科學一直以來比較注重時間角度的歷時性探索,而不太注重空間角度的觀察和思考。20世紀以來福柯、列斐伏爾、段義孚等人從不同角度提出空間研究的分析理論和視角。研究空間內的文化構成及其與文化空間生產之間的關係,成為拓展學科新視角和新領域的一個選擇。

本書主要運用田野調查和文獻資料進行點面結合的觀照,在重點調查和多點走訪之後,從文化生成空間和空間塑造文化的基本規律出發,探討侗族村寨空間的生成與民族文化和社會關係的內在邏輯、村寨內部文化之間的邏輯,主要抓住侗寨獨具特色的公共空間以及空間與文化的關聯、空間內部自足的民間組織資源和文化傳承的固有機制對民族文化延續的作用等問題,研究依託村寨社區力量保護文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結合全球化語境下民族文化保護的多種模式進行對照分析,論證依託村寨社區保護文化的合理性。

由蔡豐明、程潔、畢旭玲合著的《上海城市民俗史》一書,是一部具有鮮明的理論創新價值的學術著作,也是當今我國民俗學研究領域中一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重要研究成果。本書以上海城市民俗形成、發展、演變、創新的過程作為研究重點,從城市研究與民俗研究相結合的角度上去把握上海城市民俗的特點與規律,從而建構一個宏大的上海城市民俗史體系。這種研究不但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與理解上海城市民俗的歷史發展脈絡,同時也有助於為城市民俗史這門新興的學科找到更為典型的個案例證。

徐贛麗,女,1967年6月出生,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民俗學研究所教授,所長,博士生導師。曾入選江西省「雙千人才」計劃。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出版專著《邁向現代民俗學——都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徑》《文化遺產在當代中國——來自田野的民俗學研究》《民俗旅遊與民族文化變遷——桂北壯瑤三村考察》等多部。

蔡豐明,男,1951年9月出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原副主席。出版專著有《江南民間社戲》《上海都市民俗》《遊戲史》《吳越文化的越海傳播與流布》《城市語境中的民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等。

程潔,女,1978年12月出生,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報》社主任編輯,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出版專著有《上海竹枝詞研究》,合著《文化發展論》《當代中國的文化發展》等。

畢旭玲,女,1979年8月出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出版專著有《中國海洋文化與海洋文化產業開發》《古代上海:海洋文學與海洋社會——古代上海海洋社會發展史研究》等。

熱烈祝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