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⑪墨寫的歷史都是血染的時事

論語論的什麼語 發佈 2022-09-24T21:01:09.933091+00:00

西北軍在咱們這個系列中多次提到過,從東漢時代,為了應對少數民族起義,組建起了這麼一支部隊平叛,基本屬於地方私家軍,比如董卓所部。

打敗了成都王的北路軍,司馬乂旋即又奉晉惠帝攻打河間王的西路軍。

西北軍在咱們這個系列中多次提到過,從東漢時代,為了應對少數民族起義,組建起了這麼一支部隊平叛,基本屬於地方私家軍,比如董卓所部。儘管一百多年了,可是這支部隊的文化仍然傳承著。畢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嘛。

這支部隊最大的特點就是亦兵亦匪,甚至你根本分不出他們究竟是兵是匪。搶劫才是他們的主要工作,而且還是有朝廷詔命加持,合法的搶劫——這是這些兵和土匪唯一的區別。也因此他們對於朝廷還是多少有點敬畏的。

所以張方的兵遠遠地看到晉惠帝的御駕,未接戰就敗退而逃,一直潰退了三十里,張方才勉強收住陣營。一清點,死了五千多人。部下都惶恐不安,勸張方連夜逃走。張方卻笑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

於是,趁夜色悄悄逼近距洛陽城七里處,修築了幾層堡壘,搶運梁谷進堡,擺出一副要打持久戰的架勢。

司馬乂取勝後,認為張方已不足慮。聽說張方建成了堡壘,率領軍隊去進攻,結果一無所獲。兩軍形成相持。

朝中大臣會商覺得成都王畢竟是兄弟之親,應該和他促成統一戰線。司馬乂便親筆寫了一封信,向司馬穎陳說利害,並答應讓出一部分權力,兩人共同輔佐朝政。然後派遣王衍帶人前去司馬穎的大營,希圖以王衍的口才能說動成都王罷兵。但是司馬穎開出一份長長的名單,要求司馬乂先把這些人斬首,然後自己率兵回鄴城。

司馬乂看到這份長長的名單,當然不會答應。

見對方沒有回音,司馬潁催動兵馬進逼洛陽。

洛陽處於四面包圍中,公室私家都窮困窘迫,一石米價值萬錢。王公大臣的家奴、一品以下的官員、十三歲以上的男子都要到前敵服勞役。

司馬乂雖然把晉惠帝弄在軍中也算是服他的一份勞役,可是他對皇帝的禮數還是很周全的。

司馬乂是晉武帝的第六子,和司馬瑋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就是因為母親地位低,死的早,再加上司馬瑋是第一個蹦出來作亂的,當時司馬乂也幫著親哥打架,敗後受他連累,被趕出了京城,成為常山王,也就是石家莊(請移步《八王之亂②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

所以,雖然他比司馬穎排位靠前,但是一直讓著司馬穎。也正因為此,司馬乂是他們家對皇位最沒有覬覦之心的。

司馬穎如果有戰略眼光,就應該和司馬乂組隊。盧志等謀士也都是這麼勸他的,而司馬穎就是不認這個兄弟,非得和司馬顒聯手辦司馬乂。

司馬乂看上去低調,其實也深得司馬家族的精髓——殺人不眨眼。291年他才十四歲,就跟著司馬瑋搞政變。起兵征討司馬倫的時候,剛開始,起事的大軍進攻是非常不利的。他的參謀長——常山內史程恢害怕了,想背叛司馬乂投靠朝廷。司馬乂得知後,不動聲色地親手斬了程恢以及他的五個兒子——頗有乃祖之風吧?

齊王司馬冏掌權時,他的主簿王豹認為各諸侯王都在京都,就是動亂的根源,應該把他們遣散回各自的封地。並寫了正式報告,希望司馬冏能夠當做一項國策推動。

各位王爺的封地離京都有遠近、有富庶地區也有偏僻的地方,還有的地方民風不穩,治理很費腦筋。所以各位大王並不是都願意回封地,還是待在京城舒心。就拿司馬乂來說,無論是回常山還是回長沙,都屬於欠發達地區,所以他是無論如何也要在京城混著的。

而司馬冏明白各位滯留在京城的王爺想法,也不敢一下得罪這麼多王,於是就把王豹的報告壓下了,說再想想。

沒想到司馬乂去司馬冏辦公室,在桌子上看到了王豹寫的報告,不禁大怒。對司馬冏說,王豹這是挑撥離間我們的骨肉之情,這種人不殺了他還留著幹嘛?

二貨司馬冏居然真的逮捕了王豹把他殺了。

臨刑前,王豹說,請把我的頭懸掛在司馬門,我要親眼看著大兵是怎麼誅殺齊王的。

齊王當然不能如他的意,但是當時京城的士族都明白,王豹死得冤枉。

果然沒過多久,司馬冏就死在司馬乂手上。

所以看起來低調的司馬乂,其實是陰狠,從八王之亂第一戰開始,幾乎每一戰必有他——第一戰誅楊駿,有他;第二,殺司馬亮,有他;第三戰是趙王作亂,沒他什麼事;可很快第四戰滅司馬倫,他又積極參加;第五戰殺齊王,他自己就辦了。這是第六戰了,司馬乂獨對司馬穎、司馬顒兩大外藩。

好在司馬乂把皇帝牢牢掌握在手中,學祖宗「奉天子以令不臣」,讓自己擁有合法地位,師出有名。而司馬乂本人,「開朗果斷,才力絕人,虛心下士,甚有名譽。」故而「城中糧食日窘,而士卒無離心」。戰事得以持續。

司馬乂的驃騎主簿祖逖出主意說:「雍州刺史劉沈忠勇果敢,雍州的兵力足以對付河間王,應當啟奏皇上給劉沈下詔書,派他出兵襲擊司馬顒的老巢長安。司馬顒的後防一旦窘迫,定要召張方回去救援。這是圍魏救趙之計。」司馬乂一聽,認為有理,立刻給劉沈下詔。

劉沈接到詔書,用快馬向轄境內各郡發布檄文,各郡大多起兵響應。劉沈組織七郡一共一萬多人,進髮長安。

而張方這邊,儘管擺出一副要打持久戰的架勢,但他畢竟不具備打持久戰的後勤支援,而士氣也不足以支持打持久戰。眼看城池不能攻克,張方有了退意。

就在這個時刻,被圍在城中的東海王司馬越看到洛陽被圍日久而戰事還不能成功,就暗中勾結幾位將領趁夜把司馬乂拘捕,然後啟奏晉惠帝,下詔書罷免了司馬乂的官職,把他關在金墉城。宣布大赦天下。

城門打開後,殿中的官兵看到城外的軍隊並不強,因而感到後悔,又謀劃劫出司馬乂來抗拒司馬穎。司馬越惶惶不安,想殺掉司馬乂使大家斷絕這個想法。黃門侍郎潘滔給他出了個主意,派人秘密告訴張方,借張方之手除掉司馬乂。

張方率軍隊進城,在金墉城帶出司馬乂,然後點燃一把火,把司馬乂放在火上慢慢炙烤而死。「(司馬)乂冤痛之聲達於左右,三軍莫不為之垂涕。」 連張方的士兵也為之流淚。

大將軍司馬穎率部進入京城,朝廷公卿大臣都來向司馬穎認錯道歉。惠帝詔令任司馬穎為丞相;給東海王司馬越加尚書令職。司馬穎派親信奮武將軍石超率軍隊五萬人駐紮在洛陽的十二個城門,皇宮禁衛軍也全部用自己的軍隊代替。當然要免不了大開殺戒,把朝廷中與自己有宿怨的官員全部殺了。京中事安排妥當,司馬潁返回鄴城,又上表奏請盧志任中書監,留駐鄴城,管理丞相府事務。

這時候,雍州刺史劉沈的部隊已經在西部同河間王的部隊交火了。

劉沈,是燕國薊縣人(現天津薊縣),其家族世代是北方地區的望族。劉沈年輕時便在州郡中做官,為人博學好古。受到太保衛瓘徵用為掾,兼領本邑大中正。他在張華被害後,替張華申冤昭雪,表奏都寫得辭旨明峻,受到當時人的稱讚。

因之司馬冏主政時,升劉沈為侍中。這時候蜀中大亂,詔令劉沈統領益州、梁州部隊入蜀平亂。路過長安時,司馬顒非要留下劉沈做他的軍師,兼領雍州刺史。

後來地方上又發生叛亂,劉沈奉旨前去進剿,但是司馬顒正在和司馬乂作對,不給劉沈派兵。劉沈只能帶著自己的四百部卒駐守雍州。

這一次司馬乂又以皇帝的名義詔令劉沈襲擊司馬顒。劉沈接旨後,向所轄各郡縣發出檄文,很快召集了一萬多部隊,以安定太守衛博、新平太守張光、安定功曹皇甫澹作為先鋒,進擊長安。

司馬顒一邊派人堵截劉沈,同時急召張方率部趕回。

張方這種軍閥,全靠戰亂得益,本就沒什麼操守。接到司馬顒的調令,他立刻縱容他的匪兵在洛陽城中大肆搶掠,然後押解著宮中男女萬餘人而去。行軍途中,各地官吏、百姓風聞匪兵過境,早就堅壁清野、逃之夭夭。所以他沒什麼後勤保障,這些挨千刀的匪兵便殺掉掠來的男女夾雜牛羊肉充當軍糧。

到關中後,張方與司馬顒匯合。

劉沈渡過渭水,與河間王督護虞夔率領的部隊交戰,虞夔不敵。劉沈乘勝進軍,派皇甫澹、衛博帶五千精兵襲擊長安,攻入長安城門,奮力戰鬥,直至司馬顒的都督府前。但這時候馮翊太守張輔率領眾兵援救司馬顒,背後襲擊皇甫澹的軍隊,大戰於府門,衛博父子都戰死,皇甫澹被生擒。司馬顒欣賞皇甫澹的壯勇,準備留他活命。皇甫澹肯不屈服,於是被殺。

這時張方的部隊趕了回來,匯合後迅速撲向劉沈。

劉沈孤軍奮戰,缺乏後援,部隊力戰而殆,劉沈也被活捉。

司馬顒坐鎮關中後,兩人之間的私人關係處理得還不錯,劉沈擔任雍州刺史還是司馬顒保薦的。所以司馬顒才敢傾巢出動盡全力去圍攻洛陽。萬萬沒有想到劉沈會起兵襲擊他的後方。司馬顒當然非常生氣,親自執鞭抽打劉沈。而劉沈卻冷靜地說:「知己之惠輕,君臣之義重,沈不可以違天子之詔,量強弱以苟全。投袂之日,期之必死,醢之戮,其甘如薺。」揮袖而起之日起,我就知道必死。你就把我剁成肉醬吧,正好成全我的忠誠。

司馬顒果然成全了他的忠名,腰斬了這位雍州刺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