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種家庭,最容易養出「白眼狼」,希望你不在其中

知子花家庭教育 發佈 2022-09-24T22:31:42.550901+00:00

前幾天,看了一個媽媽分享自己養育兒子的心酸故事——《兒子名校畢業後,我和老公的災難來了》,為人父母者看完都會感受頗深。她的兒子從教育背景看已經非常優秀了,大學在廣州的一所名校讀金融專業,按理說憑藉這樣的條件,畢業後肯定在職場上大顯身手。

前幾天,看了一個媽媽分享自己養育兒子的心酸故事——《兒子名校畢業後,我和老公的災難來了》,為人父母者看完都會感受頗深。

她的兒子從教育背景看已經非常優秀了,大學在廣州的一所名校讀金融專業,按理說憑藉這樣的條件,畢業後肯定在職場上大顯身手。

但事實上,這個「高材生」眼高手低,職場屢屢碰壁,心高氣傲、吃不了苦,找各種藉口推卸自己的責任,對人生完全沒有方向。

夫妻倆年近50歲,退休前沒享清福,還要為了富養兒子而省吃儉用、拼命工作,而他們的兒子卻無動於衷,啃老啃得心安理得,過著虛榮的物慾生活。

故事的最後,這位媽媽仍然沒有找到改變兒子的方法,只給了家長們一個提醒——

「別單純地把目光全部對焦在孩子的成績上,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對父母生計的體恤和成年後要靠自己的自尊心,是一定要有的。」


父母愛之,則為之計深遠。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付出再多也心甘情願。

但我們的孩子生活在這個快速疊代的世界,如果父母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還停留在老一輩的思想中,那勢必會和新時代脫節。

很多教育失敗的案例,就驗證了一個道理:養廢一個孩子有多容易,那麼重新改變一個孩子就有多難!

什麼樣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啃老族」「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呢?

「要什麼給什麼」

養出毫無感恩之心的「寄生蟲」


盧梭在《論教育》中指出:

「你知道怎樣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他得到得越多,想要得也越多,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家庭教育中最悲哀的就是,父母花掉畢生心力養孩子,到頭來孩子毫無感恩之心,繼續像吸血鬼一樣吮吸父母的心血。

曾經震驚全網的「48歲碩士啃老80歲尿毒症母親」,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

上海80多歲高齡的丁阿婆,身患尿毒症,生活已經無比艱難,但「寄生蟲」兒子讓她操碎了心。

48歲的兒子大衛,同濟大學本科畢業,留學加拿大,在滑鐵盧大學取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沒有出去工作,每天在家不是睡覺,就是打遊戲,自己的生活起居全依靠老母親。

當丁阿婆把兒子告上法庭,兒子卻控訴母親:「都怪你!要不是你從小什麼都給我準備好,我會成現在這樣嗎?」

丁阿婆也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誤區,非常悔恨當初:「是我教育的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這樣的教育在中國家庭太常見了,以至於類似的新聞比比皆是——

29歲男子狀告父母不養之罪。他既沒有成家,也沒有穩定的工作,每天只是好吃懶做,遊手好閒。

從小母親就十分溺愛他,幾乎沒有讓他做過任何家務事,從小到大的所有要求,父母也幾乎是盡全力去滿足。


某「媽寶男」一事無成搞詐騙,最後被警察上門抓獲,直到他被抓的時候,父母還焦急地給他穿衣、穿鞋,生怕他出去挨凍了,可見平時父母對他有多溺愛.....


這樣的成年人從小理所應當地接受父母的饋贈,等到有一天無法得到滿足,就會對父母心生怨恨。

小時候要玩具、名牌鞋,長大了索要房子、車子,自己根本無法立足這個社會。

「唯成績論」

讓孩子成為自私的高分低能兒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先生曾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他說:

「我們的一些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



除了學校,家庭教育也在侵蝕著孩子的本真素養,讓他們變得功利、自私。

被焦慮裹挾的環境下,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尤為關注,時不時地用高壓手段刺激孩子努力奮進。

「管好你的學習就好,其它都不重要。」

「一定要超過你們班xxx,不能落後。」

「只有成績好,將來才能有本事掙大錢。」

……

久而久之,孩子判斷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習好」,卯足了勁兒爭名次。一個人應有的品質和素質,諸如正直、善良,勇敢,感恩,社交力,創造力等等,這些能力的培養被教育者拋之腦後。

「提高一分幹掉千人」「你的同學都是敵人」……在這樣洗腦式的教育下,孩子們變成了應試機器


考上大學後,也會為了獲取利己資源,不擇手段,和同伴惡性競爭。他們認為只有成績好,家長和老師才會重視自己。

然而,這樣成績出色的學生往往缺少團隊精神,不善於和他人合作,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也不足,這會直接影響將來在職場上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不久的未來是人工智慧大爆發時代,知識和信息社會對人才有較高的要求,有兩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一是應變能力,包括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團隊協作間的默契,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二是創新能力,也就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能力,敢於批判和質疑的能力。這也是真正的精英所具備的素質。

而單一標準下教育出來的低分高能者、專門利己者,在未來很難有長遠的發展。

父母的教育觀

影響孩子的人生走向

有些教育,一旦錯過,再後悔,也無法重來。

所以,深受育兒困惑的父母,要思考和梳理自己的教育觀,向內調整自己的心態,向外觀察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調整。

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包辦溺愛,也不是拼成績考上好大學,而是給他健全的人格修養,安身立命的本身,以及自由選擇人生的能力。

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向我們明示了教育目標,那就是要培養一個獨立自主、有正確價值觀、懂得感恩的人,對自我負責度,對自己的職業有所承擔,對國家、民族、社會、人類有情感。

而培養出這樣的孩子,就需要父母有格局、有遠見,站在未來長遠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知子花教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