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湖這十年 | 行穩致遠

湖北日報 發佈 2022-09-24T22:34:33.352389+00:00

湖北日報客戶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今起推出《東西湖 這十年》系列報導,全面回顧東西湖拼搏奮進的十年、歷史巨變的十年、幸福美好的十年。

秋色絢爛,豐收盛景

我們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

湖北日報客戶端(東西湖頻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作為武漢最年輕的國家級開發區,東西湖生機盎然、活力迸發。

回首十年

東西湖人用拼搏奮鬥凝聚起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偉力

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成為區域新地標。

奮進十年

東西湖這片因農立區、因工興區的神奇土地

再次迎來非凡巨變

碧水藍天成為區域發展底色。

今起推出《東西湖 這十年》系列報導,全面回顧東西湖拼搏奮進的十年、歷史巨變的十年、幸福美好的十年。回首過去,是為了總結經驗、凝聚共識、振奮精神,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

東西湖的發展之路

行穩致遠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東西湖在武漢絕對是個獨特的「存在」。

她因圍墾建區,因農業立區。卻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一群區辦、場辦的啤酒廠、副食廠、製藥廠中發展出一批馳名荊楚的優秀企業,完成了工業化的第一步。    

從東西湖啤酒廠到華潤雪花,技術升級換代、產品推陳出新,工業發展的記憶也成為一種特有的文化。

1992年,敢想敢幹的東西湖人在一無政策、二無資金、三無經驗的背景下,白手起家創辦了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境內外企業落戶建廠。從此,東西湖迅速成長疊代,30年間成功建立起了現代化工業體系。

2013年,經國務院批准,武漢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更名為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時代,新十年。

東西湖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切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迎來了經濟發展最快、實力提升最快、產業疊代最快的非凡十年。

到2021年,東西湖GDP(地區生產總值)已增長至1576億元,是2011年的5.4倍,一躍成為全國經開區50強,「全國百強區」第72位。

網安基地拔地而起,新興產業蓄勢待發。

細心梳理,不難發現,以2017年「高質量發展」的提出為分界點,東西湖過去十年的經濟發展軌跡可以說是涇渭分明的前後五年。

前五年(2012-2016)

東西湖以「工業倍增」為抓手,開闢武漢工業版圖「新戰場」,重點圍繞食品、機電、物流等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建設大平台,吸引大項目,帶動大投入,實現大發展。

後五年(2017-2022)

東西湖以「動能轉換」為引領,孜孜不倦謀求產業升級新突破,建立網絡安全、新型顯示等新興產業集群。同時,傳統優勢產業努力轉型升級,繼續擔綱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01

潛力股

兩個名字,一個夢想。成為武漢三大國家級開發區之一的東西湖,躊躇滿志、蓄勢待發,全力構建武漢跨越式發展「第三增長極」。

彼時,作為國家重要製造基地,武漢提出「工業強市」目標,規劃工業「新版圖」:6個新城區和3個跨三環線的中心城區建設示範工業園區,而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湖實力凸顯,成為 「潛力股」。

艾帕克等企業成為智能製造的代表。

工業基礎成為發展前提。自1992年建立區級吳家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起,東西湖就一直圍繞「工業強區」目標,大力發展製造業,逐步建成了華中地區最大的台商投資區和食品加工區,形成了食品加工、機電製造兩大支柱產業。

到2011年時,東西湖已擁有國內外各類企業2500餘家,食品、機電產值占比超過60%;全口徑財政收入109億元,人均財政收入位居全省第一。

蒙牛等傳統產業穩中求進,日漸成為經濟發展壓艙石。

政策疊加帶來發展機遇。2012年,東西湖積極實施「大部制」改革,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管委會與東西湖區委、區政府合一,探索精簡高效、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合一的管理體制。

國家級開發區的政策利好,疊加體制機制改革帶來的活力,進一步激發了東西湖的發展潛力。

區位優勢放大發展動能。東西湖扼守武漢西北,區位優勢明顯,2010年又一次性打通了三條通往外界的「大通道」:

當年7月

武漢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工程正式開通,首次深入吳家山腹地,使東西湖成為全市首個開通軌道交通的新城區。

當年9月

中鐵聯集武漢鐵路貨櫃中心站在東西湖建成通車,以此為基礎,兩年後中歐班列(武漢)從東西湖首發,四年後實現常態化運營,使東西湖乘上了湖北、武漢通往「一帶一路」的「風口」。

當年12月

武漢三環線正式畫圓,在東西湖與武昌、漢口、漢陽這「老三鎮」以及光谷、沌口兩大開發區、其他新城區之間搭起了一條循環大動脈。

02

優等生

站在這樣的起點上,東西湖與時俱進,堅定不移地推動新型工業化,集中資源和力量投身於「工業倍增」的大潮之中。2012年

全區完成33平方公里工業倍增發展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食品產業園、保稅物流園、台商工業園、海峽科技園四個功能產業園區連成一片,奠定了「大開發」格局。

2013年

全區21.5平方公里的工業倍增發展區二期順利完成建設,成功向西延伸,使西部區域成功搭上了工業化的發展快車。

2014年

全區已實現80平方公里工業園連片開發,率先在全市實現工業發展區基礎設施全覆蓋。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有了大平台和大載體,各類優質項目紛至沓來。

益海嘉里正成為糧油行業創新的引領者。

百事食品、可口可樂等全球食品巨頭來了;益海嘉里、雙匯食品等國內知名企業來了;良品鋪子、周黑鴨等潛力之星來了;

斯坦雷電氣、東本制鎖等汽車零配件企業來了;還有TCL空調、聯塑科技、台玻等製造類企業也來了……

斯坦雷電氣,每天有2000多台汽車大燈從生產線上有序下線。

自動壓縮機器人走上TCL空調武漢工廠生產線。

東西湖區人民政府網站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東西湖共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85億元,在全市率先建成80平方公里工業倍增發展區,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137億元,累計引進項目318個,協議總投資1787億元。

另一組數據,更能讓人感受到那五年東西湖工業高歌猛進的升騰氣場:

2011年

東西湖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剛剛突破460億元,2012年就連續跨越500億、600億兩個台階,全年完成625億元,同比增長35%。

2013年

東西湖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又連續跨越700億、800億兩個台階,達到802億元,同比增長28%。

2016年

東西湖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已達到1155.3億元,是2011年的2.5倍。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一年100億甚至近200億元的增長, 20%、30%的增幅,支撐著東西湖經濟一路向前,迅速躋身武漢工業實力榜前列,夯實了「第三增長極」的基礎。

隨著實力的蓄積達到「臨界點」,一場新的變化也即將拉開大幕。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