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黯然退位,一代女皇功過自有人評說

歷史人物故事會 發佈 2022-09-25T05:23:34.496940+00:00

公元705年,武則天八十一歲了。這一年,她突然一病不起,接連數月不見好轉,除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她不見任何人,從而引發了許多大臣的不安。宰相崔玄暐上書勸諫女皇讓李顯、李旦親俸湯藥,而不是讓外姓人待在身邊。見武則天不為所動,他們又到處宣揚二張要謀反,武則天仍然不信。

公元705年,武則天八十一歲了。這一年,她突然一病不起,接連數月不見好轉,除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她不見任何人,從而引發了許多大臣的不安。宰相崔玄暐上書勸諫女皇讓李顯、李旦親俸湯藥,而不是讓外姓人待在身邊。

見武則天不為所動,他們又到處宣揚二張要謀反,武則天仍然不信。

這時,為了除掉張氏兄弟,促使武則天還政李唐,張柬之發動了一場政變,史稱「神龍政變」。

張柬之,字孟將,荊州人氏,自幼聰敏好學,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

後來,他被分到清源縣當了從八品縣丞。由於缺乏人脈,人又耿直,他這個縣丞一當就是四十多年。

年輕的時候,張柬之也是充滿豪情壯志。

可熬了四十多年,還是個縣丞,連縣令都沒當上。

就在他為退休生活做準備時,機會卻突如其來地降臨了。

公元689年,武則天在全國廣招人才,張柬之試著參加了考試,沒想到得了第一名。

武則天也大為驚喜,沒想到小小縣丞竟有如此奇才,於是將他提拔為中書舍人,官居四品,負責草擬詔書。

照這個勢頭,迎來仕途第二春的張柬之很快可以當宰相了,然而在同突厥談和親時,張柬之以「上國娶異族女子不合規矩」為由極力反對。

武則天對此大為不滿,將其貶為荊州長史。

沒過多久,狄仁傑極力為張柬之說好話,張柬之才得以被提拔為洛州司馬,後來又升任秋官(刑部)侍郎。

當然,電視劇里刻畫張柬之與狄仁傑同時擔任宰相,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據歷史記載,張柬之是在狄仁傑去世四年後(704)才當上的。

這一年,武則天問姚崇誰可以做宰相。他說道:「張柬之沉厚有謀,能斷大事。」女皇以為然,下詔提拔他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宰相)。

這一年,張柬之已經80歲了。

上任沒多久,他便召集崔玄暐、敬暉、桓彥范、袁恕已(相王李旦王府司馬)等人密謀發動兵變,密謀除掉二張,逼女皇退位,還政李唐。

值得一提的是,這五人中有四人(除了袁恕已)受過狄仁傑舉薦,所謂物以類聚,可能狄仁傑生前大概也有迫使武則天退位的打算吧。

說又說回來,他們在商量好計劃以後,張柬之開始遊說羽林軍將領。羽林軍負責保衛皇帝安全,將領任免之權在皇帝手中,但從701年開始,武則天就讓李旦負責起羽林軍事務。

張柬之首先找到的,是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

他開門見山,問道:「將軍在此間幾年?」

多祚回答,三十年了。

張柬之又說:「將軍如今貴不可言,不是大帝(李治)的恩德?如今二張擅權,大帝之子被威逼,將軍不思如何報恩嗎?!」

李多祚被說得痛哭流涕:「唯相公所使。」

之後,在李旦的支持下,張柬之又在羽林軍中安插了四個心腹。

公元705年,武則天宣布改年號為「神龍」。

這一年正月二十二,兵變開始了。

當天,張柬之、崔玄暐、桓彥范率領五百羽林軍殺向玄武門; 李多祚、李湛、王同皎趕往東宮,迎接李顯;袁恕已則帶領南衙禁軍,抓捕二張同黨。

正當一切進行順利時,波折出現了——人在東宮的李顯說什麼也不願意了,說二張確實該除,但現在動手會驚擾到生病的母親,不如等等再說。

都是朝廷里混的人精,誰都能聽懂話中有話,於是來迎接李顯的王同皎開始論證當下此舉是怎樣的符合天心民意。

好說歹說,李顯才「勉為其難」地趕往皇宮。

另一邊,張柬之這裡也趕到了迎仙宮,將剛剛睡醒的二張砍掉了腦袋。隨後,五百羽林在其率領下直奔武則天居住的長生殿。

見到被丟下的張氏兄弟頭顱,病床的武則天驚坐而起:「是誰作亂!?」

「二張陰謀造反,臣奉太子指令將其誅殺,因事出緊急,未能及時奏報。驚擾陛下,臣等罪該萬死!」張柬之從容不迫答道。

武則天心頭一驚,轉而質問趕來的李顯:「此事可是你的授意?回東宮去吧!」

沒等李顯回答,桓彥范挺身而出:「太子怎能再回東宮?今天下百姓無不思念李家,望陛下傳位太子,以順人望!」

武則天看向李湛(李義府之子)道:「我待你們父子不薄,為何如此對我?」

李湛面有愧色,不敢作答。

武則天又問崔玄暐:「卿,朕所自擢,亦在此耶?」

崔玄暐回覆:「臣這樣做,正是報陛下當日大德。」

聽完這話,武則天知大事去矣,一聲長嘆後,再無話可說。

三天後,武則天正式傳位於李顯。

李顯登基後,將國號改為大唐,官名、服色恢復舊制,將枉死在酷吏手中的人平反昭雪。

退位的武則天被兒子遷居到上陽宮,得到了「則天大聖皇帝」的尊號。

沒人知道,她懷著怎樣的心情度過了最後的歲月,只知道她在臨終前要求去掉帝號,改稱「則天大聖皇后」,與丈夫李治合葬在乾陵。

說到武則天身後事,不能不提無字碑。

關於此碑,普遍的說法是女皇將一生功過任憑後人論說。

其實,無字碑上有三千三百個用來刻碑文的方格,可見碑文是有的。

之所以不刻一字,是李顯和他的臣子們覺得她的一生功過難以定位,才留下無字之碑,待人評說。

巧合的是,李顯死後,也得到了一座形制規模相仿的無字碑,可惜毀於1967年。

那究竟應該怎樣評價武則天在政治上的功過呢?她做了三十年的皇后,期間輔佐丈夫李治,對內加強君主集權,改善民生;對外指揮唐軍西征北討,開拓了前所未有的版圖。

這二十年裡,她毫無拘束地施展起才幹:

她打擊門閥士族和豪強地主,消滅了部曲佃客制,無數奴婢部曲因此獲得自由;

她改革官制,大批出身寒微的官員榮登宰相之位;

他創立武舉,增加了入仕名額,讓科舉官僚和門閥士族分庭抗禮。

她重視農業生產,不但編撰了農書《兆人本業記》,還提倡興修水利,經濟得以長足發展。

然而,為了稱帝,權謀家的私心也戰勝了武則天作為政治家的公心,導致了一系列惡政

比如酷吏橫行,導致官場風氣敗壞;

冤殺名將,導致外戰敗績連連;

惡錢通行,民間怨聲載道;

均田、府兵制衰落,應對無方;

晚年生活奢靡,廣建宮室,府庫一度枯竭。

總體來說,她作為皇帝時的政績,可能不及她當皇后時吧。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