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80後的生活圖鑑,突然懂了白岩松說的那句「對不起」

嗶嗶精兒 發佈 2022-09-26T09:27:44.035176+00:00

可就是背負著這樣的偏見,80後的一代也措不及防地來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瞻前顧後,畏畏縮縮,憋屈又無奈的中年時代。


80後被稱為「垮掉的一代」,作為第一批獨生子女,「自私」、「嬌生慣養」、「特立獨行」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

可就是背負著這樣的偏見,80後的一代也措不及防地來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瞻前顧後,畏畏縮縮,憋屈又無奈的中年時代。

80後或許不是生活條件最艱苦的一代,但應該是心裡最苦的一代。

作者:立正媽媽,藍橡樹專欄作者。

.......................................

尷尬又擰巴的80後,有苦難言


邁過三十歲的門檻,步入四十歲的塵煙,曾經被譽為時代弄潮兒的80後已然不再年輕。


這一代人有點背,趕上了改革開放後的所有政策,卻沒趕上時代變遷帶來的福利。


  • 1979年,計劃生育政策開始,80後成了獨苗;
  • 1997年,大學要收費,80後趕上畢業不分配;
  • 2004年,房價大漲,80後掏空家底結婚買房;
  • 2016年,二胎放開,80後充當了生育主力軍;
  • 2030年,人口老齡化,80後將獨自扛4老2孩;
  • 2040年,65歲退休政策出台,80後得繼續熬……


難怪網友們聽到開始催生三胎時,都忍不住吐槽——「咱能不能換一代人整,別逮著一代往死里坑。」


圖片來源:微博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一場青年交流會上有「同情」二字,形容時代對80後的愧疚——

「因為80後的父母沒有積累那麼多的財富,80後既要追求物質,又要承擔精神方面的訴求,過得很擰巴,很掙扎,我要對他們說一聲『辛苦了』」。


圖片來源:網易


80後心裡有苦,嘴上難言。因為那種苦,苦在於求而不得,苦在於打開了欲望之壑,卻找不到希望填補。


經歷過動盪年代的60、70後,吃過物質匱乏的苦,但大鍋飯的年代,生活單一,思想單純,頭腦簡單,周邊大夥生活水準差不多,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個年代,「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最樸實的人生期盼。


可是,國門打開後,見過世面的80後,每天接受各種新鮮信息的轟炸,大腦不再安分。他們開始追求自我,想向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


當之無愧的80後精神領袖韓寒,少年時意氣風發,帶著一股勇往無前的銳氣,用犀利、倔強、睿智的筆觸,口誅筆伐沖在跟時代較勁的最前端,懟天懟地懟盡所有人,宣示80後這代叛逆不羈的個性。


圖片來源:《南都周刊》


可是,如今年近40的韓寒,早已不再「玩世不恭」。曾經桀驁不馴的他,撕掉了80後「叛逆」的標籤,變成了一個普通慈愛的老父親,拍出了和自己和解的電影《飛馳人生》。


劇中那首後來傳遍大江南北的《平凡之路》,成了許多80後深夜裡循環播放的歌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著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80後曾經以為擁有一切,卻在中年時淹沒於柴米油鹽。自以為是理想主義者,卻在生活的蹂躪下不得不低頭。自以為能任性追求詩和遠方,現實中卻必須朝九晚五,為五斗米折腰。


圖片來源:ONE


就連韓寒都忍不住調侃,如今的自己是一個中年的胖子了——「早已告別青春,活成了別人。」


影片中主人公有一句台詞,「我不是想贏,我只是不想輸。」藏著所有80後必須妥協,又心有不甘的那種矛盾和擰巴。


被生活壓彎的腰杆,

80後挺不直、躺不平


有人調侃,70後的房子是分配的,90後的房子是父母給的,但80後只能荷槍實彈地戰鬥。


夾在這兩代人中間的80後,處境最尷尬又最無奈。


趕不上國家的優待政策,又碰上國家的經濟翻天覆地的變化。沒趕上發家致富、遍地拾金的改革開放浪潮,又必須接受現實,與時俱進,承擔物價暴漲的經濟壓力。


圖片來源:網絡


80後的父母都是50、60年代的人,活在國家經濟最蕭條的時期,連溫飽都成問題,家有餘糧,口袋有存款就更是天方夜譚。所以,成長條件並不富足的80後,沒有家庭豐厚物質的支撐,光著腳卻還得承擔著全家人的希望,努力追趕時代大巴上稀少的幾個余位。


從前小學不用錢,80後上小學時卻要收費了;


從前大學包分配,80後上大學時,大學擴招,文憑貶值,十年寒窗苦讀無人知,金榜題名工作也難找;


從前房子包分配,80後工作時,砸鍋賣鐵買房,還得背一輩子房貸;


從前養娃只需要吃飽穿暖,80後生兒育女時,雞娃的列車裹挾所有人,掏空你的錢包,挖空你的精力,但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再累也不敢下車;


最煎熬的是,步入不惑之年,遇到新冠疫情,各行各業舉步維艱,經濟開始衰退,強烈的工作危機感讓自己活得謹慎又卑微,隨時擔心被時代淘汰,被小年輕取代。


「生不逢時」的80後,就像一隻無頭蒼蠅,慢了半拍,窗戶就關上了。看著前人光鮮亮麗的人生,自己卻被攔在玻璃窗前,屢屢碰壁,出不去,逃不掉。


圖片來源:《當幸福來敲門》


白岩松在演講中談到——80後錯過了所有,唯獨沒錯過「獨生子女」。


在舉國高喊「少生優生,利國利民"的口號下,80後作為第一批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看似獨享了所有寵愛,實際上成長中卻缺少了兄弟姐妹的相伴,恍如一座情感孤島,跌跌撞撞獨自成長,長大後卻得獨自撐起整個家。


在這個物價貴、教育貴、看病貴的時代,繼成為孩奴、房奴、車奴後,還得以一己之力,扛起四位老人的養老。生活中的所有壓力如同千軍萬馬壓境,但80後抵擋全世界的卻只有渺小的身軀。


圖片來源:中國第26屆攝影作品展《獨生子》


左邊是老母親,右邊是老父親,中間是孤獨的獨生子,背影充滿無力感。


網上有一句話:不要輕易責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走人,但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有房有娃的中年人。


因為他們即使精疲力竭,也不敢停下。


每天睜開眼,身邊都是依靠自己的人,唯獨沒有自己可以依靠的人。所有的心酸和委屈,所有的不滿和憤懣,都只能深埋心底,等夜深人靜時,偷偷神傷。


圖片來源:《當幸福來敲門》


80後的偉大,來自平凡中的堅守


如今的80後,臉上已經找不到簡單的快樂,爬滿了疲憊和滄桑感。


年少時雄姿英發,野心滿滿的他們,長大成人後,並沒有實鴻鵠之志,反倒被生活磨平了稜角。


當他們的車載音樂里循環播放著《平凡之路》時,腦海里一遍遍回放的,都是年輕時代的美好回憶——


「易碎的,驕傲著,那也曾是我的模樣。沸騰著的,不安著的……」


雖然80後總是跟時代輝煌的車輪擦肩而過,但所幸,80後的童年是最完整的。


圖片來源:網絡


在那個網絡還沒普及,手機和電腦沒有出現的年代,內卷還沒開始,雞娃並非成風。童年是屬於放學後成群結隊跳皮繩、丟手絹的;屬於周末爬山玩水,摸魚摘瓜的;屬於《超級瑪麗》和《叮噹貓》的;屬於追《西遊記》和《還珠格格》電視劇的;屬於聽港台音樂,唱著蹩腳的粵語歌,追星攢海報貼紙的;屬於擁有發小,每日三五成群,談天說地的;屬於有時間坐在胡同門口曬曬太陽,發發呆的……


心理學家說,早年經歷的事物越變化多端,在多年以後往往更容易懷舊。因為平淡無奇的人生,可回憶的過往不多。


80後被譽為最懷舊的一代,因為他們經歷過最單純的童年,也經歷了最五味雜陳的成年。


大浪淘盡始見金,當看遍紅塵後,80後開始明白,比起年少憧憬里不切實際的詩和遠方,如今父母安康,夫妻和諧,子女懂事,人生中「穩穩的幸福」已經彌足珍貴。


圖片來源:《當幸福來敲門》


曾經以特立獨行、 張揚不羈出圈的韓寒,如今也收起了年少時的凌厲和鋒芒,生活的間隙就是曬曬自家閨女,跑跑步,練練車,拍拍視頻。去年還參加了《2021,有一說一》的網絡綜藝節目,代言了節目的冠名商利郎男裝。


有人問——「韓寒為什麼不憤怒了?」也有人說——「韓寒變得不再犀利了。」


那個曾經以一己之力,公然挑起了半個文壇的罵戰的「叛逆」少年,真的也向生活低頭,不再逆流而上,而是隨波逐流,變成一個妥協安分的中年大叔了嗎?


圖片來源:西瓜視頻


韓寒那句——「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曾被眾人推崇的人生雞湯言。


反觀如今的韓寒,雖然表達方式變了,但表達的內容並沒有變。疫情讓電影拍攝變得舉步維艱,他就選擇了更方便的Vlog方式做宣傳,用視頻來表達看法,降低宣傳電影的成本。在不同的時間選用更優勢的方式表達,在不同的年齡選擇不同的處世方式。


有粉絲向他提問——「有沒有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人?」


韓寒的回答仿佛是一場和解——「不用拘泥於我要和十五歲時一模一樣,那真的沒必要了。」


他不再迫切想證明「自己是誰」,而是坦然接受「我就是如此」。


圖片來源:西瓜視頻


正如,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中年未滿」的80後,不再為了搶C位刷存在感而做抗爭,而是在經歷了風風雨雨,磕磕絆絆後,依舊對生活寄予期待,腳踏實地,力求人間一遭,不虛此行。


年少時嚮往開往遠方的火車汽笛聲,如今變成尋常生活中平淡的茶壺響。


水開,泡茶,靜看雲捲雲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