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攝影師威廉·克萊因辭世

美術史知識大全 發佈 2022-09-26T21:26:20.389326+00:00

法國時間2022年9月10日清晨,傳奇攝影師、畫家、紀錄片導演威廉·克萊因在巴黎科尚醫院去世,享年96歲。

威廉·克萊因(1926-2022),2016

攝影:鍾維興

法國時間2022年9月10日清晨,傳奇攝影師、畫家、紀錄片導演威廉·克萊因(William Klein)在巴黎科尚醫院(Hôpital Cochin à Paris)去世,享年96歲。

威廉·克萊因1926年4月19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的一個貧窮的猶太移民家庭,14歲進入紐約城市學院學習社會學。二戰期間加入美國陸軍,隨軍先後駐紮在德國與法國後,永久定居於法國。

1948年因為對抽象繪畫和雕塑興趣與熱愛,開始進入索邦大學學習,後來師從費爾南德·萊熱(Fernand Léger)。1952年,他在米蘭成功舉辦了兩次繪畫個展,並開始與建築師安吉洛·曼賈羅蒂(Angelo Mangiarotti)合作。之後,從未系統學習過攝影的克萊因開始嘗試實驗抽象攝影創作(experimental abstract photographs),也因此結識了《Vogue》的藝術總監亞歷山大·利伯曼,在利伯曼的邀請下於1954年重返紐約開始時尚攝影創作,在世界各城市的街頭留下了他的痕跡。

槍1,紐約,1955 ©威廉·克萊因

槍2,紐約,1954-1955 ©威廉·克萊因

槍3,紐約,1954 ©威廉·克萊因

1957年,威廉·克萊因以一本極具強烈感情色彩的畫冊——《紐約的生活對你有利——威廉·克萊因恍惚中看到的狂歡》贏得了納達爾獎(Prix Nadar),此後相繼出版了《紐約》《羅馬》《莫斯科》《東京》等多本極具個人風格的重要影像畫冊。

©威廉·克萊因

在以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為代表的「決定性瞬間」理論所主導的年代,威廉·克萊因運用在新聞攝影和時尚攝影中不同尋常的攝影技術被認為是革命性的。他在創作中摒棄了卡蒂埃-布列松式的50mm鏡頭和精準構圖,轉而廣泛地使用廣角和長焦鏡頭,運用自然光和運動模糊在作品中呈現出模糊、變形、粗顆粒和強烈的黑白反差,構成了全新的視覺語言。在面世之初,他的作品因顛覆主流的審美理念和前衛的藝術創作風格受到了極大的爭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圖像觀念突破性的改變逐漸受到認可,並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師之一。

紐約第五大道,1955 ©威廉·克萊因

©威廉·克萊因

為致敬傳奇攝影家威廉·克萊因,經法國國民議會批准,法蘭西藝術院於2019年設立了「威廉·克萊因攝影獎」,旨在表彰和鼓勵投身於攝影事業、並為其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攝影師。2019年,第一屆「威廉·克萊因攝影獎」獲獎者為印度攝影師洛古·雷 (Raghu Rai)。2021年,第二屆「威廉·克萊因攝影獎」由美國攝影師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斬獲。

聖派屈克節,第五大道,1954

©威廉·克萊因

道梅西百貨聖誕購物,紐約,1954 ©威廉·克萊因

糖果店,阿姆斯特丹大道,紐約,1955 ©威廉·克萊因

移動和百事可樂,哈萊姆,紐約,1955

©威廉·克萊因

原子彈天空,紐約,1955

©威廉·克萊因

女孩和男孩,紐約,1955 ©威廉·克萊因

舞蹈,布魯克林,1956 ©威廉·克萊因

霓虹燈下的百老匯,1958 ©威廉·克萊因

比基尼,莫斯科,1959 ©威廉·克萊因

西蒙和尼娜,羅馬,西班牙廣場,1960

©威廉·克萊因

電影海報,東京,1961

©威廉·克萊因

公園裡的人群,東京,1961 ©威廉·克萊因

白色發光球的多蘿西,巴黎,1962 ©威廉·克萊因

停戰日,巴黎,1968

©威廉·克萊因

滾石樂隊演唱會現場,巴黎,1982

©威廉·克萊因

來源|成都當代影像館

註:圖文來自網絡,僅為交流分享,侵刪。

美術史知識大全藝術內容推廣計劃 :

如果你是藝術家?

歡迎通過圖文讓美術史君的粉絲們認識你!

如果你是藝術愛好者?

歡迎分享你的藝術趣聞與觀點、見解!

如果你是藝術機構?

歡迎分享你們的展訊和推薦的藝術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