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七十周年,上海文化廣場「向新而生」,綻放無限可能

上海黃浦 發佈 2022-09-26T21:28:40.939994+00:00

從1952年到2022年,上海文化廣場在滾滾歷史洪流中,始終屹立在這片馥郁蒼翠的文化樂土,與城市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懷揣對夢想的堅持和跨越時代的耕耘,在上海的群眾政治文化活動中擔當著重要角色。

從1952年到2022年,上海文化廣場在滾滾歷史洪流中,始終屹立在這片馥郁蒼翠的文化樂土,與城市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懷揣對夢想的堅持和跨越時代的耕耘,在上海的群眾政治文化活動中擔當著重要角色。



9月23日,文化廣場舉行「成立七十周年特別活動」,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電影局局長高韻斐,上海市黃浦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玉峰,上海市黃浦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許艷卿,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張頌華,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陳鋼和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潔共同澆灌了象徵著美好祝願的「藝術之樹」,期望這塊70年的文化樂土能讓更多藝術的種子在此生長發芽。


70年歷史,幾代人講述


「文化廣場70年的歷史,離不開上海的發展,我們從大廣場到大舞台,一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樓環廊,張潔站在全新揭幕的歷史牆前這樣說道。



1952年4月,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逸園跑狗場改建成「上海市人民文化廣場」,同年11月,「人民文化廣場」正式命名為「文化廣場」。1954年年底,文化廣場舞台、後台工程落成。曾經的跑狗票和文化廣場籌建時的圖紙以及勘探的資料原件均擺放在歷史牆上。張潔特別提到,慶典期間文化廣場在門口擺放了兩隻小鴿子,「這源於當時來自蘇聯的專家協助建造文化廣場時,在辦公樓的樓頂設計了一排裝飾和平鴿。」



上世紀50、60年代,文化廣場與上海的城市文化共同繁盛。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87歲的陳鋼在周年慶儀式上講述了他和小提琴家潘寅林與文化廣場的不解之緣。

「他就像一頭小老虎,拉的第一個作品就是《金色的爐台》。」陳鋼創作的《金色的爐台》,被22歲就成為上海交響樂團首席的潘寅林帶上了文化廣場的舞台。觀眾席足足坐了1萬人,文化廣場門外兩邊停滿了自行車。

演出結束後,幾乎所有人都認識了潘寅林。「有一天潘寅林騎著自行車遇到紅燈停下,交警都認出了他。那時候上海街頭的紅綠燈還是手動的,特別為他把紅燈調成了綠燈。」很多年後陳鋼和潘寅林到四川演出,有觀眾開了幾個小時的車來,拿著當年文化廣場的票根找潘寅林簽名。

196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當時文化廣場的大會場、舞台。1970年春,周恩來總理親筆批示,重建文化廣場。經過了83個日夜奮戰,以最快的速度、全優的工程質量,完成了一座5700平方米的封閉式觀眾廳。「整個大廳無一落地立柱,這個技術在現在看來都是非常完美的。」



涅槃重生的文化廣場,迎來了百花齊放的文藝春潮,用全上海最大的銀幕放映各國的電影,用海納百川的胸襟接待國內外各類藝術團體。1979年,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在闊別舞台10年後,首次重返文化廣場的舞台,演出了膾炙人口的《雞毛飛上天》,震驚四座。

當時只有19歲的滬劇演員孫徐春就在台下:「文化廣場太大了,我們坐在四五十排,看不到老師的臉,只能聽到美妙的聲音,真是好聽。」回到宿舍後,孫徐春意猶未盡,徹夜難眠,從此對滬劇真正入門。



再後來,隨著上海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文化廣場一度成為上海臨時的也是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並發行了解放後第一張股票。5年後,華東地區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精文花市」開進了文化廣場,年銷售鮮花量占華東地區花卉年消費量的70%至80%。

2011年9月23日,作為現代化劇院的上海文化廣場正式落成開幕。與英國GWB公司聯合製作的開幕大戲《極致百老匯》登上嶄新的舞台,開啟了文化廣場作為音樂劇產業標杆劇場的新起點。


向上開花,與城市生生不息


文化廣場改建開業後的11年間,逐漸形成了「看音樂劇,到文化廣場」的品牌形象。



作為國內首個以音樂劇演出為主的現代化劇場,文化廣場引進了來自11個國家的海外經典原版大戲,881場演出中有一半以上作品是全國首演,近一半作品僅在文化廣場演出,吸引全國各地的觀眾「拖著行李箱來看戲」。

除了引進世界經典大戲為國內觀眾打開了一扇窗,文化廣場在堅持「為觀眾精選一台好戲」的原則上,11年來累計為47台原創華語音樂劇的124場演出提供場租減免與宣傳營銷支持,堅持培育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市場土壤。



2017年,文化廣場首次購買成熟作品版權,完成中文版《我的遺願清單》製作,經過5年不間斷的探索與實踐,文化廣場已製作出品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粉絲來信》《星際信使》在內的9部中文版音樂劇,巡演50個城市。

而自2019年開啟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給了年輕人更多發展空間,4年來從342部作品投稿中,已培育產生了十餘部原創作品。孵化的3部華語原創音樂劇《生死簽》《南唐後主》《對不起,我忘了》已完成對外商演,從上海出發,走向全國。



本次周年儀式上最驚喜的環節莫過於《從心出發——文化廣場音樂劇金曲集萃》。SCS音樂劇合唱團成員均來自由文化廣場主辦的音樂劇歌唱大賽。台上,唱著音樂劇金曲串燒的張瑋倫、陳玉婷,都曾是音樂劇歌唱大賽的參賽選手。



近年來,文化廣場也在積極探索轉型,開發演藝新空間新創意及新型輕質項目:基於70年歷史而創的沉浸式遊戲劇場《舊物盒》是文化廣場首次以劇院主體身份打造的輕質文化體驗活動產品;開設在C3空間外的全新沉浸式聲音劇場《聲探世界》則將藝術實驗性探索與浸入式戲劇感官體驗相結合;而即將面向業內業外受眾的B2音樂劇文化研究中心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建設中。

「11年來,文化廣場共完成2500場演出,累計接待觀眾300萬人次,成為演藝大世界的核心力量,我們向下生耕,向上開花,將以更深入的作為,與這座城市共同創造更加生生不息、美美與共的明天。」張潔說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