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廣場70歲了,市民為它慶生,講述獨家記憶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9-26T21:32:31.658043+00:00

9月23日,她把第一個回滬的假期送給了上海文化廣場70周年慶。和陸子陽一樣,有許多市民選擇在這一天來為文化廣場慶生,他們帶來對這片街區生動的獨家記憶,交織出城市一隅70年的變遷。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產科醫生陸子陽,已在雲南大理永平縣援建3個月。9月23日,她把第一個回滬的假期送給了上海文化廣場70周年慶。「我每年的生日都是在劇場過的,劇場的生日我也要回來。醫學是非常嚴謹的,舞台是非常發散的,在這裡,我得到了理性和感性的平衡。」和陸子陽一樣,有許多市民選擇在這一天來為文化廣場慶生,他們帶來對這片街區生動的獨家記憶,交織出城市一隅70年的變遷。

9月23日,全新的歷史牆在上海文化廣場二樓環廊揭幕,可一窺文化廣場的風雲變幻。1952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決定將原逸園跑狗場改建成「上海市人民文化廣場」,同年11月正式命名為「文化廣場」。從舞台、影院到臨時證券交易場所,到精文花市,再到國內首個以音樂劇演出為主的現代化劇場,70年來,文化廣場一直與城市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

如今的文化廣場 攝影:董天曄

70年變遷,牽動幾代人記憶

「文化廣場陪伴了我的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時光。」今年69歲的市民焦達告訴記者。

1964年,11歲的焦達曾在上海文化廣場看過第五屆「上海之春」,被龐大而壯觀的舞台所吸引。當時,文化廣場擁有1224平方米的巨大舞台,現場能容納一萬五千名觀眾。1955年到1966年間,這裡共計完成849場演出,觀眾超過一千萬人次。

在經歷一場火災後,1970年9月,文化廣場涅槃重生。這裡有全上海最大的銀幕放映各國電影,有各國藝術團輪番演出——蓋叫天演出的京劇《武松打虎》、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朝鮮平壤歌劇院《賣花姑娘》、上海樂團鋼琴協奏曲《黃河》和大合唱《長征組歌》,南斯拉夫的電影《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日本電影《望鄉》《追捕》……

松山芭蕾舞團《白毛女》在文化廣場上演

焦達至今記得,1981年,28歲的他曾在這看過日本歌星佐田雅志的演唱會,當時的舞台裝置和燈光音響令他感到震撼無比。他還曾在這裡看過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白雪公主》。後來他赴日本留學,學習兒童戲劇,而後一直從事影視和舞台美術相關工作。文化廣場的劇場建成後,他還曾為這裡的演出設計過道具。

1992年的夏天,文化廣場成了上海臨時的也是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並發行了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張股票。5年後,華東地區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精文花市」開進了文化廣場,年銷售鮮花約35億枝,占華東地區花卉年消費量的70%至80%,成為上海愛花人、買花人最常去的地方。2006年,文化廣場改建工程試樁開鑽啟動,浩大的深基坑工程由此開始。

曾經的逸園跑狗場

曾經的股票交易市場

上世紀90年代,精文花市

文化廣場改建的過程中,市民汪志星為文化廣場拍了幾千張照片,從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記錄著這裡的變遷。如今,他幾乎每個月都要來看兩場戲,最近剛看了國家話劇院的《四世同堂》和陝西人藝的《白鹿原》。

2006年文化廣場改建

汪志星說:「文化廣場的歷史濃縮了上海的滄桑變遷,關於它的記憶,牽動著幾代人揮之不去的情結。它的每一種身份、每一張面孔、每一次變化,都凝聚了鮮明的時代特徵。」

每次來這裡,都像一次充電

2011年,作為現代化劇院的上海文化廣場正式落成開幕。那年,剛剛參加工作,成為醫生的上海姑娘陸子陽買了張「山頂」的票,看了上海文化廣場年末大戲《巴黎聖母院》。「雖然離舞台很遙遠,但依然能感受到音樂劇的魅力,文化廣場為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2014年,我在這裡看了十幾遍音樂劇《伊莉莎白》;2016年,我看了十幾遍德語音樂劇《莫扎特》。」

2021年,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文化廣場上演

11年來,有來自11個國家的881場演出在文化廣場上演,吸引超過110萬人次觀演。文化廣場還累計為47台原創華語音樂劇的124場演出提供場租減免與宣傳營銷支持,呵護中國音樂劇的發展。

2014年,音樂劇《伊莉莎白》在文化廣場上演

70周年慶現場,《從心出發——文化廣場音樂劇金曲集萃》上演。SCS音樂劇合唱團聯手陳玉婷、郭耀嶸、張博俊、張瑋倫、張智涵5位音樂劇演員,串聯起包括《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伊莉莎白》《搖滾莫扎特》在內的14首音樂劇金曲,續寫一封封關於音樂劇的「情書」。

2013年,《劇院魅影》在文化廣場上演

基於文化廣場70年歷史而創作的沉浸式遊戲劇場《舊物盒》也在當天上演——故事始於一位老奶奶遺落在文化廣場的舊物盒,老奶奶生於上世紀30年代,從小住在白爾登公寓,見證了這一方土地從逸園跑狗場到如今的文化廣場的種種變遷。在《舊物盒》的遊戲過程中,玩家會在文化廣場的各個區域遇見「各個時代」的人們,在他們的講述中發掘文化廣場的歷史蹤跡。

近年來,文化廣場製作出品了包括《羅密歐與朱麗葉》《我的遺願清單》《粉絲來信》《星際信使》在內的8部中文版音樂劇,成為本土音樂劇創製的生生力量。此外,自2019年開啟的「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孵化出《生死簽》《南唐後主》《對不起,我忘了》等作品。文化廣場製作出品劇目從上海出發,走向全國,到2022年底將完成超過300場巡演。

9月23日晚,陸子陽第6次「刷」文化廣場出品的《粉絲來信》。「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的一部中文版音樂劇。作為外科醫生,工作中有許多壓力,每次來文化廣場,都像一次充電,讓我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情,讓我更好地重新回到工作中,照顧好我的病人。」結束休假,陸子陽將回到雲南,繼續她的援建工作。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文化廣場提供

來源:作者:吳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