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承:70歲時娶30歲保姆,與父親絕交13年,季羨林千萬遺產沒給他

第一心理 發佈 2022-09-26T21:53:13.961354+00:00

新郎是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白髮蒼蒼的老人,看起來已經70多歲了。「他們兩個相差了40歲,以前這個新娘是他們家的保姆,為了娶她,新郎還專門和自己的妻子離了婚。」

2004年9月的一天,一對新人緩緩步入了一個裝修豪華的酒店大堂。

新郎是一個穿著黑色西裝的白髮蒼蒼的老人,看起來已經70多歲了。

但是站在他身旁的新娘,看起來卻只有30歲左右的樣子,新娘面容姣好,青春靚麗,和新郎完全處於兩個輩分。

當這對年齡相差過大的新人步入眾人的眼前的時候,所有人都感到詫異。

「這就是他即將過門的妻子?看起來好小啊,感覺他們兩個就是爺爺和孫女的關係。」一個前來參加婚禮的人悄悄對身旁的人說道。

「他們兩個相差了40歲,以前這個新娘是他們家的保姆,為了娶她,新郎還專門和自己的妻子離了婚。」

對於這個八卦,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悄悄豎起了耳朵往這個人的身邊湊。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對相差了40歲的夫妻是怎麼結緣的呢?他們今後的生活又會怎麼樣?

國學大師季羨林

這個看起來已經70多歲的新郎名叫季承,1935年出生於山東濟南。

季承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父親眾人一定都有所耳聞,他就是文學界鼎鼎有名的泰斗季羨林先生。

季羨林出生於1911年8月6日,他不僅在文壇上有著很高的地位,而且精通11門語言,還對佛學、史學、國學等方面都有著極其深刻的研究。

雖然季羨林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家境非常普通,但是他六歲的時候就開始跟著老師學習漢字。

後來,他又進了私塾讀書,跟著私塾的先生學習了《百家姓》、《千字文》等等,為他今後的國學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季羨林還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就開始翻譯起了俄國著名文學家屠格涅夫的散文,先後發表在了各個報刊上。

高中畢業之後,季羨林又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當時他學習的方向是德文。

在大學學習期間,季羨林又先後翻譯了多篇外國著作,而且他還自己創作了很多的散文,也發布於報刊之上。

1934年,23歲的季羨林從清華大學的西洋文學系畢業,然後,他來到了自己曾經就讀的濟南高中擔任國文老師。

而在五年前,也就是季羨林還在讀高中的時候,他就遵守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一個叫做彭德華的女子結了婚。

彭德華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女子,也是一個非常善良的賢妻良母。

雖然她只有小學文化水平,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她卻性格溫和,從來沒有對人發過脾氣,而且對公公婆婆和丈夫都非常好。

但是彭德華和季羨林之間的差距太大,所以夫妻倆根本沒有多少共同的話題,兩人的關係也只處於相敬如賓的程度。

之後,季羨林到北京去讀書,而彭德華留在了老家孝順自己的公公婆婆,照顧全家老小的起居生活。

直到1934年,季羨林重回山東,夫妻倆才得以團聚。

但是,團聚的時刻卻如此短暫。一年之後,清華大學和德國簽訂了交換研究生的項目。

作為清華大學的優秀畢業生的季羨林通過一番爭取,得到了一個留學德國的名額。

在那一年的九月份,季羨林獨自一人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德國的土地,來到了德國的哥根廷大學學習,主修的是印度學。

留學的日子,給季羨林帶來了非常深刻的影響。

在這期間,季羨林先後跟從數位名師學習了梵文、吐火羅文、俄文等多國的語言。

而且,季羨林的優秀還得到了哥根廷大學教授的一致認可。

在兩年之後,季羨林就在一邊讀書,一邊兼任哥根廷大學的漢學系講師。隨後,季羨林半工半讀,攻讀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季羨林整整在德國留學了11年之久,直到1946年,他才受邀回到了中國,擔任北京大學的教授。

父子關係不和,感情冷淡

1935年9月,季羨林留學德國的時候,他的妻子彭德華剛生下孩子三個月。

這個剛出生三個月就離開父親的小孩,就是季羨林唯一的兒子季承。

父親出國留學的時候,季承根本沒有任何意識,所以,在他的童年記憶中,根本就沒有父親的身影。

從小,季承就跟著母親和祖母生活,對於父親,他僅有的印象僅僅是那一張照片,以及來自德國的隻言片語的信件。

對於季承來說,父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存在,由於父子倆11年間從未見過面,所以父子倆之間的隔閡也非常深。

等到1946年季羨林學成歸國的時候,他的兒子季承已經11歲了。

父子倆第一次見面是在火車站,當時季承跟著母親一起去接父親回家,但是看見季羨林出現的時候,他卻只是愣愣地站在原地。

眼前這個人對他來說太過陌生,即使他紅著眼眶,滿含深情地看著自己,季承的內心也毫無波瀾。

回家之後,季羨林從書包中掏出了給兩個孩子精挑細選的禮物,分別送給了季承和他的姐姐季婉如。

作為一個文學大家,季羨林挑選的禮物也非常不一般,是德國製造的兩支鋼筆。

當時鋼筆還是一個稀罕物件,在國內非常罕見,季羨林挑選的這兩支鋼筆,價格也非常昂貴,是他整整省吃儉用了半個多月才湊齊錢來購買的。

這支鋼筆成功緩和了父子倆之間的尷尬氛圍,之後,季羨林和季承漸漸有了溝通。

原本季承幻想著父親季羨林回家之後,會像別的孩子的父親一樣陪伴在自己的身邊,讓自己能夠在他懷中撒嬌,能夠滿足自己的一切願望。

但遺憾的是,季承的幻想最終還是落空了。

作為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季羨林不可能只局限於小情小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需要更廣闊的天地來施展自己的才華。

而且敏銳的季承也發現,父母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那麼融洽恩愛,他們從未在公眾場合有過親密的舉止和互動,而父親經常去的地方不是客廳就是書房。

漸漸地,季承明白過來,對於父親來說,看書、做學問才是最為要緊的事情,其他的都可以排在第二位。

而且一家人剛團聚沒多久,季羨林就一路北上,來到了北京大學,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

原本就存在的隔閡,因為距離的原因再次加深,季承也對父親產生了埋怨之情。

一心沉迷於做學問的季羨林,無法顧及到兒女和家人的感受,所以,一家人的溝通主要依靠的就是偶爾寄來的信件,以及定期郵寄過去的生活費。

但這一切對於季承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季承繼續留在山東濟南讀書,跟著母親和祖母生活,直到1952年,17歲的季承高中畢業之後,他才跟隨著父親的腳步來到了北京。

季承就讀於北京的俄文專修學校學習俄語,這所學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前身。

但是來到北京之後,父子倆的關係也沒有緩和多少。

季承忙於讀書,而季羨林忙於做學問,所以父子倆即使同在北京,但相處的時間也非常短。

而且對於父親季羨林,季承還是有非常多的怨念的,他覺得父親跟母親沒有過多的感情,那為什麼不放母親離開給她自由呢?

當時的季承並沒有想得太多,只覺得母親非常可憐,而父親是造成一切的罪魁禍首。

因為種種原因和誤會,父子倆的關係越來越差。

畢業之後,季承進入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做翻譯,他工作的地方距離季羨林任教的北京大學並不遠。

但時空的距離並不能減緩他們兩人之間內心的隔閡,即使只有十分鐘的路程,季承也很少去看望在北大教書的父親。

1957年,季承從翻譯崗位轉向了科研管理的崗位。

季承非常有管理天賦,他步步高升,很快就成為了人們交口稱讚的年少有為的青年。

兩年之後季承與自己第一任妻子結婚,並很快有了自己的孩子。

即便已經為人父母,季承依舊沒辦法理解自己的父親季羨林。在公眾場合中,他甚至不願稱呼季羨林為自己的父親,而直接稱呼他為「季先生」。

因為父子倆都在北京工作,所以季承的母親及其他家人也都相繼搬到了北京來與他們倆團聚。

即使有母親彭德華在中間做緩衝,但父子倆總是因為各種的誤會鬧矛盾,關係也時好時壞。

有一次操勞半生的彭德華,因為天氣突變的原因生病住院。

於是,整理家務的重任就落在了季承和他的妻子身上,他們倆一起打掃客廳的衛生,發現客廳中擺放著一盆君子蘭。

季承覺得君子蘭擺在客廳中不太合時宜,於是他就自作主張把這盆君子蘭搬進了書房。

但是,這盆君子蘭卻是季羨林的心頭好,他每天回家都要觀賞一番,發現君子蘭不見了之後,季羨林立馬大怒,認為兒子是故意把君子蘭扔掉了。

後來還是兒媳在中間調解打圓場,季羨林才發現自己誤會了兒子,並跟季承道了歉。

但通過這件小事,還是可以看出季承和季羨林這對父子之間的隔閡有多深,他們根本沒有辦法互相信任對方。

1994年,彭德華因病去世,而季羨林想要給妻子舉辦一個隆重的葬禮。

這場葬禮一共花費了4萬元,季羨林覺得季承作為彭德華唯一的兒子應該出一半的喪葬費,但是季承不願意出。

父子倆的性格都比較倔強,加上彭德華的去世給兩人都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所以他們的情緒都非常激動,季羨林和季承這對父子再次交惡。

季羨林甚至在公開場合表示要與兒子季承斷絕父子關係。從此,父子倆之間的感情一直非常冷淡。

娶小40歲的保姆

1995年,為了緩和與父親的關係,季承僱傭了一個保姆來家中照顧年邁的父親。

這個保姆名叫馬曉琴,是重慶人,性格溫柔,做事仔細,處理起家務來也是井井有條的。

馬曉琴做事非常勤快,對於季承和季羨林都照顧有加,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

在這個過程中,馬曉琴和季承漸漸產生了感情。

之後,馬曉琴不忍心看著這對父子繼續處於冷戰當中,就想要出面調解,但這一做法卻引起了季羨林的不滿。

季羨林覺得馬曉琴作為一個外人,插手自己家中的事務是手伸得太長的一種表現,加上他發現了馬曉琴和兒子季承之間的不正當感情,所以就以此為由把她趕出了家門。

馬曉琴雖然比季承整整小了40多歲,但是她卻一直深愛著季承。

回到重慶老家之後,她也一直思念著季承,生怕季承沒有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出於對季承的關心和愛護,馬曉琴再次來到了北京,找到了季承。

但是季承想到兩人之間相差了40歲,所以不敢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來,拒絕了關心自己的馬曉琴,把自己的愛意深深地藏在了心裡。

但是,馬曉琴並沒有就此放棄她,覺得季承對自己也是有感情的,所以依舊十分體貼地照顧著季承的生活。

最終,馬曉琴的堅持與執著打動了季承,季承決定拋下一切的成見,勇敢地和馬曉琴在一起。

2004年,季承和自己原來的妻子離了婚,而他的妻子帶著兩人所生的一兒一女遠走美國定居。

隨後,季承和馬曉琴在北京舉辦了婚禮,正式的結為了夫妻。

季羨林得知此事之後非常地生氣,所以就跟兒子季承的關係越來越差,兩人從1995年開始就不再來往,這之後關係更是冷若冰霜。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到季承和馬曉琴之間的感情,兩人婚後的生活依舊十分甜蜜美滿。

並且在2007年,馬曉琴還為季承生下了一個兒子。

2008年,當季羨林病重臥床,季承帶著小兒子去看望他的時候,父子倆長達13年的隔閡才消弭掉。

不過,2009年季羨林病逝之後,卻並沒有把自己的千萬遺產留給季承,這筆遺產最後被北京大學接收。

-完-

文 | 不誤小星星

編輯 |書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