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騙了?專家稱:蘑菇的毒是複製過來的,它就是「山寨版本」

hi秒懂科普 發佈 2022-09-26T22:18:41.174952+00:00

「紅傘傘,白杆杆,吃了躺板板」,這是一首很魔性的兒歌提醒大眾,吃蘑菇時需注意小心中毒。特別是雲南地區最熱愛吃菌子了,據云南林業廳的數據顯示,雲南野生食用菌約有882種,約占世界的43%,約占中國的90%。

「紅傘傘,白杆杆,吃了躺板板」,這是一首很魔性的兒歌提醒大眾,吃蘑菇時需注意小心中毒。

特別是雲南地區最熱愛吃菌子了,據雲南林業廳的數據顯示,雲南野生食用菌約有882種,約占世界的43%,約占中國的90%。

《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7)》顯示,全省已知2759種野生菌,這意味著在雲南除了882種可食用的菌子,還有1800多種是「未知的」,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毒。

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那些劇毒蘑菇身上的毒不是自帶的,而是複製而來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沒有血緣關係」卻有著相同的毒

有劇毒的蘑菇基本上都默默藏在鵝膏菌屬、盔孢傘屬和環柄菇屬這三大家族裡頭。

鵝膏屬:全球已被描述而又被承認的有近500種,造成了95%的毒菇致死案例,其中光是毒鵝膏就占有50%。在這些菇類中被發現到最強力的毒性成分為α-鵝膏菌素。

盔孢傘屬:大約300多種傘菌物種,大多分布於北半球。在中國有30餘種盔孢傘屬的真菌,20餘種己得到確認。

盔孢傘屬的蘑菇極毒,含有毒傘肽類毒素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的罪魁禍首,死亡率僅次於鵝膏菌屬的劇毒蘑菇。

環柄菇屬:在全世界範圍內共有400餘種,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就發現了60餘種環柄菇屬的真菌。

環柄菇大部分都是可食用的,但也有少數含有鵝膏毒素,環柄菇中毒性最強的就是肉褐鱗環柄菇和褐鱗環柄菇。

這三大家族基本上沒有什麼「血緣關係」,在分類學上屬於三個不同的科。

但是有意思的是,這三家菌卻都能合成同一種毒素:鵝膏毒肽。

鵝膏毒肽屬於慢作用毒素,其臨床特點為:

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即採收野生蘑菇較多的夏秋季;

具有集體發病的流行病學特點;

死亡率高達60%以上;

尚無特效解毒藥。

臨床過程典型:

潛伏期(3-6)小時;

急性胃腸炎期(24-48小時);

假愈期(大約24-48小時);

內臟損害期和恢復期(時間漫長);

實際上大部分中毒患者死於內臟損害期;

這種毒素的毒性特別強烈,食入後,可迅速被消化道吸收進入肝臟,並能迅速與肝細胞RNA聚合酶結合,抑制mRNA的生成,造成肝細胞壞死,導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為主的多器官衰竭。

可以在幾天之內摧毀人或動物的肝和腎。並且能讓中毒者在清醒狀態下感受到極度的疼痛,直到昏迷甚至死亡。

誰曾想到,這樣強大的武器,竟然是蘑菇「借」來的。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樣性與適應性進化團隊研究發現:

這些蘑菇並不是鵝膏毒肽的原創者。

毒素實際上是被它們複製來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山寨版本」。

蘑菇的毒是怎麼「借」來的?

答案就是——基因水平轉移術

什麼是基因水平轉移術?

是指在差異生物個體之間,或單個細胞內部細胞器之間所進行的遺傳物質的交流。

差異生物個體可以是同種但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的生物個體,也可以是遠緣的,甚至沒有親緣關係的生物個體。

也就是說這三大家族的祖先,在早年間共處同一個環境下,他們通過基因水平轉移的方法,將兩者相近的劇毒蘑菇合成毒素的基因「複製」了一份。

並加入到自己的基因中去,這個機制非常複雜,在其它生物或許要經歷幾萬年才能進化而來。

並且複製過來的基因是從環柄菇到盔孢傘再到鵝膏分步驟實現的,鵝膏最後才獲得這一毒素合成「秘方」。

從而進化出了新毒素,使得毒性超過了盔孢傘和環柄菇,變身「毒王」,成為90%蘑菇中毒致死事件的罪魁禍首。

這是他們運用了基因水平轉移術,所以讓它們成為了「山寨版本」。

有毒蘑菇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的危險,但同時也是重要的藥物和功能分子的來源。

我們可別小看鵝膏屬真菌的鵝膏環肽生源合成途徑,它的毒提升了千倍百倍,更是佼佼者,簡稱「蘑菇毒王」。

在此提醒群眾們在吃蘑菇的時候一定要確認清楚有沒有毒,切勿對身體造成傷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