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談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以平視的姿態同世界交流

中國新聞網 發佈 2022-09-26T22:53:24.980393+00:00

記者從歐美同學會了解到,50年來,中國赴英留學生由建交初期的16人,發展到目前的在英留學生超過22萬人,英國在華留學生規模也達到了近2萬人。

中新網北京9月8日電 (彭大偉 韋香惠 吳蓓蓓)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周年,也是中國決定向英國公派留學50周年。9日,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將在北京舉辦「紀念中國公派留學英國50周年論壇」。

記者從歐美同學會了解到,50年來,中國赴英留學生由建交初期的16人,發展到目前的在英留學生超過22萬人,英國在華留學生規模也達到了近2萬人。

圖為高福在北京受訪 韋香惠 攝

「民間協會能夠拉進中英乃至中國和其它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係。在中西方關係面臨挑戰的當前,民間外交的意義非常大。」歐美同學會留英分會會長、中科院院士高福在論壇舉辦前夕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談到他對此次論壇活動的理解。

上世紀90年代初,高福獲得國家公派留學的機會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做博士後,此後又去往美國哈佛大學研修3年,回到牛津大學工作三年後回國開展病毒學和免疫學研究。「所以對他們(英國)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在他看來,雙方在語言、文化領域增進了解的交流活動,有利於求同存異。

據高福介紹,歐美同學會及留英分會為兩國之間各領域友好交流與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近年來,歐美同學會在中英間舉辦了「第十七屆21世紀中國論壇」及多項學術交流會議,覆蓋科學、教育、文化等方面,還積極促成在中英經濟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留英分會推動英國企業、中英合資企業進入中國各地產業園,組織過多場英國商會在中國的懇談會,通過下午茶等活動形式進行交流,還利用分會平台向留學生推介中國的相關政策。

隨著中國發展的日新月異,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生和學者逐年增長。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回國創新創業的留學人員首次超過100萬。高福也曾放棄國外優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回到國內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並在所從事的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

「不回國要理由,回國不需要理由。」高福坦言,如果繼續留在國外,哪怕是牛津大學,他對人類的貢獻、對祖國的貢獻都沒有這麼大。

疫情期間,高福帶領CDC團隊首先測序病毒基因組並分離病毒、確定流行病學基礎參數、推動數據全球共享、合作研發滅活疫苗,領導的科研團隊做出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蛋白疫苗和中美合作開發全球首個供人體使用的抗體藥物。最近,實驗室多肽藥物也已進入臨床試驗。「祖國和人民提供的平台遠大於在牛津大學時的平台。」他說,回國是最佳選擇,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

在專訪當中,高福談到了他的兩種身份——科學家和管理者。結合起來,他認為,中國科研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需要戒驕戒躁、保持開放交流。

8月,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在報導中提到,全球引用次數前1%的頂尖論文中有27.2%出自中國,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這讓人想到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一問題,今天是否已經有了答案?

對此,高福認為,回答「錢學森之問」的前提是把科學、技術和工程分開來談。在他看來,「科學求異,技術求同,而工程求全」,學術期刊是科學家交流、各抒己見的平台,從中獲得新的科學發現,然後轉化成技術,最後落地成為具體的工程。

他建議,留學生不僅要在具體科學研究上取得成就,還要學習科學思維,突破認識上的局限性。「把科學看作是為全人類服務,我們現在研究的病毒、環境、氣候等問題都是全球性問題,而不屬於任何一個單獨的國家。」

對於留學生面對的文化差異,高福建議,要想辦法儘快融入當地社會,「有自己活動圈子的同時也要爭取融入到他們的大群里。」

「平視——換言之,大家真正發自內心地感到自信。這一點我覺得在同世界交流時非常重要。」他說。(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