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1萬多公里的蜜月旅行

真實故事計劃 發佈 2022-09-26T22:59:04.182429+00:00

久居北上廣深的大廠員工尤其如此,缺乏與遠方世界的聯結,人往往陷入自我和內心消耗。在TCL上班的田瑞龍,決定響應公司號召,用自己的蜜月發起一次意義探索。

意義是很難向自我尋求的。久居北上廣深的大廠員工尤其如此,缺乏與遠方世界的聯結,人往往陷入自我和內心消耗。

在TCL上班的田瑞龍,決定響應公司號召,用自己的蜜月發起一次意義探索。他和新婚妻子開著一台車,走了1萬多公里,深入秘境西藏墨脫。這對新人看到的不光是奇異景色,還有一些像釘子一般扎在邊地的狠人。

董秘的秘密

34歲的田瑞龍是一名董秘。日常生活中,他幾乎只和IPO、戰略重組、資本運作、股權融資、信披合規、多元化股權激勵這些字眼打交道,出現最多的場合,不是投資者關係會,就是在「董秘思享匯」一類的演講里。

他習慣了在深圳這樣的大都市裡穿梭,只有很難得閒下來,他會打開手機,刷到一位名叫「丁會議老師」的微信。那是一個頭像里終年積雪的男人。但他多數時候只是看看——丁老師在西藏,墨脫縣達木珞巴民族鄉,一個說出來身邊絕對沒有人聽過的地方,地圖顯示3074公里。

直到去年8月,他看見丁老師的朋友圈更新。在達木鄉教了15年的書,丁老師終於被調到了墨脫縣城。田瑞龍知道這有多不容易,對丁老師又意味著什麼。

當晚9點下班回到家,他立即跟妻子說了這件事。夫妻倆翻出了6年前去西藏時的遊記,那些雪山、冰川、聖湖、峽谷,泥濘不堪的道路,鄉村學校斑駁的牆壁,以及邊境山區面色黝黑又天真羞澀的孩子們,又在眼前鮮活起來。

那是6年前,他們的蜜月旅行。很難想像,他和相戀10年的女友結婚,會把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出行選定在墨脫,並非旅遊,而是探訪鄉村教師,並為藏區的孩子們帶去一些書本、文具和電子產品。

2016年4月28號,田瑞龍和妻子加上公司的兩位同事,四個人從成都出發,開著車上路了。沿途經歷了二郎山塌方斷路、折多山大雪封山、金沙江峽谷飛石驚魂,十幾天後,總算抵達西藏墨脫。

這段路堪稱驚險。因為當天起床晚了,路況又差,100多公里的路程整整走了8個小時。天已全黑,汽車在一個陡坡上差點失控衝出山體。進墨脫後,車一度沿著懸崖邊上開,在一個泥坡上滑下來好幾次。最後所有人都下車步行,田瑞龍獨自駕車,發動機都冒煙了才開上去。

眾所周知,墨脫是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它地處雅魯藏布江下游,周邊雪山環抱,過去因沒有公路而被稱為「高原孤島」。直至2013年,全長117公里、跨越了6條斷裂帶的墨脫公路建成通車。

丁會議:墨脫的15年

經過一夜的折騰,第二天一早抵達達木珞巴民族鄉中心小學時,田瑞龍一行人已經人困車乏。

沿途見了不少美景,他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住了。學校像是建在雲端,眼前即是雲霧繚繞的山峰。

丁會議老師便在這時出來迎接他們,把自己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丁老師是河南籍的藏三代,祖父曾隨軍駐紮在林芝,因此定居下來。2005年大學畢業後,他放棄了留在林芝市區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最為偏遠的墨脫達木鄉中心小學。當時墨脫沒有路,他只能徒步,翻越常年冰封的嘎隆拉山,穿越雨霧繚繞的原始森林,每天走不到25公里。最終,他用了四天三夜才抵達學校。

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丁老師發現,條件比想像中的更為艱苦。「通俗一點說,就是心拔涼拔涼的。」學校沒有通電,水都是從山上引下來的,不純淨,還時有時無。吃飯只能就乾菜,沒有新鮮的蔬菜可吃,大米是陳了好幾年的,都生了蟲子。

一些信心滿滿過來執教的老師,受不了這種苦,沒待幾天就逃走了,甚至都不走辭職程序。丁老師也動過離開的念頭,看著孩子們,沒能狠下心。

達木鄉地廣人稀,學生們來自附近兩個鄉,全部都是門巴、珞巴、藏族小孩,最遠的離學校得30多公里。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一個人要帶語、數、音、體四科。那時學校在冊的學生有140多個,實際到校的只有90個,剩下的都不來。而且剩下這90個學生,也是今天走2個,明天跑5個,都是商量好的。家長們認為,孩子上學沒什麼用,不如在家幹活。

除了上課,丁老師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家訪——常常走上幾十公里路,勸說家長別讓孩子輟學。

這麼苦的日子,丁老師堅持了15年。從西藏回來的這些年裡,田瑞龍始終無法忘記丁老師,和那個漂在雲端卻讓人五味雜陳的學校。

在藏區當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些心酸事。

田瑞龍記得,他們沿著318國道開進西藏,遇見的第一個集鎮是芒康縣鹽井納西民族鄉。鄉中心小學的副校長叫黃小生,是內地省份江西人,戴著眼鏡,看上去挺文靜。大學畢業後,他選擇來到藏區任教,一待便是12年。在風吹日曬中,皺紋爬上黝黑的臉龐,看著比實際年齡大不少。黃校長把所有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教書上。這年兒子出生,回家與兒子短暫相處幾天後,他又回到高原的講台。

教育部有一個統計資料,我國鄉村教師290多萬人,約占教師群體的1/6。正是這些老師數十年如一日的付出,才支撐起農村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白覺措:把自己當作燃料

寧中二小是一個建在海拔4300多米高原凍土帶上的學校,距離拉薩不遠。田瑞龍他們趕到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半。學生們的晚自習還沒有結束,老師都在教室里輔導功課,白覺措副校長出來迎接,並簽收田瑞龍捐贈的書本和平板電腦。

學校處於高原山口地帶,氧氣稀薄,氣溫很低,又伴有常年的烈風。到達時田瑞龍幾個人出現了手指、腳趾末端供血不足的情況,沒走幾步就要喘息好久。而當地因為是凍土地貌,學生宿舍經常由於地面沉降造成損傷,在漫長的冬季沒有取暖設施。

白覺措老師介紹說,自己是前幾年調過來的,這種條件在西藏並不算很差。此前,她在條件更為艱苦的納木錯中心小學待了9年,取得非凡的教學成果。

納木錯距離拉薩市200公里左右,以景色優美的納木錯湖聞名遐邇。教學條件就沒那麼好了。2007年白覺措剛到納木錯小學時,操場是泥土的,沒有籃球場,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完全不能上課。教室和辦公室也很簡陋,一下雨下雪水就往下滲。

2013年當地發生雪災,學生宿舍屋頂被雪壓塌了,男老師們爬上屋頂進行修補。整個校園都被大雪掩蓋,女老師們協力剷出一條條道路。外面的公路沒法行車,有的學生家長騎馬送孩子來學校。

白覺措老師出生於1982年,是藏族人,教漢語。她執教期間,進行了一系列教學方式的改革,大大提升了學校在縣裡的排名。在老師們都不知道電腦怎麼開機的時候,她自學了PPT。幾年後學校建了一間多媒體教室,她常帶學生去上課,極大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她向校長建議,實行月考制。試卷不能用手寫的,必須是電子版。當地沒有列印店,她就去200公里外的拉薩複印,來回要四個小時。她帶的班級一直全校第一,此後很多老師開始效仿她的教學方式。

除了上文化課,她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朗誦、演講等各類活動。她班裡有個學生參加演講比賽,獲得全縣第一名,最後這位學生成功考上了全國知名的復旦附中。

白覺措老師的成績有目共睹。2014年5月22日,她獲得了「TCL希望工程燭光獎」(簡稱「燭光獎」)。

「燭光獎」是由TCL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設立,希望發掘在貧困地區默默奉獻的優秀鄉村教師,展示他們的師德風貌和職業夢想,推動農村教育事業發展。

「燭光獎」分為奉獻獎、引領獎、創新獎三大獎項,獲獎教師每人可獲得價值9500元的個人獎勵。自從2013年啟動實施以來,「燭光獎」已經開展了8屆,申請者覆蓋全國23個省、500 多個縣,已有超過2000所學校的3000名優秀鄉村教師獲獎,共計投入資金超過4200萬元。

今年5月21日,第八屆「燭光獎計劃」終評會通過線上的形式開展,由中國青基會代表、教育界專家學者、資深公益人以及媒體人共計12人組成的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入圍的565名鄉村教師進行了評審,最終評選出400名優秀鄉村教師。

這一路,田瑞龍見到了好幾位拿「燭光獎」的老師。事實上,他遇見的藏區每一位老師都值得拿獎。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很難理解,對於白覺措和他的同事們來說,把自己作為燃料,不是一句比喻,而是風吹雪打的藏區現實。

六年改變了什麼

歷時20天,翻過一座座雪山,越過一條條大江大河,經過1萬多公里的行程,田瑞龍探訪了藏區6所小學和1所幼兒園。

策劃這麼一次特殊的蜜月旅行,田瑞龍是受了公司「玫瑰行動」的感召。TCL公益基金會動員員工作為志願者,實地去走訪了解基金會所扶助的公益項目,探訪鄉村教師的生活現狀,目的是傳播他們的動人故事,影響更多的社會力量關注鄉村教育。

當時,是田瑞龍在TCL的第二年,工作進入瓶頸期,不知應堅守還是換個平台。將蜜月旅行改成探訪藏區鄉村教師,這段經歷對他觸動很大。丁老師能在一所偏僻的鄉村小學堅守15年,克服物資匱乏和學生輟學的種種困難,白覺措老師還能因地制宜做教學方式的改革,這些事跡讓他感動,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當前的事業。

他產生了些新想法,努力把一個個工作經驗串聯起來,形成一整套思維,點成線,線成網,很快就成為了他所在行業里的專家。他目前在TCL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職董事、董事會秘書,這份工作挑戰似乎更大了,也讓他成為了一個多面手。

能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堅守,老師們身上都有股倔勁。這恐怕也是TCL鼓勵員工去實地走訪鄉村教師的另一重目的,幫助他人,又何嘗不是在幫助自己。自2015年啟動至今,「玫瑰行動」已有超過300名志願者參與其中,走訪省份20餘個,走訪鄉村教師190名,路程近100萬公里。

TCL公益基金會於2012年成立,由現任TCL科技集團副總裁、TCL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魏雪推動成立,由此TCL公益走上專業化道路。十年間,在魏雪的推動下,TCL公益基金會在教育、扶貧濟困、科技、文化體育、災害防疫、志願者活動六大領域成果顯著,已累計幫助鄉村教師3000名,直接、間接受益學生達30萬。作為TCL公益事業的設計者和構建者,魏雪也曾在2015年參與「玫瑰行動」。

除了「燭光獎」支持鄉村教師外,TCL公益基金會還通過「燭光課堂」等培訓項目,為鄉村教師們增設文化體驗、素質拓展及教師心理等課程,使優秀教師收穫到提升職業素養的專業培訓。截至目前,「燭光課堂」已在全國各地開展21期,超過2000名鄉村教師參與線下培訓。

過去6年裡,藏區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丁老師的微信名叫「水泥釘」,很符合他的形象——就像一顆釘在那遙遠小村莊裡的水泥釘。為了解決學生輟學問題,丁老師和同事們用了10年時間大範圍走訪,2015年之後,輟學的學生就很少了,也不再有學生逃跑。

到了2018年,達木鄉中心小學實現零輟學率,也通過了義務教育的均衡驗收。學校面貌發生了質的變化,學生宿舍、教師宿舍、操場等各種設施,全都煥然一新。

終於要離開了,丁老師打包好了行李,發了條朋友圈,晚上還是睡不著覺,獨自在校園裡轉了幾圈,哭了好幾場。

15年來,他做了6年教師,9年校長,帶出一屆又一屆學生,親眼看著學校一天天變好。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有不少最後考上了重點本科大學。

拿完「燭光獎」後,白覺措老師又在2017年在第三十三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獲得了優秀教師獎。2021年,她參加了一個教學比賽,拿到一等獎。因此,她也正式被評為高級教師。

但最讓她得意的,還是學生有出息。前幾年,她和老公去火車站接人,偶然碰到當年演講獲得全縣第一名的學生。聊天中得知,這位學生最後考上了西南大學,屬於211高校,她高興得不行。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鄉村教育並不比其他地方差,鄉村學校的老師也不比其他老師差。」

最近,TCL公益基金會將田瑞龍參與「玫瑰行動」的經歷改編成了微電影,叫《諾布的玫瑰》。一次特殊的蜜月,一段善意的旅程,一個浪漫而又現實的故事,夫妻二人與藏區老師和學生的情感連接,都被記錄了下來。

途經聖湖羊卓雍措的時候,田瑞龍和妻子拍了婚紗照,還在吊橋上系了同心鎖。6年過去,他仍時時想起羊湖那絕美的風景,以及距離不遠處,白覺措和丁老師們駐守的學校。

未來他可能還會回訪這些老師,而TCL公益志願者的「玫瑰行動」也仍在繼續。


- END -

撰文 | 吳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