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裝蘇聯武器,請來蘇聯教官,王耀武的軍隊戰鬥力變強了麼(上)

文史小福 發佈 2022-09-26T23:29:13.753345+00:00

抗戰初期,美英法等國雖有武器進到中國,但數量極少,蘇聯是對中國提供武器援助、軍事貸款的主要國家——從人員到裝備,再到設施數量很大,這裡不贅述。

上高會戰雄壯慘烈,結束後,74軍即開赴新余,做整訓,同時作為中國僅有的兩隻攻擊軍之一的軍隊改編,除了大量補充兵員外,還優先換裝了蘇聯的裝備。


抗戰初期,美英法等國雖有武器進到中國,但數量極少,蘇聯是對中國提供武器援助、軍事貸款的主要國家——從人員到裝備,再到設施數量很大,這裡不贅述。

所有從蘇聯來的武器都被集中補充蔣校長精銳部隊,像74軍這樣的攻擊軍排在最前面。

為讓中國在遠東牽制日軍,蘇聯除了援助外,還以低於國際市場的價售給中國武器,還再次派來大批軍事顧問。

這次74軍整訓就是由蘇聯顧問當教官,負責訓練。

但是蘇聯顧問太專業化,一個顧問只是一個專業的專家,比如炮兵顧問可以說明白某種大炮,別的就根本不涉及。


中國軍隊裝備偏偏如萬國軍事展覽會般五花八門,光明白一種根本沒用,得懂各種炮才行,所以讓蘇聯顧問教導混合型集團軍,效果往往一般。

這麼說有點不應該,但是北伐時代,德國,蘇聯都有顧問來,當年打紅軍,德國顧問真是發揮了作用的,比如第五次反圍剿就是德國顧問幫辦的。


但是再怎麼說,人是活的,蘇聯顧問面對裝備了蘇式武器74軍時,終於找到了發揮平台,

蘇聯顧問不像法、英顧那麼傲慢,而且很勤奮,雖然沒有德國顧問那麼好用,卻和德國人一樣能吃苦,有堅韌的忍耐力。這些蘇聯老外經常能穿著中國軍裝,不畏艱險的到前線觀察,這讓他們在執教時很少犯紙上談兵的錯誤。


74軍經過整訓迅速恢復了元氣,而且官兵對新武器的熟練程度,和軍政素質都再次增強,其戰鬥力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1941年9月18日,突然接到電令:第九戰區長官部要求王耀武帶74軍迅速開赴湖南,(此時日軍對長沙展開大舉進攻)。


被打的痛不欲生的原日軍第11軍司令官園部,因在上高會戰中慘敗被免職,阿南惟幾中將走馬上任,他再次祭出了岡村寧次的「重兵突擊」大旗,準備集中全部主力對中國第九戰區猛烈出擊。


軍統絕對不是吃乾飯的,第九戰區長官部迅速得到情報,所以準備充分。

湘北戰場一下子調來好幾個軍,這幾個軍中,分量最重的就是第74軍。


在岡村寧次第一次攻長沙時,就有人說沒把74軍調來作戰,實在遺憾,他們認為當時就算高安的村莊和山頭全沒了都有機會,都不用燒了千年古城長沙,只要74軍一到湘北,就能讓長沙會戰有所不同。


上高會戰讓74軍走向了榮譽的頂峰,以致於不管誰指揮大規模會戰都會第一個想用74軍這個王牌軍。

不僅如此,贛西北的日軍確實被74軍打怕了,有半年時間不敢有任何動作,第74軍暫時調至湘北,不會讓贛北戰局突變。

久駐江西的74軍,規模體量也是太嚇人,幾萬人馬要立刻遠調湖南可不是小事兒。

光是招募運輜重的民夫就是大問題。


誰也沒有這麼大規模的調兵的經驗,在兩天的手忙腳亂中,9月21日,部隊開拔,74軍分三批從湘贛邊境,向瀏陽進發。


日軍諜報機構也夠狠,兵馬剛動,薛岳給王耀武的電令就被日軍第11軍截獲了,而且用中國軍隊密碼本破譯了全部電文!

整個中方軍司令部都震驚了。74軍在上高會戰中的兇猛表現,讓這支「抗日鐵軍」深植於日軍心中,日軍第11軍稱其為「嫡系最精銳的部隊,長久宿敵」。


日軍第11軍專門嚴令各部:「今後對王耀武將軍及其第74軍作戰,要特別重視。」

日本人將74軍稱為「虎の子」——在日文中是指非常珍惜、不舍放棄的東西,戰時成了王牌部隊的代稱,中國人可以稱之為「虎部隊」。74軍被頒授的「青天白日飛虎錦旗」繡著的就是一

只白色飛虎。

日軍將領對「虎部隊」極為重視,阿南惟幾更是非常慎重。日軍第11軍通過空中、地面偵察和各種破譯電報,測定74軍電台,一旦找到位置,就會派出大機群轟炸。

但74軍是中國少有的機動部隊,調動太快,反正日軍各種機關算盡都沒成功。


現在,74軍突然出現在戰場附近,日軍第11軍認為機不可失:如果集中力量聚殲74軍,不僅能給中國部隊以重創,還能減少武漢以南所受到的威脅,重要的是湘北戰場勝利指日可待。


日軍想著:第11軍按原計劃渡過汩羅江後,就派第6師團占領平江,以防止中國軍隊以平江山區為根據地發動攻擊,但74軍走的快,馬上就進湖南戰場了,阿南馬上取消了這個計劃。


日軍幾次被74軍打到懷疑人生,他們認識到,無論是萬家嶺大戰的第106師團,還是上高會戰的第33師團、第34師團,雖然這些新設師團占盡武器優勢,但在士氣和經驗方面,跟中國第74軍沒法比。

想跟74軍PK,次序啟用老牌精銳師團。阿南惟幾不惜修改全盤作戰計劃,讓日軍第6師團能拖住74軍,而且把進攻平江的日軍第40師團也調過來了。


阿南惟幾能下這個決心是真的很拼。

平江可是第九戰區的武器補給庫所在地,也是楊森第20軍軍部要地。

第20軍雖然是在各方面都貧窮的川軍,卻是「川軍中的鐵軍」,戰鬥力幾乎等於老蔣精銳部隊,善於運動戰,這一點在老蔣系統中特別難得,幾乎可以說是稀有品種。


岡村寧次第一次進兵長沙時,就知道第20軍難纏,而且吃過大虧。所以阿南一開始堅決占領平江的戰略是對的,一年後,阿南在總結平江戰略價值時表示:「其實,破壞敵統帥機關(平江)甚至發生混亂,才是作戰最高目的。」


當第6師團接到取消進攻平江命令時,距離平江只有8公里,第6師團的尖兵中隊甚至只剩1公里就到達指定地點。士兵們知道進攻被取消,就像嘴裡的好吃的被突然打掉一樣,變得目瞪口呆。

擊敗74軍,成了阿南的最高目的。74軍的番號,在日軍的作戰計劃、命令和阿南的日記中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儘管74軍一直在移動,卻也一直處於日軍司令部嚴密監視之下。


9月23 日早上有雨,日軍偵察機沒法動,中午逐漸雲開。飛機騰空而起,飛行員清楚地看到74軍已在瀏陽西北的隘道上暴走。


74軍露面了,日軍第11軍司令部頓時緊張起來。

阿南甚至想要暫時避開74軍的鋒芒。但是不跟這支中國最精銳部隊「碰一下」就退的話,會被大肆宣傳,第11軍不要面子的嗎?日軍的士氣被滅怎麼算?所以還要「避免此類情況發生」迎難而上。

阿南走進作戰室,對木下參謀長再次強調:「以後所有問題,都在如何對陣第74軍方面。」


中國在淞滬以後就徹底失去了制空權,所以大部隊的調動全是晝伏夜出,以避免空襲,但是74軍時間緊迫,為了及時趕到戰場,必須白天行軍,全軍因此完全暴露。

9 月24 日,下午1點,日軍偵察機發現「西進的敵軍約200名」。

下午5點,飛行員發現:「約15000敵軍大縱隊」。

阿南雖然想痛擊新來乍到的74軍,但是司令部沒人有把握一擊而中,他自己也認為:這時候就越過瀏陽山地打74軍,「未免顯得愚蠢」。

所以下命令:不出動地面部隊,只用飛機轟炸。


大批日機朝74軍行軍蜂擁而至。

74軍57師走在最前面,58師次之,51師隨軍部走在最後。當57師、58師經過蕉溪嶺時,遭到了日機的輪番轟炸,掃射不停……

74軍是有行軍中防空疏散的訓練。遇到空襲,會以班排為單位散開,一邊防空,一邊利用地形躍進,既能減少折損,也不影響行軍速度。


但是蕉溪嶺的地形是兩面山,中間一條上下15里羊腸小道,別說行軍了,連藏起來都費勁,部隊前後擠在一起,全成了活靶子。

中國軍隊一般都是用高射機槍、高射炮防空驅逐,問題是部隊一字長蛇縱隊行軍,大多數只有普通機槍,74軍也缺乏白天行軍經驗,軍部事先也沒對地形做深入探尋,尤其是沒有針對性的防空措施,結果防空形同虛設。


士兵們只知道用樹葉偽裝,還不許講話,生怕飛機上聽到,雖然蘇聯,和此後都有把機步槍朝空中集中射擊的案例,但是部隊正常情況不准朝天射擊,以免暴露傷亡更大。


現在兩邊是石山,日機要低空附射,一旦被密集射擊,同樣難以避讓。但是在突如其來,毫無準備,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後果就不難想像了——空襲中74軍傷亡慘重,指揮系統都被打亂了。

當51師最後一個經過蕉溪嶺時,看到的傷亡情況觸目驚心。51師也沒有躲過日機轟炸和掃射,有人一著急跳進彈坑中,發現裡面已有近10具屍體,他鑽進屍體中間隱蔽。


還沒參戰就被挫了銳氣,一種不祥的氣息籠罩著74軍,但部隊根本不敢停。9月25日上午,全軍終於到了瀏陽。


王耀武一到位,薛岳就發來急電:要74軍星夜兼程趕到長沙東面黃花鎮,在永安鎮和黃花鎮、撈刀河占領陣地,保障長沙外圍不失。

薛岳本來和羅卓英打法一樣:即「後退決戰」,但是手中的牌不同——第九戰區的幾個軍,除74軍外,第10軍、37軍、26軍都很強。這麼多威猛將軍,薛岳就不想「後退」了,他不顧參謀處趙子立反對,執意把決戰防線放在汩羅江邊。

但是日軍打法變了,重兵猛烈突擊下,江邊防線很快崩潰。


汨羅江防線失守,薛岳認為日軍一定會直取長沙,所以讓74軍去黃花鎮守長沙外圍。趙子立還是不同意。

中國兵學家結合抗戰實踐和戰史發現,日軍不僅有「進攻第一,包圍第一」的原則,還特別崇尚「利用地障進行包圍」。


比如攻打南昌時,就利用贛江、鄱陽湖地障,全力向中國軍隊實施包圍。

進攻長沙可用湘江和洞庭湖作地障,向中國軍隊右翼包圍。


按照這一規律以及湘北戰場實情,趙子立判斷:日軍第11軍要尋找右翼包圍,如果把74軍放長沙東面,正好右側背交給了日軍,是自投羅網。他建議:把74軍部署在瀏陽東北,等待援軍到達,同時向日軍進攻。

趙子立的戰術實際上是當年中國謀略層,在「後退決戰」戰略之外的又一個著名的戰術思想——「爭取外線」(亦稱「爭取外翼」),就是把主力集中在日軍包圍部隊側面,猛烈的側擊包圍圈,實現突破。上高會戰實際上就是一次反包圍的經典戰例。


薛岳當然知道「爭取外翼」的戰法,但現實很骨感,要是等著外線進攻日軍,長沙就可能淪陷。保長沙還是攻外線?他最終還是選擇了保全千年古城長沙。


中日幕僚體系的最大不同是:日軍參謀層影響力和權限都很大,師團長或軍司令官大部分是具體實施參謀部制訂的作戰方案,有時參謀們甚至直接代替主官下達命令。


而中國參謀確實是在出謀劃策,主官聽不聽,主要看是否和他思路一致。

薛岳堅決要74軍保長沙,趙子立說啥都等於空氣——王耀武已率部趕往黃花鎮,但途中有些擔心,就打電話問趙子立:命令是不是下錯了。


趙子立坦率回答說:「我絕對不同意把你的部隊往長沙以東拉。你們由東向西趕路,日軍由北向南打,我認為日軍會恰好出現在你右側,你們74軍將要與具有絕對優勢的日軍發生嚴重的遭遇戰!」

說到這裡,這位足智多謀的智囊掩飾不住內心的鬱悶說道:「他們(薛岳等人)硬是要這麼做,是在糟透了!」

趙子立的話讓王耀武心裡的陰影面積擴大了,但軍令如山,而且薛岳說:會派第26軍掩護。


從接到薛岳命令起算,74軍距黃花鎮也就一天行程,按說在到達防區之前沒有大危險,因此王耀武也就沒重視,74軍繼續以一字長蛇隊形趕往黃花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