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顧眼前利益,不顧後果,早采毀了紅富士蘋果?

果樹圈子 發佈 2022-09-27T05:09:22.165665+00:00

以前不少網友一直問我:「為什麼如今的紅富士蘋果越來越難吃了,是品種退化了嗎?」采青賣青就是在紅富士尚未達到成熟標準時,就進行了採摘,這是一種嚴重的提前早採行為。

又快到了紅富士蘋果大量上市的日子。

以前不少網友一直問我:「為什麼如今的紅富士蘋果越來越難吃了,是品種退化了嗎?」

這個問題很難說。

這裡面可能是品種的因素 ,也可能是你個人沒吃到好吃的紅富士蘋果,也可能是你口味變「挑剔」了。

眾多原因都有可能。

但是有一個原因是大家公認的,那就是紅富士蘋果的「采青賣青」問題。

什麼是采青賣青呢?

采青賣青就是在紅富士尚未達到成熟標準時,就進行了採摘,這是一種嚴重的提前早採行為。

在日常眾多水果中,幾乎都有「采青賣青」的情況發生。

比較典型的幾個水果有黑布林李子、獼猴桃、柚子、大櫻桃等。

果農選擇采青賣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但終歸離不開一個「利」字。

大多數采青賣青都是有利可圖的。

有早采幾天,收購價格一斤有可能會高上一塊多;有的是跟收購商提前簽了採購合約,收購商說要采,那就采了;有的是為了更好貯藏和運輸,早采能降低貯藏時果實的損耗.....

像今年的紅富士蘋果也已經有少量的采青果上市了,當下70#采青果的收購價格大約在3-3.2元/斤。

紅富士蘋果大多數是指晚熟的紅富士系蘋果品種。(這些年也有不少商家把早熟的紅將軍蘋果當成紅富士蘋果賣的。這裡說的紅富士早采問題,都是指晚熟紅富士品種,早熟紅將軍不在這個討論範圍)

按今年的時間來說,像西部產區至少也得到了9月底才能採摘,東部產區至少也得在10月以後才能採摘。

如今有些紅富士蘋果採摘的時間越來越早,比最早的採摘時間還要早個7-8天,不少是采青果。

紅富士蘋果采青為哪般?

獼猴桃、黑布林李子等水果早采可能很多人還能理解,因為這些水果的採收成熟度不容易控制,在硬邦邦的時候採摘,容易運輸,也容易貯藏,還容易延長貨架期。

一個獼猴桃要是等軟了再採摘,到了超市裡再放幾天,那麼在這個環節上的損耗成本會非常大。

這也導致了一般很難有「樹上熟」的獼猴桃能在超市裡賣。

但紅富士蘋果不一樣,它原本就是一個耐貯藏的晚熟品種,採摘下來賣一些,然後還有大量的紅富士蘋果都是要囤入冷庫,慢慢囤著賣的。

在冷庫里的紅富士蘋果,一般從11月入庫後,基本上能囤到次年的9-10月份,囤一年的時間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

而紅富士蘋果果肉又硬,久放也不會變軟、發綿,在運輸過程中損耗非常小,在超市中也有非常長的貨架期。

這麼一個「高商品化」的水果,為什麼還要提前採摘呢?

有人說,紅富士蘋果提前採摘主要是為了更好地「上色」。

有些紅富士產區9月中上旬溫度高,到了10月下旬就要大幅度降溫了。

趕在溫度高的時候,給紅富士蘋果摘袋,這樣能讓紅富士蘋果更好的上色。紅富士的外觀漂亮了,肯定更容易賣上高價。

也有人說,紅富士蘋果早采不賴果農,都怪收購商「炒作」。

很多收購商都會提前去產地收購蘋果,剛開始會炒作出一個比較高的開秤價格,誘導果農早采早賣。一些果農看到有人在收了,價格還不錯,自然會考慮賣一點試試,其它果農看到別人賣,也會跟著一窩蜂採摘。

這2個說法,在個人看來,都僅僅是表層的原因。

個人認為,紅富士蘋果早采早摘的深層原因是「節日效應」。

紅富士蘋果曾經是一個主要的「禮品水果」,它的成熟期又恰恰卡在了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後。

在節日效應加持下的紅富士蘋果,走貨快,銷量高,價格高,大家自然都想要趁著過節多賣蘋果了。

收購商是這麼想的,果農也是這麼想的,包括很多炒作蘋果價格的人也都是盯著節日期間的蘋果價格看。

在這樣的節日效應下,紅富士蘋果才逐漸形成了早采早賣的情況,一時之間難以改變。

不過,隨著消費觀念的改變,節日效應在未來很有可能不再會對紅富士蘋果的價格產生多大的作用了。

以前是水果種類較少,大家逢年過節都送點紅富士蘋果。

但如今市場上可選擇的節日水果太多了,紅富士蘋果則反而成了很多消費者眼中的「大眾水果」。

不少消費者都是平時逛個超市買幾個吃,消費情景正在逐漸改變。

未來,當節日效應對紅富士蘋果的價格影響不大了,紅富士蘋果的早采現象可能會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早采毀了紅富士蘋果嗎?

如果說早采果徹底毀了紅富士蘋果,那麼肯定是過於危言聳聽了。

紅富士蘋果有早采現象不假,可與其它水果對比起來,「症狀」還是非常輕的。

不過,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後果地去進行早采,一年可能沒事,兩年可能沒事,時間長了,紅富士蘋果的口碑就肯定會毀掉了。

被早采毀掉的水果已經不少了,紅富士蘋果也應該引以為戒。

別的水果是「亡羊補牢」,紅富士蘋果應該趁著「羊圈」剛剛開了口子,就要警惕起來,把這個「口子」給堵上。

不管什麼原因早采,紅富士蘋果早采對果實品質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早采果的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非常嚴重,這會導致紅富士蘋果的風味變淡,吃起來跟喝白開水一樣沒有什麼味道。

在消費市場上,已經有消費者在吐槽這樣「外表光鮮,內在風味一塌糊塗」的紅富士蘋果了。

對果農來說,獲得長久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

價格第一年高高在上,第二年跌到谷底,第三年被迫砍樹,這樣「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的行情,不僅僅不會讓大多數果農多掙錢,反而會讓不少果農承擔嚴重的損失。

堅守風味品質,才能保住紅富士蘋果的金字招牌。

尤其是對一些老牌的紅富士知名產區來說,為什麼你種出來的紅富士蘋果要比其它地方的紅富士蘋果價格要高呢?

一定是你種得好嗎?

不一定,主要是有產區品牌的溢價。


一個好的產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好的品牌,一個好的品牌會帶來長久的價值。

例如,煙臺紅富士蘋果。

這麼多年裡,不少產區的水果發生過滯銷,核心產區的煙臺紅富士蘋果價格可能有時高,有時低,但幾乎沒有滯銷過。

原因何在?

關鍵在於市場認可這個產區蘋果的質量,消費者認可這個產區蘋果的風味。

換句話說,這就是「品牌效應」。

如果因為個別人的早采,如果因為只追求「眼前的利益,不顧後果」的早采,毀了這張「名牌」,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這會對蘋果價格會造成無形的損失,這個無形的損失一旦產生很難再彌補回來了。

你認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