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罔顧事實的爭辯,使大明王朝停擺三年之久

老樊說史 發佈 2022-09-27T13:21:29.566687+00:00

翻閱明代歷史,最不缺的就是皇帝陛下鬧出的奇葩事件。皇帝親自帶兵打仗,作了俘虜,不得已在敵人押解之下,帶著敵方的攻城大軍在自家城防外叩門,被人戲稱「叫門天子」。地方官員捨生忘死平定藩王叛亂,皇帝反而不領情,上下串通一氣,導演了一場皇帝親自擒拿叛賊假戲真做的遊戲,才算事態平息。

翻閱明代歷史,最不缺的就是皇帝陛下鬧出的奇葩事件。

皇帝親自帶兵打仗,作了俘虜,不得已在敵人押解之下,帶著敵方的攻城大軍在自家城防外叩門,被人戲稱「叫門天子」。地方官員捨生忘死平定藩王叛亂,皇帝反而不領情,上下串通一氣,導演了一場皇帝親自擒拿叛賊假戲真做的遊戲,才算事態平息。十幾名宮女密謀勒死皇帝事件,本來威震八方的帝王天子一夜之間消失隱身,長達數十年之久,皇宮之內設立青樓紅粉館、動物園、木材加工廠、煉丹房等等事件,充斥史冊,舉不勝舉。

本文單獨談論一下所謂的「大禮儀事件」,一場罔顧事實的認爹爭辯,使朝廷停擺、政令廢弛長達三年之久。

大明皇位父子相傳,包括兄終弟及,傳到明武宗朱厚照手裡已經是第八代傳人,延續了一百四十餘年,朱厚照是事實上的第十位大明天子。令人惋惜的是這位十五歲登基,把做皇帝當作高級遊戲的青年天子,卻意外地早逝了,他一無子嗣二無兄弟,給大明江山有序傳遞帶來了不大不小的麻煩。

再大的問題也有解決的辦法。內閣首輔楊廷和博學而睿智,按照宗法制度,他在上一輩皇帝明孝宗的兄弟之中,按親疏程度找到最大的一位,再從這位兄弟的子嗣中找到一位最年長的,也就是明孝宗的侄子輩,認明孝宗為宗法意義上的父親,然後遵循兄終弟及的原則,繼承大統,登基為帝。

憑心而論,楊廷和的這個方案是非常全面的,他遵循了皇位的正統性原則,維護了約定俗成的倫理秩序。楊廷和認為,皇位傳承應該上下一統,嚴格遵循「大宗不可絕」的古訓。明孝宗雖然有兄弟,有些還仍然在世,但他把皇位已經傳給自己的兒子明武宗,明武宗雖無子嗣,無法依次傳承,但也不能再回過頭來傳給明孝宗的兄弟,只能在明武宗的堂兄弟中,按親疏程度、年齡次序找到一位恰當的人選,名義上過繼給明孝宗,再按兄終弟及的原則,接替皇位。

於是,興獻王一系成了唯一人選。興獻王朱佑杬是明孝宗最年長的弟弟,在當時湖北安陸就藩,他雖已去世,現存長子朱厚熜是興王世子,把朱厚熜迎進宮中,認明孝宗為宗法意義上的父親,兄終弟及繼承大統。

這在當時是最佳方案,因為它最符合古代社會的宗法原則。

楊廷和的意見得到朝中絕大多數大臣的支持,充分印證了傳統文化的實用性和一致性,說明楊廷和並非意氣用事。

但是,事情並沒有像楊廷和與一幫大臣預想的那麼順理成章。完成登基大典的朱厚熜,雖然只有十四五歲的年紀,但這個外地來京的少年十分倔強和頑固,他不但不認明孝宗為宗法意義上的父親,還要追封自己的父親興獻王朱佑杬為皇帝,設立牌位、授予諡號、移入太廟,按皇帝待遇受後世供奉。

以此為基準,公然追封自己的母親、祖母、父親的側室等一系列親屬為皇后、皇太后、皇太妃,配享皇家榮耀。

這一切行為在今天看來完全是一種弄虛作假,是光宗耀祖的虛榮心在作祟。而在當時朝廷更是破壞宗法的重大事件,引起朝野上下極度不滿。許多大臣以致士、殿堂外長跪不起、聯名奏疏的方式表示反對,二百多名大臣甚至於甘願忍受廷杖、十多名為此而丟失性命,也在所不惜!

當時的君臣對抗十分激烈,皇帝上朝,大臣就聯名奏請,皇帝怒氣難消,便拂袖而去,朝廷的經筵講座、奏事議事等制度根本無法堅持,大明王朝處於停擺狀態,政令廢弛、朝綱不正、社會癱瘓,這一狀況持續達三年半之久。

這就是影響惡劣的所謂大禮儀事件,為明朝社會艱難前行平添了一份阻力。

看待大禮儀之爭,必須要有宏觀的眼界。

大臣們堅守的宗法制度,是被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有效的制度和原則,它是傳統文化意志的反映,和倫理制度、姓氏制度、祭祀制度等等一樣,為古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有意的貢獻,一定程度上,它們已經成為社會穩定的基石和規範,大臣們誓死捍衛,有著鮮明的積極意義。

皇帝朱厚熜罔顧事實,一定要追封自己的親生父親為皇帝,就是在帶頭破壞這個宗法制度。他用實際行動告訴各地藩王,大家要各自努力,不管採用什麼方式,都可以大膽爭取,力爭入主京城,升格做大明皇帝。只要自己做了皇帝,父輩、祖輩不管在何處就藩,牌位都可以移入太廟,並供奉為先皇。按照他的邏輯,大明皇位傳承將會紊亂如麻,皇宮裡手足相殘、血肉橫飛的場景,令人不寒而慄!

認識決定行動,行動決定作為。一個人的認識偏差,只能使自己的生活過得辛苦一些,而一個皇帝的認識偏差,影響的卻是整個朝廷。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是明朝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帝王,事實上,他除過留下沉迷於煉丹、迷信方術、推崇道教方面的不良記載外,並沒有多少可圈可點的文治武功,他的爭名、爭位,為明朝的最後覆沒,加了一把力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