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腫瘤生態學」指導下,再把肝癌5年生存率提升15%

廣東衛生在線 發佈 2022-09-27T13:34:34.619985+00:00

肝膽外科的專家們通過學術會議,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區慶嘉教授的學術思想和醫學理論,聚焦肝膽胰外科學術前沿,圍繞肝膽胰腫瘤的治療與研究進行深入探討。


為紀念華南地區肝膽外科領域泰斗區慶嘉教授在腫瘤外科領域的巨大成就和突出的貢獻,9月24日,廣東省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區慶嘉肝膽外科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逸仙膽道外科高峰論壇、第十三屆嶺南胰腺外科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肝膽外科的專家們通過學術會議,進一步傳承和發揚區慶嘉教授的學術思想和醫學理論,聚焦肝膽胰外科學術前沿,圍繞肝膽胰腫瘤的治療與研究進行深入探討。


他培養了大批外科領軍人才


活動上,發布了紀念一代醫學宗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區慶嘉教授逝世五周年紀錄片。

區慶嘉教授是我國肝靜脈外科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的奠基人,是一位有著深厚血管外科背景的腫瘤外科專家,創辦了廣東最早的外科實驗室,曾是外科專家公認的「華南一把刀」。他提出的「在一定的條件下結紮肝靜脈可保留所屬肝段」新論點,至今在臨床仍發揮重大作用。


▲宋爾衛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出席活動並表示,雖然區慶嘉教授已經離開五年,但是他所創立的肝膽外科技術和理論,他為人師表和濟世救人的高尚品格,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區教授是外科醫生和醫學科學家的一座豐碑。」


從醫從教的五十七年間,區慶嘉教授培養了一大批外科領域的領軍人才,現在這些學生已經是全國重要醫院的骨幹力量。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膽胰外科和肝移植學科帶頭人劉超教授是其中之一。


「他常說『病人的安全、生命至上。千萬不要在病人發生併發症要再手術的時候,把個人的面子、個人的事務、個人的安全放在病人的安全生命之上。』這些話對我們影響深遠。」至今,劉超仍記得恩師區慶嘉教授多年前講過的話。


▲劉超


外科醫生最害怕的就是手術遇到麻煩情況「下不了台」,劉超回憶,當時老師是「廣東省肝膽外科救火總隊隊長」,一個電話來,他就衝去「救火」,廣東省無數個大小醫院的手術室幾乎都曾有區慶嘉教授徹夜忙碌的背影。


腫瘤也有生態圈,治療需關注


會議上,宋爾衛院士作《致敬區慶嘉教授:乳腺癌研究引領下的癌症治療創新之路》的主題演講,分享了腫瘤治療的四次重要變革。他表示,當年就是在區慶嘉教授的啟發下,他與蘇逢錫教授挑戰並完成了全國第一例的保乳手術。


宋爾衛院士講到,經過百年發展,醫學上逐步認識到腫瘤不是局部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這一理念提出,推動了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性治療,直到基因晶片技術的出現發展,才進一步推動了腫瘤的精準個體化治療。


腫瘤與全身的生態環境能夠發生相互作用。它與非腫瘤細胞、非腫瘤組織、非腫瘤的胞外物質之間都有相互作用。腫瘤還與全身遠處的器官,如全身調控系統、免疫系統、神經內分泌系統等都有相互作用,因此,腫瘤生態學被提出來。」宋爾衛院士會上分享,「腫瘤生態學」理念的提出,改變了臨床對腫瘤的觀點。因此,治療的重點從腫瘤本身,拓展到患者的整體內環境。這對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術後長期的病情控制,都有重要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會上宋爾衛院士還分享了醫院乳腺癌患者保乳治療對比切乳治療的數據。其中保乳治療患者10年無復發生存率達93.9%,10年腫瘤特異性生存率達91%,10年無病生存率達73%


再把肝癌5年生存率提升15%


先師已乘黃鶴去,吾輩更上一層樓。繼承和發展區慶嘉教授勇於開拓的精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肝膽胰外科專業這些年取得了迅猛發展。如今,該科室里的肝臟精準微創手術占比約90%,微創手術技術不但在國內的醫院推廣,相關技術培訓將在國際上推廣。


▲陳亞進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陳亞進教授介紹,在「腫瘤生態學」的指導下,精準手術在切除病灶,通過免疫治療、靶向治療、手術治療等聯合治療方式,患者的生存率有望提高。「希望在2030年,可以把肝癌的5年生存率提升15%。」




記者 | 陳樂 廖耿秋(實習)

編輯 | 吳秋秋 責編 | 張秀麗

通訊員 | 林偉吟 劉文琴

廣東衛生在線全媒體團隊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