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9-27T14:19:52.905761+00:00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9月23日前後。在這天,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白天漸短,夜晚漸長。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八月中,解見秋分。」。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9月23日前後。在這天,陽光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此後白天漸短,夜晚漸長。

天氣開始轉涼,蟋蟀、知了的叫聲漸漸聽不見了。涼爽的空氣里,有一種植物在慢慢吐露芬芳,那便是桂花。「風度桂叢香馥郁,月穿竹篽影橫斜」,在這個時節,只有桂花可以「獨占三秋壓群芳」。

說起桂花,不得不想到蘇州。它是蘇州的市花,出現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而在蘇州人的秋季食譜里,桂花糕、桂花糖芋艿、桂花糖藕,桂花酒釀圓子……一切也都可以跟桂花有關。

在太湖邊,這裡還有一座小鎮,數百年來與桂花結緣,因桂花而繁榮。這裡的秋天,飄蕩著濃濃的桂花味。

桂花,是蘇州的市花。蘇州人的秋季食譜也離不開桂花。 視覺中國 圖

千年古鎮,桂花之鄉

蘇州的山並不多,但作為一座嵌入太湖的半島,光福鎮坐擁鄧尉山、玄墓山、西磧山等二十多座大小山巒,群山環抱,風景秀麗,被譽為洞天福地。傳說春秋時期,這裡曾是吳王養虎處,蕭梁時建光福寺於龜峰,遂以寺名鎮。

光福鎮是全國五大桂花產區之一,每到秋季來臨,漫山遍野的金桂、銀桂等品種競相開放,十分壯觀。而除了觀賞外,桂花最大的用處就是做天然香料。採摘、加工桂花在當地形成了一條傳統的產業鏈,家家戶戶靠桂花為生。

李嘉球是土生土長的光福人,在他的記憶里,桂花盛開時,是光福最熱鬧的時候,工廠、學校放假,男女老少都要回村採花。有時候勞力不夠,還要請外村的親戚朋友來幫忙。

「桂花很嬌貴,必需當天采當天賣掉,不能過夜。否則就會『黑脫』,質量大打折扣。因此花期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是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分秒必爭。桂花時節工廠也是24小時敞開收購。」李嘉球介紹道。

蘇州光福鎮是全國五大桂花產區之一。

作為吳文化專家,李嘉球對光福鎮的歷史頗有研究。他說,不像其它地方用竹竿敲擊,或搖晃樹枝讓花朵脫落,光福的花農全用雙手採摘,每戶人家都會備有長短木梯好幾張,哪怕是最高的樹枝都爬上去人工採摘,以保證花朵完好無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光福鎮開設有花果加工廠七八家,桂花價格最高能賣到每公斤10~12元,收入占花農全年總收入的60%以上,不少光福人因桂花致富。

光福花農用手摘桂花,需要這樣的長木梯。

在光福鎮,香雪村窯上的桂花種植面積最大,達2000多畝,種植歷史也最為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時期,在明末清初達到鼎盛。如今,山上還能找到數百年的老桂樹。為什麼窯上適合種桂花?有怎樣特殊的地理條件呢?

「窯上桂花種植基地緊靠著我們這裡的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官山嶺木荷自然保護區。這裡氣候條件比較特殊,西面是太湖,東面有西崦湖,四周被山峰環抱。兩大水體對當地氣候起了調節作用,氣溫比較穩定的,平均在15.9度左右。」香雪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倪青介紹道。

李嘉球還告訴記者,桂花喜歡微酸性、疏鬆透氣性好的土壤。窯上不但有天然的優勢,在過去,村民用羊糞、豬糞施肥,土壤肥沃有利桂樹的生長,花的品質也更好。

古人說「中秋賞桂」,但由於今年氣溫較高,直到秋分時節來臨,香雪村窯上的桂花才剛剛飄香,倪青表示最佳觀賞期大概在國慶前後,晚桂可以持續到寒露時分。

村民在分揀桂花

新鮮採摘下來的桂花,香氣撲鼻

光福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調味品

中國人喜歡桂花,離不開它清雅高潔的香氣。當然 「桂」諧音「貴」, 也被視為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古時科舉考試正處在秋季,恰逢桂花開的時候,故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被謂為「折桂」。應試者及其家屬親友也會用桂花、米粉蒸成糕,稱為「廣寒糕」,相互贈送,取廣寒高中之意。李嘉球說,在光福鎮,村民們也喜歡在院子裡種上金桂、銀桂,討一個「金銀富貴」的口彩。

「桂」諧音「貴」,在古代是富貴的象徵。

事實上桂花最大的價值,是其食用價值,可作糕餅和點心的輔助原料,也可作為菜餚調味之用。這在光福人的日常生活中可見一斑。

「我們這裡人結婚的時候,一定會有一道甜品,叫桂花酒釀圓子。村民用自家做的酒釀來煮糯米小圓子,最後在上面撒上一層桂花,聞起來特別清香。另外,年糕上也會撒桂花。」倪青介紹道。

倪青說,當地還盛產桂花茶,製作工藝簡單,用恆定的溫度將桂花脫水後就可製成,家家戶戶都會做。還有一種很受歡迎的桂花碧螺春紅茶,就是在茶葉發酵的時候加入桂花,這樣的碧螺春沖泡出來,會帶有桂花的清香。

除了酒釀小圓子,桂花還可以加入糖芋艿、糖藕、年糕里。

不過,光福鎮最出名的當然還是「梅漿桂花」。它的製作工序保持著最傳統的古老手法,將當天採摘的桂花裝在竹籮里,用清水浸透,然後撈出,濾去水分,加入梅漿(用夏季黃熟的梅子製作而成),攪勻,放置一夜。次日撈出桂花,瀝去滲出的水分,再加入一定梅漿和食鹽充分攪拌,待裝滿一缸後,再在頂層撒上食鹽,立即用竹片壓牢。這樣加工出來的桂花不但可長期貯存,且仍保持天然的色香味,隨食隨取。

光福鎮最出名的「梅漿桂花」。

「桂花經濟」走出新賽道

讓光福人最值得驕傲的是,1959年,新中國建國10周年的時候,來自光福鎮的4盆桂花被擺放在天安門城樓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時候,綠化用的桂花樹也來自光福。

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當現代工業香精香料開始盛行的時候,桂花這類天然香料的收購產業也受到過不小的打擊。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采桂花的人的確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但仍然有,因為情結還在。這幾年桂花的價格也慢慢回升,一些崇尚天然食品的人們也開始重新認識它的價值,像蘇州的一些百年老店仍然喜歡用這裡的桂花。」李嘉球告訴記者。

倪青說,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香雪村也從傳統的花果產區向經濟苗、景觀苗生產銷售產業轉型。這過程中,桂花也擔當了重要的角色,為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我們目前已經建立了苗木全產業鏈,提供包括桂花的種植、施工、養護、銷售等一條龍服務,這是最重要的收益來源。另外還保留了兩家蜜餞廠,開發花果蜜餞、糖桂花等傳統產品。」

光福鎮香雪村還保留著傳統的蜜餞廠。

從2004年起,為了促進農旅融合,光福鎮開始舉辦「太湖桂花節」。在賞花經濟的帶動下,農家樂、民宿、度假酒店、環太湖公路等配套旅遊施設也開始發展起來。

另外,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光福鎮也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完成了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牆體美化、河道淨化、垃圾分類等改造,通過保護生態環境,讓村莊變得更加整潔美麗。

「樹是我們這兒寶貴的資源。除了秋季桂花,我們冬季有香雪海(梅林的雅稱),春季有櫻花,夏季有木荷,我們希望把這些資源串聯起來,吸引更多人來香雪看一看。」倪青說道。

除了秋季桂花,香雪村的「賞花經濟」貫穿四季,圖為春季櫻花。

而在變化之外,李嘉球也希望更多年輕人願意去傳承祖輩留下的寶貴文化。「蘇州人都喜歡吃甜的,甜食里一定要放點桂花,這是一種不變的江南味道。」

(本文圖片除了標註外均為 香雪村村委會 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