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脹胃不好?這4個中藥食療方助你養出好「脾氣」→

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 發佈 2022-09-27T14:30:21.333309+00:00

說起補氣健脾要藥白朮首當其衝今天,我們脾胃病科專家和大家聊聊白朮這味中藥白朮相傳漢武帝巡遊東方時,遇見一位老漢在田間勞作,只見老漢頭上竟放出白色光環,高達數尺,因此漢武帝認為他是得道高人。

說起補氣健脾要藥

白朮首當其衝

今天,我們脾胃病科專家和大家聊聊

白朮這味中藥

白朮

相傳漢武帝巡遊東方時,遇見一位老漢在田間勞作,只見老漢頭上竟放出白色光環,高達數尺,因此漢武帝認為他是得道高人。漢武帝好奇,上前詢問老漢,老漢說,他在85歲時已發白齒落,後有一道者教他辟穀之術,在此期間只吃一種不知名的塊莖,沒過多久居然返老還童了,還長出烏黑的頭髮,生出了新的牙齒,能日行三百里路,如今他已180歲,干起活來卻從未覺得疲憊。隨後這位老漢把他服食的塊莖呈獻給了漢武帝,漢武帝帶回宮中讓宮人大量種植,吃了果然有神效。因為是發出白色光環的老漢傳授的長壽秘術,於是就將這種塊莖命名為「白朮」。

《神農本草經》記載白朮:「味苦,溫。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醫學啟源》記載:「白朮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

白朮,屬菊科植物,選用其根莖為藥。霜降至立冬採挖,除去莖葉和泥土,烘乾或曬乾,再除去鬚根,切厚片,切面呈黃白色。烘乾者稱「烘術」;曬乾者稱「生曬術」,亦稱「冬術」。原生於山區丘陵地帶,現廣為栽培,以浙江嵊縣、新昌地區產量最大於潛所產品質最佳,特稱為「於術」。

白朮的作用

白朮味苦、甘,性溫,歸脾、胃經,有補氣健脾第一要藥的美稱,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

葉天士《本草經解》記載:術同枳實作湯,治水飲,作丸,名枳術丸,治面黃食不化。同人參,治脾肺俱虛。同白芍、白茯、甘草,治脾虛肌熱。同澤瀉,治心下有水。同牡蠣、浮麥、石斛,治脾虛盜汗。同姜酒煎,治產後嘔逆。同陳皮,治脾虛脹滿。同谷芽、豬肚丸,治脾虛少食而瘦。同白芍、肉果,丸,治脾虛泄瀉。同茯苓、糯米、棗肉,丸,治久瀉腸滑。同熟地,丸,治瀉血色黃。同熟地、炮姜、北味、丸,名黑地黃丸,治下血。同半夏、丁香、治小兒久泄。同澤瀉、車前治水瀉暑瀉。同苦參、牡蠣、豬肚,丸,治胃濕熱而瘦。同麥冬、石斛、黃柏、白芍、木瓜、苡仁、北味,治痿。

白朮食療方推薦

白朮搭配不同的食材,有不同的功效,注意陰虛內熱或津液虧耗燥渴者,均不宜服用白朮。

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白朮食療方:

白朮甘草茶

材料:綠茶3g,白朮15g,甘草3g。

做法:將白朮、甘草加水600ml,煮沸10分鐘,再放入綠茶沖泡即可。

專家叮囑:這道茶飲沖泡簡單,有健脾補腎與益氣生血的功效,適合久坐辦公室的朋友。

茯苓白朮鯽魚豆腐湯

材料:茯苓20g、白朮10g、鯽魚一條、豆腐150g

做法:白朮、茯苓大火煲20分鐘。鯽魚煎至兩面稍黃後放入煮沸的白朮茯苓水中煲10分鐘。

將豆腐切小塊,放入湯中燜煮10分鐘,加精鹽調味即可。

專家叮囑:這道湯中,鯽魚能健脾養胃,活血止血,且肉質鮮美;豆腐可以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白朮搭配茯苓,健脾祛濕。特別適合肚子脹,消化不良的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

白朮豬肚粥

材料:豬肚200g,檳榔10g,炒白朮30g,粳米100g,醬油、香油、薑片適量。

做法:將豬肚洗淨,切成小塊,和薑片、檳榔、白朮一起放入鍋里,倒入適量的清水,開火煎煮,煮到豬肚爛熟後,將豬肚撈出,留取湯液。粳米洗淨,倒入湯中,再放入豬肚熬粥,粥熟後淋上香油、醬油,攪拌均勻即可。

專家叮囑:這碗粥營養豐富,能和中助陽,祛寒除濕,健脾益氣,適合脾胃虛寒的朋友。

白朮餅

材料:炒白朮10g,乾薑3g,紅棗100g,雞內金9g,麵粉200g。

做法:將炒白朮、乾薑裝入紗布袋,與去核紅棗一起倒入鍋內,大火燒開後,用文火熬1個小時。去除藥包,棗肉搗成泥,雞內金研成粉,和麵粉混勻,加入藥汁和成麵團,然後製成薄餅,用小火烙熟即可。

專家叮囑:這個餅具有健脾補氣、固腸止瀉的功效,適合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久瀉不止的朋友,特別是老年與小孩。

科室介紹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由消化內科門診、住院部、消化內鏡中心三部分組成。有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3人,同時擁有一支專科經驗豐富的護理隊伍,科室人才梯隊合理。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內鏡中心配備有多套賓得系統,設備先進,包括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染色內鏡(NBI/染色劑)、放大內鏡及C13、C14呼氣試驗檢測系統。目前可開展常規普通及無痛胃腸鏡檢查及治療、息肉切除、急診內鏡下止血和C13、C14呼氣檢測篩查幽門螺旋桿菌等。

為了讓廣大群眾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完成胃腸鏡檢查及治療,脾胃病專科門診周一至周六開展。脾胃病科住院部設立床位20張,配備了先進的心電監護、呼吸機、除顫器、微量泵、心電圖機等儀器設備。針對常見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腸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等開展了極具中西醫特色的臨床診療實踐和研究。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對消化類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更加專業化、規範化、精細化,全心全意為患者提供更精準、更舒適、更優越的醫療服務。

專家介紹

陳冠林

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黨委書記,醫學博士、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自然基金委、廣東省自然基金委評審專家。留學澳大利亞Wollon .Uni 獲碩士學位,受聘廣東留學人員聯誼會廣東歐美同學會理事,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理事,廣東省肝臟病學會中醫藥分會常委。

長期從事消化系統疾病和慢性勞損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萎縮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返流性食管炎、口腔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骨痿、骨痹等)。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二樓內科3診室

江家贊

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

擅長:本科畢業於廣州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碩士,從事內科臨床、科研及教學工作20餘年,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先後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進修消化內科。可熟練開展胃腸鏡檢查及治療。主持廣東省科技計劃、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各一項,參與各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

出診信息

總院: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內科門診3診室,周四中午(12:00至13:00)內科4診室

總院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芳村分院:周五下午 內科六診室

芳村分院:廣州市荔灣區芳信路131號

張義榮

主治中醫師、醫學碩士

擅長:2009年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腫瘤方向,從事內科專業10餘年,2015年進修胃腸鏡,可熟練開展胃腸鏡檢查及治療。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各種臨床常見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腸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道出血、肝炎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癌、腸癌、肝癌等,致力於研究中醫藥改善腫瘤晚期患者生活質量。主持參與廳局級以上課題多項。學術論文多篇。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五上午 二樓內科3診室

孫德宣

主治中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承廣東省名中醫陳瑞芳教授,熱衷中醫藥事業。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脾胃肝膽整合康復學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學會中醫脾胃消化病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道腫瘤分會委員。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各種臨床常見疾患,尤其是消化系統疾病如便秘、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胃腸炎、肝炎、胰腺炎等。可熟練開展胃鏡、腸鏡檢查及鏡下治療,在各級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二下午、周六上午 內科門診3診室

總院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郭歆

住院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中西結合)本碩連讀專業,中醫內科方向,師從廣東省中醫院名中醫華榮主任。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臨床常見內科疾病,從調理脾胃論治內科疾病,尤其是消化性潰瘍、急慢性胃腸炎、消化道出血、頭痛、眩暈、失眠等。

出診信息

總院:周五下午 內科門診3診室

總院地址:廣州市荔灣區龍溪大道261號

晏顯妮

住院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師從國醫大師學術繼承人劉小斌教授、陳瑞芳教授,已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主持廣東省中管局課題1項,參與編寫書籍2部。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便秘,慢性腹瀉,肝炎,肝硬化,潰瘍性結腸炎及亞健康疾病的膏方調理。熟練掌握內鏡下胃腸息肉切除術及內鏡治療。

張怡婧

住院醫師、醫學碩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從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陳延教授,已在各級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編寫消化科專著1部。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萎縮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便秘、肝炎、胰腺炎、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熟練開展胃腸鏡檢查及治療。


供稿:張怡婧 | 初審:江家贊

排版編輯(實習生):王雲燕

文字編輯:葉美琪 | 校對編輯:李龍浩

審核:王劍 | 審定發布:范琳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