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繫舟微博《紹興和議》

不繫舟bxz 發佈 2022-09-27T15:06:27.630748+00:00

白溝之戰,交個平手。贏得百年和平,使得北宋獲得經濟繁榮。在軍事上充分利用騎兵迅捷長處,採取多路突進、重點進攻的戰略,南下伐宋 。

宋初,遼邦來犯。宋真宗在寇準的力主下親征。白溝之戰,交個平手。簽下「澶淵之盟」。贏得百年和平,使得北宋獲得經濟繁榮。

後來,北方形勢發生變化。遼衰金興。宋聯金滅遼。而後宋金對峙,宋金戰爭持續百餘年之久。戰爭初期,金朝處於軍事政治上升時期。

在軍事上充分利用騎兵迅捷長處,採取多路突進、重點進攻的戰略,南下伐宋 。

在多次打退金人的圍攻後,兩個皇帝不想再打下去。宋欽宗提出割讓太原、中山和間三鎮,並增加歲幣,向金人求和。

其實,金與北宋議和乃緩兵之計。金兵撤退後,主戰派李鋼就被議和派誣陷,很快就被驅逐出中樞核心。

從宋初開始,北宋就把議和當做國策。以至於北宋重文輕武思想越發嚴重。武備荒廢,戰力很弱。

金滅遼後,宋帝還錯誤地認為女真人會像契丹人那樣拿了好處就不會再侵犯宋朝。宋欽宗就是這種心態,放鬆了對女真人警惕。當勤王兵原路返回。沒想到金人不守盟約。於宋靖康元年(1126年)再次南下圍攻汴京 。不到三個月汴京就陷落。

在扶植政權後,心滿意足地掠奪所有財物和女人,完顏斡離不(?- 1127)押著宋俘車隊北歸。有車馬二百六十餘輛。

在離開開封之後,每天晚上,將宋皇室太上皇、韋太皇一眾的車馬圍成一圈過夜。

根據宋金時的文獻《呻吟語》、《宋俘記》和《青宮譯語》的記載,後人大致可以復原這一驚天動地的大變局,宋室貴族在北徙途中的苦難。

一路上風餐露宿,飢不擇食。不時有馬匹倒下,飢餓不已的宋俘不由分說,將剛死的牛馬切成肉塊,還沒有成熟就大口開嚼。對於以美食為主的宋皇室成員實在難以下咽。宋女整天以淚洗面。而金軍將領則擁抱美女,一邊飲酒吃肉,一邊命宋女拔弄管弦絲竹。過得風流快活。

到真定府之後,一行人稍事休息。完顏斡里不(?- 1127邀請宋徽宋和皇太后,隨後邀請他們參加馬球比賽。完顏斡里不還向宋徽宗求詩。

後來又利用其兵優勢,實行大迂迴戰術深入南宋領地。但因戰線過長,後勤供應困難,始終未能滅亡南宋。

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與金簽訂《紹興和約》。和約是臨時約定的,雙方都沒打算長期遵守。

南宋使臣鄭剛中對金使說 : 「上國於江南土地,恨不得盡取而有之。今所不取者,非是留作人情。力不足也」。

接著又說 : 「本朝自白溝*以南,皆祖宗土地,旦旦有恢復之心,今所未復者,亦不是忘了,勢未可也」。

*白溝在此即可指代燕雲十六州。泛指 : 幽州、薊州、莫州、涿州、檀州、順州、雲州、儒州、媯州、武州、新州、蔚州、寰州、朔州、應州計十六州。

《紹興和約》構築了南宋偏安小朝廷對金關係的框架。軍事孱弱,靠著割地賠款來維持。後來續訂的《隆興和約》與《嘉定和約 》均以此為藍本。

簽訂如此喪權辱國的和約,因南宋朝廷面對兩個敵人: 一是金人,二是武人。

中唐到五代,藩鎮割據,社會動盪。「以文制武」成共識。且宋太祖靠兵變上台,尤忌武人效猶。

季陵(1081 - 1135)曾對宋高宗說 :「若劉光世、韓世忠、張俊者,各率諸將,同心謀,協力而行,何所往而不克?然各招亡命,以張軍勢,各效小勞,以報主恩 。勝不相遜,敗不相救。大敵一至,人自為謀,其能成功哉?」

對金妥協,才能消除另一大敵,即內部握有重兵的武人集團。兩宋統治階級以此為大, 為了這個目的,所以重文輕武,對武人嚴加防範。

每逢天下大飢,流民四起。朝廷憂心流民作亂,故大量徵兵。養兵多了,就要加重對農民進行征糧盤剝。這樣惡性循環,無疑加大社會矛盾。從這一點而言,宋朝軍隊成了難民收容所。朝廷又怕軍人擁兵自重。所以統兵將領經常調動,其目的就是要做到「將不知兵,兵不知將」。

所以宋朝雖然養兵百萬,但是面對北方始終處於守勢,甚至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

就像說書、戲劇等營造出宋高宗軟弱、昏庸、奢靡的刻板印象。其實宋高宗早年習武,能「挽弓至一石五斗」。相當於200磅的勁弓之力。

(1126年),金兵首次圍汴梁。十九歲的宋高宗被派往金營當人質。

因趙構表現太過從容,金人甚至懷疑他不是真皇子,而將其放回。

宋高宗早年勤政,專信秦檜前,「所用相凡十人,執政三十三之人。然皆不久而去 矣。規模數易」。連制定戰略、指揮作戰等都親自參與。是「凡事必躬親」的主。

宋高宗有儉德。宮中稱得上大殿的建築 早期僅一座。後期也只有兩座。禪讓後,亦未建新宮殿。而是住秦檜舊宅。

上位後,宋高宗兩次遭內亂 : 一是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的「苗劉兵變」。軍閥苗傅、劉正彥藉口太監造反,劫持宋高宗。逼他將帝位禪讓給三歲的兒子趙旉繼 位。好在四月一日便在呂頤浩、韓世忠、劉光世等大臣幫助下,奪回帝位。二是建炎三年冬天,在浙江寧波時遇衛隊叛亂。幸皇后吳是撒謊,說宋高宗外出。才免於被活捉。

宋高宗即位後,吳皇后「常以戎服侍左右」。王夫之說 : 「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來也夙矣。高宗之見廢於苗劉而益疑。其情易見矣」。

對於手下將軍,宋高宗會當面威脅。「若恃兵權之存,而輕視朝廷。有命不即察,非特子孫不饗福,身亦有不測之禍」。

宋高宗看上秦檜,因無人可用。大奸臣秦檜只是宋高宗的一枚棋子。宋高宗曾說:「講和之策,斷自朕志,故相秦檜,但能贊朕而已」。所以宋高宗才是對金投降的始作俑者。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的和談雖簽約。但金國發生政變,撻懶被殺。金兀朮率兵南下,遭慘敗。岳家軍一度進自距汴梁城下僅數里。

王師逼近故都這本是好事。攻下汴京,收復中原故土。迎回兩聖,豈不一洗雪恥。但是宋高宗高興不起來 。明眼人一看便知他有私心。二聖若南歸,他往那裡擱?

歷史上確實有一個叫王倫的人 。不過受《水滸傳》的影響。一提到王倫就認為是草創梁山的首任寨主、白衣秀士王倫。

本博文要說的是宋使王倫(1081 - 1144),《宋史 · 王傳》載「倫家貧無行,為任俠,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倖免」。

王倫使虜,在金熙宗面前痛斥金朝背信棄義,遭到關押。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 ,金人誘使他出仕為金朝服務,他堅拒之。故被金人絞死。

王倫對金人利繡,也力拒之,晚節可風。世人斥之為投降派,實為有欠公允。正史王倫不亂野史王倫,可見野史的影響力。

金兵四路南下,其中一路為水軍。由水路入蘇州河,企圖襲擾宋都行在。當南下金兵水師到達唐島時,天佑南宋。有少量漢人水手歸宋,告之金兵水師雖號稱七萬。然多陸軍,不諳水習。真正水兵僅三萬餘人。李寶率三千水師精兵,以一當十,攜大量火具,夜襲停泊於唐島的金兵水師。獲得「唐島大捷」。

李寶水師獲勝雖被虞允文「采石磯大捷」萬丈光芒所掩蓋。但是這場戰役粉碎了金軍突襲臨安行在的圖謀。對於全局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

面對金兵四路南下伐宋,宋國朝野亂成一團。是戰是和,朝廷拿不定主意。前線守軍畏戰,士氣低落。虞允文主動請纓,到前線勞軍。當他到達采石磯時,看到軍中無主將。點閱名冊,僅萬五千人到場。而面對的南侵金兵卻是十六萬人之眾。

而虞允文雖為文官,卻臨陣不亂,指揮有方。憑長江天險 。以少勝多,拒敵於半渡之時。獲「采石磯大捷」。挽救南宋,延國祚近百餘年。

「采石磯之役」也成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範例。 渡江的金主完顏亮也在部下譁變中被刺身亡。兩場戰役加在一起,成為南宋抗金以來史無前例的大捷。

局面大好,宋高宗卻急於在紹興十二年(1142年)與金國簽約,甚至為此殺掉名將岳飛。

岳飛孫子岳珂編纂《鄂國金佗稡編》中稱:「金兀朮私信秦檜,說岳飛主戰,不殺他,沒法和談」。清代趙翼指出 :「此則《鄂國金佗稡編》等書附會之詞」。

秦檜與撻懶有舊,而撻懶與金兀朮是死敵。秦檜怎麼可能與金兀密謀?此外,韓世忠、吳玠、 吳璘都曾在戰場上幾乎殺死過金兀朮,為何金兀朮只恨岳飛一人?

殺岳飛,因宋高宗懷疑他謀反。岳飛個性強,多次抗命。宋高宗曾明確對岳飛說 :「犯吾法者,惟有劍」。

宋高宗急於投降,除穩定皇權外。可能還有一個原因:掩蓋皇家隱私。靖康之變後,宋高宗的生母韋太后被擄到北方。一呆就是十五年,被金國王室納為妃子。還生了兩個孩子。韋太后回到南宋後,宋高宗刻意掩蓋真象。金人本有意送回更多被擄宗室,宋高宗無迎回之意。可能就是擔心泄露韋太后的醜事。這在南宋是不得了的大事 。

這一皇室內幕被秦檜所掌握,趁機大興文字獄。宋高宗、秦檜默契配合,無人敢說出真話。出現了「文丐競奔」的鬧局。

以上為紹興南宋皇陵地面圖。在中國歷代皇陵中,兩宋皇陵均遭到嚴重破壞 。

以上為紹興南宋皇陵。宋人心茲心念中原鞏縣北方皇陵故地。總想恢復中原,將皇陵遷回故土與先祖為伴。是故紹興皇陵修得很簡陋 。

後期,金國由於年年征戰,國勢日衰,軍力銳減,內部矛盾激化。疲於對宋蒙兩線作戰,故末能實現統一南北的戰略企圖。

中國歷史上雖然有「南征北戰」之說。但大多是南下統一全國。少有北上統一中原。

以上為「開禧北伐形勢圖」,可以說開禧北伐的時機不對。就是說有點早。如果晚三年北伐,成功率可能還會更大些。至少不至於失敗。辛棄疾就曾上書韓侂胄,說過不能操之過急。

但辛棄疾是從軍事角度考慮問題,而韓侂胄更多的是從政治角度看問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宋軍戰鬥力低下不能戰。較之北宋,南宋軍隊的戰鬥力更堪憂。各路大軍協調不力。

除了明初北伐驅元,以及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之外。沒有成功的案例 。

元末,朱元璋的北伐滅元。上世紀初國民革命軍北伐消滅北洋軍,統一中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少有戰例。

在過去,把漢人建立的王朝視為正統。而將中原周邊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視為潛越。其實歷史上金人兩度在中原建政。有別於一般少數民族。

這一時機的女真人依舊處於所謂「家庭公社」時期,生產資料歸家族共有。和已經習慣精耕細作的中原百姓相比,他們的農耕極為粗放。主要依靠具體勞動和土地面積來提高收穫。

「計口授地」的實施是女真族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關健一步。也是對守舊勢力一次沉重打擊。是女真族奴隸社會內部一次重大變革。

猛安謀克屯田軍制的施行,標誌著改革派開始放棄舊的牛具地稅地為具有封建因系的屯田制。並向封建租佃制過渡的一種形態。猛安謀克屯田軍制採用「計其戶口,給以官田,使自播種」。

使原來按「每采牛三頭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頃四畝有奇」的土地分配原則破壞,進而促使家族奴隸制解體,個體經濟得以發展。

猛安謀克屯田軍制也勢影響女真族的家族形態及「女真舊俗」的改變。這種制度隨著女真族內部日益深刻的變化,加速其向封建租制的轉化,導致奴隸制的最後消亡。

在宋金交往的歷史過程中,完顏宗弼(即金兀朮)的思想經歷一個由主戰到主和的轉變過程。這種戰略的轉變,是與他屢次攻宋的親身遭遇和宋金兩國軍事實力的消長變化是密不可分的。

金兵南下時,臨安人心浮動。有人以「杭」字測字,測字先生以「亢」字去一「、」移至「木」右上邊,成「兀朮」。可謂神測。並預測金兵南下不順。「金」字兩點,分別暗指敗於「采石磯」之役及「唐島之役」。雖牽強附會之說,也不得不說漢學解字的神妙。

金兀朮伐宋失敗,含恨去世後。從他手中接過大金國最高權力的是海陵王完顏亮。一個更加野心勃勃的征服者。從他繼位的那一天始,他就無時無刻地想要飲馬長江。為此他寫下上面這首詩 。

延平梅山坡府學書齋 2022年8月17日

喜歡文史的同行,可按上面二維碼聯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