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都確認了,為何四千年前的夏朝仍不被承認?

大力侃歷史 發佈 2022-09-27T15:06:50.983834+00:00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夏本紀》寫得很清楚,說,距今4000多年前,黃帝之孫顓頊,打敗爭奪帝位的共工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

傳統上講,我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應該是夏朝。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夏本紀》寫得很清楚,說,距今4000多年前,黃帝之孫顓頊,打敗爭奪帝位的共工氏,成為部落聯盟首領。顓頊後代為鯀,鯀之子叫禹。

因雨水充沛,暴雨連連,大江大河開始洪水橫流,吞噬無數先民的家園,帝舜便派首領鯀來治水,鯀長達九年,河堤越建越高,洪水也是越來越高,終於在天山雷鳴的一天絕堤,大水滔滔,不少百姓又被洪魔吞噬。

帝堯大怒,殺死了鯀,子承父業,禹繼任治水之事,他放棄築高壩,而是採用疏導河川為主,引洪水入海,三過家門而不入,經過13年的治理,終於治洪水成功,因禹治水有功,受到百姓的愛戴,被尊稱為大禹——偉大的禹,帝順老了以後,便禪位與他。

大禹便在塗山召開各部落首領大會,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他去世後,原本要接班的伯益沒接成,大禹的兒子啟到繼位咯額,廢「公天下」為「家天下」,從此王位就全是血親,並定國號為夏,建立了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夏朝。

一般認為夏朝打打好基礎的開創者大禹開始,共傳14代、17後。夏朝的統治者不稱王,在位稱「後」,死後稱「帝。年代範圍大概就是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1600年。

有夏以來,發生了不少歷史課本介紹過的什麼孔甲亂政、太康失國、少康中興、夏桀無道等故事,至商湯興兵伐桀建立商朝,夏朝共存在了470年,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講到這,您會不會覺得,對於夏朝的介紹,脈絡是不是還是很清晰的?除了史記,不少史書都對夏朝有著極盡詳實的介紹,如官制是怎樣的,夏朝軍隊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使用的干支紀年紀日法是怎樣的、存在著公社及其所有制即土地井田制、甚至是文字,從記載來看,說當時有夏禹書、禹王碑,乃是夏朝傳世文字,被稱為「夏篆」云云。

但是,讓所有國人可能無法接受的是,這麼一個有助於統一華夏文明的王權國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的夏王朝,時至今日,走出國門,在國際考古學和歷史學領域上,都對夏王朝抱有深深地質疑態度,被我們所尊崇的大禹,也認為並非真實歷史人物,夏朝史事也都系後世杜撰,聽著確實很憋屈。

那各位想想,迄今170萬年前,我國境內最古老的元謀人都被國際證實了,奇怪的是,怎麼與之相比,區區四千多年前,我們的史書長篇累牘記載的夏朝為何就無法被國際所認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世界上任何一個朝代或者是文明的存在,都需要一定量的可靠的可以跟歷史文獻印證的考古挖掘等無可辯駁的來證明。如之前,商朝也長時間被質疑,直到20世紀初,安陽的殷墟,出土了約十五萬片的甲骨文,以及大量的青銅器皿,豐富的文化遺存、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震驚世界,才讓國際社會最終承認了商朝,對標夏朝,迄今為止,明確的文字、遺址、文化證明都沒有被發現。

既然沒被發現,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搞塗山之會禪讓稱王,兒子啟,建立夏朝,夏朝開啟,所流傳下來的種種事跡,無論怎麼聽起來合情合理、生動有趣,就只能當做傳說,而不能當做真正的歷史。夏朝是否真的存在過,就要被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雖說,商代甲骨文具備象形、會意、指事、假借、轉注、形聲等特點,是現代漢字的直接淵源。

它的出現決不會是從天而降,肯定中間有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這便是夏篆,可惜的是,考古發掘,尚未明確證實發現有關夏代的文字資料。

有盆友會說,咱們不是還有河南省洛陽市偃師二里頭遺址嗎?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挖掘出了大型宮殿基址、大型青銅冶鑄作坊、制陶、制骨遺址,與宗教祭祀有關的建築以及400餘座墓葬,出土了成組的青銅禮器和玉器,證明了它是一處早於洛陽商城的具有都城規模的遺址,作為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遺存,二里頭文化堪稱「最早的中國」。既然夏王朝是中國歷代王朝之初,不是一直有說法講,這裡有可能就是夏朝的王都嗎?

一樣的道理,沒有出土任何帶有銘文的青銅器和殷墟甲骨文一樣的系統的文字記載,二來,是夏都的觀點,幾十年來爭論不休,碳十四測定,二里頭遺址所處的年代確實應該落在夏商時期,但它是夏都還是商都西亳,迄今沒有定論。或者說二里頭遺址既不能確認為商都也不能確認為夏都。再說,夏文華和夏王朝,還是有區別的。目前的考古發掘,可以說早就顛覆了1980年代以來,「二里頭主體夏都說」的主流「共識」。

喜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為防剽竊搬到今日頭條,歡迎留言點讚!

轉音頻、洗稿,剽竊者請自重,發現後起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