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貝爾斯:哲學的本質是追求真理,而不是擁有真理 | 此刻夜讀

文學報 發佈 2022-09-27T15:33:44.392409+00:00

文學報 · 此刻夜讀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什麼是哲學?哲學如何在無形中指導人們生活?……如果我們的生命不想迷失在虛妄中,它必須找到某種秩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生命必須以大全為依託,在工作、成就和重要時刻的構造中建立聯繫,並在重現中加深。

文學報 · 此刻夜讀

睡前夜讀,一篇美文,帶你進入閱讀的記憶世界。

什麼是哲學?哲學如何在無形中指導人們生活?……如果我們的生命不想迷失在虛妄中,它必須找到某種秩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生命必須以大全為依託,在工作、成就和重要時刻的構造中建立聯繫,並在重現中加深。

二戰之後,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代表人物卡爾·雅斯貝爾斯痛切地感到,只有哲學沉思,才能挽救有著悠久哲學歷史傳統的德意志民族的精神。基於此背景,他發表了一系列電台講演,將自己的哲學思想用通俗化、大眾化的方式闡釋出來,並在講稿的基礎上成就《給青年人的哲學十二講》一書。

這部從什麼是哲學、哲學的本原、人、世界、信仰和啟蒙、人類的歷史、哲學思考者的獨立性、哲學的生活方式、哲學的歷史等十二個方面,闡述了哲學的一些基本思想,讓讀者對哲學有具體的感受。對於一些歷史上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以及西方和東方哲學,雅斯貝爾斯都提出了簡明扼要的評論,還就青年人如何學習哲學提供了樸素而坦誠的建議。

《給青年人的哲學十二講》

作者:【德】卡爾·雅斯貝爾斯

譯者:徐獻軍

浦睿文化 ·湖南人民出版社

什麼是哲學

哲學的本質就是追求真理,而不是擁有真理。

哲學是什麼以及它的價值是什麼?這是有爭議的。人們要麼期望從哲學中獲得非凡的啟示,要麼將哲學看作空洞的想法而嗤之以鼻。人們要麼帶著敬畏而把哲學視為卓越人士的重要努力,要麼將哲學鄙視為夢想家的多餘思緒。人們要麼把哲學當作事關每個人的事情,因此在根本上必須是簡單易懂的,要麼就把哲學當作是玄而又玄,因此是無法從事的工作。冠以哲學之名而出現的東西,已經為上述矛盾的判斷提供了實際的例子。

對於一個信仰科學的人來說,最糟糕的是:哲學根本沒有任何普遍有效的結論,也沒有可以認識並擁有的東西。各門科學在其領域中都有確定無疑和普遍認可的知識,然而哲學在經過了數千年的努力之後仍然沒有做到這一點。不可否認的是:哲學對於最終的認識對象一直沒有達成一致。從確定基礎出發並且人所公認的東西,都成為了科學,並屬於特定的認識領域,而不再是哲學。

卡爾·雅斯貝爾斯

哲學思考也不像科學那樣具有進步的特徵。我們的知識,當然比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多得多。但我們很難說:我們比柏拉圖更進一步了。我們只是在他使用的科學認識的材料上更進一步了。就哲學本身而言,我們可能還達不到他的水平。

哲學的每一形態都不同於科學,因為所有的哲學都沒有得到一致的認可,而這是哲學的本質所造成的。在哲學中所獲得的確定性類型不是科學的確定性(即對每個人的理智來說都一樣的確定性),而是一種要在人類的整體本質中才能獲得的親證。科學認識面對的是不需要每個人都去認識的個別對象,然而哲學認識面對的是涉及到人之為人的存在整體,以及真理——在哲學認識的光芒中,它能夠比所有的科學認識都更深入到真理中。

儘管成熟的哲學與科學息息相關,並以科學在各個時代的進步為前提,但哲學的意義有另外的本原。在人類覺醒的時候,哲學出現在所有科學之前。

三個哲學家 【義大利】喬爾喬內/繪

我們可以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現象中設想沒有科學的哲學:

第一,在哲學問題上,幾乎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能力做出判斷。儘管人們承認:在科學中,學習、訓練和方法是理解的條件,但在哲學方面,人們都認為自已能夠直接參與並發表意見。自身的人類存在、命運和經驗,就被認為是充分的前提了。

我們必須承認哲學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哲學專業工作者所走的最艱難的哲學路徑只有通向人類存在時才有意義,而人類存在取決於存在及其自身是如何被意識到的。

第二,哲學思維必須始終是原初的。每個人都必須親身進行哲學思考。

沉思中的哲人 【荷蘭】倫勃朗/繪

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就是奇妙的跡象——表明人類原初就是有哲學思維的。人們經常從孩子們的嘴裡聽到直達哲學思想深處的話。我講一個例子:

一個孩子想知道:「我總是試圖認為:我是另一個人,但我總還是我自己。」這個孩子觸及到了確定性的原初性以及自我意識中的存在意識。他驚訝於自我存在之謎、由他人出發無法把握之謎。他疑惑地站在了這個界限面前。

另一個孩子聽說了創世史:起初,上帝創造了天地……。他立即問道:「起初之前是什麼?」這個孩子經驗到了進一步追問的無限性、理智的無止性——對他來說,最終的答案是不可能有的。

四位哲學家

【比利時】魯本斯/繪

另一個孩子在森林草地上散步,聽人講述精靈們晚上在那裡圍成圓圈跳舞的童話故事。她說:「世上根本就沒有精靈……」人們就給他講現實的東西,觀察太陽的運動,解釋究竟是太陽運動還是地球自轉的問題,並給出理由:地球呈球形,並且是自轉的。「哦,這根本不是真的。」女孩用腳跺著地面說:「地球是不動的。我只相信我所看到的。」人們又說:「那你也不信慈愛的上帝吧,因為你也看不見上帝。」女孩愣了一下,然後很堅定地說:「如果沒有上帝,那麼我們根本不會存在吧。「這個孩子驚訝於人的此在:人不是自生的。她理解了不同追問的區別:即追問的是世界中的一個對象,還是存在本身以及我們在整體中的存在。

另一個女孩爬上樓梯去探望親人。她意識到一切總是變化、消逝,就像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但一定有固定不變的東西……現在我要上樓去找姑媽,而這是我不想改變的。」由於對萬事萬物的變動不居而感到驚訝和恐懼,所以她無奈地想尋找出路。

任何收集這些個案的人都可以整理出豐富的兒童哲學。顯然,認為孩子們是從父母或其他人那裡聽到這些的反對意見,根本不是嚴肅認真的想法。認為孩子們不能做進一步的哲學思考並且上述表達只是偶然的反對意見,忽視了這個事實:孩子們往往有一種隨著他們長大而失去的天賦。這就好像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進入了習俗和意見的監獄、被掩蓋和無法質疑的監獄,從而失去了孩子的無拘無束。孩子在正在生成的生命狀態中仍然是開放的;他感受著、看著並詢問著在他看來稍縱即逝的東西。他會忘卻自己在剎那間所感悟到的東西,而當負責記錄的成年人在後來告訴他曾經說過與問過的東西時,他會深感驚訝。

會飲 【德國】安塞姆·費爾巴哈/繪

第三,原初的哲學既表現在兒童身上,也表現在精神疾病患者身上。有時(很少的情況下)就好像是:遮掩的束縛被鬆開了,而動人的真理就被說出來了。在某些精神疾病的早期,患者會有震撼的形上學頓悟,儘管就形式和語言而言,這些頓悟並不出類拔萃,也沒有客觀的意義,除非是像詩人荷爾德林或畫家梵谷那樣。但是,無論是誰碰到這種情況,都難免產生這樣的印象,即承載我們生命的地基破裂了。一些健康的人也熟悉從睡眠中醒來時曾體驗到的極其深刻的意義,但當完全清醒時,這些意義又消失了,人們只會感到無法再深入了解那些意義了。有一句話有很深的含義:兒童和傻子會說真話。但是,我們在偉大哲學思想中學到的創造原初性不在這裡(兒童和精神疾病患者),而在數千年來在其無拘無束性和獨立自在性中出現的少數偉大的思想家那裡。

第四,由於哲學對人們來說是無可迴避的,所以它總是存在於公眾話語、傳統諺語、流行的哲學習語、主導的信念中,例如在啟蒙語言、政治信仰中,但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存在於神話中。哲學是源源不斷的。唯一的問題是:哲學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是善還是惡,是混亂還是清晰。任何拒絕哲學的人,都會在自己沒有意識到哲學的情況下運用一種哲學。

新媒體編輯:李凌俊

圖片來源:資料圖、書影

每天準時與我們遇見的小提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