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之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文明雜誌 發佈 2022-09-27T19:58:06.802647+00:00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它是帝王苑囿與皇家寺廟建築群最大型的組合與典範之作,同周圍承德地區特有的丹霞地貌、丘陵、河流、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現存最大的皇家宮苑和皇家寺廟建築群,多元文化薈萃的精品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Chengde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又稱「熱河行宮」,坐落於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狹長谷地和周邊丘陵、山地上,占地面積5.84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作為清朝皇帝夏季行宮的避暑山莊和環列在山莊外圍的寺廟群。它是帝王苑囿與皇家寺廟建築群最大型的組合與典範之作,同周圍承德地區特有的丹霞地貌、丘陵、河流、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古典園林「以人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傳統造園思想。

承德避暑山莊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基本完工。主要由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組成。宮殿區位於山莊南部。包括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正宮是清代皇帝在山莊時,處理政務、休息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松鶴齋寓意「松鶴延年」,供太后居住,建於乾隆年間;萬壑松風是清帝批閱奏章和讀書處,是宮殿區與湖區的過渡建築,造型與頤和園的諧趣園類似;東宮在宮殿區最東面,原為清帝舉行慶宴大典的場所,後毀於戰火。

苑景區又分湖泊區、平原區和山嶽區。宮殿區以北為湖泊區。湖區集南方園林之秀和北方園林之雄,將江南園林的景觀移植到塞外。區內湖泊總稱「塞湖」,總面積0.57平方公里公頃。平原區位於湖泊區以東,區內的萬樹園不施土木,僅按蒙古民族的風俗習慣設置蒙古包數座。平原區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嶽區,占避暑山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高聳的山峰好似天然屏障,阻擋了西北寒風的侵襲,是調節山莊氣候的重要因素。

康熙、乾隆欽定山莊72景。擁有殿、堂、樓、館、亭、榭、閣、軒、齋、寺等建築100餘處;環繞山莊蜿蜒起伏的宮牆長達萬米;莊重質樸的山莊午門上是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避暑山莊」門額。

周圍寺廟是山莊東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現存的寺廟或遺址。歷史上曾建有12座寺廟。因其中溥仁寺、溥善寺、安遠廟、廣緣寺、普佑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等9座寺廟設8個管理機構(普佑寺附屬於普寧寺),由朝廷派駐喇嘛,京師理藩院管理;又因這些寺廟地處古北口外,史稱「外廟」,後俗稱外八廟或熱河喇嘛廟。按照建築風格,分為藏式、漢式和漢藏結合式三種,融合了漢、藏等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其中普陀宗乘之廟位於避暑山莊正北的山坡上,占地達22萬平方米,仿西藏布達拉宮形制而建,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其主體建築「大紅台」氣勢宏偉,台高42.5米,寬59.7米,台上有3座大殿,有城閣凌空之感,宏偉壯觀。

須彌福壽之廟位於普陀宗乘之廟以東,仿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是乾隆皇帝1780年特意為長途跋涉而來祝其70大壽的後藏政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六世修建的。寺內大紅台內壁四周為三層群樓,中建妙高莊嚴寺,俗稱金瓦殿,是廟中最大的殿,為六世班禪講經之所。殿頂用鎏金銅瓦鋪蓋,四脊上有8條金龍。

普陀宗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的大殿,都是重檐攢尖頂,覆蓋著金光閃閃鎏金銅瓦。兩座廟的鎏金瓦和其他鎏金飾件,共用去黃金近3萬兩。

安遠廟俗稱伊犁廟。位於避暑山莊東北的武烈河東南的平崗上,仿新疆伊犁固爾扎廟形制而建。中軸線正對避暑山莊,內外三層牆。最內層有一座三層重檐、黑色琉璃瓦頂的普渡殿;殿通高27米,高大宏偉;一層正中供綠度母佛像一尊。四壁有佛教故事題材的壁畫。

普樂寺俗稱「圓亭子」。位於安遠廟之南,背倚著名自然景觀棒槌峰,面臨武烈河,掩映於一片松林中,環境尤佳。清乾隆年間,各方歸順,邊境安寧,西北各少數民族領袖頻繁朝見清帝。為標識普天同慶,天下共樂,乾隆於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隨山就勢,坐東朝西建此普樂寺。前部由山門至宗印殿為漢族寺廟的傳統形式。後部為壇城,上築旭光閣,仿北京天壇祈年殿形制,閣頂有大型圓形斗八藻井,上有二龍戲珠,製作精美,金碧輝煌,極具藝術價值。

普寧寺位於避暑山莊之北,又稱「大佛寺」。主體建築是大乘閣,高36.75米,外觀正面六層重檐。閣內供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立像,高22.23米,重約110噸,用松、柏、榆、杉、椴五種木材雕成;內部為木架結構,共分四層,中間一根直徑65厘米、高25米的柏木通柱作骨幹,直達頭頂;佛頂上立有無量壽佛,高1.4米。大佛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稀世珍品。

「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產生於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歷經康雍乾三代,匯聚能工巧匠,融合各民族理念、習俗、傳統與技術,舉全國人力物力建造而成。康熙、乾隆等多位皇帝每年夏、秋兩季在這裡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國內各民族政教首領和外國使節,並由此北上木蘭圍場進行秋獮圍獵、訓練軍隊。這裡見證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多民族統一國家鞏固、發展的歷史。包括「因其教不易其俗」,尊重和保護各民族習俗的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國家大政方針;馬背民族尚武的傳統;以及那個時期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並為世人留下了規模宏大、藝術超群,體現多民族文化交流與融合最高成就,以世上最大的皇家宮苑和皇家寺廟建築群為核心的山水園林景觀。

1994年,在泰國普吉島舉行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8屆會議上,基於如下標準,「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標準Ⅱ:「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是中國將建築融入自然環境的傑出範例,它對景觀設計產生了並將繼續產生深遠影響。

標準Ⅳ:「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代表了中國18~19世紀文化的輝煌,其建築、園林景觀設計是中國古典建築與園林的傑出典範。

打開淘寶app,複製連結並搜索進入店鋪,

即刻訂閱各期文明雜誌

https://shop177692594.taobao.com/search.htm?spm=a1z10.1-c.0.0.3a613a27JW5D4Z&search=y

掃描封面右下方二維碼,關注《文明》雜誌公眾號: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文明》雜誌所使用的文章和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