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雖已安葬,但關於她天價珠寶的「爭奪戰」才剛剛開始

電影爛番茄 發佈 2022-09-27T20:14:33.814292+00:00

英國溫莎聖喬治教堂前的道路兩旁擠滿了人,他們來此是為了送女王最後一程。隨著葬禮的落幕,女王的一生也算是正式畫上了句點,然而她留下的那批珠寶所引起的紛爭,才剛剛開始。

英國溫莎聖喬治教堂前的道路兩旁擠滿了人,他們來此是為了送女王最後一程。

聖喬治教堂里安葬著女王的父母和妹妹,如今也成了女王的安息地,而這也是女王最後一次「出現」在公眾的面前。

為了讓女王給世界留下最難忘的背影,英國政府和王室給足了排面。

女王的棺槨用王室旗幟包裹著,上面除了擺了花束之外,也擺上了象徵王權的三樣珍寶——英國王杖、王權寶球和帝國王冠。

隨著葬禮的落幕,女王的一生也算是正式畫上了句點,然而她留下的那批珠寶所引起的紛爭,才剛剛開始。

畢竟伊莉莎白二世,可是被譽為「世界上擁有珠寶最多的人」

先讓我們來見識一下,她所擁有的這些價值連城的珠寶的魅力。

這條維多利亞女王金禧項鍊上的渾圓飽滿的珍珠和晶瑩剔透的鑽石一看就價值不菲,但是除了原材料品質不俗外,項鍊造型的精妙設計也為項鍊加分不少。

項鍊從後頸處開始,用從小到大的珍珠和鑽石串成三葉草的模樣,最後用最大的珍珠和鑽石編成象徵幸運的四葉草,四葉草的頂部還有個象徵王權的皇冠圖案,下面則用造型別致的水滴形珍珠做吊墜。

整條項鍊美輪美奐,戴在身上真的是盡顯珠光寶氣。

還有這條德里杜巴項鍊,8顆晶瑩璀璨的祖母綠寶石鑲嵌在雙層鑽石組成的項鍊上,吊墜則採用了非對稱設計,一側掛著水滴形祖母綠寶石,另一側則掛著8.8克拉的庫里南VII鑽石,價值不菲。

喬治四世王冠絕對是女王眾多王冠中最驚艷的一頂,頭冠上鑲有1333 顆鑽石,分別做成了4朵玫瑰,4個十字架和一束薊、一束三葉草的圖案,冠座上更是有上百顆珍珠環繞。

當你把這頂王冠放在燈光下,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閃耀奪目。

然而,這還只是女王所擁有的諸多珠寶中的冰山一角。

據英國作家Leslie Field出版的《女王的珠寶》一書記載,女王共擁有超過300多件的私人珠寶……

BBC紀錄片《女王的加冕》中也多次出現女王那些有市無價的珠寶的畫面。

這些珠寶最終將由誰繼承也成了公眾十分關心的話題。

儘管查爾斯和卡米拉作為繼任的國王和王后,是女王財產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但外界卻盛傳女王因對二人心存芥蒂,所以早早地就立下遺囑,將所有財產都留給了第二順位繼承人的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

而在女王的下葬儀式上,她生前的四件珠寶出現在了英國王室成員的身上,或許正是女王珠寶去向的佐證。

其中一條三層珍珠項鍊顯然已經被女王給了自己的女兒安妮公主。

而另外三件——楓葉胸針、千禧珍珠耳環和另一條三層珍珠項鍊則全部在凱特的身上被找到。

至於卡米拉梅根,則都佩戴自己的珠寶。

這似乎也證實了女王確實把大量的珠寶都留給了孫媳婦凱特的傳言。

然而王室內部有關珠寶的爭奪戰還迷霧重重的時候,半路又殺出了索要女王珠寶的「程咬金」,還是兩個。

一、印度民眾討要價值5.9億美金的「光明之山」

女王去世後,印度民眾就發起了述求,要求英國歸還本該屬於印度的稀世珍寶——「光明之山」

所謂「光明之山」,是一顆重達105.6克拉的巨型鑽石,估值5.9億美金

印度之所以會索要這顆鑽石,還得從這顆鑽石的來歷說起。

光明之山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的印度,當時這顆鑽石重達191克拉,是世間罕見的珍寶,千百年來都在歷代印度統治者手中流傳。

然而在1850年,東印度公司從年僅10歲的錫克君主達立普.辛格手中搶過了這顆巨鑽,並且以達立普.辛格的名義將其進獻給了維多利亞女王

雖然是稀世珍寶,但是英國王室對珠寶的眼光一向挑剔,拿到光明之山後,他們對鑽石的外觀並不滿意,覺得切割技術掩蓋了寶石的光芒,於是維多利亞女王命人對光明之山進行了二次切割。

光明之山也從原本的191克拉瘦身成了如今的105.6克拉,並且被女王鑲嵌在了一頂王冠底座上——這是英國王室唯一一頂用鉑金製成的王冠,除了光明之山外,其上還有2000多顆的鑽石。

但這頂王冠卻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因為光明之山也被稱作「被詛咒的鑽石」

印度歷史上戴上光明之山的男性君主大多沒有好下場,所以光明之山的背後有一個說法:男性佩戴它會召來厄運,只有女性佩戴它才能安然無恙。

估計大家都覺得它不祥,所以哪怕是女性君主也很少佩戴,只有亞歷山德女王曾和伊莉莎白二世的母親佩戴過。

這頂王冠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02年伊莉莎白二世母親下葬禮的棺槨上,此後就一直保存在倫敦塔中。

其實這並非印度第一次向英國討要光明之山。

2009年,印度國父甘地的曾孫就曾提出過這個要求。但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在訪問印度時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如果你向每一個提這種要求的人說『好的』,整個大英博物館將變得空空如也。」

而面對此次印度民眾的要求,英國政府和王室也是視若無睹,裝作若無其事。

二、南非討要價值75億美金的庫里南巨鑽

看著印度人民的述求,南非人民也想起了該找英國王室討回一樣珍寶——庫里南鑽石

庫里南鑽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開採出來時,這顆鑽石重大3106克拉,體積相當於一個成年男性拳頭的大小,在鑽石里是當之無愧的龐然大物。

不只是體積大,它的品質也是絕佳,被公認是世界上品相最好的鑽石,估價75億美元。

這顆鑽石在1905年被發現,此時的南非正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期間,而後就被以15萬英鎊的白菜價被「收購」,並在1907年被進獻給英國王室。

之所以說是白菜價,是因為當時王室為了切割這顆鑽石,光是加工費就花了8萬英鎊。

當時被請來將鑽石解體的是荷蘭著名工匠約·阿斯查爾,因為鑽石脆度很大,稍不留神這顆拳頭大小的鑽石就有可能從價值連城變成普通的碎鑽。

所以當約·阿斯查爾壓力巨大,敲擊時渾身都在冒冷汗,等鑽石終於被分成了9顆大鑽和96顆小鑽之後,他直接虛脫得暈了過去。

如今的庫里南已經不是一塊完整的鑽石,而是按大小被重新命名為「庫里南I號」、「庫里南II號」……

其中庫里南I號重量為530.2克拉,有74個刻面,呈水滴形,如今這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被鑲嵌在了英王權杖上。

庫里南II號則重317.4克拉,是目前世界上已存的第三大鑽石,外觀方形,磨有64個面。

它被鑲嵌在了帝國王冠頂部的十字架中心。

帝國王冠嚴格意義上來說,其實是一件「仿製品」。

因為,真正象徵英國王權的王冠本來是擁有356年歷史的聖愛德華王冠。

這頂王冠由純金打造,上面鑲嵌了近400顆的各色寶石,造型大氣典雅。

但這頂王冠也有一個缺點——太重了,因寶石太多,王冠重達4.4斤,英國的很多君主都只在加冕時匆匆一戴,然後就趕緊脫下來。

後來,維多利亞女王想到了一個辦法——打造一頂更輕的王冠,就是帝國王冠。

帝國王冠的造型與聖愛德華王冠如出一轍,雖然是仿製品,但是奢華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頂新王冠通體雪白,因為其上鑲嵌了2868顆鑽石和273顆珍珠,更有17顆藍寶石、11顆祖母綠以及5顆紅寶石。

而鑲嵌在王冠底座的那顆碩大的庫里南II號無疑是王冠上最奪人眼球的存在。除了庫里南II號,帝國王冠上的很多鑽石也來自庫里南原石。

對於南非人民的要求,英國王室同樣採取了充耳不聞的策略,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三、大英博物館裡來自中國的國寶

除了印度和南非,英國數百年的掠奪史註定了他們有很多財富都來源於其他國家。

有人曾經就女王的登基圖做過分析,發現她從頭到腳的珠寶都是從其他國家搶來的。

其實中國也有許多寶貝被英國以掠奪的方式收入囊中,如今都藏在大英博物館中,據稱數量多達2.3萬件

這些寶物的價值一點也不比那些鑽石、寶石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1、女史箴圖

雖然目前現存的《女史箴圖》是唐朝時期後人對顧愷之原作的摹本,但也絕對是國寶級的畫卷,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整幅畫長3.48米,高24.8cm,畫卷分為9段,是根據晉張華的《女史箴》裡記載的展示女德的故事而作的詩畫。

這幅《女史箴圖》曾經是乾隆皇帝的心頭好,愛蓋章的乾隆哐哐哐在這幅圖上狠狠地敲了37個章,足見乾隆把玩的頻率之高。

這幅圖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才落入了英國人的手中。

拿到這幅圖後,因為缺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大英博物館按照日本畫的方式進行裝裱,因此將整幅畫一分為三,可謂暴殄天物。

大英博物館也知曉此圖的價值,將其作為鎮館之寶,很少展出。

2、敦煌經卷

1900年,敦煌一名道士在敦煌石窟里發現了一間密室,裡面藏著大量的寫本文書和佛像,統稱《敦煌經卷》,這些經卷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00多年。

當時正是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外國人嘗到了甜頭,對中國的古董虎視眈眈,《敦煌經卷》現世的消息不脛而走後,很多外國人就來到敦煌,通過買通和欺騙的方式,盜走了這些經卷。

如今《敦煌經卷》分散在英、法、俄、日、美等多個國家,大英博物館中就有上萬冊。

這些記載著中國文化的文物,如今中國人要研究反而要跑到大英博物館去,著實諷刺。

3、《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一本集古代典籍於大成的書,朱棣還親自為其寫了序言和書名,全書共有11095冊,約3.7億字,被稱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如今存世的《永樂大典》是歷史上的兩本拓本,據說原本被藏在永陵,但原本是否尚存至今未得到證實。

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翰林院遭洗劫,丟失了大量的《永樂大典》。

至今,世界上僅存400餘冊的《永樂大典》,我國保有200餘冊,其餘流落在外,而大英博物館中就有9冊。

寫在最後:

不論是印度、南非還是中國,對於文物的追討在很長一段的時間裡都很難有結果。

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停止追索的行為,因為這不僅是在提醒英國曾經的侵略史,也是對自己的鞭撻。

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才能守護好自己的人民和財產的安全,否則再好的東西也會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