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嘉倫《請君》台詞引熱議,開不了口的「演貝」非得用原聲嗎?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9-27T20:26:21.470886+00:00

任嘉倫和李沁主演的《請君》正在熱播,任嘉倫在表演中有氣無力、缺乏感情的原聲台詞讓觀眾大呼出戲。甚至有網友做了AI配音對比,發現演員原聲竟然還不如AI配得好。

台詞不過關、靠配音演員代為「開口」的演員,如今被戲稱為「演貝」。最近,越來越多「演貝」開始使用原聲出演。任嘉倫和李沁主演的《請君》正在熱播,任嘉倫在表演中有氣無力、缺乏感情的原聲台詞讓觀眾大呼出戲。有人吐槽,小學生讀課文都比他有感情。甚至有網友做了AI配音對比,發現演員原聲竟然還不如AI配得好。

此前,國產偶像劇大都由阿傑、邊江、季冠霖、喬詩語四位配音演員配音,引發觀眾審美疲勞,不少人支持演員使用原聲;但也有人覺得,既然原聲太爛,索性花錢請配音提高作品質量,讓觀眾看得更舒心。演技、聲音可以割裂看嗎?用原聲,是演員應該做的嗎?

網友整理的四位配音演員作品

演技、聲音可以割裂看嗎?

使用原聲出演,似乎成了年輕演員的標配,也成了影視劇新的宣傳點。不過,這些原聲作品未必都讓人滿意。今年,古偶劇《夢華錄》熱播,女主角劉亦菲的原聲台詞就引發爭議。有人稱讚自然、有生活氣息,也有人覺得氣虛、聲音不圓潤,和同劇演員對比更是差一大截。一位配音從業者指出,劉亦菲台詞的最大問題是「詞斷意也斷」。

劇好看,但台詞不行,成了不少觀眾看劇時的糾結點。比如日前引發熱議的《請君》,不少觀眾覺得任嘉倫飾演的男主角陸炎人設有趣,演員在表情、演技上也可圈可點,只是一開口,瞬間讓人「下頭」。此前,該演員的作品多使用配音,在配音演員加持下,塑造過不少觀眾認可的角色。有人吐槽,原聲台詞這麼差,「以後還是乖乖當配音演員的臉替吧。」也有人覺得,這麼差的台詞還敢堅持用原聲勇氣可嘉,「要配得起演員二字」。

「使用原聲應該是演員本職工作,但也要看情況。」觀眾小月是《蒼蘭訣》忠實劇粉,該劇中兩位主演虞書欣使用原聲,王鶴棣則用配音。「我聽過王鶴棣的原聲,非常糟糕,如果他在這部劇里用原聲,可能不會像現在那麼受歡迎。虞書欣雖然原聲不錯,換個配音可能更好。」

演技和聲音可以割裂開來看嗎?在紀錄電影《追光萬里》特映會上,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提到,中國電影的很多先驅來自廣東、寧波,主要活躍在默片時期。電影《揚名立萬》中,楊浩宇飾演的「默片皇帝」關靜年就映射了那個年代默片演員轉型的困難。

不過,隨著時代變化,好演員的標準也在發生變化。石川介紹,阮玲玉的年代沒有基本的台詞訓練,而且,在默片時代,由於技術限制,現場無法錄音,演員聲音、台詞好不好,不是考量演員演技好不好的標準。有聲片出現以後,台詞就成了重要指標。

原聲台詞不行,不配叫演員

今年5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演員聘用合同示範文本(試行)》,其中明確提到:如演員方無法按照甲方要求(未能按時配音或配音質量欠佳等)完成配音工作的,演員方同意甲方有權為演員方出演角色選擇專業配音進行配音,相應成本(如配音酬金、差旅、食宿)由演員方承擔,或在支付給演員方的片酬中予以扣除。

電視評論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何天平認為,原聲台詞不好的演員,嚴格說不能達到「演員」的標準。「合格演員標準包括聲、台、形、表,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市場受到流量思維誤導,許多不符合標準的演員,往往不靠演技,而是一定程度上靠流量,在影視劇中大量出演角色。」

在他看來,《演員聘用合同示範文本(試行)》對使用原聲的特別說明更多是起到行業約束的作用,背後體現出「流量時代」所暴露的行業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和規範。「原聲出演是演員必備的素養,如果達不到,需要培訓合格後才能上崗。」

石川認為,現在很多年輕演員台詞不過關,可能與缺乏基礎訓練有關。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台詞就是表演課中最重要的課程,比如在一年級課程中,老師會要求學生練繞口令、氣息控制等,吐字清晰、聲音有表現力等都是基本要求。

上海戲劇學院一直很重視台詞表演教學,許多上戲畢業的演員都有較好的台詞功底。2018年,徐崢、鄭愷為謝晉導演的經典影片《大李小李和老李》滬語版配音,兩位演員都畢業於上戲。「當時配得很順,幾乎一遍過。鄭愷配男二號小李,兩個小時就錄完了,對台詞的處理很熟練。」

剛剛在上海大劇院結束演出的話劇《弗蘭肯斯坦》中,演員袁弘吐字清晰、充滿爆發力的台詞深受觀眾好評。他曾透露,自己在上戲表演系就讀時,一度以台詞為「致命傷」,靠著日復一日的苦練才成功翻身,但畢業後忙於影視劇拍攝,有段時間,他驚覺自己的台詞在退化。最近,他又開始經常訓練台詞。畢業20年,40歲的他肯定地說,「所有上戲的台詞繞口令,我一字沒忘,隨時可以來一段。」

演員鄭業成的大部分影視作品使用原聲配音,台詞功底也為觀眾認可。此前在接受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專訪時,他表示,使用原聲是一個演員該做的事情。「演員渾身上下都是戲,如果放棄了這一處,作品是不圓滿的,而且,演員對所飾演的角色會有自己的理解,配音則是表達角色理解的另一種方式。」在他看來,聲音作為表演的一部分,和表情、肢體是一個整體,演員在自己配音時,可以通過聲音、語氣的變化讓角色更有層次感。

用配音,情有可原?

有專家認為,演員並非完全不能用配音,比如本人音色和角色形象相差太大,導致一開口讓觀眾出戲,或涉及語言障礙時,可以請專業配音代勞。不過,這些特殊情況並非沒有解決辦法。在電影《海的盡頭是草原》裡,漢族演員馬蘇飾演的「草原母親」薩仁娜全程以流暢的蒙古語演繹角色,用的是自己的原聲台詞。「確實很難,但我接受了這個挑戰。我用了很長時間學習,在老師的輔導下完成表演。」

「如果演員音色和角色形象相差過大,說明在角色選擇時就不適合。」石川認為,演員在選擇角色時,也要考慮聲音是否合適。比如有些角色貫穿年代比較長,要從青年演到老年,需要演員有更高的聲音技巧,可以表現出不同年齡段的聲音特徵。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員符沖曾向記者坦言,演員本人的同期聲儘管最貼角色情緒,但對環境要求高,拍攝時雜音干擾、演員台詞不過關、後期審片修改等,都需要專業配音演員來救場。而且,專業配音演員參與,能節省製作成本。

不少製作方邀請配音演員或工作室打包配音工作,正是看中方便快捷。除了演員檔期難匹配、配音效率較低外,演員和團隊的交通、食宿費用也是不小開支,而頭部配音演員的工作室打包,費用只需每集一兩萬元。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下演員參與配音,通常會儘量在演員工作所在地找配音間和配音導演完成。「對作品有要求的演員來說,肯定是希望自己配音,而且,現場有配音導演指導、把關,效率、質量並不低。」但他也表示,演員是否使用原聲,有時也要取決於其他合作方的意見。「有時,我們建議使用原聲配音,但幾次溝通下來,片方出於多種因素考慮,會選擇使用配音。這種情況下,演員想原聲上崗也沒機會。」

石川介紹,過去上影廠就有專職副導演會對演員進行表演指導,演員組組長也會幫忙訓練缺乏經驗的新人。比如謝晉導演在拍《牧馬人》時,演員叢珊剛上中戲一年級,表演經驗不足,謝晉就讓老演員牛犇教她演戲,還會給她布置功課。過去,電影拍攝時還有一個「技術掌握」環節,許多老電影演員往往一句台詞要提供多種處理方案,在技術掌握環節中經過導演認可,才能進入實拍。「國營廠時代的拍攝方式未必適應當下社會節奏,但我們應該學習、繼承老一輩的創作態度和精神。」

何天平認為,演員台詞不過關、亂用配音現象已經成為一個長期的行業問題,當下大家對治理這一問題已經形成共識,但改變不會一蹴而就。在過渡期內,一方面片方應儘量減少使用配音的比重,同時演員自身也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我們也要正確看待配音演員這個職業,他們並不只是為解決演員自身台詞功底不好而存在的,也為立體化塑造角色、增強整個劇集的聲音表現效果等服務。」

「現在技術手段越來越多,演員如果演得不好,或是聲音不好,有上百種辦法可以彌補,但最終還是要回到原點,台詞和聲音是演員的基本功。」石川說。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圖片來源:資料

來源:作者:鍾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