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洋、孫悅合著《回家》銷量破十萬:隱藏心底14年的傷疤被治癒

東方今報 發佈 2022-09-27T21:18:24.619070+00:00

孫卓已經回歸原生家庭9個多月,這一家人的喜怒哀樂一直牽動著網友的心,除了孫海洋夫婦二人對一家人的團聚日夜奔波了14年外,孫卓的姐姐孫悅,也為這一天的到來期盼已久。

大象新聞記者 吳紫翼

孫卓已經回歸原生家庭9個多月,這一家人的喜怒哀樂一直牽動著網友的心,除了孫海洋夫婦二人對一家人的團聚日夜奔波了14年外,孫卓的姐姐孫悅,也為這一天的到來期盼已久。

在弟弟被拐的14年裡,孫悅用日記記錄著點點滴滴。如今弟弟回歸,孫悅再次用寫作的方式,將這一家人14年又57天發生的事情進行還原。

這次用鍵盤敲出的每一字,對於孫悅來說,是對隱藏心底14年傷疤的一次治癒。

十足的年味被滿牆的尋人啟事打破

孫悅從小生活在湖南永順,在她的記憶里,與其年齡相差5歲的弟弟孫卓從小就淘氣,兩人經常因為玩具或零食爭吵,「我們都是友愛的『互懟』」,姐弟倆的關係始終比較親近。父親孫海洋是家中的頂樑柱,經營著一家包子鋪,「爸爸凌晨兩三點就要起床準備食材,去店裡包包子。」

孫海洋從農村進城打工,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對子女的教育卻非常嚴格。孫海洋希望能給孩子們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2007年,孫海洋決定去深圳發展,讓兒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零幾年的時候,深圳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入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孫海洋與妻子先帶著孫卓一起去了深圳,為了不耽誤孫悅學習,父母先將她送往湖北監利老家,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讀書,待自己在深圳站穩腳跟後,再將孫悅接到身邊團聚。

2008年春節,孫悅被大伯送到了開往深圳的大巴車上,本以為等待著她的是一頓溫馨的團圓飯,可到家後心事重重的父親並未表露出見到女兒的激動之情。客廳里本應充斥著十足的年味,但牆上布滿了尋人啟事,「我一下都懵了。」孫悅回憶。

孫悅看到,在牆上的照片中弟弟孫卓身穿黃綠色短袖、藍色拖鞋,右手比著「V」字。孫海洋並未給當時10歲的女兒解釋這一切,「我當時年齡也小,對『人販子』、『拐賣』毫無概念。」但隨著警察陸續到家中做筆錄,孫悅才意識到弟弟丟了。

孫悅回憶,從那時開始,爸爸經常奔波在江西、湖南、廣東等全國各地尋找弟弟,最久的時候會長達一個月不在家。因為孫卓被拐,家中也經常迎來無盡的爭吵,氣氛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歡樂,氛圍變得壓抑,每每提到「卓卓」大家都會突然沉默,「他們也從來沒有正面告訴過我弟弟丟了,我也從來沒問過。」

弟弟被拐,讓孫悅的童年有了巨大改變,10歲的姑娘開始有了心事,她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每當她心裡難過、憋屈時都會用筆和紙記錄下來。

兩年前日記本中的一句話,成為創作的決心

孫悅回憶起孫卓走失後的生活,父母之間更多的是爭吵與互相指責,媽媽變得情緒化,在一次爭吵中,媽媽衝進廚房拿起菜刀要砍自己的手,「她讓爸爸把她殺了,還在地上磕頭,頭都流血了。」當時10歲的孫悅看到媽媽絕望的狀態不知所措,而這一舉措也成為了一道傷疤,深深刻在孫悅心中。

14年來,孫海洋日復一日地奔波,在孫悅心中,爸爸始終是一副堅強的模樣,他沒有在女兒面前哭過,不會將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偶爾回家一趟,會將自己一些難忘的經歷講給孫悅聽,「因為我年齡小,聽到爸爸講的故事,就會覺得很唏噓。」這些經歷、感受,也在孫悅數十本的日記中一一記錄著。

乖巧、聽話、成績優異......在孫海洋心中,女兒也一直是他的驕傲,每次提到孫悅,孫海洋都會都會感嘆,「孫悅小的時候從來沒有因為不聽話或學習不好接到過老師的電話,可以說她的成長從來沒讓我操過心。」而在孫悅看來,她認為爸爸的尋子之路已經非常辛苦了,自己幫不上忙,只有好好學習,不給父母添麻煩就是最大的回報。

孫悅順利考上了廣州的大學,大二的時候去歐洲做了交換生,畢業後,孫悅到新加坡讀研究生。2021年冬天,在孫悅即將畢業時,得知弟弟被找到的消息,「當時很震驚,又特別興奮,那一刻感覺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我的世界乍然明亮。」2021年12月6日認親儀式結束後,孫悅與孫卓視頻,看到弟弟時,是她23年來最光明的一刻。

孫悅翻看著這十多年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的點點滴滴。2020年9月15日,她給自己寫下了一句話,「我應該把這些故事都寫下來,我應該為他寫一部回憶錄。」這天發生了什麼孫悅已經記不清了,「當時卓卓已經丟了13年了,尋找孫卓已經變成了一件常態化的事情了。」她只記得這是自己在沮喪的時候用筆記錄下了這一念頭。

如今,孫海洋堅持尋子14年又57天,最終在警方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孫卓順利回歸原生家庭,孫悅也想把兩年前日記本中的願望實現。

希望給予讀者更多的溫情,而不是煽情

今年24歲的孫悅,在她的生命中有14年爸爸都在尋找弟弟,目前為止,這段經歷已經占據了她一大半的人生,「我也是跟著這些經歷長大的。」孫悅希望能夠將這段記憶像自己寫日記一樣,用書本永久地保存下來。

今年4月至8月,孫悅在孫海洋的口述下,完成了《回家》這本書籍的創作,「卓卓在這本書中參與並不多,當時採集DNA的一些經歷我會詢問他,但這些並未記錄著書籍中,只是想對弟弟多一些了解。」

孫悅向記者介紹,《回家》這本書主要是由「家庭內部」和「家庭外部」兩條主線構成,將孫海洋14年尋子之路中,家中所發生的一切以及孫海洋在外的所見所聞交織在一起,「我寫書就像寫歷史一樣,哪一天、幾點、幾分發生了什麼事,這些細節我都會客觀地還原出來。」

孫悅直言,最初不只是想講關於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案件的故事,而是想講千千萬萬尋親者的故事,甚至是一個小時代的故事,「90年代開始,農民進城務工,這波熱潮讓全國人口流動性劇增,拐賣兒童的案件在全國各地都有,我希望通過爸爸這個切入點去記錄這個時代。」

孫悅是書籍的創作者,也是事件的親歷者,她坦言,在創作中時常情緒崩潰,「當我把10歲那年父母拿刀吵架的情節抽絲剝繭地描述出來時,我對著電腦撕心裂肺地哭。」這件事發生過後,孫悅從來沒因此流過淚水。

這14年來,孫悅將很多類似的記憶都封存在心底,壓抑著,「我會逃避,不敢刻意地去想,只想一直向前看,好好生活。」而這次創作,對於孫悅來說,結果不一樣了,與其說撕開心底的傷疤,不如說是一次治癒的過程。

「書中主要是寫他在尋子道路上所遇到的人和經歷的事。」在為這本書命名時,孫悅表示,原本希望能夠用爸爸尋找弟弟的時間——「14年又27天」作為書本名稱,但孫悅希望帶給讀者更多的是溫暖,而不是煽情,便將書名改為《回家》,「配上孫卓與父母認親時相擁的畫面,黃色的色調更加溫情,希望能夠給讀者傳達一種光明的感覺。」

《回家》是孫悅的第一部作品,發售僅一周左右的時間,銷量就超過10萬餘本,「最開始就是為了記錄,沒在銷量方面設定過目標。」孫悅直言,目前的效果已經超出預期,希望能夠通過父親的故事,讓更多人關注到更多沒有團圓的家庭。

寫作是孫悅24年來的一個夢想,未來是否還會不會繼續寫書,孫悅坦言,「還沒有具體規劃,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今年夏天,孫悅放棄了深圳教師的事業編制,決定重拾學術夢想,繼續考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