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北溪管道,同一天突發事故,俄歐和解的退路,已經被斷了?

老高評論 發佈 2022-09-27T21:45:33.994228+00:00

北溪1號和2號管道同一天發生嚴重事故,是意外的巧合,還是一些外部勢力的有意為之?俄羅斯方面日前表示,通往歐洲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兩條天然氣管道,都在同一天出現了壓力急劇下降的現象。

北溪1號和2號管道同一天發生嚴重事故,是意外的巧合,還是一些外部勢力的有意為之?

俄羅斯方面日前表示,通往歐洲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兩條天然氣管道,都在同一天出現了壓力急劇下降的現象。其中,「北溪-2號」的管道壓力,從此前的300巴,降低到了7巴,也就是接近7個標準大氣壓的水平。除此之外,相關機構已經在丹麥附近海域檢測到了泄露的管道氣體。截至目前,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調查中。

首先我們要說明一點,由於西方的制裁,俄羅斯目前關閉了「北溪-1號」和「北溪-2號」兩條天然氣管道,但停氣並不代表管道內沒有天然氣,反而是因為這些管道位於水下,需要定時注入一定量的天然氣,從而避免它們被海水的水壓破壞。

但說實話,不論是歐洲還是俄羅斯,其實都不願意看北溪管道出現事故。普京用能源來反制西方的這招雖然夠「狠」,但同時自己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在「北溪-1號」徹底停運後,俄羅斯政府不僅少了每年55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收入,而且還要每天再花1000多萬美元來焚燒處理多餘的天然氣。

所以普京此前就曾表示,只要西方能解除對「北溪-2號」的制裁,那麼俄羅斯就可以繼續向歐洲輸送天然氣。此外,俄羅斯政府也在多個外交場合中表達了類似的態度。可以說,如果沒有政治層面上的阻礙,俄羅斯肯定是希望北溪管道儘快通氣的,畢竟油氣出口是俄羅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而對於歐洲來說,情況就更加嚴峻了,如果北溪管道出現了問題,那麼俄歐和解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沒有了,歐洲將在徹底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面對這個冬天。「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對能源價格最敏感的群體,歐洲普通百姓已經對現在的情況非常不滿,而且這種不滿隨著溫度的下降正在逐漸上升。

9月25日,大批德國民眾舉行抗議示威活動,要求歐盟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措施,儘快讓「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道重新啟動。抗議者表示,現在歐洲的能源價格不合理,而只有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才能在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目前正處於陰冷的雨季,首都柏林的溫度已經下降到了10度。

話題回到北溪管道泄漏問題上來。有俄媒猜測,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目前都處於停止工作的狀態,不太可能是因為自身故障而導致的泄露;而且兩條北溪管道,在同一天出現了壓力急劇下降的問題,時間上也未免太過於巧合。而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所謂的巧合,有的只是必然」,因此俄媒推測,兩條北溪管道很可能是遭到了人為破壞。

到底是誰破壞的,我們目前尚且看不到什麼證據,只能等事故調查結果出來。但我們不妨仔細想想:誰最願意看到北溪管道停止工作?誰最願意看到俄歐徹底決裂?而誰又能從中獲得最多的利益?美國?烏克蘭?波蘭?答案顯然不言自明。

這裡跟大家分享兩組數據。第一,國際能源署今年6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向歐洲供應的天然氣量首次超過俄羅斯,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目前已經躍居世界首位。

第二,美國一位能源專家表示,在美國裝滿一整艘船液化天然氣現在只需要6000萬美元,而歐洲平均的收購價格則高達2.75億美元,計算下來,美國公司每批液化天然氣貨運單可以賺得超過1.5億美元。

冬天就要來了,許多歐洲老百姓原本指望著俄烏衝突在冬天前就結束,這樣西方就能取消對俄羅斯的制裁,重新讓俄羅斯的天然氣輸送到歐洲,讓能源價格趨於穩定。

而從現在看來,不僅俄烏衝突有進一步升級的趨勢,在冬天前不太可能結束,而且俄歐的決裂似乎也已經不可逆轉,這次北溪天然氣管道事故,恐怕只是壓倒駱駝的其中一根稻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