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擅長奔跑的人再次突破極限:擁有最完美跑姿,過極簡生活

是個人物 發佈 2022-09-28T05:57:33.018701+00:00

在田徑領域,有兩項紀錄最為引人關注。一項是最短的一百米,它代表著人類身體在奔跑時的速度極值,2009年柏林田徑世錦賽,牙買加名將尤塞恩·博爾特將這一紀錄定格在9秒58。


在田徑領域,有兩項紀錄最為引人關注。


一項是最短的一百米,它代表著人類身體在奔跑時的速度極值,2009年柏林田徑世錦賽,牙買加名將尤塞恩·博爾特將這一紀錄定格在9秒58。


而另一項紀錄則是最長的馬拉松,它代表著人類身體在奔跑時的能力極致,2022年9月25日,柏林馬拉松,肯亞運動員埃魯德·基普喬格以2小時01分09秒完賽,將原本由自己保持的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縮短了整整30秒。


在過去十年中,基普喬格獲得了兩屆奧運會的冠軍,拿到了10次大滿貫級別的馬拉松比賽冠軍,創造了馬拉松世界紀錄,還曾在一次「實驗環境」的挑戰中突破人類極限——成為唯一一位將馬拉松賽程跑進兩小時的運動員。


沒有人會否認他的GOAT(Greatest Of All Time)地位,也沒有人否認他是史上最偉大的跑者,甚至有人將他稱為「人類物種的全能傳奇」。


今天,在人類最新的馬拉松世界紀錄誕生之後,我們不想一遍遍重複基普喬格的偉大,我們只想告訴你,這個地球上最擅長奔跑的人,為什麼是他?



文|
令頤

編輯|金石


基因與環境


1984年,基普喬格出生在肯亞西部南迪縣的一個傳統卡倫金家族中,他是四個孩子裡最小的一個。母親是一位嚴苛的幼兒園教師,而他只從相片裡見到過早逝的父親。


在他生活的村落不遠處,是埃爾多雷特,這個村子曾走出過40多位卡倫金族的世界級長跑冠軍,是「冠軍之鄉」,被稱為所有長跑運動員的耶路撒冷——在體育界,這也被稱為「肯亞奇蹟」。


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歐美學者都試圖從基因和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這一現象。有學者認為,卡倫金人修長的下肢、窄而瘦的軀幹會幫助他們「節能」,比起其他運動員,他們每跑一公里的耗能可以減少8%。


還有人會追溯肯亞人,特別是卡倫金人的過往。生活在以野生動物聞名的肯亞,卡倫金部族尤其擅長打獵,在追趕動物的過程中,他們提升了自己奔跑的能力。而終日需要與動物搏鬥的生活,也使得卡倫金人格外好勝,這也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在競技運動中的精神屬性。



除此之外,地理環境也深刻地影響著這些運動員的表現。


紀錄片《為跑步而生,肯亞的秘密》提及,生活在海拔2500米的高原地帶,這也是肯亞長跑運動員的優勢。在高海拔地區訓練,可以提高運動員體內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人體的攝氧量也會因此提高。等運動員回到平原地區跑步的時候,攝氧能力更強,能夠完成更高質量的呼吸活動,因此,他們也會有更大的競爭優勢——這也是很多運動員嘗試提高成績的一種訓練方法,「Train High, Compete Low (在高海拔訓練,在低海拔比賽)」。


除了海拔,埃爾多雷特也具備孕育長跑冠軍的自然條件。在這裡,人們可以毫無障礙地俯瞰東非大裂谷,紅沙土、森林、草地取代了城市中的瀝青、水泥,成為了最佳賽道。


這裡的白天氣溫常年保持在24℃左右,空氣清新,幾乎毫無污染,天然鬆軟的紅土不僅可以為運動員提供極好的減震性,避免傷病,還可以鍛鍊運動員的小腿力量。


未經人為處理、自然凹凸不平的紅土路面,也使得運動員在訓練時必須全神貫注,並隨時注意躲避,因此,來自這裡的運動員通常都有一副靈活又穩定的腳踝。


這些都構成了基普喬格稱為歷史級跑者的基礎,但這並不是全部。



「史上最美的跑姿」


必須要承認的是,作為長跑運動員,基普喬格具備相當完美的身體條件。


伯明罕大學的一篇體育科學論文指出,頂級馬拉松運動員往往身材矮小,這會提高運動員的跑步效率,降低受傷的概率。同時,矮小的身材還可以幫助運動員穩定體溫,這在長距離跑步中尤為重要。


基普喬格身高5英尺6英寸(約167cm),體重約115磅(52KG),有著解剖學草圖上的標準體格,BMI指數常年保持在19,全身幾乎沒有一克多餘的脂肪。《紐約時報》體育評論員斯科特·卡喬拉稱:這是為心血管機能的巔峰而生的身體。


而他還有一項最強大的能力——根據耐克科學團隊給基普喬格進行體測的數據,他的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乳酸含量極低——在長距離跑步過程中,跑者需要消耗氧氣,因此會持續產出乳酸,這也是運動員變得疲憊的主要因素。


乳酸閾值,是一項用來評定運動員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標。乳酸閾值越高,同等運動強度下所產生的乳酸就越少,相應的運動表現就越好。普通人的乳酸閾值在60%左右,而據科學家的推測,像基普喬格這樣頂尖的馬拉松運動員,乳酸閾值可以達到90%。這使得基普喬格可以在運動過程中及時進行自我修復,同時,他對疲累的敏感度也會降低。


此外,基普喬格還擁有被譽為「史上最美」的跑姿。


首先,在跑步的過程中,他的腳掌最先落地,這會幫助他更有效率地蹬地,並保持相對較高的步頻,略高於每分鐘180步;其次,奔跑時,他的膝蓋始終保持彎曲,這樣當他的腳開始承受壓力時,可以得到足夠的緩衝,與此同時,他的整個身體始終保持微屈,向前傾斜,這就增加了他前進的動力,伸展自己的髖部。


非常難得,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跑步時,基普喬格的頭和軀幹始終都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肩膀沒有晃動,這意味著他全程都在以合適的力度控制著腹部核心——在馬拉松比賽42.195公里的跑程中,從發令槍響到抵達終點,他幾乎能保持完全一致的跑步姿勢,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也需要極強的自制力。


「(他的)身體特別緊湊,跑起來沒有任何多餘動作。」這是馬拉松世界冠軍孫英傑對基普喬格跑姿的評價。對此,國際田聯主席塞巴斯汀科的評價是:「(他)有著完美的體態,他的跑步動作也幾近完美……他幾乎是浮起來的。」


至於那個畫面,塞巴斯汀科形容道:「他的雙腳踩到地上的時候,就像美夢成真。」



關鍵的決定


基普喬格能夠成為馬拉松之神,一個因素至關重要——原本練習5000米項目的他,在遭遇成績瓶頸時,及時地選擇了轉項馬拉松,就好像一個人站在命運微妙的岔路口,而他最終選擇了那條正確的路。


而在這個選擇背後,則是一位與他合作了20年的教練,以及師徒之間無條件的信任。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7歲的基普喬格和村子裡的朋友們圍坐在一台黑白電視前觀看了男子3000米的比賽,來自肯亞的派屈克·桑最終獲得了一枚銀牌。十年後,基普喬格找到派屈克·桑,並希望能跟著他練習跑步,參加比賽。


當時,派屈克問起基普喬格的全名,隨後驚訝地發現他的母親竟然是自己幼兒園的老師。當時,家境貧寒的基普喬格還從來沒戴過手錶,派屈克就把自己的天美時(TIMEX)手錶送給了他。從那之後,這對師徒的合作一直延續到現在。


談起基普喬格和其他孩子的不同時,派屈克特別強調了一點——信任。最初合作時,他會布置一周的訓練計劃,讓孩子們自己回去練,很多孩子會問為什麼,或者擅自增減,只有基普喬格會嚴格執行,從不討價還價,也從不提出質疑。



在派屈克的帶領下,基普喬格在長跑比賽中接連獲勝,18歲那年便拿到了田徑世錦賽男子5000米的冠軍,隨後,又接連在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獲得同一項目的銅牌和銀牌。但在5000米比賽中,他始終無法突破瓶頸成為最優秀的那一個,直到2012年,在倫敦奧運會選拔賽中,他只獲得了第七名,沒有機會代表肯亞出征。這對訓練了十年長跑的基普喬格而言,是一個災難性的時刻,而這時,派屈克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何不去試試馬拉松呢?


2012年裡爾半程馬拉松,基普喬格首次亮相,便獲得季軍。2013年漢堡馬拉松,是基普喬格參加的首個全程馬拉松比賽,他以2小時05分30秒的成績贏得第一枚馬拉松冠軍獎牌。


其實,在自己馬拉松首秀的地點選擇上,基普喬格和派屈克產生了分歧。基普喬格同時也收到了倫敦馬拉松組委會的邀約,他更想參加名氣更大的倫敦馬拉松,而派屈克卻希望基普喬格把首馬的地點放在德國漢堡——關注度、參賽者水平都遠不如倫敦馬拉松。


師徒二人關在房間聊了整整兩個小時。「馬拉松對你來說是個全新的領域,你要學的東西還很多。」派屈克告訴基普喬格。在倫敦,他最多只能獲得一個不錯的名次,而在漢堡,他有絕對實力問鼎冠軍——首馬奪冠,對剛剛轉項的基普喬格來說意義更加重大。


權衡了一下,基普喬格聽從了教練的建議,此後,他更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職業生涯完全託付給了派屈克。


根據派屈克的回憶,20年來,基普喬格沒有一次問過他任何關於訓練的事情。「他來訓練場訓練,我們會在特定的那一刻給他當天的計劃,他就照著我們的計劃做,他從來沒有要求過一年的計劃,一周的計劃,一個月的計劃,一次都沒有。」


2018年,基普喬格寫了一封信,名為《致年少的自己》。在信中,他這樣寫道:「派屈克對於你,將遠遠不止是一個教練,他會成為你的精神導師、你的生活教練,以及一個父親般的角色。他將托舉起你,去摘取世界比賽及奧林匹克的桂冠,並創下世界紀錄,達到一個年少懵懂的你完全難以想像的高度。」



恆心與耐心


曾經有粉絲稱基普喬格是一位「殘暴」的跑者,對此,基普喬格本人表示欣然接受。


在肯亞高原一處海拔超過2500米的地方,派屈克·桑建立了卡普塔加特訓練營(Kaptagat),這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長跑運動員溫床。


2002年,基普喬格剛來到營地的時候,這裡甚至沒有自來水,日常用水還需要運動員們從附近的井中取水。直到五六年前,這裡才有了自來水和太陽能電池板供暖。


但就是在這裡,基普喬格接受了近20年的訓練。20年來,他的日常幾乎是固定的:每天清晨5點前起床,5點50分就開始跑步。一周之內,他和其他營員會進行一次比賽強度的長跑(30-40公里),幾次慢跑,兩次核心訓練,此外還有每天一次力量訓練和身體調理,以及一到兩次法特萊克訓練(賽道上的速度訓練)。在這樣的規劃下,每周,他的跑步量超過200公里。


這樣的訓練生活日復一日。「我總是告訴人們,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交易:努力工作。」基普喬格說,「如果你努力工作,遵循要求並正確設置優先級,那麼你就可以真正做到不走捷徑。如果你選擇走捷徑,你就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在很多網絡討論區中,粉絲和路人們也都在驚嘆:「為什麼基普喬格跑這麼多,還能保護好膝蓋?」對此,團隊的體能師馬克·羅伊說:「基普喬格會用大量時間來恢復身體。」


這也是基普喬格的運動哲學——在「殘暴」的訓練背後,是極其有耐心的身體恢復和對自己運動生命的珍視。


其實,在馬拉松迷之間,一直流傳著一個問題:「如果基普喬格多參加一些比賽,他是不是會拿下更多的冠軍?」自2013年以來,基普喬格由5000米長跑運動員轉型馬拉松運動員,他的參賽頻率是雷打不動的每年2場,每兩場比賽之間的間隔時間在4-6個月,從不貪心,從不急於刷新紀錄。


留給自己充足的恢復和備賽時間,這也是基普喬格很少受傷的原因之一。



自律


「Only the disciplined in life are free.」唯自律者得自由——對於所有的競技運動員而言,這是最基本的職業格言。基普喬格亦是如此。


20年職業生涯中,他始終保持著固定的作息、嚴苛的飲食計劃,即便是在社交媒體無孔不入的當下,他也始終與手機和網絡保持著距離。


去年8月8日,基普喬格在東京奧運會馬拉松項目中奪冠。按照組委會的安排,當天下午,獲獎者和他們的教練團隊需要從札幌飛去東京領獎,以便參加當晚的閉幕式。


受疫情影響,抵達東京後,運動員團隊在機場滯留了許久。當時,十幾個人窩在同一個房間中消磨時間,大多數人都癱坐著玩手機,除了基普喬格。他獨自沉默地縮在沙發里,偶爾和身邊的人說兩句話,全程都沒有碰過手機。後來,銅牌獲得者巴希爾·阿卜迪將這個場景分享到了Twitter上,並調侃道:「(基普喬格)他不是人類。」


而在此之前,2019年10月,在維也納,他以1小時59分40秒完成了人類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嘗試,成為第一位將馬拉松成績帶進兩小時的運動員。這次實驗,被稱為「159挑戰賽」。


賽程結束後,這場跑步的領跑員、經紀人等所有參與者舉辦了一場大型慶功宴,基普喬格為41名陪跑的配速員頒發了獎盃。在宴會中,所有人都非常興奮,把酒言歡,只有基普喬格滴酒未沾。在和他們說完一肚子感謝的話後,他獨自回到酒店,像往常訓練時一樣,趕在十點之前沉沉睡去。


後來,有記者問及此事,基普喬格只是很平靜地回答道:「在超越終點線的那一刻,慶祝就已經結束了。」


謙遜


基普喬格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他身邊的朋友、教練、配速員,幾乎所有人都會提到一個詞:謙遜。「他不用去模仿這件事,那是從他內心自然散發出來的,也是他做人做事的一切根本。」教練派屈克說。


曾獲得1968年波士頓馬拉松冠軍的安比·伯福特至今仍記得一件事,那是2005年,伯福特和妻子一起跟隨一小群美國長跑運動員參觀了東非大裂谷及基普喬格的訓練營地。伯福特的妻子是一位狂熱的慢跑者,想嘗試在營地進行一次慢跑訓練,但因為不熟悉場地,且從未嘗試過如此高海拔的跑步,伯福特便向眾人詢問,是否有人願意以低速陪跑。基普喬格舉了手,走上前去,臉上帶著輕鬆的笑意。那時,基普喬格已經是5000米的世錦賽冠軍和奧運會的季軍。


發令槍響後,其他人揚長而去,但基普喬格一路上都陪在伯福特夫妻身邊。這件事令伯福特印象極深,在他們看來,如此有耐心、不擺架子、不張揚的品質,很多跑步精英都不具備。


在馬拉松賽場上,基普喬格是屢獲金牌的世界冠軍。從2013年到2019年,他總共參加了12次正式的馬拉松比賽,有11次獲得金牌,他還是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並在一次測試賽中突破了人類的身體極限——在兩小時之內完成了42.195公里的馬拉松賽程。


但這一切都沒能改變他。


回到訓練營里,基普喬格仍然沒有一點架子,對每一個隊友都非常尊重。他們湊在一起看籃球比賽、F1比賽,關係熱絡,前往訓練營受訓的運動員來來往往,總在變化,基普喬格會珍重每一段友誼:「友誼有關於生命,生命又是一段旅程,這是我將要創造歷史的時刻,而他們也將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訓練營中每年都要從30位隊員投票選出一位「領導」,來做一些關鍵決策。基普喬格幾乎每一年都能當選,但一遇到問題,他就和隊員們一起商量,派屈克因此調侃他,「他一點都不像個領頭羊,不會利用特權。」


「我不想在人群里引人注目,我想融入大家,不論這個群體的教育程度高低如何。我想跟每個人自由地互動。」基普喬格說。



極簡的生活


作為馬拉松比賽中的王者,基普喬格卻過著最簡潔、最單調的生活。在很多媒體的報導中,比賽之外,他是個苦行僧。


「要在體育運動中取得成功,不需要任何高調的居住地。」基普喬格說。在訓練營中,他和隊友共用一間雙人房,房間牆壁幾乎是光禿禿的。在他的床頭,只貼著一家五口的合影,還有巴西作家保羅·科埃略的一句話:「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遵守一條規則:永遠不要對自己撒謊。」


他和其他跑者一樣按時按點訓練,自己打水刷鞋,打掃廁所,趿拉著拖鞋回到窄窄的單人床上翻查訓練手冊。他所有的日用品用一個粉色塑料筐就能裝滿。他每天的飯菜也很簡單:自製的麵包、當地的水果和蔬菜、大量的肯亞茶、一些牛肉,以及他最喜歡的食物——ugali,一種濃稠的玉米粉粥,至於其他的補品,他一概不吃。


想要放鬆的時候,他就回到家裡的農場,那裡種著香蕉、蔬菜,餵養了兔子、雞、鴨、牛。2019年,他贏了倫敦馬拉松之後,有粉絲給他送了一頭奶牛,之後,每年他贏了比賽,都有新的牛送到他家農場。


當地的寵物店老闆記得,每個月,基普喬格都會親自騎著摩托車來店裡買動物飼料。他喜歡親自餵養這些動物,看它們吃東西。


看到動物們的成長過程,基普喬格會特別開心,他說:「尤其是在訓練之後——你去看看動物們,會感到放鬆,也可以提神醒腦。」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強大也最富有的馬拉松運動員,基普喬格的生活信條極為質樸,「簡單生活、努力訓練、踏實過日子,這些讓我感到自由。」



家庭


上周末,基普喬格在柏林再一次刷新馬拉松世界紀錄之後,他的妻子格蕾絲·薩格特十分開心地向媒體表示,為了祈禱丈夫能在柏林馬拉松比賽中獲得奇蹟般的表現,她特意斷食了一周。


生活中,格蕾絲·薩格特和三個孩子是基普喬格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媒體報導中,格蕾絲19歲那年與基普喬格相愛。他們是同學、鄰居,格蕾絲的哥哥還是基普喬格的鐵哥們。相戀一年之後,二人以卡倫金族的傳統方式舉辦了婚禮,並先後迎來了3個孩子。現在,他們的長女林恩已經15歲了。「從小學到高中,我一生都在跟隨基普喬格學習。我是他的妻子,在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一直是他的支持者。當他離開時,我會照顧孩子和農場。」


基普喬格的家距離訓練營只有25公里,但每周只有星期天,基普喬格才會回家。「他和孩子們一起在房子裡跑來跑去,一起看F1賽車的比賽,去教堂做禱告。」這是格蕾絲能夠享受到的為數不多的相聚時刻。


基普喬格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格蕾絲都是他最重要的分享者。但有時,這種分享卻要受到保守傳統的規訓。


2019年,在「159挑戰賽」基普喬格成功破二跑過終點後,格蕾絲第一個衝過去和丈夫擁抱在了一起,然而,這一舉動卻引起了很多卡倫金族人的反對——因為,家族的傳統禮教中有所規定,在公共場合,妻子不能擁抱丈夫。



「最後一公里微笑」


在基普喬格的每場比賽中,人們都會嘗試去捕捉一個經典瞬間——「最後一公里微笑」,在賽場上,每到最痛苦、最難跨越的時刻,基普喬格的臉上都會露出一抹微笑。


2015年9月,基普喬格第二次參加柏林馬拉松。跑到5公里處的時候,他左腳的鞋墊滑到了鞋子外面。對於馬拉松運動員來說,這是災難的一擊,這會讓他的腳在跑步過程中漸漸磨出水泡,不適感和疼痛會持續影響運動員的比賽狀態。


但是,帶著這片外溢的鞋墊,基普喬格以29分19秒的成績率先完成了10公里的賽程,比當時10公里的世界紀錄還提前了5秒。但在這之後,右腳的鞋墊也滑了出來。基普喬格並沒有停下來,也沒有減慢速度,而是繼續勻速穩定地前進。


臨近終點的時候,基普喬格露出了「最後一公里笑容」。最終,他率先衝過了終點線,還跑出了當時的個人最佳成績,而代價是,他的兩隻腳已經磨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左腳大腳趾還被割傷,流了很多血。


至於自己為什麼會在比賽最痛苦、最艱難的最後一公里露出笑容,基普喬格說,這是一種極強的心理暗示,「我知道臉上有300塊肌肉,其中有一些連接大腦神經,當你露出開心的表情,你的腦袋會接受到你快樂的信息,跟著你的身體就不會痛了。所以我喜歡笑著跑完最後一公里。」


科技與極限


在田徑界,有兩項紀錄極為引人關注,一項是最短的一百米,它代表著人類身體在奔跑時的速度極值,2009年柏林田徑世錦賽,牙買加名將尤塞恩·博爾特將這一紀錄定格在9秒58。而另一項紀錄則是馬拉松,它代表著人類身體在奔跑時的能力極致,2018年,柏林馬拉松,基普喬格將這一紀錄定格在2小時01分39秒。


人類真的可以在兩小時之內完成馬拉松比賽嗎?曾有科學家經過複雜的計算之後得出結論:第一個能在兩小時之內跑完馬拉松的人,要在2075年才出現。即便是在最完美的比賽情況下,也沒有多少人相信,真的有人可以突破兩小時的關口——那是人類的身體極限,難以超越。


為了突破這一極限,基普喬格進行過兩次嘗試。


第一次是2017年,基普喬格在2017年義大利蒙扎賽道的測試賽中跑出了2小時00分25秒,跑完後,基普喬格略有遺憾地說,「世界距離我們只有25秒。」


隨後,他和團隊又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準備——這個精密的準備過程,也堪稱競技體育項目與當代科技的完美配合。


根據以往比賽的成績,基普喬格背後的英利士(INEOS)團隊進行了科學分析——他最好的運動狀態是在濕度低於80%,溫度保持在7℃到14℃左右。而比賽開始時,9℃的溫度和每秒0.5-1.5米的風速是極其理想的外部條件。


為此,英利士科學團隊將第二次挑戰的地點選擇在了維也納普拉特公園的一條大道,這裡距離基普喬格在肯亞卡普塔加特的訓練營只有一個時區,他不用再勞心倒時差的問題,溫度和濕度也很理想。


同時,為了讓基普喬格腳下獲得足夠的支撐和平衡感,通過科學計算,他的團隊用瀝青在路面轉彎處創造出了一個10度的旋轉角度,這樣一來,每一圈能夠讓基普喬格省下3秒鐘的時間,總共加起來就是12秒,這對於他保存體力至關重要。



團隊裡的科學家羅賓還跟他的助手一起研究了一個風阻最小的跑步隊形。他們利用流體力學模組,和電腦模型進行了分析,做了跑步者的迷你模型,放到風洞裡,並以不同的隊形來測試。


最終,他們得出結論,配速員們需要擺出「Y」字形,形成一個屏障,為基普喬格遮擋四面的來風。還有一位配速員會跑在基普喬格的正前方擔任「破風者」,在這樣的隊形下,基普喬格所處的位置會是一個幾乎無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他只需要承受過往比賽中1/6的拉力。


耐克公司也為基普喬格設計了最新版本的ZoomX Vaporfly跑鞋,鞋的重量比之前輕了15克,但鞋底變得更厚,「就像一根迷你的彈跳杆」,可以吸收大部分踩在柏油路面上的壓力。


2019年10月12日,維也納普拉特公園,人類對於自己身體極限的挑戰正式開始。


當天維也納的街頭,聚集了12萬名群眾,其中有至少5萬人是主辦方特意召集來為基普喬格打氣的——道路兩旁的圍觀群眾太少,被認為是基普喬格第一次「破二」失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比賽中,基普喬格的經紀人瓦倫汀騎著自行車給他送補給品,精準地控制他在比賽中攝入的補給品,他的營養師則負責測量他的補給攝取量。跑步過程中,基普喬格將他喝完的水瓶丟到路旁,前線人員立刻撿起來,再去送給營養師。營養師會通過稱重的方式得知他攝入了多少補給品。


最終,即將35歲的基普喬格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成功破二,人類首次在男子馬拉松項目跑進2小時。


只是,因為這次挑戰並非正式的比賽,且整個賽程過於完美,這個成績並未被國際田聯承認,也有很多主張只靠人力進行跑步運動的純粹主義者發出質疑,但這仍然是人類挑戰身體極限的重大突破。


在基普喬格看來,完成這次挑戰並非想要標榜自己,他更多地是做出一個示範,向許多運動員和下一代年輕跑者證明,人類終有一天會在符合現有規則的情況下跑進2小時,正如他始終信奉的那句話,「人類沒有極限」。而他的終極目的則是「鼓舞每個人,讓更多人愛上馬拉松」。



熱愛


最終,基普喬格「破二」被拍成了紀錄片,取名《最後的里程碑》。


在整個影像記錄中,有一個群體同樣不可忽視。在破二的挑戰中,先後有41位配速員陪伴基普喬格完成挑戰。這些配速員也被稱為「兔子」,他們輪番跟隨在基普喬格的身邊,擺出「Y」字形,形成一個人為屏障,為他遮擋四面的來風。在挑戰開始之前,基普喬格就對所有的配速員表示了感謝,他真誠地說:「感謝你們抽出時間,來幫助我完成這一崇高的挑戰,創造歷史。這無關於競爭,與其他任何事情都無關,這關乎於創造歷史,關乎於改變人類的思維方式,這就像是登上月球,然後重返地球。讓我們一起前往月球,然後再回到地球慶祝。」


當天的「兔子團」隊伍里有15位肯亞籍、7位美國籍以及6位烏干達籍選手,還有來自澳洲、挪威、衣索比亞,以及一位日本的配速員。他們之中,最年長者44歲,曾5次參加奧運會,年紀最小的才剛剛滿18歲1天。


當發令槍響後,他們和基普喬格一同奔跑,在那個時刻,跑步只是一項讓他們沉迷其中的運動,無關金錢、無關聲名。一位年輕的美國配速員說道,「跑步是世界上最自然的運動,當你長大學會走路,就開始會跑步了。這是這項運動最迷人的地方。你甚至可以光著腳跑,你不需要任何別的東西。」


這也是支撐無數跑者的最強動力——熱愛。


在基普喬格的少年時代,跑步是一種選擇,一個改變生活的可能性。


初中畢業輟學後,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從當地人那裡收集牛奶,然後騎車到20公里以外的鎮子賣掉。每升可以賺到一肯亞先令(0.67便士)。他存了五個月的錢,才買下了第一雙跑鞋。


在基普喬格看來,肯亞之所以能夠稱霸田徑界,是因為運動員們將運動視為自己的職業,一份能夠賺錢、得到三餐溫飽的職業,而絕不是為了興趣而選擇跑步,「我們大部分的運動員來自一個貧困家庭,你必須奮鬥,必須要保持強壯。」


但時間讓他明白了什麼才是自己奔跑的源動力。他的描述非常生動:「在生命的旅程中,伴隨著起起落落,高潮和低谷,馬拉松中有太多的挑戰,有訓練時的傷病,奔跑中的疼痛,還有在完成馬拉松時發自內心的快樂,每個人堅信自己體內的能力,馬拉松就是生命。」


去年,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基普喬格衛冕馬拉松項目的冠軍,成為了奧運歷史上第三位男子馬拉松兩連冠的選手。閉幕式現場,站在領獎台上,時年37歲的基普喬格眼淚一直在打轉,這一幕讓世界各地的很多觀眾動容。


走下領獎台,基普喬格談起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能作為一個給這項運動帶來靈感和改變的人而被人們記住。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家庭都把跑步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前天,以38歲的年紀在柏林將馬拉松世界紀錄整整縮短了30秒的基普喬格,談起了現在的自己:「我的腿和我的身體仍然感覺很年輕,但最重要的是我的頭腦,也讓人感覺新鮮和年輕。」


隨後,他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宣布,他會參加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到那時,他將年滿40歲,從現在起,每個人都期待著那一天早點到來。



【參考資料】

[1] 紀錄片《基普喬格:最後的里程碑》

[2] 紀錄片《破2全程紀錄片-基普喬格的第一次嘗試》

[3] 紀錄片《馬拉松之王基普喬格的普通一天》

[4] 紀錄片《為跑步而生 肯亞的秘密》

[5] 1:59:40,人類實現馬拉松「破2」-三聯生活周刊

[6] Patrick Sang: The man behind Eliud Kipchoge’s success-BBC

[7] How Sports Science helped Kipchoge run a marathon in under two hours-BUC.au

[8] Eliud Kipchoge Breaks Two-Hour Marathon Barrier - The New York Times

[9] Eliud Kipchoge Is the Greatest Marathoner, Ever - The New York Times

[10] A Day In Life With: Eliud Kipchoge Part 2-sportpesanews


部分內容來源於《戶外探險》、BBC、NYTimes、Runners' World、Outside等報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