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陝西翻修女媧廟,大殿下挖出女媧墓碑,難道真有女媧其人?

雲史長安戰未央 發佈 2022-09-29T00:58:42.823398+00:00

2003年,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郊外一座山上,循著登山小徑,身穿各色工服的人絡繹不絕地上山下山,將大批建築材料緩緩運上山頂。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2003年,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郊外一座山上,循著登山小徑,身穿各色工服的人絡繹不絕地上山下山,將大批建築材料緩緩運上山頂。

此山名為女媧山,山裡有座廟名為女媧廟,寺廟存在年份已不可考究,據說建它的時候還沒有平利縣城。

由於年久失修的緣故,導致女媧廟破破爛爛。

於是縣民們便自發地捐款募資,決定對寺廟進行重新修繕。

這天,施工隊正在加固地基,就在這時,一位施工隊員下鏟子時,忽然感覺碰到了什麼硬物,巨大的反作用力將他震得手臂發麻。

開始他以為是挖到了石頭,所以並沒有在意。

緊接著,他又連下幾鏟,片刻後,一塊矩形石碑的一角初露崢嶸。

施工隊員連忙叫來同伴,在他們的齊心協力下,巨大的石碑完完整整地出現在眾人面前。

只見其上清晰地刻著十個大字,雖然字數不多,但內容卻極其豐富。

其中的內容仿佛揭露了一個令人難以相信的真相:難道女媧真的存在嗎?

石碑上究竟刻著什麼?為何會讓眾人產生神話走進現實的疑惑?這座女媧廟又有何特殊來歷?讓我們撥開歷史迷霧,還原事件真相。

女媧起源與家族秘密

人類起源於何處?在早期歷史中,沒有科學工具進行考察,所以對於自身起源,每個文明都以神話方式給出不同的解釋。

比如凱爾特神話中,神在橡樹上刻下第一個男人和女人。

又或是《聖經》中,上帝創造了人類始祖亞當,並拆下亞當的一根肋骨做成夏娃,這才有了後續的人類。

而在中國神話中,創造人類的則是一位名為女媧的女神。

相傳盤古開天地後,天地間一片荒涼,於是,人首蛇身的女媧便仿照自己的模樣,用黃土捏成人形,這便是人們一直口口相傳的「女媧捏人」故事。

當然,在《太平御覽》卷七八引《風俗通》中,還有一段別有深意的記載。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絙人也。」

大致意思就是,女媧一開始是用黃土一個一個捏人,但是時間一長就覺得繁瑣而勞累,於是就改用草繩置於泥中,裹上泥巴批量造人。

所以就有了一種說法,凡是富貴的人就是黃土做的,貧賤之人則是用草繩批量生產的。

不得不說,編出這段典故的人確實蔫壞,早早便有確立階級劃分的意思,恐怕是收了統治階級的錢,所以昧著良心說鬼話。

總而言之,作為中華文化的人文先始,從最早的《山海經》《楚辭》,再到《淮南子》《史記》,甚至是《封神演義》等民間小說,都有女媧的身影出現,足見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如此,女媧還具有姻緣、生育等象徵,所以在中原一帶,還有祭祀女媧的習俗,當地人會特意為女媧築廟燒香。

例如河北省邯鄲涉縣,每逢農曆三月十八日,人們便會前去祭拜女媧,一些「求子」的女性還要進行一些特殊的儀式虔誠許願,請求女媧娘娘賜子。

讓我們再說回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的這座女媧廟。

它距離縣城足足有二十多公里,位於一座女媧山上。

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座女媧廟並不陌生,因為逢年過節他們都會上山祭拜。

可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座廟並不屬於文物保護範圍,當地政府也無權干涉,廟裡也沒有正規的道人或和尚打理維護,只有一個年過古稀的老者及他的家人留守於此。

多年過去,年久失修的女媧廟受到歲月的衝擊,從外觀上看顯得頗為破敗荒涼,甚至有搖搖欲墜之感。

倘若不是常有縣民上山祈福增添人間煙火氣,恐怕此間便更像鬼怪傳說中的山間野廟了。

出於對女媧廟的感情以及感謝女媧娘娘多年來的庇佑,當地人便決定募集資金對寺廟進行修繕。

這一來二去的,倒也是籌到了不少資金,足夠對女媧廟進行一番修葺。

於是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一座來歷不明的石碑橫空出世。

只見石碑上赫然刻著十個大字「中皇山女皇氏聖皇之墓」,女皇氏自然就是女媧。

可這「聖皇之墓」又是何意?難道說廟底下是女媧娘娘的墓?女媧是真實存在的?

此消息如同颶風一般席捲全國,各地專門研究上古文化的專家學者們紛至沓來。

苦苦追尋多年的神話有朝一日居然走入現實,別說是這些學者,哪怕是從小被神話耳濡目染的普通人,都對此事頗為好奇。

除了考察現場外,考古學家們還不忘向當地人詢問相關信息。

畢竟,不少民間神話中,雖然杜撰的成分占比很大,但不得不承認,其中蘊含的信息也源於生活取材。

前文中我們曾提過,廟裡住著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因此老人就成為了眾人關注的對象。

面對專家的詢問,老人道出了一個家族的秘密,卻是讓眾人大吃一驚。

老人名為杜立發,據他所說,他的家族世代生活在這座女媧廟中。

在他父親去世前,曾將他叫到病榻前向他透露,家族的使命不僅僅是看守廟宇,還要守護埋在地底的女媧墳,這也是他們家族世代保守的秘密。

也有人對此表示好笑,家族流傳的秘密這麼簡單就說出來了,未免有些太過草率。

當然,現在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弄清女媧墳才是重中之重。

所謂考古,自然是要講究實證的,不能憑老人的一面之詞就相信女媧真的埋在底下。

於是,專家們開始對那塊石碑進行考察,希望能夠得到更為重要的信息。

地方志背後的真相

雖然老漢說得信誓旦旦不像說謊,但根據現實情況來看,女媧墳的水分極大。

首先,女媧的傳說最早出現在石器時代,別說那時候的人有沒有能力造出這麼大一塊石碑,而且當時還沒有楷書。

而石碑上刻著的十個大字是楷書書寫而成的,顯然與那個時代相距甚遠,這兩者根本就沒法聯繫到一起。

當然,可能會有人提出疑問,沒準是後續遷墳於此或者是衣冠冢之類的。

其實這也不無可能,但是卻並不現實!

因為石碑上還刻有清朝咸豐年間設立的標記,距今也就幾百年的歷史,倘若真是女媧墳,清朝史官免不了要大肆宣傳一番,可是那個時期的史書上卻是隻字未提。

如此看來,此處女媧山只是當地人自娛自樂的產物,遠不如其他女媧文化傳承地的年份來得久遠。

正當專家們打算以此蓋棺定論時,卻有人從墓碑上的「中皇山」稱謂中另闢蹊徑,為調查打開了新的思路。

河北的朋友可能會好奇了,中皇山不應該在河北邯鄲嗎?為何此處也有一個中皇山,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河北中皇山的來歷,據當地人給出的說法,是因為女媧居「三皇」之位而來。

當然這種說法未免顯得有些牽強。

而在山上,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塊鑿於崖壁上的石碑,碑上刻有「古中皇山」幾個大字,專家推測大概是南北朝時期的產物。

除此之外,中皇山上的媧皇宮是中國建築規模最大、建立時間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媧氏的古建築群,甚至有中華祖廟之稱。

照此看來,無論是規模、記載還是名聲,河北邯鄲的中皇山以及女媧廟都遠勝於平利這座無名小廟,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專家們翻遍古書典籍,終於在《華陽國志》中找到線索。

這裡提一嘴,《華陽國志》成書於東晉時期(公元354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其中不少記載都在現代考古中得到證實,所以也被史學界稱為「信史」。

書中記載:「右三郡,在漢中之東,故蜀漢謂之『東三郡』——又有作道,九君摶土作人處。」

所謂「作道」在陝西平利縣(以老縣為坐標)東,而九君則是女媧的意思。

鑑於《華陽國志》的權威性,專家們熄滅的熱情又被重新點燃。

當然,僅憑史書記載自然不夠,考古隊們陸續進駐女媧山附近,對周邊進行勘探。

果不其然,在女媧山的北部,多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破土而出,這其中當數魏家垻遺址出土文物最為豐富,原始制陶、農耕、漁獵、紡織等工具源源不絕地被發現。

相比於河北中皇山,陝西女媧山的同期考古發現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可以確信無疑的是,女媧山是女媧信仰的發源地,真正的女媧之所。

這個結論一經公布,瞬間引起了學術界極大震動,成為女媧文化研究的一座里程碑。

太子墳傳說

雖說確實證明了女媧文化源自於此,但還是有些專家表示失望,畢竟他們是衝著女媧墳而來,如今看來只是一座衣冠冢。

當然,也有的專家仍不死心,他們跟隨考古隊繼續勘探,希望能再找到些線索。

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還真給他們從女媧山附近找到一座孤墳。

原來女媧墳不在廟中而在廟外?專家對此興奮不已。

只是還沒興奮多久,便被當地人潑了一盆冷水,從當地人口中,他們得知這是一座太子墳,與女媧毫無關聯。

可是,令專家疑惑的是,太子墳的建築形式、風格與陝南當地喪葬習俗大相逕庭。

一般來說,平利當地的墳場占地和一張床位相當,墳頭形狀為大小頭,即頭大尾小、頭高尾低,頗似鼻樑。

而這座太子墳卻是周長約30米、高約5米的半圓形,大體上以青石為基,其上覆蓋黃土。

如果真是陝西當地某朝太子墳,這風格也太過於特立獨行了。

況且,在場有研究唐史的專家指出,這墳墓形狀也太像唐朝皇親國戚的喪葬習慣了。

於是,不信邪的專家抓住這一疑點,又開始查閱古書典籍,試圖從中找出蛛絲馬跡。

雖然最終還是沒能將其與女媧扯上關係,但卻引出另一段極有意思的傳說。

《新唐書》中記載:「光宅元年二月,廢皇帝為盧陵王,幽之……聖曆元年三月,召盧陵王於房州,盧陵王至自房州。

史書中的皇帝指的是唐中宗李顯,而將他廢黜的,也是他的母親,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女皇帝武則天

李顯被貶為廬陵王后,還被武則天趕到房州(今天湖北房縣)。

李顯作為昔日的太子、皇帝,自然是含著金湯勺長大身嬌肉貴,這輩子沒怎麼出過遠門。

一下子把他從長安趕到房州,路上還要翻越秦嶺,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的,舟車勞頓下,李顯的身子骨因為扛不住便感染上風寒一病不起。

好在當時一人行道過女媧山,便決定投奔山裡的女媧廟休整一番,李顯也可以趁機養病。

李顯養病期間,廟裡一位小和尚為他鞍前馬後,事事親力親為,躬身照顧。

一個月過去後,李顯的身體痊癒便準備繼續趕路,臨行時為感激小和尚的照顧之恩,李顯就將他收為義子,承諾日後將他帶回長安。

多年後,李顯回到長安,再度登臨帝位。

雖然此時的李顯重拾榮華,但卻沒有忘記落魄時給予他幫助的小和尚。

他當即差人快馬前去女媧山將小和尚請到宮裡,可惜,小和尚卻在不久前因病去世。

按照民間傳說的說法,是因為李顯成為皇帝後氣運鼎盛,小和尚命薄承擔不了這份氣運,因此染病夭折。

悲報傳來,心懷愧疚的李顯便將小和尚立為皇太子,並在女媧山上為他建了一座太子墳。

所以,這座唐朝皇室規格的孤墳由此而來。

雖然從各方面證據來看,這個傳說有鼻子有眼,仿佛確有其事,但實際上,倘若不對墓穴內部進行勘探,那也只能是傳說。

不過,考古學家們不是盜墓賊,雖然歷史真相對學術界很重要,但隱藏在歷史背後的人文關懷,更應該受到人們的重視。

既然墓穴並無坍塌等情況,便讓棲息於此間的亡魂得一夕安寧更好,否則就是有違人倫道德。

結語

雖然女媧墳的真相依舊隱藏在迷霧中,但平利女媧文化遺址卻因此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

此事過後,中國平利女媧文化研究會、中國女媧文化基金會等組織相繼成立。

當地政府也將周邊設為自然保護區以及文化遺產,親自下場對女媧廟以及周邊遺址進行修繕與保護。

相信不遠的將來,通過考古研究的進一步推進,女媧墳的真面目終將公諸於世,到時候是真是假,也將一目了然!

參考資料

[1]:《略說女媧神話》 J 張春生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鳳凰山 女媧山 中皇山》 J 劉雁翔 天水師範學院 天水師範學院學報

[3]:《華陽國志》M 常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