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網盤:舊故事的終局,新故事的開始

闌夕 發佈 2022-09-29T01:07:43.210549+00:00

作者丨森羅監製丨闌夕近年來,不少智慧型手機取消了64GB版本,轉而用128GB、256GB作為「標準版」。不僅如此,還有很多1TB版本的手機供不應求,長期處於缺貨狀態。這個細節表明,人們的數據存儲和管理需求正在急速膨脹。個人云產品存儲數據也側面證實了這一點。

作者丨森羅

監製丨闌夕

近年來,不少智慧型手機取消了64GB版本,轉而用128GB、256GB作為「標準版」。不僅如此,還有很多1TB版本的手機供不應求,長期處於缺貨狀態。這個細節表明,人們的數據存儲和管理需求正在急速膨脹。

個人云產品存儲數據也側面證實了這一點。日前,百度萬象大會上,百度網盤宣布用戶規模已經突破8億,用戶存儲數據總量達超過1000億GB,且年均增長60%。

這是什麼概念?

用個粗淺的比喻,相當於全中國每7個人當中有4個人在用百度網盤,且人均存儲遠超100GB。要知道,10年前我們的個人數據連一個金士頓8G 優盤都填不滿。

個人云數據的爆發其實有跡可循,比如智慧型手機媲美單反的攝影能力,讓生活照片的存儲需求大幅增長;在萬物皆可數位化的當下,年輕人的高清視頻、工作文件、用來「充電」的在線課程等,都需要得到妥善保管。

從另一個視角看,個人和企業所擁有的數據高速增長,也是每個人、每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一把「雙刃劍」。未來,所有我們使用的智能硬體、每款App,文檔、視頻、語音等維度都會產生大量數據,並且產生大量的數據傳輸和消費的需求——這都需要智能化、在線化、互聯互通化的雲服務能力。

需求的爆發,對應著供給的變革。

就如同管理家裡的藏書一樣,10本書、100本書、1000本書和10000本書,可能需要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10本書的時候甚至不需要管理,往桌上一放就可以;但當你擁有10000本書時,就必須建立一套索引機制才能順利找到想要的書。

數據管理也是如此。當你個人擁有5GB的數據,對應一個金士頓8G 優盤就足夠了;當你擁有100GB以上數據和資料,就需要使用網盤;當你擁有以TB計算的數據時,你會發現網盤產品有時無法滿足你的需求了……

原因在於,當用戶規模足夠大、數據量足夠多、場景足夠多元,再完美的產品也會出現服務盲區。

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入一套平台機制,捲入更多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發現用戶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共生共建一個不斷補全短板、自我進化的個人云生態。

從「產品」到「平台」的過程中,需要解決面向對象複雜化的問題,對個人云行業的網盤來講,想要做平台,就既要面向海量用戶提供服務,又要服務合作夥伴,產品和服務「融為一體」。

從「產品」到「平台」

總得來說,從「產品」到「平台」,大概需要三個價值維度的提升。

一是產品的穩定。

我有個朋友,當年某網盤即將關停的信息傳出後,她不得不把自己40多GB的照片一張張保存到電腦上,再轉存至百度網盤,整個過程花費了整整一天。

試想,如果是一家企業遇到類似的問題,產生的數據遷移成本將是災難性的。從這個角度看,無論是個人選擇產品還是企業選擇平台,經過長時間驗證的,才是穩妥的決定,畢竟產品在多年的運營過程中已經證明自己的穩定性。

穩定,還意味著安全。還是以網盤產品為例,百度網盤是依託低碳數據中心——百度雲計算(陽泉)中心的助力,才把數據可靠性做到99.9999999999%,也即是「12個9」。數據存儲的安全和穩定,是產品的元能力很容易被忽視,它也是最基礎的,但往往也是最難的。

二是產品的規模化。

大家知道,網際網路領域有網絡效應,對應「7-2-1」法則,頭部產品會占據大部分市場份額,並形成資金、技術、用戶的三向反饋。

還是以網盤產品為例,前期就是重資產,前置資金投入大、技術門檻高,且隨著用戶和數據量的增長,資金成本、技術要求幾乎也隨之線性提升,但收入和利潤卻未必。因此,「百盤大戰」中即使那麼大公司也消耗不起,等不到盈虧平衡點,最終退出市場。

如果沒能做到規模化,不要說做平台,連產品能否長期存在都是存疑的。

三是豐富的技術儲備和開放的合作模式。

做到以上兩點依然不夠,因為作為平台,必然是需要引入眾多商家和合作夥伴,而技術和模式,則決定了平台是否真的能對合作夥伴賦能,是否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在技術儲備層面,其實是百度的優勢所在,這點在百度網盤上也得到了很好地體現。在日前舉辦的萬象大會上,百度網盤宣布全面升級智能開放平台,向全行業開放100多項平台能力、30多項AI能力、10億級/天的AI計算能力和千萬級訓練框架,涵蓋人臉識別、智能分類、圖片美化、視頻分類、智能字幕等核心能力,支持開箱即用。而這些數據存儲與管理的核心能力,面對個人云服務的在線化、智能化、互聯互通趨勢,恰恰是整個行業所需要的。

在合作模式層面,需要具備平台思維,需要公司具有一定的開放基因。而大家知道,百度是做搜尋引擎起家,而通用搜索就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之上,雖然目前的網際網路日趨封閉,但百度毫無疑問是那個最希望網際網路開放,也最願意開放的公司。因此,無論是百度的飛槳、Apollo、智能小程序,還是百度網盤智能開放平台,都是建立開放生態,而非閉門造車。

這種深度的AI能力和平台能力的開放,可以給整個個人云生態帶來基礎設施,讓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由此維繫一個較高的水準之上。

8億用戶的背後

如果只看前面的論述,或許大家會覺得網盤是一個同質化嚴重的市場,只需要依靠產品的穩定性、規模和技術優勢,就能「剩者為王」,最後一統江湖。

但,那只是結果。

10餘年來,經過「百盤大戰」的洗禮,很多實力雄厚的大廠網盤產品以倒閉收場,導致用戶不得不花大量時間成本進行數據遷移。唯有百度網盤巋然不動,成為用戶「用腳投票」最終選擇的網盤產品之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冰火兩重天」?

答案無外乎兩個關鍵詞,戰略定力和技術創新。

先說戰略定力。

個人網盤產品初期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這個階段各大產品必須通過「免費」提升用戶規模。然而在用戶規模高速成長之餘,「免費」產生的伺服器和寬帶成本會對網盤運營方造成巨大壓力。也就是所謂的「規模不經濟」——用戶越多,虧損越大。很多網盤運營主體眼看商業化無望,只能通過止損退出競爭。

百度網盤應該是意識到個人云數據爆發的必然性,以足夠的戰略定力「挨過」了個人網盤從免費轉向付費的市場培育期。如果沒有那份「因為相信,所以看見」的魄力,這款產品也不可能成為8億用戶的選擇。

再看技術創新。

個人云行業最基礎的兩項能力——數據的存儲和傳輸,在產品體驗上很容易同質化,但能做好又不容易。並且,在此基礎之上,還需要面對一個難題:如何持續滿足不斷演化的用戶需求,並提供差異化的用戶體驗。

這是留住用戶的前提,也是網盤商業化的前提。

舉個例子,你旅行來到了珠海的海邊,想起在5年前也曾來過這裡拍過照片,因此希望找到5年前的那張照片和今天的照片做個對比,然後發個朋友圈。但作為一個喜歡拍照並因此存下了數萬張照片的人,要找到數年前的一張照片,談何容易。同時,作為一個「才華有限青年」,發朋友圈的文案,也成了一個讓人糾結的難題。

但其實在AI的加持下,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迎刃而解。比如你如果嘗試百度網盤的智能搜索,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竟然還可以直接搜索「珠海的海邊」這樣的關鍵詞,直接從海量照片中找到你數年之前去珠海時用手機留下的圖片記憶;接下來,如果你還想把這樣圖片配上文案、發到朋友圈,但苦思冥想又沒能找到恰當的文字時候,那麼還可以試試「以圖配文」,用AI自動幫你配好唯美或酷酷的文案,然後生成一張有濾鏡又排版精美的圖片海報……

這些功能的實現,背後都是AI能力:智能搜索和以圖配文的背後,是百度文心大模型和AIGC(人工智慧自動生成內容)等技術,這些技術能力與網盤場景發揮的協同作用,才能實現網盤產品體驗的差異化和提升。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經過了一兩年的發展,目前來看,百度網盤開放生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智能開放平台已經吸引了近10萬開發者,和6800多個合作夥伴。

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先看一個教育行業案例:

專注兒童啟蒙教育硬體的牛聽聽需要一個完善的內容生態來提升用戶服務能力,但是內容場景的開發費時費力,還涉及大量的開發成本和市場教育成本。在牽手百度網盤,將牛聽聽OS深度集成網盤平台能力後,牛聽聽在雲存儲方面的開支大幅減少,還方便了用戶對內容的獲取效率,不用在多個雲盤間來回搬運。

在此基礎上,百度網盤的平台能力還為牛聽聽解決了「練口語」、「練聽力」等場景痛點,讓牛聽聽的硬體能力有了更多場景來創造價值。用牛聽聽CEO郭一飛的話說,百度網盤就是在為牛聽聽「供水供電」。

再看一個家庭存儲場景:

海康存儲的使命叫做「存儲留住美好,智慧改變生活」。由此可見,海康存儲對家庭存儲場景有著高規格的自我要求。這其中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個人和家庭存儲需求「千家千面」。有人為了移動辦公,有人為了保留孩子、寵物成長的珍貴記憶、有人要為重要影像資料「上保險」。

海康存儲是如何這些痛點的呢?

從2019年起,海康存儲就和百度網盤出混合雲軟硬體結合定製產品「閒小盤」,將海康硬體生態與「閒小盤」全面打通,以此滿足用戶對於上傳下載速度、一站式存儲、安全多重保障等方面的需求。該定製產品在市場取得不俗反響,目前更加智能、安全、經濟的2.0版本也即將推出。

IoT領域,牽手三星

三星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旗下三星電子,不只是有手機,

為用戶提供豐富的電子產品及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同時圍繞自有物聯網生態也會產生大量的個人云數據服務需求。

三星把這個跨設備、跨場景內容數據流動的雲服務生態建設任務,交給了百度網盤。

雙方聯合開發了百度網盤三星版定製產品,深度聚合百度網盤核心優勢的同時,延續了三星的設計元素,為用戶帶來原生產品級服務。該產品覆蓋了三星手機相冊、三星雲、我的文件等功能模塊,並預裝在三星手機、平板和電視等產品當中。通過這次跨界合作,即實現跨三星電子設備的內容共享流轉,也讓三星手機用戶擁有更強悍的個人云服務。

智能穿戴領域,深入上游

百度網盤甚至已經把這種合作的深度,推到了產業鏈最上游的晶片層面,比如現在晶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已經在晶片和系統層面集成了百度網盤能力,把雲存儲、智能識別、語音、OCR掃描等百度網盤能力賦能給耳機、手機、手錶等終端品牌客戶。

百度網盤為紫光展銳客戶、用戶解決了本地存儲空間小等痛點,提升他們穿戴體驗的同時,讓智能穿戴產品有了更獨立、持久、智慧的產品表現力,以此來提升用戶粘性。根據紫光展銳在萬象大會上公布的計劃,雙方還會圍繞內容風控、智能識別、智能語音、OCR掃描、音視頻播放等方向,展開更多合作探索。

寫在最後:舊故事結束,新故事開始

故事到這裡應該結束了,但好像又只是一個開始。

我們前面講,未來,所有我們使用的智能硬體、每款App,文檔、視頻、語音等維度都會產生大量數據,並且產生大量的數據傳輸和消費的需求——但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未來已經到來。

以前,個人網盤對於用戶來說就是一個負責文件存入與調用的「倉庫」。現在,個人網盤已經是他們用來處理工作、生活、娛樂社交的「作業系統」。就像百度副總裁、百度網盤總經理阮瑜所說,「在這個個人數據爆炸的時代,存儲只是初步需求,如何讓存儲的數據有價值、可檢索,已經成為所有用戶的剛需。」

在這種趨勢下,市場和行業需要一個有強大技術能力,且專注於個人云場景的開放平台。百度網盤智能開放平台恰恰滿足了空白,為整個個人云生態帶來基礎設施,讓用戶的需求能夠得到更好地滿足,讓整個行業降本增效、擁有更多的可能。

一個舊的故事結束,一個新的故事開始。

這是個人云行業的故事,但它並非遠在天邊,而是與你、與我都有關。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這個新故事的結局,但現在看來是一個好的開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