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選故事476、黃巢起義唐朝崩潰

宋玉山寫正史故事 發佈 2022-09-29T01:11:33.565564+00:00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朝廷腐敗、政治黑暗、經濟衰退、民不聊生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農民起義,實際上是官逼民反。

在中國歷史上,每當朝廷腐敗、政治黑暗、經濟衰退、民不聊生的時候,就容易發生農民起義,實際上是官逼民反。

唐朝自公元618年建立以來,到唐懿宗、唐僖宗父子時期,歷經二百五十年左右時間,已經日漸衰落,進入末期。唐懿宗父子昏庸驕奢,敗壞江山,造成社會矛盾尖銳,貧富懸殊嚴重,人民難以生存,不得已鋌而走險,奮起反抗,各地爆發了許多農民起義。

在各地民變當中,王仙芝、黃巢起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影響最深遠。黃巢起義摧毀了唐朝的統治基礎,加速了唐王朝的崩潰,顯示出人民推動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撰寫了《黃巢傳》,記述了黃巢起義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不過,由於歷史的局限性,兩唐書都是把黃巢作為「反賊」來寫的,不少地方進行了歪曲和抹黑。

兩唐書記載,黃巢,生於公元820年,是山東菏澤人,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那個時候,鹽被官府壟斷著,販賣私鹽屬於違法,十分危險。因為經常要與官府對抗,黃巢從小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劍術、騎術、箭術都很精湛。

黃巢胸有大志,他知道販賣私鹽是沒有前途的,於是刻苦學習文化,打算走科舉考試這條路子,博取功名。可是,朝廷已經腐敗,考場充滿黑暗,黃巢幾次參加考試,均名落孫山。

黃巢心中憤懣,在一次考試落榜之後,憤而寫下了著名的《不第後賦菊)一詩。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該詩借詠菊以抒發抱負,氣魄恢宏,塑造了一位身披甲冑、手擎長劍、氣沖霄漢的英雄形象。

黃巢的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裡。黃巢有三首詩流傳後世,還有一首叫《題菊花》,寫得也很精彩。詩曰:「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的詩,無論是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豪氣沖天,令人過目不忘。從他的詩作來看,黃巢是頗有文才的。如果他生活在唐太宗或者唐玄宗時代,完全可能會成為另一類人;可惜,黃巢生活在腐朽的晚唐時期,他只能當「反賊」了。

公元875年,各地發生災害,山東、河南尤為嚴重,糧食歉收,餓死了不少人。地方官吏不上報災情,朝廷更是不管不問,百姓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餓殍遍地,不少人相聚為盜。《舊唐書》記載說:「連年凶荒,人飢為盜」。同時還記載說,當時社會動盪不安,到處流傳民謠:「金色蛤蟆爭努眼,翻卻曹州天下反。」

在這種形勢下,同是私鹽販子的王仙芝,首先在長垣聚眾造反了。起義軍攻陷曹州、濮州、鄆州等地,聲勢大振。黃巢深受鼓舞,與兒子、侄子以及外甥林言等人,聚集了數千人,響應王仙芝起義。黃巢起兵造反的時候,已經五十六歲了。不久,黃巢與王仙芝合兵一處,共同抗擊官軍。黃巢有勇有謀,體恤士兵,作戰身先士卒,在起義軍中威望很高。

公元878年,王仙芝戰死,眾將推舉黃巢為黃王,號稱沖天大將軍。黃巢胸有謀略,文武兼備,他成為領袖之後,起義軍發展很快,達到數十萬人。但是,黃巢畢竟出身於社會底層,缺乏戰略眼光,沒有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而是率軍四處流動作戰,被稱為「流寇」。

黃巢勢力大增,起初在黃河領域作戰,企圖占領中原。唐朝緊急調兵遣將,重兵防守。黃巢見南方空虛,就率軍挺進長江領域,在浙東、婺州、衢州、江西一帶作戰,多次打敗朝廷軍隊。

公元878年年底,黃巢率軍通過七百里山路,突然兵臨福州城下。守城官員畏懼,棄城逃命,起義軍順利占領了福州城。兩唐書記載說,黃巢入城之後,下了一道軍令,不准擾亂百姓,尤其是不得殺害文化人。因此,起義軍在城中殺官吏、燒官府,但不危害百姓,特別是對讀書人十分優待。百姓們紛紛抬著酒肉,慰問起義軍。

第二年,黃巢率大軍翻越五嶺,兵圍廣州。起義軍把廣州城圍得水泄不通,但沒有急於攻城。黃巢設了一個計謀,他向朝廷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歸順,條件是讓他當廣州節度使。黃巢是想把廣州作為他的地盤和根據地,擴充實力,然後再圖天下。

朝廷看穿了黃巢的意圖,沒有同意,只答應授予他一個名高但無實權的官職。黃巢大怒,撕碎詔書,下令攻城。只用一天時間,起義軍就攻破城池,活捉守城將領李超。黃巢打算把廣州作為根據地,設置官吏,休整軍隊。可見,黃巢並不是不想建立根據地,只是沒有選中合適的地方而已。

黃巢的起義軍將士,大多數是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不久疫病流行,死者十之三四。黃巢無奈,只得率軍返回北方,先後轉戰於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西等十二個省,往返一萬五千餘里。起義軍所到之處,殺掉官吏,摧毀地方政權,沉重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

公元880年11月,黃巢率六十萬大軍抵達洛陽。洛陽留守劉允章投降,迎接起義軍入城。據兩唐書記載,起義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街市晏然,百姓稱頌。

黃巢占領洛陽以後,隨即向西進兵,一舉攻克潼關天險,兵鋒直指長安。唐僖宗驚慌失措,棄城逃入四川避難。起義軍兵不血刃,進入長安城,立即發布安民告示,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百姓可安居無恐」。黃巢乘坐金色肩與,身穿綿袍,在甲冑兵士簇擁下,威風凜凜地進入了長安城。城中百姓夾道歡迎。起義軍沿途向貧窮百姓施捨錢物。

公元880年農曆12月12日,黃巢在長安登基稱帝,國號大齊。此時,黃巢六十一歲。黃巢建立機構,設置百官,獎賞功臣。參加黃巢起義有功的朱溫,被封為衛大將軍;著名詩人皮日休,拜為翰林學士。

唐僖宗逃得倉促,唐朝文武百官多數沒有隨行。黃巢下令,四品以下的一律官復原職,三品以上的全部殺掉。黃巢對百姓和低級官吏採取保護政策,而對唐室宗親、公卿士族和朝廷高官,卻進行嚴厲鎮壓,使得這些人鐵了心與黃巢作對。另外,黃巢對握有兵權的各地節度使,沒有採取分化瓦解策略,致使節度使們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起義軍。

唐僖宗在四川下發詔令,令太原、代州、風翔等地的節度使,帶兵圍攻長安。朝廷還起用了沙陀人李克用,用來對付起義軍。沙陀兵兇猛,成為起義軍的勁敵。黃巢派出大將朱溫、孟楷等人,與唐軍對抗。兩軍在關中混戰兩年,互有勝負。

公元882年,手握重兵的朱溫被唐朝收買,率部變節投敵。朱溫為了高官厚祿,泯滅良心,像瘋狗一樣,回過頭來,撕咬曾經患難與共的起義軍兄弟。朱溫兇狠狡詐,又熟悉起義軍情況,成為起義軍的大敵。在朱溫、李克用兩大勁敵的夾攻下,起義軍屢次失敗,損失慘重。此時,長安城中糧食已經用完,難以堅守。

公元883年,黃巢主動撤離長安,向東而去。這個時候,起義軍尚有十五萬兵馬,仍然有相當強的戰鬥力。在東返途中,起義軍攻占了蔡州,蔡州節度使秦宗權戰敗投降。黃巢接著下令攻打陳州,卻不料形成了耗時費力的攻堅戰,鑄成大錯。

陳州刺史趙犨,深通謀略,他料定黃巢不能在長安持久,必然東返,而陳州則首當其衝。因此,他早早就做好了準備,招兵買馬,儲備糧草兵器,加固城防,並且把方圓六十里之內的百姓強行遷到城中,以壯大力量。

趙義軍將領孟楷奉命攻打陳州,不料碰壁,孟楷不幸陣亡。孟楷是黃巢的愛將,身經百戰,屢立戰功。黃巢異常悲憤,親自領兵攻城,發誓要為孟楷報仇。結果陳州就像銅牆鐵壁一般,起義軍圍城近三百天,大小戰鬥數百次,卻始終不能攻克。

黃巢圍攻陳州,是一大失誤,甚至是犯了關鍵性的錯誤。這個時候,朝廷權威已經喪失,各地節度使心懷鬼胎,都為自己打算,如果黃巢迅速東返或者南下,脫離唐軍重兵的中原地區,各節度使為了保存實力,是不會全力追擊的,黃巢就有機會獲得喘息之際,日後東山再起。而固執地攻打陳州,並無戰略意義,而且曠日持久,損兵折將,形成膠著狀態,於起義軍十分不利。

更為不利的是,起義軍已經斷糧了。《舊唐書》記載說,為了讓將士們充飢,黃巢竟然下令吃人,對抓來百姓和俘虜,不分男女老幼,全都吃掉。而且吃法很特別,黃巢令人製作巨磨,把人磨成肉糜,連骨頭都磨碎了。這在世界史上,恐怕都是聞所未聞的。所以,有人稱黃巢為食人惡魔。

不過,有許多學者認為,這是對黃巢的醜化和誣衊。因為人身體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如果磨碎了,還能剩下多少肉呢?再說,那個時候,有什麼樣的堅硬工具,能把骨頭磨碎呢?更說不通的是,兩唐書在許多地方都記載說,起義軍紀律嚴明,並不擾民,怎麼會吃人呢?豈不是自相矛盾嗎?

黃巢久攻陳州不下,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趁著起義軍滯留陳州之際,朱溫和李克用已經率軍包圍上來。直到這個時候,黃巢才不得已下令撤軍,但為時已晚。朱溫和李克用兩面夾擊,向起義軍發動了猛烈進攻。起義軍大敗,死傷慘重。有些起義軍將領見大勢已去,投降了朱溫。黃巢帶領殘兵敗將,只得向東逃竄。

黃巢逃到泰山狼虎谷的時候,身邊只剩下不到千人。黃巢自知已無生路,對外甥林言說:「你把我的頭砍下來,獻給朝廷,應該能保住你的性命。」林言大哭不肯。黃巢拔出劍來,自刎而死,終年六十五歲。這是《新唐書》記載的。

《舊唐書》則記載說,林言見走投無路,砍下黃巢、黃鄴等七個人的頭顱,連同他們的妻子兒女,都獻給了朝廷。

也有的史書說,黃巢並沒有死,他兵敗後逃脫,出家當了和尚,法號翠微禪師。

《全唐詩》收錄了黃巢三首詩,其中一首叫《自題像》。詩曰:「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如果這首詩真是黃巢所寫,倒能證明他確實沒死。不過,許多學者認為,這應該不是黃巢寫的。

轟轟烈烈的黃巢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敲響了唐王朝滅亡的喪鐘。黃巢起義之後,朝廷已經無法統治天下了,形成了藩鎮割據、天下大亂的局面。大唐王朝名存實亡。請看下一集,藩鎮割據天下大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