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德國的崛起(二):技術引進和外貿發展推動了德國的崛起

宥誠史話 發佈 2022-09-29T01:45:33.388424+00:00

1、德國非常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了迅速恢復生產,德國非常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德國引進技術的策略是,只要對消滅技術差即保持產品技術優勢有好處,就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德國在貫徹執行科研和引進技術的政策時,主要採取了兩種戰略, 即所謂的「機會戰略」和「補缺戰略」。

1、德國非常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為了迅速恢復生產,德國非常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德國引進技術的策略是,只要對消滅技術差即保持產品技術優勢有好處,就引進國外先進技術。

德國在貫徹執行科研和引進技術的政策時,主要採取了兩種戰略, 即所謂的「機會戰略」和「補缺戰略」。前者的目的在於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如德國的固體物理學、光學和電子、電氣、化學、冶金、機械製造、汽車、精密儀器等部門本來就已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政府對這些部門就多給予資助,這是為了集中優勢力量把某些關鍵性的工業部門儘快地搞上去,以保證其繼續處於領先地位。後者的目的是彌補短處,重點資助落後的部門,例如數據處理、集成電路等。總而言之就是揚長補短,長板要加強,短板同樣要加強。

戰後初期,德國的技術引進是同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現代化、增強競爭力、重返國際市場緊密相關的。而在實現現代化後,引進技術是為了綜合地、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引進的先進技術,加強薄弱的工業部門或環節,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以加強自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地位和力量。 德國經濟學家K.奧木林德認為,德國經濟增長率的60%是直接或間接地依靠廣泛採用新技術這一因素。

德國還是資本主義世界中最大的專利與技術許可證進口國之一。從 1950年到1954年,德國用於引進專利與技術許可證的支出共429.87億馬克,同時也鼓勵出口,這一時期的專利與技術許可證的收入達到 176.67億馬克。專利與技術許可證的大量進口,是同德國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現代化相聯繫的。在德國實現現代化之後,這種進口則有助於它綜合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國新技術和加強其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美國是德國最大的專利與技術許可證供應國,其次是瑞士、荷蘭 和法國。德國進口的專利與技術許可證集中於電氣、電子、化學和石油 加工工業部門,在1983年進口的專利、發明權和工藝流程技術中,這三個部門共占52.8%。

2、技術能力的提升促進了外貿發展

德國工業建設的恢復與發展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是與對外貿易的大發展緊密聯繫的。德國在戰後有最新的機器,可以生產出最好的產品。所以,德國製造的產品在戰後非常有競爭力。它當時可以輸出到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

就在德國苦練內功的同時,美國則幫助法國和德國達成和解,吸引德國加入關貿總協定、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經濟共同體等國際組織,一個沒有貿易壁壘的巨大國際市場向德國敞開了大門。從1950年到1970年,德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從46億美元猛增到646億美元,增長了13倍。從全球來看,德國外貿總額在1953年超過法國,1954年超過加拿大,1962年趕上英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貿易大國。 而到20世紀80年代,德國甚至超過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