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關——雁門關,歷經千年烽火的五A景區,多圖遊覽攻略

糖曉甜 發佈 2022-09-29T01:59:22.354731+00:00

「口罩」的原因,不僅封閉在城市裡,還封閉在了家裡,發以一篇公眾號的舊文,順便懷念一下那個能到處去lang的時光。

「口罩」的原因,不僅封閉在城市裡,還封閉在了家裡,發以一篇公眾號的舊文,順便懷念一下那個能到處去lang的時光。

去山西旅遊,好多5A景點暑期免費或半價,可是,注意,敲黑板,劃重點啦,想去5A景點雁門關的朋友注意,人家雁門關不免費!不免費!在眾多免費景點中,一如當年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的鐵面一般,不免!就是不免!傲嬌存在,沒有原因。

去雁門關的時候,玩了好幾天免費景點,對於雁門關的傲嬌我們也沒辦法。

但是,對雁門關神往已久,特喜歡中學課本里李賀的《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敵軍大兵壓境,氣勢洶洶,我關內的守軍嚴陣以待,身上的鐵甲在太陽的照耀下發出閃閃的金光。李賀用瑰麗的想像,濃艷的色彩對比,讓人一提起雁門關,就想到殺氣騰騰的戰場。

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雁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邊塞古城,雁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在雁門內外多次擊敗匈奴軍隊。李廣擔任代郡、雁門、雲中太守時,與匈奴交戰數十次,被匈奴稱為「飛將軍」。

漢朝、匈奴和親,王昭君從雁門出塞嫁給匈奴單于呼韓邪,換來了較長時間的和平。

還有北宋王朝與遼國在雁門關多次展開拉鋸戰,湧現出以楊業、楊延昭為代表的楊門虎將。

........

一提到雁門關j就熱血沸騰,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的風雲變幻,想到的是歷史英雄。

去!一定要去的!

進關

雁門關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境內,驅車從太原出發,走高速,穿過數個隧道。

能看見山頂上的楊業雕像,差不多就到了。

在停車場坐遊覽車到景區正門。車票單程5塊,我感覺屁股還沒坐熱,有兩分鐘嗎,就到了。

依山而建的一面「歷代名人壁」浮雕,上面展現了59位與雁門關有關的歷史人物,除楊家將外,還有趙武靈王趙雍、劉邦、李賀、顧炎武、慈禧太后、光緒帝、毛澤東、閻錫山、周恩來、彭德懷、彭雪楓等人;壁上的草書「雁門關」大字為毛澤東1948年題寫。

路兩邊各有一組漢白玉雕像,東面一組為以佘太君為首的楊門巾幗女將,西面一組則是楊繼業率領的楊家鬚眉男兒。雁門關遠近聞名是與北宋楊家四代人保家衛國、鎮守雁門為國前仆後繼的故事有關。

瓮城

這座城樓又叫明月樓。北宋年間,雁門關外是遼國地界,穿越雁門關,就回到了關內,這也是我們現在正常的參觀路線,雁門關如一道巨大的屏障,隔開了塞內和塞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維繫著雁門關和中原大地的安全。

作為一個金庸迷,說起「雁門關」立刻就想起《天龍八部》裡一幕幕具有悲劇美學的畫面。

慕容博撒彌天大謊聯結中原武林高手,在雁門關外伏擊蕭遠山,妄圖挑起大宋與遼國的紛爭,好趁亂復國。

聚賢莊一戰後,喬峰來到雁門關,一塊大石後轉出了嬌嬌切切的阿朱:」喬大哥,我已經在這裡等了你五日五夜了......."

雁門關外,虛竹和段譽擒住遼帝,蕭峰提議放回,條件是要耶律洪基許諾立即退兵。並答應終其一生不許遼軍一兵一卒越過宋遼疆界,否則同歸於盡,玉石俱焚。耶律洪基權衡輕重,折箭為誓,選擇退兵。蕭鋒折箭自盡,阿紫抱著蕭鋒的屍身跳崖。

......

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歷史背景是真實的,看路邊樹著的這塊遊覽圖,雁門關還真有一個叫「喬峰跳崖處」的景點哦!

穿過邊貿街,來到瓮城。瓮城的城門稱小北門,拱形門洞上方嵌有一方鐫有「雁門」字樣的青石,門兩側有一副對聯「三邊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字均出自明清之際山西籍著名思想家、書法家傅山之手,對聯形象的描述了雁門關的險峻和軍事地位。

進得城門,右手邊有座關帝廟:

地利門

地利門為關城西門,與天險門對應,石座磚身,額匾篆體書刻「地利」二字,據說是武則天所書。此門坐向南北,城門建有寧邊樓,所建門樓為楊六郎祠,兩側塑孟良、焦贊像,城樓上供設大炮兩尊。

城門內光滑的青石板路,深陷的車轍印,訴說著當年的戰事頻仍。

寧邊樓上鏽跡斑斑的大炮,依稀辨得是「大明」兩字。

雁塔 敵樓 碑林

在寧邊樓的台階上小坐一會兒。

向東北方和西南方都可以登長城。我被山頂的塔所吸引,決定先爬東北方的長城。

雁塔

山頂的塔叫雁塔,始建於隋代,毀於清末,現為後來復建的。

回身眺望,當年這裡曾是馬革裹屍、刀光劍影之地,莽莽青山攜裹而來蒼涼、悲壯和豪邁之氣。

敵樓

抬頭再看高處,還有座敵樓,繼續爬:

上得敵樓,就是雁門關的制高點了:

向關外望去,看這裡的地勢,關城依山就勢,山脈綿延,既可俯視中原、又能遠眺塞北,不禁開始發揮想像:

這裡是雁門關外,「重巒疊嶂,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在關外行走,除兩山中間這條路之外無路可走。當年蕭遠山是否帶著妻子和小蕭鋒就走的這條路去探親呢。

慕容博為了達到天下大亂的目的假傳消息。而玄慈年輕氣盛,輕信了這個慕容施主,結果直接釀成了雁門關血案。丐幫的汪劍通、少林的玄苦等,不問青紅皂白的,見人就殺,殺死了毫無還手之力的蕭遠山妻子。

是不是就在這樣的地勢中,中原高手伏擊了蕭遠山一家?

蕭遠山心灰意冷背妻抱兒跳崖輕生,中途扔出尚未斷氣的兒子蕭峰。

雁門關一役是個悲劇,也是喬峰一生也沒能跨越的關口。

金庸先生寫《天龍八部》時身在香港,餘生也未必來過雁門關,眼前地勢相符,大概是巧合吧。老先生用虛構的人物,真實的歷史背景,讓讀者們感受到「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作為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中國歷史上,雁門關一直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一道屏障,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碑林

這條線路是像個環線,從敵樓下來是碑林:

碑林有石碑200多座,碑文精選歷代名人詠雁門關的詩文,由當代著名書法家書寫。

雁門關碑林序:「雁門一關,雄險蒼奇。歷三千年名播寰宇,經千百戰古顏彌新。騷客謫人,遣詩詠頌。行伍將帥,遠來參仰。遊人至此,亦必有感興矣。一關可負數千年悲壯者,非雁門莫屬也……「

雁樓

再向下走,這座方形的小樓叫雁樓:

雁樓台階上休息一下,對面這三棵樹造型好別致啊,像在排隊:

主城門:天險門

從雁樓下來,這座城門就是和地利門相對的天險門:

天險門是雁門關的主城門,明代建築,門高12.5米,門洞上方額匾書「天險」二字,是武則天所題。門洞內的青石板是明代原物,600多年間的清晰車轍印仍然向人們訴說著過往。

天險門很高,需要向後多退幾步,才能見得全貌,可見赫赫有名的「中華第一關」匾額。

鎮邊祠

天險門前就是鎮邊祠。為紀念戰國時趙國守關大將李牧而建。

始建時名武安君廟,俗稱李牧祠,後改為護國鎮邊祠。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時被破壞,後來復建,改名鎮邊祠,成為展示西周至明朝守關名將事跡的主題展館。

現鎮邊祠內主要有偃公堂、忠武堂、武惠堂、武安堂、群英堂、文定堂。

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家看正殿旁邊,不起眼的地方有個小門,這竟然也是個廟堂,蓋得遮遮掩掩的,原來這裡供的是北宋初名將潘美,也就是小說《楊家將》裡的潘仁美。從979年開始常年在雁門關抵禦遼軍。986年,因攻打遼國失敗,導致楊業全軍覆沒,而被削職三等,死後諡武惠。

門口指示牌是這麼說的:出於歷史形象,為其塑像;出於民間形象,讓其孤立。

鎮邊祠里的革命傳統紀念館。

1937年10月18日,八路軍一二零師七一六團挺進雁門關大同公路附近,並在此伏擊了日軍汽車運輸隊,一舉摧毀敵人汽車四百餘輛,贏得了震驚中外的雁門關大捷。

1948年4月6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機關從延安往西柏坡途中,路經雁門關,曾上雁門關城樓觀賞,並在這些窯洞裡休息。

威遠樓

威遠樓在地利門西南邊。從這裡登上長城又能繞回到地利門。

校場 點將台 官署

地利門和威遠樓之間有片空曠的場地,是古時的練兵校場。

官署關閉,裡面正在施工。

至此,我們把能遊覽的地方都遊覽了。遺憾的是東邊那條遊覽線正在施工,關閉了,所以沿線的蕭峰跳崖處,戰國石刻,雁池,盤古石,觀音殿,阜戈寨,雁靖坊......就無緣遊覽了。

結語

游雁門關,除了感受他的「險」, 體會一覽眾山的感覺,現代人遊覽雁門關的還能尋覓到什麼。

雁門關是中國長城文化、關隘文化的瑰寶。雁門並非單一的一座關隘,而是由「雙關四口十八隘」和長城共同構成的軍事防禦體系,堪稱中國冷兵器時代最為龐大、完整、嚴密、複雜的軍事防禦工程。扼守著山西北部重要的戰略通道,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其得失對於中原王朝的存亡至關重要。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雁門關的歷史畫卷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幕幕南征北戰的大部隊行軍過關的宏壯場面,秦、漢、隋、唐和明代多次北伐的千軍萬馬,從早期的匈奴、鮮卑、突厥,到後來的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民族都在這裡與漢王朝交戰,當之無愧的「中華第一關」。

幾千年來,它承受過無數次的烽火狼煙、金戈鐵馬的戰爭考驗,接受過數不清的駝鈴聲聲、車馬喧闐的商隊行旅,迎送過許許多多的巡邊、親征的帝王,南征北戰的將帥和軍隊,出塞和親的公主,入關進貢的單于,風塵僕僕的持節使者,慷慨悲歌的邊塞詩人,義氣相許的遊俠劍客……

雁門關之於中國人而言,寓涵著太多的文化意味。它是大漢民族最後一道自我防禦的象徵,也是歷代「大一統」皇權所及的「榮辱」標誌;它是中華民族內部相互殘殺、屠戮的古戰場,也是這個多災多難民族和諧相處、進而融合為一體的孵化場;它是帝王將相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個人意志肆意妄發的大戲台,也是騷人墨客吟詩作賦、憑古吊今的個性情懷得以張揚的大劇場。它銘刻了趙武靈王、漢高祖、唐太宗這樣千古帝王的流風遺蹟,也留下了趙幽繆王、宋徽宗、宋欽宗、慈禧太后這樣亡國昏君的斑斑劣跡;它孕育了李牧、蒙恬、李廣、衛青、霍去病、薛仁貴、郭子儀、楊業這樣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也間接繁殖了公子成、郭開、李斯、石敬瑭、潘美、王侁、魏忠賢那種臭名昭著的奸佞小人。一種交織著文明與野蠻、正義與邪惡、君子與小人的民族情結,一種集結著光明與黑暗、美好與醜陋、血濺沙場與紙醉金迷的悠悠千載文明,在這個朔風凜冽、狼煙繚繞的邊鄙僻野之地淋漓盡致地暴露在漫漫天地曠野之間,常讓接踵而至的後人在一種無法排解的糾結中喟然長嘆。

天下九塞,雁門為首。雁門關,這一聲名遠播的中華雄關,歷經2500多年漫長而不平凡的歲月,親歷和見證了中華民族的風雲變幻、滄桑變遷的歷史進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