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霸道的一道聖旨:彰顯我華夏赫赫威名

商君愛歷史 發佈 2022-09-29T02:16:25.956191+00:00

公元1372年,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建立大明帝國的朱元璋,才在皇帝的寶座上坐了四年,屁股都還沒坐熱的他正在嘔心瀝血地恢復戰亂中差點崩潰的國家經濟,順便理了理那本長長的功臣名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估計也在想。

公元1372年,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建立大明帝國的朱元璋,才在皇帝的寶座上坐了四年,屁股都還沒坐熱的他正在嘔心瀝血地恢復戰亂中差點崩潰的國家經濟,順便理了理那本長長的功臣名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估計也在想。

但就在這個時候,有一支兩千人左右的倭寇侵犯帝國的島嶼,當地官員火速稟報朱元璋,問皇帝「我該怎麼辦,是打呢,還是放棄那個小島?」

一聽說有人欺負到咱頭上了,根本不問來由的朱元璋馬上眼睛亮了,二話不說地下了一道聖旨,上面寫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這道熱氣騰騰的,不,殺氣騰騰的霸道聖旨傳到地方官員手中,自帶土匪氣息的言語讓當地官民一下子拉近了與南京的距離,「我們的皇帝多麼可愛粗暴啊,竟然有人敢打劫他」!但皇帝陛下不怕惹事、不怕事大、保衛領土的決心還是在聖旨中顯露無遺了。這場稱不上戰爭的戰爭結局,當然是倭寇的潰不成軍。

不要以為我們太祖皇帝的簡單粗暴就到此為止了,遠遠不夠!

在與高麗的關係處理上,朱元璋在1387年也頒發了一道霸道之極的聖旨,扯著高麗的耳朵說:

「你那高麗的事,也有些不停當……既要聽我的約束,比似俺中原地面,各有歲貢,因此教每年進一千馬,金銀布匹。卻便不如約了。中國豈少這些?但試他那心……休只管小計量,明日神怒人怨呵,不好也。……保守你那一方,休來侮我。我明日差人往遼陽為馬價的事去也。我的言語你記著,說到者……你回去疊疊的說與他,交至誠保守那一方之地,休要侮我,這中國有甚話說若不至誠,不愛百姓,生邊釁,這等所為呵,我卻難饒你!我若征你,不胡亂去,一程程築起城子來,慢慢的做也……有官的紗帽,百姓頭巾戴起來便是,何必只管我跟前說?」

大致意思是,你們這些高麗人,做事不靠譜。蒙古人已經被我打跑了,你們最好放聰明點,誠心誠意歸順我。中原地面上的所有人每年都交錢納糧給我,所以我一視同仁才要你們高麗每年進貢幾匹馬和一些金銀布匹,你竟然敢不交了?我們中國難道是缺少這些東西?只是試試你的心而已!以後不要在貢馬、駐軍、通商這些事情上耍小聰明。你們要是老實呢,我就不打你了,但如果我決定要打你,就一定是會滅了你的!至於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帽子,這種破事就別來煩我,自己該怎麼穿就怎麼穿,還用我教你嗎?

瞅瞅,這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的泥土氣息,或者叫土匪氣息,是從娘胎裡帶出來的。小朱從小就過著苦哈哈的日子,給地主老財放牛掙口飯吃,整天跟在老牛的屁股後面搶著撿牛糞。但後來他們這個地方大旱,連田裡的蛤蟆都乾死了,接著又是瘟疫,一大家子的人,父親、母親、兄長、姐姐全都死了……不得已,小朱出家做和尚,化個緣吃碗齋飯吧,結果寺院也吃不上飯解散了……

窮苦的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於八月初八,「重八」就是重複兩個八的意思,所以應該叫朱八八,但太不好聽,就叫重八了,也有可能是「重」字輩。我們可以看看下圖,那是朱元璋的族譜。

看出一些名堂沒有?名字全部是數字!朱重八的父親朱五四,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重四、重六、重七、重八;爺爺朱初一生了兩個兒子,五一和五四;太爺爺朱四九生了四個兒子,叫初一、初二、初五、初十……

為什麼取這麼奇怪的名字呢?大家可能不知道。由於元朝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不夠重視,也不重視教育。所以,這就導致大量底層人民都沒機會學習,文盲那是一堆一堆的。相反,數字就比較簡單,因此元代很多底層窮苦百姓都是以數字為名。

當然了,也不單朱元璋一家這樣,朱元璋最大的對手陳友諒原名就叫陳九四,祖父叫謝千一(後來倒插門到陳家,才改姓陳的),張士誠叫張九四,還有明朝大將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爺爺叫常重五,父親叫常六六;大將湯和的曾祖叫湯五一,爺爺叫湯六一,父親叫湯七一等等。

能寫出這樣聖旨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就沒有文化。

恰恰相反,朱元璋在有條件讀書後,奮發圖強,真的是百戰歸來就讀書。

但他也知道,有些聖旨是給老百姓看的,要那麼文雅幹嘛?用老朱自己的話來說,他這麼頒聖旨就是為了讓老百姓「大的小的都要知道,賢的愚的都要省得」,哪怕文化程度低一些的普通人,也能聽懂、理解。

當時有個大臣叫茹太素,每次上奏章動則上萬字,每次朱元璋看到他的奏章都一陣頭暈,顯得很不耐煩。1375年的一天,朱元璋根本懶得看茹太素寫的奏章,就叫人念給他聽,讀到一萬六千五百字,還沒聽出個所以然來,頓時大怒曰:「虛詞失實、巧文亂真,朕甚厭之。」忍無可忍之下,拿起棒子就打茹太素的屁股。這就是著名的「廷杖茹太素」。

老朱家的家風還是傳承的很到位的,因為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也是「白話聖旨」高手,而且愛用「恁、每」這樣的土話,與其父如出一轍:「恁」就是「你」的意思,而「每」則是「們」的意思,也不知道是哪裡方言。

到了明武宗朱厚照那裡,也沒「違背」家訓,他給百姓發的聖旨,寫的多麼大白話啊:

二月,說與百姓每(們):各務農業,不要遊蕩賭博。

三月,說與百姓每:趁時耕種,不要懶惰農業。

四月,說與百姓每:都要種桑養蠶,不許閒了。

五月,說與百姓每:謹守法度,不要教唆詞訟。

六月,說與百姓每:盜賊生發,務要協力擒捕。

七月,說與百姓每:互相覺察,不許窩藏賊盜。

八月,說與百姓每:田禾成熟,都要及時收斂。

九月,說與百姓每:收了田都要撙節積蓄。

十月,說與百姓每:天氣向寒,都著上緊種麥。

十一月,說與百姓每:遵守法度,不許為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