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汗虛脫,腰膝酸軟,陰陽兩虛,不妨了解中藥「山茱萸」

中醫科李醫生 發佈 2022-09-29T03:45:02.545450+00:00

茱萸,我國很多醫書有記載,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遍插茱萸少一人」,讓更多人認識了茱萸。茱萸有吳茱萸和山茱萸等品種,唐詩中的茱萸是指「吳茱萸」,別名吳萸,古人多用於辟邪。


茱萸,我國很多醫書有記載,唐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遍插茱萸少一人」,讓更多人認識了茱萸。茱萸有吳茱萸和山茱萸等品種,唐詩中的茱萸是指「吳茱萸」,別名吳萸,古人多用於辟邪。這裡要講的是「山茱萸」,又叫萸肉。


吳茱萸多是在江南地區,溫陽止瀉、理氣止痛,有氣味,有小毒;山茱萸北方多見,補肝益腎,澀精固脫,常內服不外用。

山茱萸用作藥材,最早記載在《神農本草經》,古代炮製後叫「棗皮」,入肝、腎經,補腎精、抗疲勞,在陝西、山西、河南、江浙一帶有分布,以秦嶺太白山區的最好。2018年,山茱萸被列為藥食兩用藥材。


山茱萸,果肉和果核都有藥用價值,但為什麼偏偏叫萸肉?因為山茱萸入藥是山萸肉或酒萸肉,要把核去掉。山萸肉收斂固澀,酒萸肉溫補肝腎,如果不去核服用,會產生滑精問題,且帶核的山茱萸,加工成本低,也更便宜,一般售賣時要求先去核。

山茱萸的作用主要有6條


1、治大汗虛脫:有的人不論寒暑,動不動就滿身滿頭大汗,這是心氣不足生虛的表現,因為汗是心之液,作為津液的一種,流失太多不是好事,用萸肉的止汗、收斂作用,能糾正過來,能調元氣衰、下元弱的問題,適用於汗多、久病、大病、四肢發冷等情形,可人參、附子等補氣、救逆、回陽的藥材共用。


2、治腰膝酸軟:多見於中老年人,上樓梯、走遠路腰腿受不了,行動遲緩。肝主筋,腎主骨,腰腿酸軟是肝腎虛虧的表現,山茱萸是肝經、腎經皆用,如果與杜仲同用,效果更好。

3、治夜尿頻多:有的人晚睡起夜多,睡眠質量差,在冬天還容易感冒,這是腎陽不足虧虛的表現,腎主水,通常腎經將水液向上運行到上焦、中焦,但腎陽不足,水液只好下行下沉,引起尿多。山茱萸溫腎經,如果與巴戟天、破故紙一起,溫腎效果很好。


4、治耳鳴眩暈:老年人多見,主要是衰老退化引起,但由於青年人熬夜多,日漸傷陰,耳鳴眩暈也不少見。耳為肝之竅,有嗡嗡響證明肝陰不足了,山茱萸入肝經,可溫補肝腎。說起六味地黃丸,其中的三補之藥:熟地黃、山藥,再加上萸肉,就成為「國民神藥」的主打了。

5、治內熱消渴:主要表現為口乾、傷津、熱火盛、易飢餓、身體消瘦等問題,現代稱為糖尿病。這是內火熾盛的表現,是體內水虛了。山茱萸收斂滋補,如同補水,則內火自降,可與生地黃合用增效。


6、治崩漏帶下:治婦科疾病中的月經過多、量大等表現,可以用山茱萸改善,也是看中了善下邪氣、收斂固脫的功效,用藥以山茱萸配當歸、白芍等。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山茱萸含大量果酸、維生素、鞣質等,可提升免疫力,抗菌消炎,降糖抗衰老等,平時用量多在6—12克。

由於其對症陰陽兩虛,微溫,濕熱體質表現為口苦、舌苔膩黃、小便赤短、大便粘滯等,則不適用,小便淋漓的症狀也不適用。

關鍵字: